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性胶原过度沉积是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生理性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是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重要酶类,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 TGF-β1)能促进组织纤维化.目的探讨MMP-9及其生理性抑制剂TIMP-1和TGF-β1在心肌肥厚大鼠细胞外基质重塑中的作用及氯沙坦干预的效果.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雄性SD大鼠随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1.06 mg/(kg·d)×15 d]、去甲肾上腺素+氯沙坦组[10 mg/(kg.d)×15 d].去甲肾上腺素腹腔注射,2次/d,连续15d,建立心肌肥厚的模型.氯沙坦灌胃给药.主要观察指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氯沙坦灌胃给药大鼠超声心动图检查,病理检查,心肌胶原蛋白表达,MMP-9,TIMP-1和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的对比结果.结果大鼠腹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发生左心室肥厚及纤维化,胶原的含量及MMP-9(82.9±18.3),TIMP-1(43.8±7.3)和TGF-β1(49.4±7.9),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氯沙坦能降低室间隔的厚度,减少左室心肌中总体胶原、Ⅰ型、Ⅲ型胶原的合成及MMP-9,TGF-β1的表达.结论MMP-9,TIMP-1和TGF-β1与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有关.氯沙坦能有效的防治心肌肥厚及细胞外基质重塑,这一效应与其降低心肌中高表达的MMP-9和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10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基质金属蛋白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GF-β/TIMP-1/MMP-1)信号通路在心衰运动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心衰对照组(H组)和心衰运动组(HE组)。HE组大鼠进行10周跑台运动,S组和H组保持安静状态。利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利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心钠素(ANF)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TIMP-1和MMP-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①与S组比较,H组左室重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LVAWDd)、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Ds)、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d)、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VPWDs),胶原容积分数(CVF),Col-Ⅰ、Col-Ⅲ和心钠素(ANF) mRNA,TGF-β,MMP-1和TIMP-1蛋白表达升高(P<0.05),BW、LVIDd、FS、LVEF,MMP-1/TIMP-1比值降低(P<0.05)。②与H组比较,HE组CVF,Col-Ⅰ、Col-Ⅲ和ANF mRNA,TGF-β、MMP-1和TIMP-1蛋白表达降低(P<0.05),LVW、LVMI、LVIDd,FS、LVEF,MMP-1/TIMP-1比值升高(P<0.05)。 结论:长期运动改善心衰大鼠心脏重塑,其机制与部分恢复TGF-β/TIMP-1/MMP-1信号功能,减少胶原沉积并减轻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大鼠MC分别培养在低糖组, 高糖组及普伐他汀组。CCK-8测定MC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MP-1)的分泌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RT-PCR 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结果:与低糖组相比,高糖能促进Col-Ⅳ、FN合成,抑制MMP-2 、MMP-9活性,增加TIMP-1、TGF-β1、CTGF的分泌,而普伐他汀能一定程度上逆转上述现象。结论:普伐他汀能抑制高糖环境下的MC增殖,并通过抑制 ECM 的合成、促进ECM的降解减少ECM积聚,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CTGF有关。  相似文献   

4.
虫草制剂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36只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冬虫夏草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冬虫夏草组分别行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正常对照组行两次手术,但不切除肾脏。冬虫夏草组在术后3 d给予四川产天然冬虫夏草制剂百令胶囊4 g/(kg&;#183;d)水提取液灌胃进行干预治疗。末次术后4,9周分别测定大鼠血生化;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胶原Ⅳ及纤维连接蛋白。 结果:36只大鼠纳入结果分析。①虫草制剂组能够减少尿蛋白排泄(25.03&;#177;3.36)g/L,降低血胆固醇(1.38&;#177;0.21)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0.86&;#177;0.11)mmol/L,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虫草制剂组术后9周时肾小球硬化指数为30.33&;#177;7.74,与模型组44.67&;#177;9.87相比下降明显,胶原Ⅳ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也减少(P〈0.05-0.01)。③虫草制剂组在术后4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减少为(1.668&;#177;0.355)A;术后9周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表达增加为(0.643&;#177;0.136)A,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减少为(1.563&;#177;0.307)A(P〈0.05-0.01)。 结论:虫草制剂能够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减轻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魏微  张微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88-4489,i003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情况,探讨其在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和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3,6,24,48h,5d MMP9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细胞数为(35.81&;#177;6.87)个/切片,较再灌注3h组(1.56&;#177;1.15)个/切片明显增加(P&;lt;0.05),这种增高趋势持续至再灌注后5d。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再灌注24d组为(81.49&;#177;0.68)%,较假手术组(78.11&;#177;1.36)%明显增加(P&;lt;0.01)。脑含水量的变化与MMP-9的表达增高趋势一致。结论:MMP-9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反应等过程并在损伤的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玉霞  江珊 《新医学》2010,41(8):531-534,F000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40只远交群(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10只。