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主疏泄,畅达气机,调畅情志,调和气血,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很大的作用。对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及相关现代研究做综述,旨在阐明中医学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与现代医学中心理应激机制的联系,总结现代医学对此的研究及应用,探究其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
脾位于中焦,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膏脂由脾运化水谷所生,中土得运,纳运有常,则膏脂可随血循环以濡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肝脏是脂质代谢重要的器官,其参与脂质消化、吸收、转运等功能,脾气健运,肝失疏泄,肝脏脂质代谢功能与"脾"运化功能相关。肝细胞自噬是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的关键因素之一,自噬功能正常则肝脏脂质代谢趋于平衡。本文基于脾与脂质相关性,从"脾主运化"探讨肝细胞自噬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肝主疏泄与心理应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疏泄”一词来源于《内经》 ,朱丹溪最早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其时是指肝具有疏泄肾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疏泄实际上包括肝脏多种功能 ,如调节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疏泄肾精等等。而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主要的是调节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从中医角度而言 ,任何形式的应激主要是影响机体正常的气机。由此可见 ,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下面就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1 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  相似文献   

4.
肝主疏泄功能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调畅情志是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情志以血(精)为本,以气为用,情志异常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中医所述情志异常属于病理性心理应激反应的范畴,肝主疏泄可调节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心理应激反应也成为研究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结合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和心理应激理论,对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中医整体观和平衡观以及现代心理应激理论,以心理应激反应为切入点,提出研究假说:中医学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具体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采用“方-证-效-脏腑功能本质”的研究思路。通过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模拟“肝失疏泄、情志异常”的综合病理变化过程?就已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认为:肝主疏泄之所谓“疏泄”。其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在整体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具体而言,可能与调节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情志活动异常)过程中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酶、神经肽、激素、环核苷酸系统以及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表现出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多环节的作用特点;作用的脑区涉及到下丘脑(包括不同核团)海马,杏仁核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结合现代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相关理论,并提出相关研究的思考。通过对心理应激理论与肝主疏泄功能及其近年相关的研究进展的整理归纳,认为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的肝主疏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从中医角度来看,中医的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调节心理应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对今后从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脏象本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心理应激机制。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中医理论而言,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同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是维持细胞代谢过程的关键细胞器,因此线粒体质量控制对于细胞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主要机制。在神经系统中,线粒体动力学对于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形态及神经元的功能至关重要。而线粒体自噬能够及时清除损伤线粒体,维持神经元内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及自噬障碍最终会导致神经元损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及自噬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普遍存在。笔者主要讨论了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阐明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把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应激性情志异常疾病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注意到生活压力与环境应激等因素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应激已然成为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关键因素。心理应激在中医学中虽无直接对应概念,但其关于情志活动的调控已归入肝藏疏泄功能之中。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郁,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若肝藏疏泄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调,情志不畅,甚则脏腑功能紊乱。反之,长期情志不畅也会对肝藏疏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则影响诸多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两者之间互为因果。故文章从心理应激的角度入手,结合肝主疏泄的中医、现代医学理论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肝主疏泄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不仅有利于中医藏象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对改变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高脂血症的发病与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叶片源自张伯礼院士的临床常用方,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文章从“肝主疏泄”出发,从肝主疏泄的内涵、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与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相关性、三叶片与肝主疏泄的机制的相关性及三叶片降脂作用的现代研究依据等方面探析三叶片的降脂作用,以求为临床中使用三叶片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使中医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肝肾“藏泄互用”内涵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藏泄互用关系通常指肝主疏泄与肾主藏精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协同调控作用。认为成体干细胞是先天之精的物质基础;对于肝藏象理论的深入研究证实,中医学中肝藏象的功能与以"下丘脑—垂体"为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肝肾藏泄互用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殖功能方面,更广泛的生理意义体现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机体疾病或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肝主疏泄是调控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活动的核心,是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基础。调节性T细胞是肝主疏泄在免疫功能方面的生物学基础,当肝失疏泄时,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功能下降,使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紊乱或下降,导致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出现或者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而疏肝理气方药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体可由最初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的改变,逐渐出现胃肠功能不适,这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乘克脾土-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形成过程相似,肝郁脾虚亦为心理应激相关性疾病常见中医证候,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逍遥散已成为抗应激的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但参与消化道的运动、结构与功能,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与行为,微生物-脑-肠轴已成为心理应激引发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大脑行为异常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心理应激,探讨了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的相关性及逍遥散的干预机制,以丰富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概述细胞自噬的发生发展机制,并重点探讨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的相关性和中医药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细胞自噬一般分为3类,细胞自噬形成过程包括诱导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降解阶段。目前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气虚痰瘀”“阴阳自合”“肝主疏泄”等密切相关,且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细胞自噬水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脑—肠轴功能紊乱与中医学情志不畅、肝失疏泄的关系;总结以心理应激反应为切入点研究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所取得的现代研究成果;探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和协助脾胃运化功能与脑—肠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其功能表现于促进水液代谢、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调畅情志、调畅气机等方面。多年来,这一认识早已为中医界所熟知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肝主疏泄是如何调控水液、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其作用机制为何"却少有研究。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疏肝健脾法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治法,提出了通过对疏肝健脾法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肝主疏泄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主疏泄,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脾胃运化和血脉等。从肝主疏泄探讨亚健康状态,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因持续、过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的躯体、心理症状。提出从肝主疏泄的基本功能出发,以心理应激为切入点,分析亚健康的基础证候肝郁脾虚证的特点,探讨亚健康的诊断与评价,有助于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脏的疏泄功能在调节五脏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可有效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若肝疏泄失职则导致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气血失和、心神不宁,发为不寐。对肝生理功能与睡眠的关系及肝失疏泄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探讨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2016,(8)
正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与其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了代谢综合征,但是社会压力导致的情绪应激,进一步导致交感神经激活这一机制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是肝脏调节情志的主要机制,现代的大量文献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肝主疏泄治疗代谢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试图从这个角度去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陈全福  杨荣源  叶焕文 《新中医》2016,48(8):289-291
<正>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与其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了代谢综合征,但是社会压力导致的情绪应激,进一步导致交感神经激活这一机制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是肝脏调节情志的主要机制,现代的大量文献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肝主疏泄治疗代谢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试图从这个角度去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