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宏  丁熙  张秀华  W ZHANG  Y LI  S LEE 《浙江医学》2010,32(3):362-364
目的观察含氟牙膏在模拟口腔环境下对脱矿牙釉质显微硬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正畸治疗拔除的离体牙16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颗。实验组样本采用含氟牙膏处理,对照组采用无氟牙膏处理。采用显微硬度计分别测定两组牙齿脱矿前后、唾液浸泡后及再矿化后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并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再矿化后牙釉质显微硬度值[(200.5±21.3)KHN]显著高于对照组[(143.4±18.8)KHN](P〈0.01),而脱矿前后及唾液浸泡后两组间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的离体牙体外实验中,含氟牙膏能够有效提高脱矿牙釉质的显微硬度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再矿化制剂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CPP-ACP)、含氟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CPP-ACPF)、含氟磷酸三钙(TCP+F)和Duraphat保护漆对酸蚀乳牙釉质表面硬度和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滞留拔除的下颌乳中切牙制备离体牙釉质块(硬度值280-330 HV)试件50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PP-ACP组、CPP-ACPF组、TCP+F组和Duraphat组。酸蚀处理所有试件(可口可乐,5次/d,5 min/次,共5 d),酸蚀完成后,5组试件分别涂布去离子水(对照组)和CPP-ACP、CPP-ACPF、TCP+F、Duraphat进行再矿化处理,随后继续酸蚀处理5 d。采用显微硬度法测量处理前后各组试件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值),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酸蚀处理前5组试件显微硬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处理后各组试件的显微硬度值均显著低于酸蚀处理前(P〈0.0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处理继续酸蚀5 d后,CPP-ACP组、CPP-ACPF组、TCP+F组和Duraphat组试件的显微硬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分组处理继续酸蚀5 d后,除对照组试件外,其余4组牙釉质块试件均可见矿物质沉积。结论再矿化制剂CPP-ACP、CPP-ACPF、TCP+F和Duraphat均能有效抑制酸蚀乳牙釉质的持续脱矿。  相似文献   

3.
目的模拟正畸矫治后的牙釉质脱矿,应用显微硬度仪和扫描电镜评估多乐氟对脱矿釉质的再矿化效果。方法将因正畸矫治拔除的前磨牙75颗,随机分为5组(各15颗牙):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脱矿处理;C组脱矿后+人工唾液处理;D组脱矿+人工唾液+1g/L氟保护漆处理;E组脱矿+人工唾液+多乐氟处理。应用显微硬度仪测量所有样本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值,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样本釉质表面形态。结果 A组的显微硬度值最高,B组的显微硬度值最低,D组和E组的显微硬度值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803.22,P〈0.05);D组和E组的显微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组表现为明显的脱矿,C组、D组和E组均出现了再矿化,但D组和E组的再矿化程度明显高于C组。结论多乐氟对脱矿釉质具有再矿化作用,与1g/L氟保护漆的再矿化效果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含不同浓度微量元素锶(Sr)的含氟矿化液对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的改变,探讨微量元素Sr的含氟矿化液对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方法采集和制备的牙釉质标本随机分为7组,采用酸蚀凝胶法制成人工龋,制备后的人工龋用不同浓度Sr(其中Sr的含量分别为0,10,50,100,150,200 mg/L)的氟矿化液(含氟均为100 mg/L)处理,采用表面显微硬度仪分别测定处理前后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结果经不同浓度Sr的含氟矿化液作用后的离体牙标本表面显微硬度均比再矿化前有所增加。Sr浓度低于100 mg/L时,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随着Sr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Sr浓度高于100mg/L后,反而有所下降。结论含Sr的氟矿化液加强了牙釉质的再矿化并抑制脱矿,且其再矿化的程度与Sr浓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碳酸氢钠溶液对人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取制备好的釉质标本40块,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块,设置实验组3组与对照组进行矿化及抗酸实验,分别测定矿化实验及抗酸实验前后各组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比较实验前后各组标本显微硬度值的变化。结果矿化实验后,3组实验组釉质标本表面显微硬度值均较实验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硬度值较实验前略有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酸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显微硬度值均下降,混合矿化液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氟化钠矿化液组与碳酸氢钠矿化液组的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溶液可增加釉质抗酸性,且能协同氟化物增强其抗酸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含氟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fluoride,CPP-ACPF)、含氟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 fluoride,TCP+F)、Duraphat 保护漆4种再矿化制剂对酸蚀牙釉质刷牙磨损后表面硬度和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阻生拔除的下颌第三磨牙制成釉质块,选择硬度值介于280~330 HV的釉质块50个,随机分为5组。将5组样本进行可口可乐酸蚀处理,5次/d,5 min/次,共5 d。采用电动牙刷对酸蚀后的5组釉质块进行刷牙磨损,刷牙所用的压力为2 N,2次/d,3 min/次,共5 d。刷牙间隔期5组样本分别涂布去离子水、CPP-ACP、CPP-ACPF、TCP+F、Duraphat,继续磨损-再矿化-酸蚀处理5 d。采用显微硬度法测量处理前后牙釉质表面硬度,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牙釉质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CPP-ACP组、CPP-ACPF组显微硬度值继续降低,与去离子水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TCP+F组、Duraphat组显微硬度值出现增加,明显高于去离子水组(P<0.05)。SEM显示除去离子水组以外,其余4组釉质样本表面均变得平整。结论:Duraphat和TCP+F可以防止持续酸蚀牙釉质的磨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常用的美白剂治疗正畸后脱矿着色的牙齿,观察美白剂对牙齿硬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120颗,建立早期脱矿着色模型,分为4组:Opalescence美白剂(A组)、Beyond美白剂(B组)、氟化钠(C组),空白对照组(D组)。