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预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前置胎盘患者产前3D-PDU检查结果及其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等资料,其中植入性前置胎盘组66例,非植入性前置胎盘组75例,比较2组间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术中出血量的效能。结果 植入性前置胎盘组产前VI、FI、VFI和术中出血量均大于非植入性前置胎盘组(P均<0.05)。141例前置胎盘患者中,产前VI和VFI与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均成正相关(r=0.702、0.737,P均<0.001)。植入性前置胎盘组中,VI、FI及VFI均与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r=0.680、0.492、0.722,P均<0.001);非植入性前置胎盘组中,VI、VFI与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r=0.861、0.832,P均<0.001)。141例前置胎盘患者VI、FI和VFI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11、0.798、0.937(P均<0.001);植入性前置胎盘组为0.966、0.722、0.938(P均<0.05);非植入性前置胎盘组为0.885、0.856、0.966(P均<0.001)。结论 产前3D-PDU可用于预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估宫腔粘连患者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宫腔镜确诊为宫腔粘连患者43例,并于排卵日进行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粘连组(n=17)、中度粘连组(n=18)、重度粘连组(n=8),比较3组间内膜厚度(ED)、内膜体积(EV)、内膜区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的差异。结果 3组间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粘连组和重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和重度粘连组间ED、VI、V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其内膜区血流参数为宫腔粘连患者评估内膜容受性提供了一个安全、无创的新途径,EV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分别行二维、三维盆腔超声检查,记录子宫、卵巢体积,卵泡数目,最大卵泡直径及卵巢血流参数,并检测其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础水平及雌二醇(E2)。比较二维与三维超声的测量参数差异,分析超声测量参数与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三维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及卵巢内部结构,三维超声测量直径>4 mm的卵泡数目和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二维超声(P均<0.01),三维超声测量子宫和卵巢体积与二维超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超声卵巢彩色血流显示率为87.50%(28/32),明显优于二维超声[28.12%(9/32),P<0.01)。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与最大卵泡直径均呈正相关(r=0.43、0.44、0.54,P均<0.05)。三维超声测量卵巢体积、最大卵泡直径与血清LH(r=0.39、0.72)、FSH(r=0.38、0.64)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三维超声在性早熟女童中计数卵泡数目、测量最大卵泡直径及显示卵巢血供方面优于二维超声,有望在诊断女童性早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MR扩散峰度成像(DKI)诊断急性胰腺炎(AP)肾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诊断AP患者(AP组)及23名健康志愿者(HC组)采集上腹部常规MRI及DKI。对AP组行MR严重指数(MRSI)评分,根据结果分为轻度AP (n=26)、中度AP (n=29)及重度AP (n=7)亚组。比较AP组与HC组间、AP组内不同亚组间双肾皮质及髓质各参数值,包括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及衍生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MD)、轴向扩散(Da)及径向扩散(Dr)差异。绘制AP组与H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诊断肾损伤的ROC曲线,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HC组,AP组皮质及髓质FA (Z=-4.13、-3.42)、Da (Z=-2.80、-3.11)降低,MK (Z=-2.34、-4.26)、Ka (Z=-3.21、3.63)及Kr (Z=-3.22、-4.67)升高(P均<0.01)。AP组内3亚组间肾皮质DKI参数除FA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髓质MD、Da、Dr及K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DK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根据髓质MK、Ka及Kr诊断AP肾损伤的AUC最高,均为0.64(P<0.01)。结论 DKI技术可早期发现及定量分析AP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应用于股总静脉血栓(CFVT)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 根据主诉发病时间将92例单侧CFVT患者分为急性期(1~14天,n=41)、亚急性期(15~30天,n=24)及慢性期(>30天,n=27),比较其二维超声评分及SWE所测杨氏模量值。采用ROC曲线评价二维超声及SWE对急性期、慢性期CFVT的诊断效能。结果 3期患者间二维超声评分及杨氏模量值总体比较(P均<0.001)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杨氏模量值=13.50 kPa为截断值,SWE诊断急性期CFVT的AUC为0.916(P<0.05),敏感度85.37%,特异度82.35%;以二维超声评分=2.00为截断值,二维超声诊断急性期CFVT的AUC为0.800(P<0.05),敏感度75.61%,特异度66.67%;2种方法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杨氏模量值=16.40 kPa为截断值,SWE诊断慢性期CFVT的AUC为0.917(P<0.05),敏感度85.19%,特异度87.69%;以二维超声评分=2.03为截断值,二维超声诊断慢性期CFVT的AUC为0.842(P<0.05),敏感度87.21%,特异度69.23%;两种方法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SWE可用于判断CFVT临床分期,且效果好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基于胸部X线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诊断儿童不同病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价值。方法 纳入1 769例CAP患儿,根据病原学诊断分为病毒组(n=487)、细菌组(n=496)及肺炎支原体(MP)组(n=786),对比组间胸部X线征象的差异;将患儿以7:1: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对测试集患儿根据性别和年龄分为不同亚组进行分层分析。基于胸部X线片分割全肺和病灶ROI,分别训练全肺模型和局部模型,通过混淆矩阵评估2种模型的整体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2种模型诊断不同病原CAP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3组病变累及范围、受累肺组织密度改变特点、肺过度通气及空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肺模型及局部模型诊断不同病原CAP的准确率分别为61.85%及58.04%,精确度分别为63.77%及54.05%。全肺模型和局部模型诊断MP性CAP的效能最佳,AUC分别为0.798及0.819;全肺模型诊断病毒及细菌性CAP的AUC均大于局部模型(P均<0.05)。全肺模型和局部模型诊断测试集中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不同病原CAP的AUC、诊断高年龄亚组和低年龄亚组病毒性及细菌性CAP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高年龄亚组和低年龄亚组MP性CAP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胸部X线片建立CNN模型诊断儿童不同病原体CAP的效能较好;全肺模型优于局部模型,2种模型均对MP性CAP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技术定量评估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形态及弹性变化的价值。