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微血流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补阳还五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察大鼠梗死区域脑血流状态,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脑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高(P<0.01),VEG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脑血流速度(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1),提高VEG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作用,而调节VEGF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其参与改善脑血流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通过calpain-1/NF-κB信号通路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常氧对照组、低氧模型组、低氧NF-κB抑制剂组(5 mg·kg-1)、低氧ASIV低剂量组(40 mg·kg-1)、低氧ASIV高剂量组(80 mg·kg-1)。16只calpain-1敲除鼠随机分为2组:常氧calpain-1敲除组、低氧calpain-1敲除组。低氧组置于10% O2的低氧舱内造模28 d。造模结束后测定小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ET-1、IL-6、TNF-α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结构,测量肺小动脉血管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和血管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免疫组化(IHC)观察肺组织PCNA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calpain-1、p65、p-p65、PCNA、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模型组小鼠的RVSP、RVHI、WA和WT升高(P<0.01),血清中ET-1、IL-6、TNF-α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中calpain-1、p-p65、PCNA、VCAM1、ICAM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低氧模型组相比,低氧calpain-1敲除组、低氧NF-κB抑制剂组、低氧ASIV给药组小鼠的RVSP、RVHI、WA和WT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ET-1、IL-6、TNF-α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中calpain-1、p-p65、PCNA、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calpain-1/NF-κB信号通路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开滦总医院就诊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特布他林,对比2组疗效、呼吸动力学变化以及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肺动态顺应性、肺静态顺应性和呼吸系统顺应性指标变化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给予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肺功能,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应激性心肌损伤之后,大鼠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的状态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的方式,建立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观测大麻二酚治疗之后应激大鼠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血清中CORT、BNP、c-TnI、TNF-α和Il-1β的含量变化,以及应激前后心肌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将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按照具有氧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进行分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研究方法,观察大麻二酚对应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研究应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生化酶学检测验证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心肌损伤的大鼠心率和血压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CORT (P<0.05)、BNP (P<0.05)、c-TnI (P<0.05)、TNF-αP<0.05)和Il-1βP<0.01)也显著升高,使用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大鼠的心率(P<0.05)和血压(P<0.01)明显下降,血清中CORT (P<0.001)、c-TnI (P<0.001)、TNF-αP<0.01)和Il-1βP<0.05)也显著降低,转录组显示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中,44个基因发挥氧化作用,34个基因具有抗氧化作用。体外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应激之后细胞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 (P<0.01)和GSH (P<0.01)显著降低,经过剂量为2.5 μmol·L-1的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 (P<0.05)和GSH (P<0.01)水平却明显升高,利用Hoechst 33342和Annexinv-FITC/PI进行双染凋亡细胞检测,发现应激之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大麻二酚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应激之后Gsk3β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则显著降低,经过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Gsk3β、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大麻二酚可预防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并且其作用机制与减少Gsk3β、Bax的表达和升高Nrf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健脑益智胶囊(JNYZ)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老年小鼠,随机分为4组:老年组、JNYZ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g·kg-1),另设10只4月龄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连续灌胃给予健脑益智胶囊治疗60 d。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ax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其突触的超微结构,生化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Ach)含量、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大脑组织中突触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老年组相比,JNYZ 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P<0.01,P<0.01),显著升高治疗组大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含量、ChAT活性(P<0.01,P<0.01,P<0.01)和降低脑组织AChE活性(P<0.05或P<0.01),并能明显减少海马神经细胞中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对老年小鼠大脑神经细胞和突触结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有效地提高突触素在大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论:JNYZ能够改善和提高老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它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和改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等作用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才真  何占坤  邹江  王东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00-1405,142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CAG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300 