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教育催生的手机AP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医学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医妇科学是一门极具中医特色的临床学科,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手机AP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妇科学的课程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加深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创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学,并学有所获之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加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圣英 《中医教育》2004,23(6):47-48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妇女特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计划生育等.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学习这门课程很容易产生厌倦和与其他课有重复的感觉,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多年的妇科教学中自创一套"加减公式法"(以下简称加减法),使妇科的病症、方药教学更趋简单、条理化,便于学习掌握.下面就这一方法在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主要对在学校担任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的心得进行总结。方法具体从坚定走中医之路,培养中医人才信仰;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厚积薄发;丰富的临床经验,学以致用;培养主动和独立的能力,深化内功;必要的考试改革,以学代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结果培养学生的坚定信仰、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独立自主的学术精神是学习好中医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本心得总结有利于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和学生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中医妇科学教学考核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课程的特点,分析形成性评价在中医妇科学教学考核过程中实施的有效途径。结果:形成性评价考核使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调查问卷为85%学生愿意参加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中医妇科学教学考核中,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方剂学》与《中医妇科学》各有其研究范围、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妇科方剂是目前中医教学的薄弱环节.为此编写并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妇科方剂选讲》,并开设了选修课程.该教材在遵循女性生理、病理、用药特点及临床实用性的同时,注重方剂学理论的独特性、系统性,将妇科学与方剂学有机结合。选修课讲授时侧重于妇科方证的辨识,以及站在妇科角度,从妇女解剖、病理、生理特点来分析方证病机和制方原理、配伍特点、变化规律.课程开设4个学期,选修人数占同年级同专业学生的85%。其教学特色多次获学校、省级成果奖。  相似文献   

6.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女性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实用型妇科人才的要求,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教多年,现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略谈体会如下。1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中医妇科学》属临床课程,我校选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2版),该教材内容分为总论、  相似文献   

7.
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医妇科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信息技术使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中医妇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阐述中医妇科学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与引导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与学习者及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和评估者,应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自身角色的转换;提出中医妇科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需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及反思教学等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提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妇科学以其对妇科疾病的独特诊疗方法及卓著的疗效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因此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临床课程。由于妇女具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所以由妇女生理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妇科疾病,一般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简称“经、带、胎、产、杂”)5大门类。中医妇科学就是专门讲述这5大门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医各家学说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引入Think-Pair-Share提问模式。经过1年的课程策划与试点教学,显示该模式符合主动学习的理论,并遵循合作学习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和传统课堂提问方式相比,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在中医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妇女特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计划生育等。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知识基础下,通过对比中医妇科学崩漏病脾虚证在不同教材中的选方,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且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将学生标准化病人引入中医内科实训课程,能够很好的弥补现行中医内科教学方法的不足,有效的提高中医内科实训教学的效果,对于提升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是突破灌输式教学,提高教师临床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高素质中医临床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评价系统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进入中医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3.
中医妇科是中医药院校课程中的临床课,教会学生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即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培养临床思维是贯穿中医妇科的核心问题。中医妇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医医师,故在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是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妇科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开展的临床思维培养阶段。怎样才能完成临床思维的养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妇科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而来的,很多知识点难以避免地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重复。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为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作铺垫,突出妇科学的课程特点,把握难点、疑点,同时减少内容重复而引起的无趣感,值得教师思考。在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教学设计思维,将教学设计思维融入备课全过程,有助于锻炼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笔者以"胎漏、胎动不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及本科生中医妇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授课方法、PBL与CBS相结合、翻转课堂及实训课程等方面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并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合格医疗人才。  相似文献   

16.
谭展望  雷磊 《中医药导报》2012,18(7):131-133
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各自优势及相互关系,找准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疾病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点,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并以中西医结合思路为中心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医妇科方向班是五年制本科教育实行后期分化的班种,其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一直都是在实践中摸索。为了提高中医妇科方向班课堂与临床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2007级本科生中医妇科方向班29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对妇科方向班开设以来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与训练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在于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课程改革必将推动本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的一门独立特色学科,为中医专业学生的考试课.在教学中,根据中医妇科临床实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可发扬和保持中医妇科学的中医特色,又能启迪和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以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兼通的专业人才.为了优化组合中医妇科学的课程体系,笔者对本门课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继而构建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接诊患者是临床医生日常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医妇科学生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为了提升中医妇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更加合格的临床人才,应结合中医妇科学的课程特点,采取多元教学手段,利用巴特林小组、临床思维课、基于问题教学法、基于病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等具体措施,着力提高学生的医德与人文素养、基本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临床接诊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