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将2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模型组、溶剂组、DFMG组和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养的同时,DFMG组添加DFMG10 mg/(kg·d),洛伐他汀组添加洛伐他汀5 mg/(kg·d),溶剂组添加DMSO10 mg/(kg·d);另取5只C57BL/6小鼠普通饮食喂养作为空白组.喂养16周后,取血清检测小鼠血脂,胸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组织HE染色检测脂质斑块、Masson染色检测斑块稳定性、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FMG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血管腔内径比值(P<0.05),降低血浆血脂LDL、VLDL、TG、CHOL水平(P<0.05),减少胸主动脉油红0染色脂质斑块面积(P<0.05),增加斑块胶原纤维含量(P<0.05),降低胸主动脉VEGF、vWF和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DFMG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管新生,维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DFMG)对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0X-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TNF-α诱导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的DFMG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ELISA检测E-选择素、单核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释放,蛋白定量分析法测定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结果 :DFMG呈浓度依赖性阻断损伤的内皮细胞活性的下降、下调COX-2蛋白的表达、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结论 :DFMG可能通过下调COX-2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少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减少炎症渗出,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7-二氟亚甲基-5, 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7-difluoromethoxy-5, 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AO/EB染色检测HeLa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FCM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DNA琼脂糖电泳检测HeLa细胞凋亡的DNA条带;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DFMG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FMG在体外呈浓度(0.25~64 μg/mL)和时间(24~72 h)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增殖,其作用48 h的IC50值为4.62 μg/mL,HeLa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典型的凋亡DNA条带,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伴随c-myc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其下游蛋白bax,cyto-c,caspase-9表达增高,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用siRNA干扰沉默c-myc基因,能部分抵消DFMG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应,而用c-myc cDNA转染HeLa细胞,则能协同DFMG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的诱导作用。结论:DFMG在体外具有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钝化c-myc基因,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异黄酮(DFMG)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角蛋白18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12细胞,10μmol/L的LPC分别孵育细胞(6 h、12 h、24 h和48 h),确定LPC诱导HUVE-12细胞凋亡模型所需的最佳时间。分别用0.3、1.0、3.0μmol/L DFMG和GEN预处理HUVE-12细胞后再与LPC孵育24 h。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角蛋白18磷酸化的表达。结果:随着LPC作用时间的延长,HUVE-12细胞凋亡率亦随之增加;DFMG和GEN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拮抗LPC诱导的HUVE-12角蛋白18磷酸化作用,相同浓度的DFMG作用强于GEN。结论:DFMG具有拮抗LPC诱导HUVE-12细胞角蛋白18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DFMG拮抗LPC诱导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a endothelial cells,HAEC)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AEC.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定Caspase-3、8和9活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色素c和死亡受体-4、-5表达.结果 LPC(10μmol/L)处理HAEC 24 h,细胞凋亡率为(31.6%±4.1%)(P<0.001).DFMG预孵育降低LPC诱导HAEC细胞凋亡率,Caspase-3、-8和-9活化及细胞色素C和死亡受体-5表达(P<0.05).结论 DFMG拮抗LPC诱导HAEC细胞凋亡作用与阻断LPC激活死亡受体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7-二氟亚甲基-5, 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y-5, 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SD大 鼠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模型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模拟妊娠、难产产伤及卵巢去势 建立SD大鼠SU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SUI组、DFMG(10,20 mg/kg)组,模型鼠行DFMG隔日灌胃治疗。采用膀胱 最大容积(maximal bladder capacity,MBC)、漏尿点压力(leak point pressure,LPP)、腹部漏尿点压力(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以及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建模效果;采用RT-PCR检测尿道括约肌细胞(urethral sphincter muscles cells,USMCs)miR-26b及其下游靶基因磷酸酶和肌腱同源染色体(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ENT)mRNA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USMCs细胞PEN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 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9)的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USMCs细胞凋亡率,采用噻唑蓝[3-(4, 5-dimethyl-2-thiazolyl)-2, 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尿USMCs细胞增殖率。结果:成功建立SD大鼠 SUI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与SUI组比较,DFMG组尿道括约肌病理症状显著改善,MBC,LPP和ALPP 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RT-PCR结果显示:与SUI组比较,DFMG组USMCs细胞miR-26b mRNA表达升高(P<0.05), PENT mRNA表达下调(P<0.05)。Western印迹显示:与SUI组比较,DFMG组PENT,Bax,Cyt-C和caspase-3蛋白均下调 (均P<0.05);而PI3K,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上调(均P<0.05);并伴随USMCs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增殖率增高 (P<0.05)。