mg·kg-1)、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1)、苦参碱低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连续治疗8周后,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并进行病理程度分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黏膜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 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有显著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含量则出现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TLR4、MyD88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碱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减轻CAG炎症反应,阻止炎症细胞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大鼠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S组)、肝损伤模型组(MO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高剂量组(H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中剂量组(M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低剂量组(L组),每组10只。MO组和各给药组大鼠将50% CCl4花生油溶液按照1 mL·kg-1,每周灌胃2次。同时,H组、M组和L组每日一次,分别腹腔注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kg-1、50 mg·kg-1和25 mg·kg-1。6周后处死,取大鼠肝脏,观察大体形态,称重留样;取大鼠血清,测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和Ⅲ型前胶原肽(PC-Ⅲ)。Western blot测肝脏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MO组相比,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能够升高H组、M组大鼠体质量(P<0.01、P<0.05);降低H组肝脏指数(P<0.05);降低H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P<0.05、P<0.01);降低H组LN、CIV和PC-Ⅲ(P<0.01、P<0.01、P<0.01),降低M组LN和PC-Ⅲ(P<0.01、P<0.05);下调H组Bax表达(P<0.01);上调H组Bcl-2的表达(P<0.01)。结论: 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大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下调其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结核(tuberculosis,TB)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合并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再联合NAC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结核病变程度、病灶吸收及空洞愈合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及FEV1/FVC分别为(1.36±0.11)L、(1.77±0.18) L和(56.85±5.91)%;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B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所下降(P<0.05);炎性因子TNF-α及IL-6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如症状、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提高结核病灶吸收率及空洞愈合率,其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武汉市第一医院采取药学干预措施(信息系统干预、行政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基因检测)后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干预前后ADR发生率差异。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P<0.01,P<0.05)显著降低;6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中,地高辛、甲氨蝶呤(P<0.01)和他克莫司(P<0.05)的ADR发生率明显降低;7个进行基因检测的药品中,氯吡格雷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ADR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ADR的发生率,这对预防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长期服用奥氮平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过程中,TNF-α和FABP4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连续灌胃给予奥氮平8周,建立奥氮平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大鼠模型,期间分别对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测定比较;ELISA测定大鼠血清和白色脂肪中的TNF-α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对3T3-L1细胞模型中的研究蛋白(FABP4和GLUT4)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期服用奥氮平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大鼠血清和白色脂肪内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且在3T3-L1脂肪细胞模型中,随着TNF-α浓度增加,FABP4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GLUT4的上膜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服用奥氮平可能引起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激活TNF-α的表达,进而上调FABP4蛋白,最终降低GLUT4上膜量,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山酮(HF)对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模型大鼠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从50只雄性SD大鼠中抽取40只,分为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于低压低氧舱中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环境构建HAPH大鼠模型;另10只作为对照组于舱外喂养。低、中、高剂量组予HF(给药剂量分别为0.5、1、2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4周。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定肺血管重塑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PAP和RVHI均明显升高(P<0.05),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血清和肺组织HIF-1α、VEGF、ET-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mPAP和RVHI均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肺血管重塑程度均显著减轻,血清和肺组织HIF-1α、VE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modified Siwu Tang concentrated solution,mSW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血管新生、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灌...  相似文献   

13.
