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L-1β、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1β、TN-α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IL-1β、TNF-αmRNA表达迅速增强,在伤后1h达到高峰。结论 IL-1β、TNF-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脊髓损伤后IL-1β、TNF-α表达迅速增强,提示协同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损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MCP-1、MIP-1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MCP-1、MIP-1α 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mRNA表达逐渐增强,MCF-1在伤后24h达到高峰,MIP-1α伤后6h达到高峰。结论:MCP—1、MIP-1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表达迅速增强,提示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MCP-1、MIP-1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MCP-1、MIP-1α 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 mRNA表达逐渐增强,MCP-1在伤后24h达到高峰,MIP-1α伤后6h达到高峰.结论:MCP-1、MIP-1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表达迅速增强,提示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于损伤后10min经尾静脉分别注射PBS1ml和rMSCs单细胞PBS悬液1ml。移植后3h、6h、12h、24h、3d、7d、14d,应用RT-PCR方法检测损伤大鼠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损伤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r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rMSCs静脉移植后能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使损伤脊髓局部的TNF-α、IL-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30、60和180 min血清TNF-α、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中TNF-α mRNA、IL-1β mRNA和MIP-2mRNA表达水平.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GPC组血清TNF-α含量于缺血再灌注180 min后显著低于IR组(t=2.512,P<0.05).而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30 min后即显著低于IR组(t=2.427,P<0.05).GPC组血清中IL-1β含量和肝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IR组(t=2.731,3.825,4.372,3.371,3.972,4.685,P<0.05).GPC组MIP-2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0 min和180 min显著低于IR组(t=2.593,5.429,P<0.05).结论 TNF-α、IL-1β和MIP-2等炎性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GSH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MIP-2的生成,并发挥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后脊髓部分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8只作为对照;损伤组32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制作CCI模型,再按损伤后的第1、3、7、14天四个时点随机均分大鼠,测定痛觉及收集脊髓标本;假损伤组32只,仅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不结扎,并同样按四个时点均分大鼠测定痛觉及收集脊髓标本.测定各组脊髓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损伤组大鼠在神经损伤后出现痛觉异常,损伤后第7天最为明显(P<0.05);损伤后第1、3天损伤组TNF-α、IL-1β、IL-6、IL-10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损伤组(P<0.05),损伤后第7、14天IL-1β、IL-6、IL-10 mRNA的表达仍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损伤组(P<0.05).结论 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的神经病理痛模型中,脊髓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对病理性疼痛的持续状态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Wang ZT  Yao YM  Sheng ZY  Yu Y  Yang HM  Wang Q  Liu Q  Qiao L  Zho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9-84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变化规律及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i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24h切痂组和72h切痂组。分别检测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烫伤后2d,肝、肺组织HMGB1、TNF-α mRNA表达增强,而IL-10mRNA伤后8d增强;24h切痂大鼠伤后4d肝、肺组织HMGB1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伤后8d其IL-10 mRNA表达恢复正常;72h切痂大鼠伤后8d肝、肺IL-10mRNA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2.8d肝组织内TNF-α蛋白水平呈双峰改变,4d时减少;24h和72h切痂组肝TNF-α维持在正常范围;伤后2、4d肝TNF-α/IL-10比例升高,24h切痂可降低TNF-α/IL-10。此外,24h切痂组4、8d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阻断严重烫伤大鼠肝、肺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过度表达,维持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改善多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技术、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未引起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2h,IL-1βmRNA的表达首先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再灌注6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2h。ICAM-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4h明显升高,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微血管内皮ICAM-1及其调节因子IL-1β的表达量增加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胰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ANP组和正丁酸钠治疗组(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ANP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ANP建模后6h达高峰,12h下降。ANP组大鼠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h明显升高,至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24h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同期胰腺损伤比ANP组轻(P<0.05)。建模后24h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ANP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ANP的全身炎症反应。