方法 纳入330名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成年人,根据血压分为正常组(n=159)、临界组(n=43)及高血压组(n=128)。正常组收缩压(SBP)<130 mmHg且舒张压(DBP)<80 mmHg;临界组130 mmHg ≤ SBP<140 mmHg和/或80 mmHg ≤ DBP<90 mmHg;高血压组SBP ≥ 140 mmHg或DBP ≥ 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者。测量并比较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收缩起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及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并以cIMT=0.05 cm为临界值进行亚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cIMT、cIMT ≥ 0.05 cm者占比、PWV-BS及PWV-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血压水平升高,cIMT、cIMT ≥ 0.05 cm比例及PWV-ES均升高(P均<0.05),但仅正常组与临界组间PWV-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 ≥ 0.05 cm时,各亚组间PWV-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亚组PWV-ES高于正常亚组(P<0.05);cIMT<0.05 cm时,临界亚组PWV-BS及PWV-ES均高于正常亚组(P均<0.05),高血压亚组PWV-BS低于临界亚组(P<0.05)而PWV-ES高于正常亚组(P<0.05)。cIMT、PWV-BS及PWV-ES均与年龄成正相关(r=0.64、0.33、0.69,P<0.01)。结论 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形态及弹性已发生改变,且弹性变化可能早于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在预测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老年脑梗死患者(病变组)133例和无脑梗死患者61例(对照组)。比较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右心室前壁及心尖部EAT厚度的差异,评价上述参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确定诊断阈值。结果 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右心室前壁EAT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其中NLI亚组右心室前壁EAT明显厚于LI亚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LI亚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心尖部EA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右心室前壁EAT增厚与NLI发生呈低度正相关(r=0.277,P=0.006),与LI发生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679);其余参数与NLI及LI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右心室前壁EAT诊断NLI的AUC为0.690(P=0.006),诊断阈值为11.54 mm,敏感度63.94%,特异度76.32%。结论 右心室前壁EAT增厚与NLI发生呈低度正相关。超声心动图测量EAT增厚可为临床预测NLI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动脉期碘图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术前接受双能量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鼻窦肿块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息肉组(n=26)、良性肿瘤组(n=24)及恶性肿瘤组(n=30)。分别测算3组病灶动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碘图CT值(Overlay值),比较组间参数差异;将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合并为肿瘤组(n=54),分别绘制动脉期碘图各定量参数鉴别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肿瘤组(H=-4.13、-2.80、-4.00)和恶性肿瘤组(H=-7.02、-5.75、-6.12)动脉期IC、NIC及Overlay值均高于息肉组(P均<0.05);恶性肿瘤组动脉期IC及NIC高于良性肿瘤组(H=-2.60、-2.73,P均<0.05),而Overlay值与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85,P=0.20)。动脉期IC鉴别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AUC(0.95)大于NIC(0.85)及Overlay值(0.91),诊断阈值取1.15 mg/ml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1.50%、96.20%及78.00%。结论 双能量CT动脉期碘图定量参数对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LVEF≥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3)及室壁厚度增厚组(n=27),以健康体检者40名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超声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 室壁厚度增厚组及室壁厚度正常组心尖部及左心室短轴位心肌各节段较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纵向收缩期、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均<0.05),室壁增厚组减低更为明显。室壁厚度正常组、室壁厚度增厚组二尖瓣水平前壁、前间隔及室壁厚度增厚组乳头肌水平左心室后壁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其余节段心肌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出现特征性改变之前,心肌纵向及径向收缩功能均已出现减低,但圆周运动未出现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功率多普勒超声(3D-PDUS)评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肾脏血流灌注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确诊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4例(观察组)及正常妊娠孕妇36例(对照组),应用三维功率多普勒超声及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技术,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孕妇3项肾脏血流灌注参数:血管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及血流指数(FI)。 结果观察组3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与对照组正常妊娠孕妇肾脏血流灌注参数VI测值比较[(48.211±7.369)% vs (60.751±5.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5,P<0.01);且两组孕妇肾脏血流灌注参数VFI测值比较(11.753±1.743 vs 16.273±2.74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264,P<0.01);表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肾脏血流灌注量较少;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肾脏血流灌注参数FI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3D-PDUS技术对评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肾脏血流灌注状况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鉴别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增生期与退化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将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39例患儿分为增生期血管瘤及退化期血管瘤,比较不同分期血管瘤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 血管瘤增生期24例,VI 0.51±0.11,FI 38.06±6.64,VFI 19.54±5.52;退化期15例,VI 0.32±0.15,FI 30.81±10.29,VFI 11.07±6.47。