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作成功后,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4mg/kg,每日1次灌胃;卡托普利组予卡托普利60mg/kg,每日1次灌胃,其他两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测定4组全心质量指数(全心湿质量与体质量比)、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湿质量与体质量比),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肥厚指数、胶原含量及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含量、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减轻心肌肥厚后心肌组织的纤维化程度,这一效应可能与其降低心肌中高表达的MMP-2、MMP-9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5—氮胞苷(5-AZ)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心肌特异性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用不同浓度5-AZ诱导培养,以RT—PCR方法测定诱导前后β-MHC的表达。结果 正常培养大鼠BMSC不表达β-MHC。经5—AZ诱导24h并继续培养后,BMSC表达β-MHC,第1—4周内由1.89&;#177;0.37增至16.41&;#177;3.63(t=0.495-5.446,P<0.01=;(1&;#215;10^-7)。(1&;#215;10^-5)mol/L 5-AZ使β-MHC的表达由7.30&;#177;1.77增至16.28&;#177;3.72(t=0.442-2.669,P<0.01)。结论 5-AZ诱导体外培养大鼠BMSC表达心肌特异性β—MHC,与诱导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诱导大鼠B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大鼠MC分别培养在低糖组、高糖组及普伐他汀组。CCK-8测定MC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分泌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RT-PCR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结果:与低糖组相比,高糖能促进Col-Ⅳ、FN合成,抑制MMP-2、MMP-9活性,增加TIMP-1、TGF-β1、CTGF的分泌,而普伐他汀能一定程度上逆转上述现象。结论:普伐他汀能抑制高糖环境下的MC增殖,并通过抑制ECM的合成、促进ECM的降解减少ECM积聚,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CTGF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高氧肺损伤新生大鼠的肺组织中动态变化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将足月新生大鼠在出生后,分别持续吸人90%~95%高氧或空气,于1、3、7、14、21d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应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9和TIMP-1动态表达。结果病理观察高氧3d时出现炎症反应,7d时出现肺泡发育阻滞,最终纤维化;高氧3、7、14d后MDA含量高于空气组(P〈0.05,P〈0.01,P〈0.05);MMP-9表达主要在上皮细胞胞浆,高氧3d时较空气组增强(P〈0.05);TIMP-1表达主要在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胞浆,3d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高于空气组(P〈0.05,P〈0.05,P〈0.01,P〈0.01);MDA含量与MMP-9、TIM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高氧暴露后可能通过氧化应激上调MMP-9和TIMP-1表达引起基膜的破坏,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以后呼吸道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橘红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方法 (1)构建DCM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用链脉佐菌素处理后,15只血糖浓度<16.7 mmol/L的大鼠纳入空白对照组,剩余的25只血糖浓度>16.7 mmol/L的大鼠随机分为DCM组(n=11)与化橘红组(n=14)。化橘红组大鼠给予化橘红400 mg/(kg·d)灌胃,DCM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量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糖(1、8、16、22周);测量心功能相关指标;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电镜下心肌纤维化定量分析;测定心肌胶原总量;免疫组化测定心肌胶原;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细胞TGF-β1、Smad、MMP-9、MMP-2、TIMP-1等蛋白含量;RT-PCR检测TGF-β1、MMP-9、MMP-2、TIMP-1等蛋白的mRNA表达。(2)构建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化橘红预处理组为血清培养基加0.5 mmol/L化橘红,而对照组为等量血清培养基。检测两组一氧化氮变化、TGF-β1蛋白、c-fos蛋白、p27蛋白,iNOS蛋白、Cyclin D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化橘红组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心肌纤维化、心肌胶原总量及各型胶原较DCM组显著下降,心收缩、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TGF-β1、Smad、MMP-9、MMP-2、TIM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也明显抑制(P<0.05)。化橘红预处理组一氧化氮、TGF-β1蛋白、c-fos蛋白、p27蛋白,iNOS蛋白、Cyclin D蛋白表达情况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化橘红对DCM中TGF-β1/Smad通路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调控其下游的MMPs/TIMPs等通路,改善DCM的心肌纤维化进程,抑制心肌肥厚,减少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世杰  胡素銮  王玉银  申纪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92-3394,i006
背景:哺乳类动物有3种TGF-β异构体即TGF-β1,β2,β3,这3种异构体各自具有独特而不同的生物学作用,TGF-β1是明显的促瘢痕形成因子,而TGF-β3可减少TGF-β1,β2的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此,TGF-β3有可能是人体内天然的抗瘢痕形成因子。目的:通过外源性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生长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完成,对象为新鲜无菌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于本科收治及门诊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45岁。干预:6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为4组,实验组又分为5,10,50mg/L组分别加TGF-β3 5,10及50mg/L,对照组加入FBM 1.5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GF-β3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其胶原合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TGF-β3,对HSFB体外增殖,HSFB I,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TGF-β3作用后HSFB胶原合成情况。