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能降低ANP大鼠胰腺组织HMGB1基因表达水平,减轻ANP胰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0 2只 ,随机分为 4组 ,采用改良Allen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L 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 10mRNA的表达 ;脊髓损伤后IL 10mRNA表达逐渐增强 ,在伤后 16 8h达高峰 (本实验的最后观察点 ) ;脊髓损伤后 30min注射rHuEPO能明显上调损伤脊髓组织内IL 10mRNA的表达。结论 脊髓损伤后IL 10mRNA表达逐渐增强 ;rHuEPO通过上调IL 10mRNA的表达 ,对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Ⅴ(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s Ⅴ,β-1,4-GAIT-Ⅴ)在正常和损伤脊髓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按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按伤后6、12、24、48、72h、7和14d取材。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的β-1,4-GalT-Ⅴ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Ⅴ RNA探针。原位杂交分析β-1,4-GalT-Ⅴ mRNA在正常和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 β-1,4-GalT-Ⅴ在大鼠正常脊髓灰质中表达。脊髓损伤后12h表达明显增高,持续到72h表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β-1,4-GalT-Ⅴ在脊髓灰质中表达,并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发生变化,提示β-1,4-GalT-Ⅴ在脊髓损伤中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环氧化酶-2(Cox-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CsA对大鼠SCI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和损伤后CsA治疗组(治疗组),每组60只。用25g.cm致伤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予尾静脉注射CsA(2.5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损伤组和治疗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和72h处死动物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分别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NF-α、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并对TNF-α和Cox-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脊髓无出血、水肿等变化。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6h脊髓灰质可见水肿、出血,但无坏死,周围白质无明显改变;12h、24h脊髓灰质出现广泛灶性出血及出血后形成囊腔,神经元肿胀,部分细胞核浓缩,染色增强,白质见少量红细胞渗出,髓鞘轻度肿胀;48h、72h脊髓灰质中出现神经元固缩、坏死、溶解,细胞体积变小,有大量小胶质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白质中可见较多红细胞渗出,髓鞘肿胀和大量空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治疗组各时间点的病理改变均较损伤组轻。对照组大鼠脊髓Cox-2呈可疑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 Cox-2即有表达,6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Cox-2表达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组到伤后48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Cox-2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对照组大鼠脊髓TNF-α呈可疑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即有TNF-α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TNF-α表达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组在伤后72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结论:CsA能显著降低大鼠SCI后早期损伤脊髓组织中Cox-2和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308-1313
[目的]了解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内及脑脊液中IL-6、IL-1β及TNF-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152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打击法造模,分别于造模后2、4、6、8、12、24、36、48、72 h取大鼠损伤区脊髓及脑脊液,利用ELISA及Real-time PCR检测并比较两者中炎性因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IL-6、IL-1β、TNF-α均在脊髓中表达迅速升高,IL-6、IL-1β在4 h即达到高峰,而TNF-α在2 h即达到高峰。IL-6、IL-1β、TNF-α在脑脊液中表达相对较迟,但在6 h也已能检测出,IL-6、IL-1至24 h达到高峰,TNF-α12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出现时间及到达高峰时间较损伤脊髓区稍晚,但趋势基本相仿,脑脊液炎性因子的研究可以基本反映脊髓炎性因子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复氧方式对慢性缺氧幼年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Ⅰ和Ⅱ组大鼠分别在常压低氧(FiO2=10%)下持续缺氧2周后快速纯氧或21%O2复氧3h;Ⅲ组大鼠行间断缺氧(慢性缺氧同Ⅰ组,但每天暴露于空气中1h)2周后快速纯氧复氧3h。各组大鼠分别于复氧后0、1、3h留取肺组织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IL-10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复氧前相比,Ⅰ组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mRNA在复氧1、3h明显升高(P<0.01),IL-10mRNA表达在复氧3h后明显升高(P<0.01)。Ⅱ、Ⅲ组大鼠肺组织复氧1、3hTNF-α、IL-1βmRNA的表达和复氧3hIL-10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肺组织病理检查见Ⅱ、Ⅲ组大鼠的肺损伤均较Ⅰ组明显减轻。结论慢性缺氧幼鼠肺组织复氧损伤早期存在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失衡,21%O2复氧及复氧前间断吸入21%O2可明显减少复氧后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减轻复氧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大鼠模型,探讨IL-10对EAP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0只)、EAP模型阳性对照组(P组,10只)和IL-10干预组(I组,10只)。C组给予生理盐水,P组以Wistar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制作EAP模型,I组在诱导EAP模型后应用IL-10干预。HE染色观察各组前列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电镜观察前列腺细胞及细胞周围超微结构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前列腺组织TNF-α和TGF-β1的含量。结果:P组前列腺组织的炎症程度、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I组大鼠经IL-10治疗后前列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TNF-α和TGF-β1水平较P组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0可减轻EAP大鼠前列腺组织炎症浸润,降低TNF-α和TGF-β1的表达,对EAP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肝损伤TNF-α mRNA及IL-6 mRNA的表达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肝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umor necrosis factor-α mRNA,TNF-α mRNA),白细胞介素-6 mRNA(interleukin-6 mRNA,IL-6 mRNA)的表达及肝脏损伤.