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酸枣仁,屡为历代医家辨证施用,其效颇验。近现代随着对酸枣仁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认识也越发精细化。本文从酸枣仁的化学成分方面,包括皂苷及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脂肪酸类化合物等;酸枣仁的药理作用方面,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等;酸枣仁的临床应用方面,包括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共三大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简述,冀为其进一步研用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萌发对酸枣仁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干燥的酸枣仁芽粉碎后石油醚浸泡提取,除去油脂类成分,残渣干燥后再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后得酸枣仁芽甲醇浸膏,将浸膏溶解,采用硅胶,C_(18)反相硅胶,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酸枣仁芽中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枣仁皂苷B (1),酸枣仁皂苷D (2),酸枣仁皂苷A (3),白桦脂酸(4),白桦脂醇(5),羽扇豆醇(6),麦珠子酸(7),美洲茶酸(8),齐墩果酸(9),熊果酸(10),木兰花碱(11),荷叶碱(12),当药黄素(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酸枣仁芽中分离得到。经对比,发现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与传统药用部位种子相似,主要为三萜及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为酸枣仁芽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UH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酸枣仁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以乙腈(A)-0. 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 L·min^-1;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将母离子列表(parent ion list,PIL)-MS2和高能碰撞(high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HCD)技术,用于酸枣仁中三萜皂苷成分的鉴别。结合质谱数据和文献数据,共鉴定、推断出24个化合物,4个未知化合物;其中包括21个黄酮类化合物,5个皂苷类化合物,2个三萜类化合物。采用UHPLC-LTQ-Orbitrap-MS技术,为酸枣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分析方法,为今后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敏  王宇  李畅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4,45(18):2588-2592
目的研究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酸枣仁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6′′′-二阿魏酰异斯皮诺素(1)、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斯皮诺素(3)、异斯皮诺素(4)、6′′′-阿魏酰斯皮诺素(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6″,6′′′-二阿魏酰异斯皮诺素。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忠  陈小兵  叶利明 《中草药》2009,40(10):1534-1536
目的 研究酸枣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及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酸枣仁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酮基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H(jujuboside H,Ⅰ)及3个已知化合物原酸枣仁皂苷A(protojujuboside A,Ⅱ)、酸枣素(斯皮诺素,Ⅲ)、白桦脂酸(Ⅳ).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枣仁皂苷H.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酸枣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ESI-MS~n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药酸枣仁有效部位中鉴定出13个化合物.结论:HPLC-ESI-MS~n能简单、快速地分析酸枣仁黄酮苷及三萜皂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及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LC-IT-MS)系统剖析了酸枣仁汤中化学成分。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Rapid Resolution HT(4.6 mm×50 mm,1.8 μm);以乙腈(A)-0.05%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柱温30 ℃。共鉴定了酸枣仁汤中48个化合物,并对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首次报道了方剂中的31个化合物。LC-Q-TOF-MS结合LC-IT-MS可以简便、快速地对酸枣仁汤中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本研究结果为酸枣仁汤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方霜霜  瞿先侯  苏晓兰  杨洋  国嵩  徐楚楚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28-131,后插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索酸枣仁作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搜集酸枣仁的有效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和疾病信息,依据药理学特征对其进行筛选,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并通过Cluego插件对其进行GO和KEGG生物功能分析。结果筛选出酸枣仁的化合物11个。GO生物过程分析发现,酸枣仁主要富集在调节肌肉收缩、调节平滑肌收缩、磷酸盐C-GPR通路、单胺递质转运、核受体激活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显著富集的通路中与精神神经疾病相关的有c GMPPKG信号通路、安非他明成瘾、可卡因成瘾、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结论酸枣仁对神经精神疾病的作用机制是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其中对药物成瘾和抑郁症有较显著的富集作用,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芪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炔类化合物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并探讨了当今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山西产酸枣仁药材HPLC-DAD-ELSD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ELSD串联技术,建立12批山西不同产地的酸枣仁药材中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共有峰与对照峰的比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该方法对酸枣仁药材中黄酮类、皂苷类成分均有良好的分离,一次进样同时测定了两类不同成分的指纹图谱。结论该指纹图谱研究及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控制酸枣仁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接固体进样结合气质联用法测定了中药材郁金中的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23种化合物,鉴定其中的19种化合物,占总色谱峰面积的86.6%,包括酸类、烯类、醛酮类及其它化合物。该实验有效地分离了郁金中挥发性成分,并且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为芳香性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植物异戊二烯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丹  杨洪岩  由香玲  吴昊 《中草药》2014,45(24):3641-3650
