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在减少乳癌保乳根治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 6 1例早期乳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1例 ,行保乳根治术 ;治疗组 30例 ,在行保乳根治术的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 ,病人的病乳形态好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乳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减少创腔积液 ,改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的疗效,并对两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实施保乳手术(121例)及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105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在院期间的相关指标。结果:(1)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相比,保乳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保乳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3.31%和9.91%。总生存率达到89.3%。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4.76%和12.38%。总生存率达到89.5%;且对2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在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后者比较,保乳术具有术中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美容效果。方法 28名患者,肿瘤最大直径2.0~6.5 cm。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采取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术后常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28名患者背阔肌肌瓣均成活,放疗结束后,背阔肌未受显著影响。术后定期复查,乳房外形评分,25例为优,3例为良。结论采用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给一些乳房较小而肿瘤相对偏大的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可以更广泛地切除乳腺组织,赋予患者最佳的乳房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预防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广泛重视,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由原来经典的乳腺癌根治术逐步向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以及保留乳房的乳腺区段或象限切除术的方向发展,手术创伤减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致使胸廓外形和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倪武  林育超 《当代医学》2008,14(23):70-7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韶军 《吉林医学》2011,(24):4975-497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术式、手术效果及美容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保乳手术治疗者38例(保乳组)、保留胸大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30例(根治组),分别予以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术后及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评价乳腺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对术后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乳房外形评估,保乳组与根治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74%、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创伤小,兼顾疗效及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蒂背阔肌脂肪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 观察随访58例分别行3种手术再造乳房方式(保乳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再造;背阔肌皮瓣再造)效果.结果 保乳再造:11例均满意,随访也无变化.保留乳头、乳晕再造:27例半年内全部满意,1年后约1/3满意.背阔肌皮瓣再造:20例半年内一般,1年后均失败.结论 ①保乳手术乳房缺损较大时背阔肌脂肪瓣修复同样整形满意;②无条件保乳,若有保留乳头乳晕条件,根治术后背阔肌脂肪瓣是较满意选择;③单纯背阔肌皮瓣再造近远期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腹直肌脂肪瓣充填式乳房再造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腹直肌脂肪瓣充填式乳房再造术的应用.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对14例早期乳腺癌在行保留全乳皮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以转移的腹直肌脂肪瓣Ⅰ期进行乳房再造,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14例手术均获成功.乳房美容效果优占71.43 %,良好占28.57%.结论 保留全乳皮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腹直肌脂肪瓣乳房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经济,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综合措施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综合采用易积液部位皮瓣开窗引流、皮瓣与胸壁固定、腋下单管负压引流、切口非加压包扎等方法(观察组49例)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并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方法(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皮瓣下积液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27.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采取综合措施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且术后管理方便,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最近3a来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病人60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89例(A组),均采用综合防治,包括保留适度皮瓣、创面充分止血、淋巴管残端结扎、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生物蛋白胶的使用、消灭皮下死腔、患肢功能锻炼等措施;对照组313例(B组),未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将A、B两组各类手术的引流参数、出血、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第一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天数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进行综合防治,有较明显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林海平  陈健  李清浩 《医学综述》2012,18(3):475-47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手术室时血压和心率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和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后麻醉恢复快,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保留乳头的功能性乳癌根治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支配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学研究,设计一个合理的乳癌手术方式.方法利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尸体10具(20侧),常规解剖方法解剖出胸上神经、胸内神经、胸外神经及肋间臂神经.临床行60例乳腺癌根治术(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完全保留胸神经、肋间臂神经及乳头,术后检查两组病人胸肌的厚度、患侧上肢的感觉、肌力,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临床实验组:患侧胸大肌厚度和患侧上臂内收肌力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率6.7%、对照组63.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术式对保护上肢功能,胸部美学及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合理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肌力测定、B超和肌电图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进行评估,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6例患者,术后应用肌力测定、B超和肌电图对胸大肌功能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在不同分组中肌力测定显示胸大肌的肌力均为5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和肌电图检查在不同分组结果中存在差异。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进行评估,应用肌力测定法不够精确,用B超和肌电图能较好地反映胸大肌的功能状态。提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意识地保护胸前神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10例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在行Roses氏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利用转移背阔肌肌皮瓣重建乳房,效果满意。Roses改良根治术有既保留了胸肌的功能,又不降低治愈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新术式;方法:采用乳癌洞式仿根治术,在保留胸大小肌的同时,于紧靠胸锁关节处、沿胸大肌锁骨部和胸骨部肌间沟打开一小洞,直视下清扫尖组淋巴结及其周围脂肪组织;结果:90例施此术的患者,1例死于远处转移,89例至今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功能及外观均满意。结论:该术式腋淋巴结清扫彻底又无胸神经损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乳癌根治新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用电刀与超声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资料,其中27例术中用超声刀手术,36例术中用电刀,比较两组特殊器械的应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副损伤、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如游离皮瓣坏死、术后再出血的发生,超声刀组明显少,术后引流量明显少,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刀效果好,能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与山莨菪碱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标本切除后给予止血、引流、创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并加压包扎,术后立即给予山莨菪碱针剂2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切除标本后常规止血、引流、加压包扎,创面不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术后不给予山莨菪碱针剂滴注。结果:实验组第1天引流量及总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乳腺癌治疗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和山莨菪碱。能有效减少创面渗液量,降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