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未生育妇女发生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及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接受过人工终止妊娠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再次要求进行人工终止妊娠的未生育育龄妇女,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及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流产后才了解避孕知识者占51.9%;本次流产前避孕方法前3位为避孕套、安全期避孕和体外排精避孕。1年内和1年以上非意愿重复流产患者的学历、工作、婚姻、户籍、本次流产前3个月的月经情况、知道避孕方法的种类、前次使用的流产方法的方式和地点、前次流产后是否避孕、性伴侣的户籍和学历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OR=0.609,95%CI 0.433~0.858)、月经不规律(OR=0.617,95%CI 0.434—0.876)、前次采用无痛人工流产(OR=0.499,95%CI 0.324~0.771)及流产后未避孕(OR=0.721,95%CI 0.521—0.999)是影响未生育妇女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应尽快开展规范的流产后服务,干预的重点阶段在流产后1年以内,服务对象应涵盖未婚未育妇女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户籍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 003名流动育龄妇女和365名户籍育龄妇女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及重复流产率(41.58%、36.45%)均高于户籍育龄妇女(28.77%、21.80%),且初次人工流产年龄偏低;流动妇女、户籍妇女在人工流产地点选择亦有不同,去省市级医院的比例分别为36.69%和56.19%,去私人诊所的比例分别为6.47%和0.95%;但两组对象在流产原因和术后获得服务方面相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为21 ~40岁、已婚、外地户籍均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较高和每年体检次数1次则为保护因素.结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较高,应对这一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职业和饮食习惯对恶性肿瘤发病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2010-2012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2471人,按性别相同、年龄±5岁1∶1匹配选取健康人群2471人。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出12个相关因素。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有害职业史(OR =1.731,95%CI:1.337~2.242)、常吃腌制蔬菜、煎炸烹饪(OR =1.889,95%CI:1.398~2.551)、重盐饮食(OR =1.457,95%CI:1.169~1.818),婚姻生活差(OR =2.007,95%CI:1.111~3.623)、精神压抑(OR =1.274,95%CI:1.003~1.617)和缺乏自我调节(OR =1.460,95%CI:1.189~1.793)等7项因素为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关。结论 桐乡市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多种暴露因素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 DOR 不孕症患者126例作为疾病组,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学历、居住地)、月经及妊娠情况(初潮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怀孕年龄、流产次数、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痛经、促排卵次数)、既往史、盆腔手术史等与 DOR 的关系。结果疾病组和对照组在体重指数、人工流产次数、药物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促排卵次数、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史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显示体重指数大(OR =1.544)、人工流产次数多(OR =3.166)、促排卵次数多(OR =2.312)、盆腔手术史(OR =4.725)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 =5.467)是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人工流产次数、促排卵次数、盆腔手术史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是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浙江省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浙江省30个县(区)200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病的新发非吸烟女性肺癌病例229例;配对对照选取患者,女性邻居、年龄±3岁、无吸烟史。通过面访调查收集有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史,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有15个暴露因素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及因子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 =1.598,95%CI:1.016~2.512)、家族肿瘤史(OR =5.359,95%CI:1.658~17.326)、呼吸道病史(OR =24.427,95%CI:6.111~97.642)、精神心理因素不良(OR =2.622,95%CI:1.149~5.983)、人际关系不佳(OR =3.041,95% CI:1.534~6.032)、做饭时自感油烟重(OR =1.856,95%CI:1.043~3.301)、常食用腌晒食品(OR =1.724,95%CI:1.205~2.466)和初潮年龄晚(OR =1.565,95%CI:1.086~2.253)等因素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收入水平高(OR =0.650,95%CI:0.484~0.873)和常食用新鲜蔬菜(OR =0.683,95%CI:0.504~0.926)是肺癌的保护因素。趋势性检验发现,非吸烟女性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之间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针对非吸烟女性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肺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节育现状,探讨人工流产对象避孕节育措施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8月—10月在上海市4家医院对寻求人工流产服务的1 261例妇女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近60%的流产对象为29岁及以下的妇女,未婚对象占32.6%;50%以上的对象属于重复流产。未婚者中未避孕的比例(48.0%)高于已婚者(33.9%),而避孕失败的比例(38.6%)低于已婚者(47.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人工流产对象中,年龄较小者、性生活频率低者更倾向于不采取避孕措施;年轻、未婚、收入较高、有人工流产史者更倾向于使用紧急避孕药。结论:上海市人工流产妇女年龄构成年轻化,重复流产比例较高;采取避孕措施比例低与避孕失败比例高是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人工流产对象避孕意识淡薄和避孕节育知识匮乏;应加强流产后保健服务和避孕措施尤其是紧急避孕药的使用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非北京户籍重复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流动育龄妇女的宣教内容及形式。方法:2011年10~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18个区县中抽取6个区县18家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对在门诊行早期人工流产的非京户籍重复流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5例调查对象中32.4%调查对象存在人工流产的高危因素。