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在植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参与调节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在农业、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中也具有重要价值.许多高价值的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产量很低,限制了对其的研究利用.目前,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来调控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不断深入研究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合成代谢途径的同时,开发利用了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异戊二烯类产物的技术,这些生产技术的开发又反过来推动对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合成代谢途径的深入了解.综述了植物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合成、调控及异戊二烯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其生物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霍山黄芽茶叶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CTC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GC/MS)对霍山黄芽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GC-MS进行鉴定,并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霍山黄芽茶叶香气成分共检测出了103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30个,占总香气成分的44.85%.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2,6-双(1,1-二甲基乙基)-4-(1-丙酰基)苯酚(9.56%)和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5.07%).结论:主要香气成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石菖蒲挥发油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挥发油和顶空进样直接采集挥发性成分3种方法,对石菖蒲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顶空进样技术鉴定出4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定出2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可鉴定出25种化合物,经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与粉末顶空进样有14种化合物相同,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粉末顶空进样有8种化合物相同,相对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顶空进样技术分析石菖蒲中挥发性成分更简单、快速、无溶剂残留并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15.
几种传统中药中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超声提取黄药子、黄药子 当归(质量比3∶2)、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质量比3∶2)三味传统中药的单复方药中的多糖成分,并应用比色法原理对提取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其中黄药子 当归(质量比3∶2)的粗多糖含量最大,为16.509%。经测定3种多糖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活性次序为黄药子 当归(3∶2)>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3∶2)>黄药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具备胰岛素增敏活性的系列化合物。方法以具备胰岛素增敏活性的化合物为基础,根据电子等排和同系物衍生化设计原理,设计合成了19个目标化合物,用3T3-L1前脂肪细胞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胰岛素增敏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其中3个目标化合物在3T3-L1前脂肪细胞模型上表现出较强的胰岛素增敏活性。结论该化合物可能在体内具有降糖活性,拟选送进行体内降糖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吴茱萸的炮制方法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吴茱萸炮制前后的色谱图进行比较;对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划分化学组分群;分析已知成分和化学组分群的含量变化.结果:将色谱峰划分为黄酮苷类、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和苦味素类、喹诺酮类生物碱3类化学组分群.各炮制品中黄酮苷类成分含量均下降,水洗下降最多;黄连制使3类化学组分群的含量都有所降低;酒制、盐制、甘草制、姜制可以增加喹诺酮类生物碱的溶出量.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会造成吴茱萸化学成分的不同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马兜铃蜜炙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马兜铃样品用乙醚超声提取,提取液浓缩所得油状物再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马兜铃生品和蜜炙品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65%和0.08%。从马兜铃生品及蜜炙品中共鉴定出86个化舍物,生品52种,蜜炙品46种,均占各自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结论:马兜铃蜜炙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化合物总数减少,有大量新化合物产生,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贵州产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进行鉴定。结果:从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中得到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6.23%。主要挥发性成分为(S)-1-甲基-4-(5-甲基-1-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48.83%)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6.15%)。结论: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20.
Acridone alkaloids of plants indigenous to the Orient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and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A total of 50 acridones and their synthetic derivatives were subjected to rapid screening for inhibition of macromolecular synthesis using radiolabeled precursors of DNA, RNA and protein. These compounds were then studied to examine cell growth inhibition of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c cells (HL-60). Cytotoxicity was studied using the trypan blue exclusion method. Of 50 compounds evaluated for cell growth inhibition, 12 compounds showed IC50<10 μM; 12 compounds, 10-20 μM; 8 compounds, 20-100 μM; and 18 compounds, >100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