结果:转化生长因子胁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作用120h后实验组细胞密度分别为(6.34&;#177;0.51),(6.01&;#177;0.38),(5.24&;#177;0.65)&;#215;10^5/瓶,明显低于对照组(10.69&;#177;0.76)&;#215;10^5/瓶(F=102.432~163.024.P&;lt;0.01);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实验组(10,50mg/L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4.01&;#177;70.27),(151.02&;#177;49.85)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9231.56&;#177;67.83)min^-1(q=32.124,31.021,P&;lt;0.01);下调TGFβ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而对Ⅲ型胶原影响较小。结论:TGF-β1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胶原合成,显示其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苦参总生物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卵蛋白-氢氧化铝混悬液处理大鼠构建哮喘大鼠模型,空白组以生理盐水替代;给药组在激发后1 h灌胃10 mg/kg苦参总生物碱水溶液,1次/d,共灌胃28 d;地塞米松组在激发后1 h灌胃0. 5 mg/kg地塞米松溶液,1次/d,共灌胃28 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药物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用蛋白印记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MP-9、TIMP-1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平滑肌增生,血清和肺组织中的MMP-9、TIMP-1和TGF-β1水平显著上升(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对大鼠灌胃苦参总生物碱后,支气管增生细胞和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均减少,血清和肺组织中MMP-9、TIMP-1和TGF-β1的表达显著下调(P 0. 05),与地塞米松组具相同变化趋势。结论苦参总生物碱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的重建,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MMP-9、TIMP-1和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模型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长期反复的给予致敏大鼠吸入不同浓度的卵蛋白,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哮喘激发后第2周(2w)、第4周(4w)、第6周(6w)、第8周(8w)动态观察模型大鼠MMPs/TIMPs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气道壁MMP-9、TIMP-1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显微测定气道壁厚度。结果 (1)模型组气道壁厚度随时间而增长,正常组随时间改变气道厚度无显著差异;(2)TIMP-1与小气道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1)气道重塑首先发生在中小气道;(2)MNP-9/TIMP-1比例失衡,比值下降,是哮喘气道重塑的一个重要因素。TIMP-1过度表达与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探讨它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进行。随机选取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模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组非缺血半球未见表达.在缺血再灌组缺血侧6h开始表达,为(5.02&;#177;1.69)个/切面,在2d表达最强.为(21.52&;#177;2.03)个/切面,与缺血再灌6h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脑缺血再灌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增加,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早期脑缺血再灌后损伤及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卡维地洛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防治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建立两肾一夹(2K1c)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左室重构模型。术后8周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组(n=8);(2)2K1c组(n=8);(3)卡维地洛组(n=8)。治疗组直接灌胃给药。12周后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应用病理学方法评价整体心肌肥厚和组织胶原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2K1c组大鼠术后发生明显左心室肥厚和纤维化,收缩压(S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胶原的含量及MMP-2、TIMP-2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的对照组(P<0.01),左室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dp/dtmax)均显著降低。卡维地洛能降低SBP、LVSP、LVEDP、LVM,而±dp/dtmax均显著升高;减少左室心肌中总体胶原中的合成及MMP-2、TIMP-2表达。结论:MMP-2、TIMP-2与左心室肥厚细胞外基质有关,卡维地洛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功能,有效地防止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9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实验于2003-09/2004-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34只,其中24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和心肌梗死对照组,每组12只;其余10只为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2]辛伐他汀组术前1h给予药物辛伐他汀(40 mg/kg)灌胃,以后每天按上述剂量灌胃持续4周,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对照组给以等量清水灌胃.[3]实验4周后,各组大鼠称质量后经尾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 mRNA表达和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活性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明胶酶法测定.[4]各组均数间比较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结果:大鼠3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大鼠非梗死区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 mRNA表达:心肌梗死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表达:1.21&;#177;0.22,0.82&;#177;0.16,0.51&;#177;0.13,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0.98&;#177;0.20,0.65&;#177;0.14,0.43&;#177;0.13,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明显低于心肌梗死对照组(P<0.05).[2]大鼠非梗死区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活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310&;#177;31,180&;#177;24,100,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280&;#177;29,160&;#177;22,100,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明显低于心肌梗死对照组(P<0.05).