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KAI  MITHOEFER  RILEY  J.  WILLIAMS    RUSSELL  F.  WARREN  HOLLIS  G.  POTTER  CHRISTOPHER  R.  SPOCK  EDWARD  C.  JONES  THOMAS  L.  WICKIEWICZ  ROBERT  G.  MARX  张春礼 《骨科动态》2007,3(1):49-57
背景:微骨折是常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病损的技术。尽管该项技术应用很普遍,但有关远期临床结果的信息仍很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该项软骨修复技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微骨折技术治疗48例膝关节稳定、股骨髁孤立、全层软骨缺损并有症状的患者。最短随访24个月,采用公认的疗效评分和主观临床评级及软骨敏感NRI扫描对患者的结果进行前瞻性评估。 结果: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优、良32例(67%),可12例(25%),差4例(8%)。日常活动评分、国际膝关节信息委员会(IKDC)评分、SF-36体格检查评分术后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体重指数(BM)较低,则日常活动评分SF-36体格检查评分较高,BMI〉30kg/m^2则效果最差。术前症状时间少于12个月,则日常活动评分显著增加(p〈0.05)。24膝中MRI证实缺损填充,修复良好13例(54%),中等填充7例(29%),填充不良4例(17%),填充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相关。全部缺损填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均有改善,而填充不良的关节,功能改善有限,且24个月后功能评分下降。 结论: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病损在最短2年的随访期间功能有显著改善,软骨缺损填充良好,BMI较低,术前症状期短者可取得最佳短期疗效;高BMI对短期疗效有负面影响,软件缺损填充不良则短期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膝关节粘连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同时伴有髌骨活动度的减少甚至消失,以往采用切开粘连松解、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由于创伤较大,易出现切口问题,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2年4月~2004年1月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粘连1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9岁,因左膝后侧肿物疼痛,间歇性关节弹响,活动受限7年余,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左膝后侧饱满,深部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质硬的小结节,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轻度压痛,膝关节屈伸活动稍受限。正侧位X线片显示:左膝关节内排列密集,圆形和不规则珊瑚状骨钙化影(见图1)临床初步诊断:左膝关节滑膜增生软骨瘤病。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创伤的关节镜手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膝关节损伤指涉及膝关节的骨、软骨和关节内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等)的急性或慢性创伤。膝关节是结构复杂的负重关节,创伤机会多,病废率高。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疗效并不满意,常导致关节失稳和创伤性关节病变的发生,影响关节功能。应用关节镜技术是诊断和治疗急性和慢性关节创伤的微创治疗方法。随着关节镜手术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关节镜设备、器械和方法的改进,更显示了它是治疗关节创伤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1〕。1 急性膝关节创伤不同暴力的方向和程度,以及肢体所处的位置和动作,产生的急性膝关节创伤后有…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所处力学环境及其功能要求使膝关节成为遭受损伤和各类疾病干扰的关节之首。目前研究认为无论是运动损伤还是关节累积负重使关节软骨退化所造成的骨关节病,其生物力学根源主要与关节运动和关节内部应力分布不合理有直接关系。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和累积疲劳损伤引起的骨性关节炎非常普遍,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研究在探求膝关节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关节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膝关节的诊治与康复。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润滑机理来解释软骨的低摩擦特性,包括流体润滑、增压润滑、渗透润滑、挤压润滑和边界润滑等。  相似文献   

6.