本次人工流产原因59.9%因为避孕失败,而其中32.6%使用的是传统避孕方法。前次人工流产后首次性生活38.4%未采用避孕措施,其中70.9%的人认为不会妊娠。人工流产后首次性生活是否避孕与对该次流产服务的满意度及避孕宣教有关,对服务不满意者、流产后未被告知需避孕是没有使用避孕措施的危险因素。有50.4%的人在使用避孕方法时遇到过问题。结论:北京地区非京户籍重复人工流产者高危流产比例高,避孕知识缺乏,因此应开展多种形式针对流动育龄妇女能接受的健康宣教形式,内容上应更注重具体的避孕方法,保证避孕措施落实,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的3538名健康人群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血尿酸水平为(326.69±90.30)μmol/L,男性(356.76±81.90)μmol/L,女性(253.97±64.6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4,P <0.00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6.26%。男性20.54%,女性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6,P <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2,95%CI :1.01~1.03)、男性(OR =1.40,95%CI :1.01~1.95)、超重(OR =2.59,95%CI :2.09~3.20)和肥胖(OR =3.82,95%CI :2.89~5.05)、高血压(OR =1.45,95%CI :1.12~1.87)、总胆固醇(OR=1.17,95%CI :1.05~1.32)、甘油三脂(OR =1.19,95%CI :1.12~1.27)、血肌酐(OR=1.04,95%CI :1.03~1.05)、尿素氮(OR=1.18,95%CI :1.10~1.28)、谷丙转氨酶(OR=1.01,95%CI :1.01~1.02)均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超重和肥胖、高血压、血酯异常、肝功能异常等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应加强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
沈洁  高丽丽  张淞文  潘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21-152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流产后避孕方法坚持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被调查妇女中30.29%接受过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手术,90.47%选择人工流产的原因是非意愿妊娠.55.54%的妇女在人工流产4周后恢复月经,平均首次使用避孕方法的时间是在流产后5.11周.在本次流产前3个月,30.54%的妇女没有避孕.采取避孕措施的妇女中,仅有30.12%妇女自述能够坚持每次性生活都使用避孕方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自身学历高、知道人工流产危害且丈夫对避孕态度积极的妇女坚持每次使用避孕方法的发生比是低学历妇女、不清楚人工流产危害以及丈夫避孕态度不积极妇女的1.702倍、3.377倍和4.076倍. 结论 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现象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提供流产后服务可以降低重复人工流产,其关键在于落实避孕方法的使用.在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同时,也应重视男性参与生殖健康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解脲支原体感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情况,探索婚育史、人工流产史、性行为史与UU感染的关联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某医疗机构体检的妇女中抽取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597人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597名对象UU感染率为60.0%(358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避孕方法、首次性行为年龄、产次是妇女UU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妇女相比,使用安全套作为主要避孕方法的妇女UU感染风险降低(OR=0.575,95%CI=0.331~0.998);首次性行为年龄≥24岁的妇女UU感染风险低于首次性行为年龄≤21岁的妇女(OR=0.588,95%CI=0.368~0.939);产次≥2的妇女UU感染风险低于产次2的妇女(OR=0.601,95%CI=0.400~0.903),未发现UU感染与人工流产史和性生活频率的统计学关联。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的UU感染率较高,应倡导延迟首次性行为年龄并使用安全套以降低UU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城、近郊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期间再次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育龄妇女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6.40%被调查妇女本次流产前已有过重复人工流产。本次人工流产90.47%属非意愿妊娠,12.44%本次流产后不避孕或未明确表示避孕。在准备实施避孕的妇女中,80.0%计划采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等避孕方法,而仍有6.83%的妇女准备采用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等避孕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丈夫(性伴)积极避孕(OR=2.078,P=0.033)以及医生告知妇女流产后应避孕(OR=4.492,P<0.01)是重复流产妇女流产后有避孕意愿的保护因素。结论:开展规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增加男性的避孕参与率是落实流产后避孕措施率及使用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生殖道感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3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6区1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问卷调查、妇科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共检查106 568名符合条件的流动妇女,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率为16.15%;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为12.66%;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病率为4.52%;宫颈炎的患病率为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避孕方法使用对阴道炎、宫颈炎的患病率有影响。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对象患病风险较低,农民的患病风险较高,月收入1500~1599元者患病风险较高。与使用避孕套的对象相比,未避孕和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对象,其阴道炎患病风险均有所增加,OR值分别为1.19(95%CI:1.09~1.30)、1.93(95%CI:1.81~2.07),但使用避孕套的对象患宫颈炎的风险较高。结论:应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流动育龄妇女的阴道炎和宫颈炎患病率,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小学、职业为农民、月收入在1500~1599元的对象,应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紧急避孕药的使用现状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使用影响因素,为加强紧急避孕药规范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414名有过性行为的流动人口中,目前采取避孕措施的有1300人(91.94%),其中使用过紧急避孕药的有162人(11.46%),27.16%对使用过的紧急避孕药种类不了解。与未婚有性生活者相比,已婚者使用过紧急避孕药的比例较低(OR=0.43,95%CI:0.25~0.73)。