[3]血脂测定结果:3组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1]大鼠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2]辛伐他汀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后4周左心室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mRNA表达及其活性,此改变不依赖其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抑制剂莫索尼定及贝那普利干预阿霉素肾病大鼠,比较二者对肾组织细胞外基质及其调节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大鼠右肾摘除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索尼定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12周测血、尿生化指标及血压;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MMP-9、TIMP-1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测MMP-9mRNA、TIMP-1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蛋白尿、血浆NE、AngⅡ水平、血压、肾损害指标均上升;肾组织内MMP-9、TIMP-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两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MMP-9蛋白及mRNA进一步上调,生化指标及TIMP-1都被显著抑制。贝那普利较莫索尼定更明显降低蛋白尿及血浆AngⅡ水平。结论莫索尼定及贝那普利均具有肾保护作用,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鹏飞  刘振  刘玲玲  杨廷桐 《临床医学》2010,30(3):96-99,F000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蛋白酶-2(MMP-2)、基质蛋白酶-9/基质蛋白抑制因子-1(MMP-9/TIMP-1)mRNA在左室重构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84只),实验组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结扎后6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分别处死12只取材。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分别在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处死2只。进行HE染色、IHC和原位杂交检测IL-1β、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左室重构中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HE染色示:实验组建立成功,各个时间点的呈现不同的病理学变化,从炎细胞浸润到纤维母细胞增生及瘢痕形成;对照组未出现心肌梗死表现。②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一致性。实验组中IL-1β、MMP-2、MMP-9、TIMP-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IL-1β与MMP-2、MMP-9呈正相关,并且IL-1β与MMP-9呈高度正相关,IL-1β与TIMP-1呈负相关。结论IL-1β、MMP-2、MMP-9和TIMP-1表达异常与左室重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背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骨丢失与雌激素缺乏相关,后者可导致多种细胞因子生成增加,继而引起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增强。雌二醇能否改变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Cbfa1和PPAR-γ2 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尚不清楚。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17β-雌二醇对其核结合因子a1(Cbfa1)及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设计: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所有实验均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和成都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分离骨髓基质细胞所需大鼠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干预:1,25(OH)2D3和地塞米松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O-1)&;#215;10^-6mol/L]雌二醇对细胞分化过程进行干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半定量RT-PCR及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Cbfa1及PPAR-γ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雌二醇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Cbfa1 mRNA的表达,雌二醇浓度为[(O-1)&;#215;10^-6mol/L]时,Cbfa1 mRNA的表达量从(25.0&;#177;3.3)%降至(19.8&;#177;2.2)%(t=2.62,P&;lt;0.05),(14.5&;#177;1.3)%(t=5.92,P&;lt;0.01)和(6.5&;#177;1.9)%(t=9.72,P&;lt;0.01);雌二醇能明显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在分化介质中PPAR-γ2 mRNA的表达,在上述雌二醇浓度时。PPAR-γ2 mRNA的表达从(1.75&;#177;0.5)%增至(9.5&;#177;2.1)%(t=7.18,P&;lt;0.01)和(19.3&;#177;3.0)%(t=11.5,P&;lt;0.01);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雌二醇浓度的增加,Cbfa1 mRNA的表达量从4.42&;#177;0.39降至1.88&;#177;0.16(t=12.0,P&;lt;0.01)和1.19&;#177;0.11(t=15.8,P&;lt;0.01);PPAR-γ2 mRNA的表达量从1.31&;#177;0.12增至2.81&;#177;0.22(t=10.5,P&;lt;0.01)和4.02&;#177;0.36(t=14.2,P&;lt;0.01)。细胞ALP活性明显受雌二醇的抑制,在上述雌二醇浓度时ALP的活性从(42.6&;#177;2.5)降至(3.6&;#177;0.7)U/g蛋白(t=29,P&;lt;0.01)。Ⅰ型胶原含量均随雌二醇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雌二醇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而促进其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胶原的变化规律,认识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68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0)、手术对照组(n=10)、心肌梗死后1d组(n=12)、心肌梗死后1周组(n=12)、心肌梗死后2周组(n=12)、心肌梗死后4周组n=12)。通过结扎68只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1,2,4周取心肌组织,采用羟脯氨酸消化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胶原总量和Ⅰ/Ⅲ胶原比例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2,4周组大鼠心肌Ⅰ/Ⅲ胶原比例(2.12&;#177;0.62,2.18&;#177;0.71)明显高于对照组(2.71&;#177;0.30)(t=2.84,2.79,P&;lt;0.05)。心肌梗死后2,4周组大鼠心肌胶原【(37.16&;#177;2.67),(38.19&;#177;1.41)mg/g】明显高于对照组【(35.61&;#177;1.52)mg/g】(t=3.12.5.23,P&;lt;0.01)。手术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d、1周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胶原总量增加,Ⅰ/Ⅲ胶原比例减少,这种胶原代谢变化规律是心室重塑发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