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医妇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妇女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疗规律和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学认为,妇女在解剖上有子宫、胞脉、胞络、子门、产道、阴户等组织器官,生理上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点;病理上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不同病种。如何系统而又准确地掌握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最基础的理论与方法,逐渐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和病机、诊治的规律,主要是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临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临床中医妇科疾病诊断体系的建立与诊断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研究和防治妇女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下面笔者就怎样学好《中医妇科学》,谈谈个人的体会。一、基础牢固是根本无论研究何种学科,首先要从基础入手,先浅而后深,循序渐进。《中医妇科学》是把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学好妇科学的根本。例如,学习胞宫  相似文献   

5.
中医妇科学是相对独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课程。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总结教学、临床经验,尝试针对课程章节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消化,理解并巩固课本知识,培养学生中医妇科临床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医动物模型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应用何晓晖朱荣林(江西抚州中医学校抚州344000)《中医基础学》(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各科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古朴而抽象,学生从中学学习数...  相似文献   

7.
绪言中医妇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认识妇女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相应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妇科的对象是女性,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有器官,如子宫、胞脉、胞络、阴道、阴户等。如子宫又  相似文献   

8.
蒙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它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蒙医妇科学是以研究防治妇女月经、妊娠、分娩等疾病为主要内容韵专门学科。妇女身体在进行生命活动三根、七素虽与男子相词但因各自解剖上的不同,故在病理变化上就产生不同韵疾患。妇女身体独具乳房、子宫、月经等特征,身体原气是精血。蒙医妇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蒙医学各学科整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学科之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中医妇科文献水平集中体现了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在广大中医妇科工作者的努力下,《湖南中医杂志》自创刊以来,共刊出250篇中医妇科方面论文,包括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科研实验研究等内容,分布于经、带、胎、产、杂等疾病中。其中涉及月经病论文48篇,  相似文献   

10.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学科,关乎到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同时广大科研学者及临床工作者为了更好地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医妇科学理论知识,应深入研究中医妇科学的临床、研究、理论知识。因此,文章回顾我院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总结中医妇科学的理论、临床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医妇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 ,认识妇女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疗规律和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和其他学科一样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几千年来对妇女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作为一门临床学科 ,它的起源、形成体系、完善理论、积累经验等方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期间涌现了许多著名医家、医著 ,他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构成了整个中医妇科学体系。近代中医妇科学医家林立 ,著述纷呈 ,使传统妇产科学的内容和水平得到较大的丰富和提高。绝大部分医家的学术思想仍贯…  相似文献   

12.
王广民  侯桃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53-2554
中医妇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医理论认识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疗规律和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笔者研读有年,稍有感悟,今不揣浅陋,冒昧陈词,对其渊源与发展探析如下,以冀教正。1起始久远中医学在妇女解剖生理的特点、疾病的防治、专科的设置等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是中医妇科学月经与月经病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文献中,留下了众多对月经、月经病的命名、原因等正确的认识和详细的资料,留下了治疗月经病的众多方药。为中医妇科学月经与月经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小柴胡汤、温经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14.
李正安 《中医药学刊》2006,24(3):519-519
秦汉时期是中医妇科学月经与月经病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黄帝内经》、《伤采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文献中,留下了众多对月经、月经病的命名、原因等正确的认识和详细的资料,留下了治疗月经病的众多方药。为中医妇科学月经与月经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小柴胡汤、温经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起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 ,其理论的核心 ,应对整个学科具有支撑作用。中医藏象理论在中医学中 ,不仅包涵了中医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 ,还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方面。换言之 ,它不仅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 ,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因此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2 藏象学的理论特征从藏象学的形成及发展来看 ,它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体现了以下特征 :依据人体内外的完整统一性 ,通过“见外而知内”的方法 ,把…  相似文献   

16.
马宝璋 《中医教育》2003,22(2):40-42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纳入现代高等教育,其教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二版教材《中医妇科学讲义》做了很好的起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文革政治路线的混乱波及到学术界,使得中医妇科三版教材《妇产科学》有南北方两版。南方组主张中西医妇科理论混合编(湖北中医学院主编),北方组主张中西医理论分编(辽宁中医学院主编),这给后来中医妇科学理论的发展和中医妇科学理论的挖掘整理造成了混乱和阻力。尽管其后又出版了《中医妇科学》四、五、六、七版教材,但是其中对妇科生理、病理中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就是运用中医学和西医学两种理论与方法 ,来研究妇女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规律的一门学科。怎样上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对仅教西医妇科学或中医妇科学的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二)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第二个问题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各个时代的主要代表著作及其学术见解,藉以达到有助于将来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医妇科学的理论与经验和继承、发展该学科的目的。一、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解词】种子:又称种玉。指受孕。胎前:胎,人及哺乳动物孕而未生的幼体曰胎;从受孕后到分娩前的整个怀孕期间称为胎前。妇女特有疾病:是指根据妇女在解剖上  相似文献   

19.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和防治妇女疾病的专门学科。中医妇科学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对妇科生理、病理、妊娠诊断及妇科疾病的辨证等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的要首推《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方剂学》与《中医妇科学》各有其研究范围、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妇科方剂是目前中医教学的薄弱环节.为此编写并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妇科方剂选讲》,并开设了选修课程.该教材在遵循女性生理、病理、用药特点及临床实用性的同时,注重方剂学理论的独特性、系统性,将妇科学与方剂学有机结合。选修课讲授时侧重于妇科方证的辨识,以及站在妇科角度,从妇女解剖、病理、生理特点来分析方证病机和制方原理、配伍特点、变化规律.课程开设4个学期,选修人数占同年级同专业学生的85%。其教学特色多次获学校、省级成果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