结论:DFMG可以显著改善SUI模型鼠尿动力学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6b表达、调控PI3/AKT-Bcl-2/ Bax信号通路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DFMG)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发挥是否与抑制CD40/CD40L相互作用相关。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20ng/mL TNF-α孵育诱导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DFMG,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CD40L的表达。结果:DFMG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存活率;DFMG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凋亡;DFMG呈浓度依赖性降低CD40/CD40L表达。结论:DFMG保护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D40/CD40L的表达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DFMG)对氧化应激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诱导的THP-1(人单核细胞系)源性巨噬细胞(MΦ)增殖的影响及探索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制备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氧化损伤HUVE-12与MΦ 共培养模型,浓度梯度DFMG、TLR4特异性拮抗剂(CLI-095)、TLR4特异性激动剂(LPS)干预LPC氧化损伤HUVE-12与MΦ 共培养;MTT法观察MΦ 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HUVE-12 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PC氧化损伤HUVE-12诱导巨噬细胞增殖,DFMG抑制LPC氧化损伤HUVE-12诱导巨噬细胞的增殖,上调TLR4表达进一步促进LPC氧化损伤HUVE-12诱导巨噬细胞的增殖,下调TLR4表达抑制LPC氧化损伤HUVE-12诱导巨噬细胞的增殖.结论:DFMG可能通过下调LPC氧化损伤HUVE-12的TLR4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样蛋白-4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干预内皮细胞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免疫印迹检测血管生成样蛋白-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和裂解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漏出率和跨内皮电阻检测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预氯沙坦(10-5 mol/L)预处理内皮细胞后,观察Angptl-4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AGE上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样蛋白-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升高细胞上清及裂解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P<0.05),氯沙坦预处理后能减轻AGE介导的这些改变(P<0.05)?【结论】 AGE可能通过激活内皮细胞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上调血管生成样蛋白-4表达的机制,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吲哚-2,3-二酮的抗痴呆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的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快速痴呆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设备,通过与经典的抗痴呆药物司来吉兰、脑复康作用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吲哚-2,3-二酮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司来吉兰、脑复康和吲哚-2,3-二酮均可缩短痴呆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F=4.59~7.45,q=3.82~6.27,P<0.05)和上台前游泳路程(F=3.71~11.37,q=3.76~8.40,P<0.05),学习能力改善。平台撤掉后,司来吉兰、脑复康和吲哚-2,3-二酮各剂量组小鼠站台穿梭次数、站台所在象限游泳路程和站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增加(F=4.30~6.62,q=3.77~6.46,P<0.05),记忆力改善明显。结论吲哚-2,3-二酮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痴呆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氧化二砷抗肝癌血管新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抗肝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鸡胚尿囊膜(CAM)血管形成实验等方法,观察As2O3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生长、超微结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以及对CAM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As2O3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生长,用药后诱导其出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改变;As2O3对SMMC-7721细胞和ECV304细胞VEGF、EGFR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As2O3能抑制CAM血管形成。结论:As2O3注射液具有显著抗肝癌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和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 25-二羟维生素D3[1, 25(OH)2D3]对软脂酸(PA)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含0.3、0.4、0.5、0.6、0.7、0.8、0.9mmol/LPA 的DMEM培养基培养HUVECs,建立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模型。分别用0、0.01、0.1、1.0、10、100nmol/ L1, 25(OH)2D3干预,硝酸盐/亚硝酸盐荧光试剂盒测定NO含量,Westernblot法测定pAkt及peNOS蛋白的 表达,qPCR法测定VDR、ET-1的表达。结果:0.6mmol/L的PA培养HUVECs18h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耗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活力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模型建立。PA干预后NO含量较对照组HUVECs 减少( P <0.05),1nmol/L1, 25(OH)2D3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后NO含量增加,在1min时NO量达最 大值。1nmol/L浓度1, 25(OH)2D3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后peNOS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P < 0.05),ET-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 P <0.05)。结论:1, 25(OH)2D3增加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 胞peNOS、pAkt的表达,增加NO产生,降低ET-1的表达,可能对胰岛素抵抗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枸椽酸钠缓冲液注射)、糖尿病模型组(链脲菌素注射)和二甲双胍模型组(链脲菌素注射+二甲双胍口服),每组10只。链脲菌素(80 mg·kg-1·d-1)诱导造模成功后二甲双胍模型组予二甲双胍(50 mg·kg-1·d-1),正常对照和糖尿病模型组正常饮水,定期称重,并检测各阶段血糖。1周后处死小鼠,取股直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比,二甲双胍模型组血糖降低,体质量增加(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小鼠肌间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二甲双胍可缓解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dFMG)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抽取32只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剩余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60天后用随机区组法将32只高脂模型兔分为模型对照组、dFMG组、洛伐他汀组、金雀异黄素组,分别给予安慰剂、dFMG、洛伐他汀、金雀异黄素每天5 mg/kg治疗30天。