带血管蒂筋膜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告带血管筋膜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材料和方法:12个膝关节软骨全厚缺损均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内侧筋膜瓣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5~8年,平均3.5年,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42°,术后114°,按照美国膝关节学会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评定标准,运动部分术前平均得分55.3分,术后90.7分;功能部分术前平均得分25.8分,术后87分。结论: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相比,采用带血管蒂筋膜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具有对膝关节正常结构破坏小、并发症少、费用低、远期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彭翼  许超  张彬  俞益康  刘铮  涂冬鹏 《中国骨伤》2022,35(12):1200-1206
膝关节牵伸术是近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新技术,它能减轻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这与其修复软骨的作用密不可分。膝关节牵伸术修复软骨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发现,膝关节牵伸术能减轻膝关节负荷为软骨修复提供适宜的力学环境,引起的膝关节流体静水压波动不仅能帮助软骨吸收营养,还能促进软骨形成基因和抑制软骨基质降解酶基因表达。此外,膝关节牵伸术为滑液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到软骨损伤处创造了条件,并提升了滑液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成软骨谱系的能力。膝关节牵伸术还能通过减少膝关节内部炎性因子含量和抑制炎性基因表达,减轻膝关节炎症反应和软骨损伤。目前已知的影响膝关节牵伸术修复软骨的因素包括适当增加膝关节负重活动、牵伸高度和牵伸时间有助于软骨修复,男性患者、膝关节炎严重程度更高的患者膝关节牵伸术后软骨修复效果更好。而膝关节牵伸术后第1年软骨修复疗效越好,预示着膝关节牵伸术保留膝关节的远期生存率越高。但目前对上述热点的研究只停留在初期阶段,仍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才能对膝关节牵伸术的临床应用起到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盘状软骨是骨科常见病。主要见于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在成年患者的半月板损伤中比例超出半数以上,但在儿童中缺少可靠统计数字,因临床上年龄小不易配合检查,治疗上看法不一,临床上不为人们重视所致。本文报告获得较长时间随访的儿童关节盘状软骨1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膝关节急慢性训练伤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军训及运动中膝关节稳定装置急慢性损伤的临床诊断与镜下诊断及其病理改变的差异程度。方法 97例膝关节训练损伤患者通过关节镜观察进行诊断,分析急性及慢性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病理改变差异程度。结果 急性损伤(受伤6周之内)33例,临床诊断误诊率:ACL9.1%,PCL3.0%,半月板12.1%,二联征及三联征分别为6.1%及3.0%。慢性损伤64例,临床误诊率:ACLI1.6%,半月板4.7%,二联征及三联征各为1.6%。急性损伤合并软骨退变损伤5例(15.2%),慢性损伤合并软骨退变性损伤25例(39.1%),其中慢性膝关节损伤中韧带损伤合并软骨损伤20例,占80.0%。结论 急性膝关节损伤,由于关节肿胀、剧痛,临床检查受限,误诊率较高,应及早行关节镜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关节软骨损伤与关节损伤后不稳有关。慢性膝关节损伤引起软骨损伤的合并症,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程越长,软骨损伤越重。疑有韧带损伤、关节不稳、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韧带及半月板修复,以减少继发性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10.
林振伟 《中国骨伤》1997,10(5):60-60
自1980年以来,我院骨科收治两例“膝关节鼠”病人。术后7天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此2例病人,皆是男性,龄19岁和20岁。发病前,皆有膝关节撞伤史。平时膝关节活动自如,某些体位时,突然出现膝关节疼痛、交锁症状,慢慢活动后可缓解。有时膝关节表皮位可出现隆起之肿块。X线片示膝关节骨质无明显改变,诊断为“膝关节鼠”。治疗方法采用小切口方法,能快速取出游离体。术前让患者伸屈患侧膝关节,使游离骨块移到距皮肤最近的部位,用指可触们到后,将膝关节固定在屈曲位。消毒,铺巾,局麻,在肿块处皮肤作一1~Zcm/J’切口,…  相似文献   

11.
有关人工膝关节适应证及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汉平  李佩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6):1277-1278,1246
20世纪70年代受chamley低摩擦人工髋关节的影响,人工膝关节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人工膝关节置换已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接受。其手术并发症及假体松动率大大降低,假体的生存率达90%以上。现在全世界每年人工膝关节置换在50万例以上。目前临床上所用人工膝关节包括单髁、全髁表面膝关节和铰链式全膝关节以及特制肿瘤假体。  相似文献   

12.