结论:目前流动人口紧急避孕药的使用和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一定盲目性和误区,进一步扩大宣传加强流动人口对紧急避孕药正确规范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成都市大学生性行为态度及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及生殖避孕知识等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内8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抽样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0.9岁,有过性行为28.2%,男生约为女生的两倍(χ2=131.791,P<0.001);男生的性态度较女生开放(χ2=64.441,P<0.001),而生殖避孕知识知晓率却低于女生(χ2=25.475,P<0.001);大学生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22.5%(χ2=15.957,P=0.001),男生低于女生;女生有过人工流产比例9%。结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性知识知晓率低,安全意识淡薄,男女生间差异较大,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干预以及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策略。方法:对在上海市提供常规人工流产服务的3家不同等级医院内自愿要求人工流产、<25岁的429例未婚女性进行描述性问卷调查。结果: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发生比例为33.10%;其中曾有过1次人工流产者占79.29%;在20岁前进行首次人工流产的比例为27.66%;11.68%的对象距上次人工流产时间不到半年。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相比,重复人工流产组中首次性行为<19岁的比例较高(23.51%,31.91%,P<0.05),暴露于性生活≥1.2年的比例较高(37.63%,76.06%,P<0.01),多性伴的比例较高(27.14%,60.87%,P<0.01),同居的比例较高(40.91%,55.32%,P<0.01),过去半年内从未使用过避孕措施的比例较低(23.51%,11.97%,P<0.05);本次避孕失败比例较高(27.18%,37.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暴露于性生活时间长、同居、多性伴、本次避孕失败均为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与不安全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避孕药具的正确使用率,在医院内推广和实施规范化的流产后咨询与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非意愿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女性非意愿妊娠状况,探讨非意愿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技术,于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在上海市3家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寻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调查。结果:44.34%被调查者发生过≥2次非意愿妊娠(396/893),其中发生过2次者占71.97%(285/396),发生过3次者占22.47%(89人)。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年龄大(OR=1.61,95%CI:1.45~1.78)、首次性行为年龄小(OR=0.65,95%CI:0.59~0.71)和未婚同居(OR=1.65,95%CI:1.25~2.19)的未婚女性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的危险高;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与多性伴(OR=1.38,95%CI:1.00~1.90)有关。结论:未婚流产女性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比例高,应加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多性伴和未婚同居女性的安全性行为教育和流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7.
女性流动人口避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女性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生殖避孕服务的获得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青岛市的10家工厂3521名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11.4%的未婚者有婚前性行为。在过去6个月有性生活的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的比例是36.8%(已婚18.9%),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的比例是46.4%(已婚25.2%),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52.8%(已婚者39.0%)。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知识得分高(OR=1.36)、有生育史(OR=2.03)、过去6个月接受过生殖健康方面知识(OR=1.52)的人容易坚持采取避孕措施。有56.6%的未婚者(已婚者24.4%)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仅有16.1%的未婚者(已婚者50.1%)有机会向医生咨询过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的知识。结论:流动人口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和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已婚者高。流动人口,尤其是未婚者生殖避孕服务的可及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遭受非意愿性行为侵扰的现状,并探讨健康危险行为对女性遭受非意愿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CASI)技术匿名调查24岁及以下年龄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非意愿性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状况。结果:分别有35.72%(319/893)、57.67%(515/893)和24.41%(218/893)的调查对象遭受过言语性骚扰、身体性骚扰和强迫性抚摸的侵扰,17.13%(153/893)和12.32%(110/893)的研究对象曾遭受强迫未遂和强迫性行为等严重形式的非意愿性行为的侵扰。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平衡了其他因素后,健康危险行为多者遭受言语性骚扰、身体性骚扰、强迫性抚摸、强迫未遂和强迫性行为等非意愿性行为侵扰的危险性高(OR介于1.23~1.33之间);相对于只有单一性伴者,有多个性伴者易于遭受强迫未遂和强迫性行为(OR分别为2.31和3.95);而首次性行为年龄大者遭受强迫未遂的危险性低(OR=0.89)。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遭受非意愿性行为侵扰较为普遍,健康危险行为多的女性容易遭受非意愿性行为的侵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淀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意外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样选取海淀区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调查问卷对1124例流动人口产后1~1.5年的妇女意外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产后第1年意外妊娠发生率为4.6%,经多因素分析:丈夫文化程度(OR=0.427)、纯母乳喂养时间(相比3个月内,4~6个月:OR=0.425;≥7个月:OR=0.450)、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次数(相比0次,1次:OR=9.159;≥2次:OR=6.402)、月经恢复时间(相比4个月以内,5~8个月:OR=0.600;≥9个月:OR=0.267)、丈夫对避孕的态度(OR=0.331)是产后1年内发生意外妊娠的影响因素(均 P<0.05)。结论加强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纠正人们在避孕节育思想中的错误传统观念,积极推进男性参与避孕节育的宣传活动,同时要加强宣传男性在避孕节育方面的责任感,尤其是对低学历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