增生期VI、FI、VFI均高于退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实时、清晰、动态显示肿块的血流情况,并对血管瘤分期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2例疑似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行二维多普勒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二维多普勒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效能。结果 112例患者宫腔镜检查显示,宫腔粘连92例,宫腔正常20例;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3%、95.00%、97.32%、98.90%、90.48%,高于二维多普勒超声的90.22%、65.00%、85.71%、92.22%、59.09%;宫腔粘连组VI、FI、VFI低于宫腔正常组(P<0.05);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患者VI、FI、VFI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宫腔粘连诊断中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 PDUS)检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排除宫颈有明显肿块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经阴道超声和3D PDUS检查,对照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采用4D view VOCAL软件获得宫颈三维血管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3D PDUS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120例中,病理证实HSIL患者59例,二维超声诊断12例,3D PDUS诊断36例。HSIL患者的三维血管参数均高于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0.33%(12/59)、75.40%(46/61),3D PDUS诊断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01%(36/59)、81.96%(50/6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VI为3.38时,曲线下面积为0.88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8.0%和72.9%,当FI为32.18时,曲线下面积为0.72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8.2%和76.3%,当VFI为1.18时,曲线下面积为0.888,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95.5%和72.9%。结论 VFI可用于临床早期鉴别宫颈HSIL。  相似文献   

15.
产前MRI特征性征象诊断胎盘植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前MRI特征性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拟诊胎盘植入孕妇的MRI资料,根据剖宫产手术结果,将其分为胎盘植入组(n=136)或无胎盘植入组(n=27)。比较两组间MRI征象的差异;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两组间子宫局部膨隆、胎盘内异常血管影、胎盘-子宫肌层结合面T2WI低信号带、胎盘局部凹陷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胎盘内信号不均匀、子宫肌层不连续、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局部凹陷征、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诊断胎盘植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的效能较高,当出现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局部凹陷征、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时,应高度怀疑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用于评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H)效果的价值。方法 收集26例接受局部皮下注射博来霉素治疗的IH患儿,于治疗前和首次治疗3个月后行3D-PDU扫查,测量瘤组织体积(V)及瘤体内血流相关参数,包括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根据疗效将患儿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治疗后2组之间及有效组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首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有效组19例、无效组7例,总有效率为73.08%(19/26)。治疗3个月后,有效组V[3.54(2.05,4.25)ml]、VI(41.44±11.48)%及VFI(18.94±6.55)均低于治疗前[V 6.22(4.82,7.14)ml、VI(53.03±13.13)%及VFI 24.69±8.41,P均<0.05]和无效组[V 8.47(3.25,25.41)ml、VI(61.59±11.29)%及VFI 28.15±6.22,P均<0.05]。结论 3D-PDU可准确测量治疗前后IH体积与血流参数变化,进而定量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鲜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参数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8例IVF-ET患者,根据患者移植术后12~14d妊娠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妊娠组59例和非妊娠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移植当天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积、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以及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及子宫内膜形态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下S/D、PI、RI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而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下FI、VI、VFI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患者子宫内膜下PI、S/D、RI、FI、VI、VFI和子宫内膜FI、VI、VFI以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736、0.617、0.735、0.711、0.717、0.780、0.611、0.725和0.978(P<0.05)。结论 IVF-ET患者子宫内膜下S/D、PI、VI、FI、VFI与子宫内膜VI、VFI均可预测患者妊娠结局,其中联合检测对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3D-CEPD)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卵巢肿瘤患者分别于造影前、造影中及造影后进行三维能量多普勒(3D-PD)检查。采用3D-PD直方图计算肿瘤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比较卵巢良性与恶性肿瘤各血管参数的差异及各血管参数在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的差异,并评价3个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32例为良性肿瘤。造影前、中、后卵巢恶性肿瘤的血管参数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均<0.01),良恶性肿瘤的各血管参数在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个不同检查时段血管参数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VI最大,FI最小。造影前、中、后三个不同检查时段VI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7、0.89。造影前以VI=2.2%为界值,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为77.77%、87.50%、77.77%、87.50%、84.00%;造影中以VI=23.2%为界值,各诊断效能分别为94.44%、90.62%、85.00%、96.66%、92.00%;而造影后以VI=12.4%为界值,各诊断效能分别为94.44%、93.75%、89.47%、96.77%、94.00%,造影中及造影后的诊断效能较造影前明显增高(P<0.01),而造影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优于造影中(P<0.01)。结论 3D-CEPD可提高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能力,血管参数VI最有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以造影后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