张士军  周玉龙 《中国骨伤》2002,15(4):230-230
患者,男,55岁,因发现双膝前方移动性包块伴膝关节疼痛10年,于1999年8月5日入院。10年前发现左膝关节前方蚕豆大小可移动性包块,关节肿胀疼痛,时有弹响;1年后右膝关节出现同样情况,肿块渐进性增长,伴双膝关节疼痛渐进性加重,未予任何检查和治疗。近1年来,双膝关节疼痛加重,屈伸活动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13.
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每次7.5mg/kg,每周1次,B组右膝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375ml/kg,每周1次,每组分别于第3,5,7,9,11周的第1天,各取3只动物,在光镜下观察双侧膝关节和股骨头软骨标本有无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在第5,9,11周加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A组用药2次后即双侧股骨头,膝关节软骨下区髓内脂肪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报道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5例,均用关节镜诊断及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作者对关节镜在术本病诊断中的优点,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所有15例病例均为膝关节病变,左膝关节6例,右膝关节7例,双侧膝关节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关节疼痛,交锁及反复肿胀,关节镜术野好,可全面检查关节腔,具有放大作用,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并有助于分型,关节镜下可将本病分为三型,表浅型,深在型和游离体型,治疗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技术治疗22例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从非负重区取出骨软骨柱移植到负重区缺损处,术后膝关节支具保护、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2例活动后关节轻微疼痛,2例关节积血,1例关节活动剧烈后肿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复查膝关节MRI提示受区软骨移植物位置良好,无脱落,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6.46±10.31)分,较术前(53.62±9.58)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P〈0.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本文回顾分析1992年2月~1994年4月,41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造影结果并与关节镜做对比。结果:膝关节造影对内侧半月板准确率85.4%,外侧半月板准确率65.9%。结论:膝关节造影对内侧半月板损伤能提供精确的诊断,其准确率可接近MRI。  相似文献   

17.
王连  侯鹏  蒋涛  汪宗保  赵银学  吴可 《中国骨伤》2017,30(6):581-586
近年来由于器官修复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提出,使得不能自身修复的关节软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间充质干细胞对膝关节软骨修复已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优势。学者们临床上初步研究了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膝关节软骨修复作用,并通过结合移植、软骨组织工程等技术提高了骨髓、脂肪、滑膜、脐带血等来源干细胞修复人类软骨效果,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不同干细胞来源不同各自会有一定的优缺点。目前临床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无确切定论何种干细胞及何种技术处理最适合于人类软骨的修复。大规模和或结合新处理技术的临床试验以及远期疗效的验证,需要进一步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4月收治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22~ 53岁,平均32.7岁,左膝10例,右膝13例,双膝2例.采用关节镜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取出关节内的滑膜软骨瘤游离体,同时行滑膜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4~32个月,平均24.3个月,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见滑膜软骨瘤病复发.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6.2±0.7)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5±0.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8.9±5.3)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86.5±4.2)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可以早期明确诊断,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内软骨损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诊断膝关节内软骨损伤以及镜下手术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1994年6月-1998年4月对膝关节外伤积血病例采用关节镜下检查,确诊为软骨损伤的病例41例。依据Johnson-Nurse分型,Ⅰ型17例,Ⅱ型24例,均行镜下手术治疗。通过1年以上随访行疗效评定。结果:获随访病例38例(占92.7%),随访时间13-52个月。疗效评定:优55%,良31%,可11%,差3%。结论:关节镜下检查是诊断膝关节内软骨损伤的重要手段,对某些部的损伤,镜下手术可以完成切开手术同样的效果,且损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MRI在膝关节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1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膝关节疼痛患者,均于本院行膝关节MRI及关节镜检查。根据膝关节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分级标准,分析MRI诊断在膝关节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半月板撕裂损伤的准确性为88.24%(91/102,个)、灵敏性为90.00%(45/50,个)、特异性为88.46%(46/52,个)、阳性预测率为88.24%(45/51,例)、阴性预测率为90.20%(46/51,个)。MRI诊断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准确性为89.54%(274/306,处)、灵敏性为92.92%(197/212,处)、特异性为81.91%(77/94,处)。结论MRI具有安全无创、多方位、多参数、无电离辐射及无骨伪影干扰等优势,且在膝关节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评估患者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