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和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分别于术后3,6,12 h取肝组织行光镜及电镜观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放射免疫法(radio immunoassay,RIA)测定血清TNF-α,IL-6;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NF-α mRNA,IL-6 mRNA.结果 与SO组正常的肝组织、细胞形态对比,AP组出现肝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与SO组相比,AP组的血清ALT以及TNF-α,IL-6水平显著增高(P<0.05);在AP发展的3~12 h内,肝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显著高于同一时段的SO组.结论 AP时肝TNF-α mRNA,IL-6 mRNA的表达与其肝脏损伤可能相关,提示肝TNF-α,IL-6对AP肝脏损伤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等炎性介质mRNA表达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3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胰腺炎不同时间点(1、4、12和24 h)各组,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NP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ANP肺组织IL-6、TNF-α及ICAM-1 mRNA表达,同时观察血淀粉酶及脂肪酶、胰腺和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及病理改变.结果 造模ANP 1 h后肺组织IL-6、TNF-α及ICAM-1 mRNA水平(1.25±0.16、0.33±0.09及082±0.03)较正常对照组(0.07±0.02、0.06±0.02及0.41±0.04)表达增高(P<0.05),并持续升高至12及24 h(分别为1.674±0.14、0.99±0.11、1.17士0.05及1.87±0.05、0.96士0.06、1.11士0.04),同时伴有肺组织病理损害,其严重程度与肺TNF-α及ICAM-1 mRNA表达、肺组织湿/干重比率与TNF-α、IL-6、ICAM-1 mRNA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及0.70(P<0.05).结论 大鼠ANP早期肺组织IL-6、TNF-α及ICAM-1mRNA即过度表达,肺IL-6、TNF-α及ICAM-1mRNA过度表达是ANP肺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肺损伤严重程度与IL-6、TNF-α及ICAM-1mRNA表达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过表达对脊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腺相关病毒(AAV)构建HO-1过表达载体,运用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鉴定原代脊髓神经元,比较正常培养(对照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H2O2(单纯损伤组)、PBS+AAV-EGFP+H2O2(AAV-EGFP组)、PBS+AAV-HO-1+H2O2(AAV-HO-1组)的HO-1、IL-6、TNF-α的蛋白表达与神经凋亡情况。结果HO-1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克隆片段和目的基因的DNA序列完全一致。β-tubulin-Ⅲ标记神经元,DAPI用于核定位呈现蓝色,其他细胞不显色。AAV-HO-1组HO-1蛋白表达比对照组高,单纯损伤组、AAV-EGFP组、AAV-HO-1组IL-6蛋白与TNF-α蛋白表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AAV-EGFP组IL-6蛋白与TNF-α蛋白表达比AAV-HO-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与AAV-EGFP组比较细胞凋亡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HO-1组的细胞凋亡比单纯损伤组和AAV-EGFP组的细胞凋亡比例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HO-1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后细胞凋亡,对原代大鼠脊髓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介素-1β(IL-1β)小干扰RNA(si RNA)对脊髓钝挫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9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SCC组(SCC组)、空载体组(Vector组)和慢病毒干扰组(IL-1βSH组)。IL-1βSH组和空载体组术前48h在拟损伤脊髓节段局部注射IL-1βsi RNA或空载体。Sham组大鼠只剥离椎板不实施SCC,其余3组大鼠均造成T10SCC。每组各取大鼠5只,于术前当天以及术后1d、3d、5d、7d、14d采用Basso 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功功能。Sham组术后28d处死大鼠,取T10段脊髓,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RT-PCR)检测IL-1β和γ-突触核蛋白(SNCG)mRNA相对表达水平。SCC组于术后6h、12h、1d、3d、5d、7d、14d取损伤段脊髓,检测IL-β和SNCG mRNA相对表达水平。Vector组和IL-1βSH组在术后7d取损伤段脊髓检测SNCG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术后3d、7d、28d行心脏灌注、固定损伤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SNCG的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并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应用GeneMANIA分析IL-1β和SNCG的理论关系。结果:Sham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分,SCC后,SCC组评分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IL-1βSH组评分在3d、5d、7d、14d时均显著高于Vector组(P0.05)。SCC组术后6h、12h、7d时IL-1βmRNA表达量较Sham组显著性上调(P0.05),SNCG mRNA表达量较Sham组显著性下调(P0.05)。术后7d,IL-1βSH组SNCG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Vector组(P0.05)。IL-1βSH组损伤脊髓前角SNCG免疫阳性细胞数和IOD值在术后3d、7d、28d均优于Vecto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eMANIA分析发现IL-1β和SNCG通过Cfd存在亚细胞定位关系。结论:IL-1βsi RNA可改善SCC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上调SNCG蛋白和mRNA的表达,这可能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脊髓损伤后Wnt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Wnt信号分子Wnt-1、β-连锁蛋白(β-catenin)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脊髓损伤局部的表达情况.方法: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下手术显露T9~T11椎板,切除T10全椎板,实验组大鼠用NYU打击器以10g×5cm的打击能量致伤T10脊髓,对照组只行全椎板切除,不致伤脊髓.分别于术后1d、3d、5d、7d、14d每组各取5只大鼠,取以损伤区为中心共15mm范围内(对照组取相应部位)脊髓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及GSK-3β的mRNA表达量.结果:脊髓损伤后1d和3d时Wnt-1和β-catenin出现高表达,5d后其表达逐渐减弱,14d左右其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脊髓损伤后1d和3d时GSK-3β呈低表达,5d后其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Wnt-1和β-catenin及GSK-3β均呈低表达,各时间点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及GSK-3β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Wnt信号在脊髓损伤后的早期被激活,其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的修复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