观察色阶的变化和釉质显微硬度的变化。 结果 比色板比色:各组色阶值随着时间变化呈逐渐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各组间·时间点比较色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surface microhardness value,SMV):A组SMV值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余3组SMV值随时间变化增加后趋于平稳;组间比较:除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palescence美白剂和Beyond美白剂均可以使正畸脱矿牙发生再矿化,Opalescence Boost美白剂对釉质矿化程度略高于Beyond美白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茶水提物对早期牙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 30个牙釉质块随机分为茶水提液组、氟化钠组及去离子水组,建立人工龋模型后分别进入pH循环实验。肉眼观察牙釉质表面人工龋形成情况。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各组标本脱矿前、脱矿后、pH循环后的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结果茶水提液组、氟化钠组及去离子水组脱矿后可见开窗区牙釉质呈白垩色。再矿化实验后,各组表面显微硬度均较脱矿后增加(P<0.01);茶水提液组及氟化钠组表面显微硬度高于去离子水组(P<0.01);茶水提液组表面显微硬度高于氟化钠组(P<0.01)。结论茶水提液具有促早期人工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唾液替代品对脱矿牙再矿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研制的唾液替代品对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选择正畸和牙周病拔除的无龋牙10颗,用0.lmol/L乳酸(pH4)在37℃条件下作脱矿浸泡6h,进行人工龋实验,然后模拟口腔环境,37℃恒温下用研制的唾液替代品在37℃条件下进行再矿化处理,每天2次,分别于1周、2周测试实验牙表面硬度。结果:脱矿的牙釉质经唾液替代品再矿化后,硬度值明显高于矿化前的硬度,硬度恢复分别为55.34%、77.19%(P<0.01)。结论:新研制的唾液替代品有促进脱矿后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牙齿美白治疗对脱矿的离体年轻恒牙再矿化及牙色变化的作用.方法 选取和制作24个离体的年轻恒牙标本,用微硬度测量仪(M-400-H1,St,Joseph,MI)测定牙体标本的硬度.牙体的颜色由Shade Vision(X-Bite,Inc.,Grandville,MI)来测定.脱矿处理后,选取的每个标本的牙体硬度控制在170KHN(努氏硬度)左右.24个标本被随机地分成A、B、C 3组(P>0.05),每组8个标本.C组用美白产品Treswhite进行7次漂白治疗,同时A、B组标本浸泡于人唾液中.然后B、C组用含氟的Crest牙膏进行再矿化处理,而A组用无氟的Crest牙膏进行再矿化处理.每个牙标本的硬度(KHN)和颜色(CIELAB)的数据分别在以下4个阶段采集:原始阶段(BL)、脱矿后(AL)、美白治疗或唾液浸泡后(AB/S)、和矿化治疗后(AR).结果 3组标本的牙硬度在BL、AL和AB/S阶段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AR阶段,B组、c组标本牙硬度增高而A组牙硬度下降(P<0.001).脱矿后阶段(AD)各组的牙颜色变化CIELAB数据△E接近8,在AB/S阶段与AD阶段之间,C组的△E值明显高于A、B组(P=0.001),经过再矿化处理,各阶段之间的△E值变小及每组问的△E值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 美白产品Treswhite对脱矿的离体年轻恒牙的再矿化无不良反应,而对其牙颜色的变化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Beyond冷光美白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Beyond冷光美白仪进行漂白,对照组20例患者用家庭漂白法治疗,并于半年后复查。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80%(16/20),对照组显效率为40%(8/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67,P〈0.05)。半年后复查发现,两组显效率均下降,但两者漂白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66,P〈0.05)。结论:Beyond冷光美白对氟斑牙脱色疗效显著,且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不同美白技术治疗变色牙的临疗效及稳定性。方法将120例共计266颗不同类型的牙变色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Beyond冷光美白组40例89颗、Tree家用牙齿美白套装组42例89颗、Pola Office诊室单纯漂白剂组(对照组)38例88颗,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应用VITA比色板测量漂白前后牙齿的亮度等级,并记录比较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三种方法处理过的变色牙症状均有所改善。Beyond冷光美白组(有效率95.51%)和Tree家用牙齿美白套装组(有效率93.26%)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3.41%),P〈0.01;而Beyond冷光关白组与Tree家用牙齿美白套装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yond冷光美白组与Tree家用牙齿关白套装组对不同类型的变色牙的治疗均有效,但是前者更为简便省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GBE早期干预组(c组)、GBE后期干预组(D组)。B、C和D三组采用烟熏加脂多糖(LPS)及冷空气刺激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c和D组分别在1—14d、29~42d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43d后对各组大鼠肺组织行病理学、血清及BALF中CRP含量的检测。[结果]①B、C、D三组均有COPD特征性改变,但程度不同。②气道炎症病变:与A组比较,B组气道各炎症病理积分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B组比较,C、D组病理积分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D组积分高于C组(P〈0.05)。③血清及肺泡灌洗液CRP含量:与A组比较,B组CR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CRP含量明显著降低(P〈O.01),而D组CRP含量亦有降低(P〈0.05)。[结论]GBE可以降低血清及BALF中CRP的表达,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提示GBE具有抑制COPD气道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清胱抑素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80例I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无糖尿病的正常人为1组。A组为20例无糖尿病的正常人。