造模60天及治疗30天后分别于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于治疗30天后处死兔子取离体血管环进行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结果:治疗30天后dFMG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Ach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1);dFMG组与洛伐他汀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MGEN能影响NO和ET-1的释放,改善Ach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8-二-三氟甲基-7-乙酰氧基白杨素(dFMAChR)的抗肺癌作用。方法:MTT比色法、平皿克隆形成法、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及DNA断片法检测dFMAChR体外抗肺癌作用;人肺癌(A549)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察dFMAChR体内抗肺癌作用。Western Blot分析dFMAChR对人肺癌A549细胞pAkt、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dFMAChR抑制体外培养A549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dFMAChR能有效诱导A549细胞凋亡;dFMAChR对人肺癌裸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FMAChR处理的A549细胞pAkt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结论:dFMAChR具有抗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kt信号传导,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二氢杨梅素对棕榈酸刺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棕榈酸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 24 h,或以二氢杨梅素(0.1、0.5、1.0μmol/L)预处理12 h再用棕榈酸(200 μmol/L)处理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力,CytoTox 96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PI染色情况,caspase-1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1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aspase-1,IL-1β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 棕榈酸处理显著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同时显著增加乳酸脱氢酶释放水平、PI染色、caspase-1活性以及caspase-1、IL-1β、ICAM-1蛋白表达(P<0.05).二氢杨梅素预处理后,与棕榈酸单独处理组相比,细胞活力明显增加,乳酸脱氢酶释放水平及caspase-1活性显著降低(P<0.05),同时caspase-1,IL-1β及ICAM-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棕榈酸可诱导内皮细胞发生焦亡,而二氢杨梅素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1,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兔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斑块组织中NF-κB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A组),高胆固醇饲料组(B组),高胆固醇+缬沙坦组(C组),高胆固醇+氨氯地平组(D组),测量血脂、血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测量斑块组织NF-κB/P65亚单位含量、血管壁AT1受体含量及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结果血脂水平A组低于B、C、D组(均P〈0.05),B、C、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前血压4组间无差异,实验结束时C、D组低于A、B组;斑块与内膜面积比值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值依次为B、D组〉C组〉A组(P〈0.05);血清ET-1水平、斑块组织NF-κB/P65亚单位含量、血管壁AT1受体含量B、D组〉C组〉A组(P〈0.05),而血清NO水平A组〉C组〉B、D组(P〈0.05),AngⅡ水平C组〉B、D组〉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能改善As模型兔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并能抑制斑块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β-C)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血管内皮细胞长至80%以上融合时,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及低、中和高剂量β-C组,每组6个复孔。正常对照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5mmol·L-1,高糖损伤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3mmol·L-1,低、中和高剂量β-C组分别加入β-C 10、20、40μmol·L-1+10%葡萄糖注射液33mmol·L-1。各组放置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或培养液进行实验。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采用MTT比色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乳酸→丙酮酸连续监测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定量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先参照NO检测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实验,后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损伤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均明显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高糖损伤组比较,中、高剂量β-C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均明显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水平及低、中和高剂量β-C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β-胡萝卜素对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水平和促进ROS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空白对照、PA、二甲双胍和PA联合二甲双胍培养液中培养24 h.RT-PCR方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24 h细胞的ICAM-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A组的MCP-1和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5).加入二甲双胍后,MCP-1和ICAM-1表达显著减少(P<0.05).二甲双胍降低PA诱导的NF-κB p65和磷酸化IκBα表达增加.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阻断PA对NF-κB的激活,减少MCP-1和ICAM-1表达,从而减轻PA诱导的HUVEC损伤.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疾病。As的病理生理基础为内膜的脂质累积、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而在抗As方面,中药的某些成分较西药有更低的毒性和更好的药物耐受性,其中南蛇藤素作用显著。南蛇藤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其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发挥作用。未来,对南蛇藤素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开发更有针对性的As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