B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2例(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9例(UAER20-200μg/min);D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9例(UAER〉200g/min);同时测定各组血肌酐及Cystatin 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结果:血清Cystatin C和CCr在B、C、D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Scr在B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显著(P〉0.05),而C组的Scr高于A、B、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ystatin C在A组和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ystatin C是临床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植入兔股部肌袋内的成骨过程,评价BCBB/BMP/bFGF的成骨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股部肌袋内植入BCBB/BMP/bFGF,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FGF,D组植入BCBB;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取5例标本进行外观及组织切片观察,并检测钙含量及钙磷比.结果:外观见各时间点标本A组较B组、C组和D组色泽红润,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组织切片术后各时间点新骨形成面积比较,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C组和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能谱分析,术后12周时A组钙含量及钙磷比大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B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且吸附有BMP及bFGF的BCBB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bFGF能够促进BMP的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复制饮水型慢性氟中毒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大脑海马各区病理学改变及维生素E(VitE)拮抗氟中毒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健康纯系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染氟组及染氟-VitE拮抗组,雌雄各半,实验期10个月;观察大鼠氟斑牙发生情况,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病理学改变.结果:染氟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氟斑牙,尿氟含量(2.35±0.5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VitE拮抗组氟斑牙程度及尿氟含量(1.95±0.12) mg/L均低于染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染氟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3、CA4区神经元胞浆及胞核未见明显改变,部分区域可见轻度排列紊乱;尼氏染色显示染氟组大鼠海马CA3、CA4区神经元内尼氏小体灰度值为(14.11±4.72)和(13.80±4.60)较对照组(70.06±7.77)和(73.55±5.94)及染氟-VitE拮抗组(37.56±8.68)和(44.54±8.52)明显减少,染色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氟-VitE拮抗组较对照组灰度值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氟中毒可使大鼠出现氟斑牙,尿氟含量升高;大脑海马神经元发生病理学改变,抗氧化剂VitE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慢性氟中毒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他汀类药物在实验性牙齿移动中对骨改建的作用及比较辛伐他汀与阿伐他汀的作用有何不同。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阿伐他汀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基本对照组(D组),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21d后拆除牵引装置,A组和B组在右上第一磨牙颊侧黏骨膜下注射0.1ml药物,C组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D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每天1次,分别观察3、7、14d上颌第一磨牙复发的距离。结果 3d时各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7d时两实验组复发距离明显短于两对照(P〈0.05),但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4d时两实验组复发距离明显短于两对照组(P〈0.05),且B组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抑制正畸牙的复发,且随注射药物时间的延长阿伐他汀作用要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的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白乳猪幼猪(农科院提供)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单纯DHCA组;B组: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C组: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SACP);D组:DHCA+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SACP)。对照分析四组组间分别于CPB前(T1)、DHCA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复温再灌注30min(T5)氧摄取率的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可显著减少幼猪DHCA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T2、T3和T4 3个时间窗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可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改变,B组仅见中等程度神经细胞凋亡改变,C组和D两组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改变,A组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和D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和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CP与RCP脑保护作用均优于DHCA,U—SACP与B—SACP脑保护作用好于RCP,但是两者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QRS波群时限及QT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小时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测量并计算其QRS波群时限及QTd,并统计其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追踪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A组与B组、C组各组间两两比较的QRS波群时限差别有显著意义(P均〈0.01);(2)与A组比较,B组的QTd差别没有显著意义(P〉0.05),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3)与A组比较,B组、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大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4)与D组比较,E组的ORS波群时限、QTd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QRS波群时限、QTd增加,其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QRS波群时限、QTd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