何永鸿  强丽  王宋平 《天津医药》2021,49(6):598-60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血管重塑的调节机制及对组蛋白脱乙酰 酶-2(HDAC2)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PD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每 组6只。使用烟熏加气道滴入脂多糖法建立COPD模型,阿托伐他汀钙组于第2天开始,每天烟熏前30 min阿托伐他 汀钙片灌胃,剂量10 mg/ (kg·d),其余2组大鼠同时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共6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 况变化,每2周称1次体质量。6周后HE染色和维多利亚蓝+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 并对肺血管重塑程度进行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 HDAC2 含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中 HDAC2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法检测肺组织 HDAC2 mRNA 表达。结果 实验第2、4、6周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PD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与COPD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钙组 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PD组的肺血管炎症、肺血管重构程度明显,血管壁面积/血 管总面积(WA%)、血管壁厚度/血管外径长度(WT%)明显增加,肺部炎症评分明显升高,血清和肺组织中HDAC2含 量明显降低,肺组织中VEGF水平升高(P<0.05)。与COPD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组肺组织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 病理改变较轻,WT%、WA%下降,肺部炎症评分降低,血清和肺组织HDAC2含量升高,VEGF表达减少(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减轻COPD大鼠肺血管重塑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增加HDAC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抗炎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组),香烟烟雾模型组(CS组),红霉素+香烟烟雾模型组(ERY+CS组)。通过香烟烟雾诱导制备大鼠肺气肿模型,同时通过灌胃给予大鼠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比三组肺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肺功能,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介质(TNF-α及IL-8)表达以及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CS组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均明显增加(P<0.05);与CS组相比,ERY+CS组MLI及MAN均明显好转(P<0.05)。与C组相比,CS组大鼠BALF中炎症介质TNF-α及IL-8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经红霉素干预后,ERY+CS组TNF-α及IL-8表达有所降低(P<0.01);香烟烟雾暴露后,CS组大鼠肺功能呈现明显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0.3及FEV0.3/FVC均降低(P<0.01)。经红霉素干预治疗后,ERY+CS组大鼠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香烟烟雾诱导后,CS组大鼠肺气肿组织HIF-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红霉素干预后,ERY+CS组香烟烟雾诱导的HIF-α增高较前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通过调控抑制肺部HIF-1α的表达,从而发挥对香烟烟雾诱导的肺气肿的保护性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F-1α、VEGF在COPD各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A):d 1、14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慢支组(B):d 1、14经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200μg/次,4周后检测;COPD组(C):d 1、14气道内注入LPS,200μg/次,香烟烟雾暴露1 h.d-1,共4周。各组测定气道阻力及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VG+维多利亚蓝特殊染色检测肺血管重构指标:肺小动脉血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WT%)、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WA%)。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肺组织匀浆中HIF-1α、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与肺血管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与A组相比,C组气道阻力、mPAP增加(P<0.05)。②VG+维多利亚蓝特殊染色显示C组WT%、WA%值高于A组。③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C组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B、C组VEGF mRNA表达逐渐增强,C组VEGF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HIF-1α、VEGF表达情况均与肺血管重构指标WT%、WA%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与COPD的发病密切相关,其通过促进肺血管重构加重COPD的病情。改善缺氧状态及拮抗HIF-1α、VEGF的表达,尤其是在早期对VEGF的干预,可以减轻COPD的肺血管重构,减缓其到肺动脉高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芍药苷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ig)、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ig)、阳性对照组(西地那非25 mg/kg,ig)、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ig)。对照组大鼠置于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各组均于给药0.5 h后置于全自动低压低氧舱内(大气压50 kPa,氧浓度10%),每天8 h,持续21 d。在实验终点时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观察肺动脉病理变化;检测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PAP、RVHI、血浆ET-1水平、肺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NO水平、肺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显示大鼠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中、高剂量组大鼠mPAP、RVHI、血浆ET-1水平、肺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NO水平、肺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不同剂量芍药苷干预后,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均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芍药苷可降低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室肥厚程度,减轻肺小动脉血管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失衡,提高大鼠肺组织匀浆中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F-κB的表达水平与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正常饲养4周;慢支组(B):于实验d1、14经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200μg/次,4周后检测;COPD组(C):d1、14经气道内注入LPS,200μg/次,熏香烟1h,共4周;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D):d1、14经气道内注入LPS,200μg/次,熏香烟1h/d,共6周,实验的最后2周在熏香烟的同时,给予18%低氧8h/d。各组测定气道阻力、肺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肥厚指数,观测气道炎症,气道重构以及肺小动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A组相比,C、D组气道阻力明显增大(P<0.05)。②C、D组RVSP、mPAP和RV/LV+S都明显高于A组(P<0.05)。③与A组比较,C、D组气道重构指标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管壁面积和气管总面积比值(MA%)均明显增高(P<0.05)。④与A组相比,C、D组肌化型动脉百分比增多(P<0.05);D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WT%)、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WA%)比值增大(P<0.05)。⑤免疫组化示,C、D组NF-κB蛋白表达强于A组(P<0.05),C、D组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⑥RT-PCR结果说明,与A组相比,C、D组NF-κB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C组与D组间NF-κB mRNA表达也有差异(P<0.05)。⑦Western blot电泳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D组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D组较C组NF-κB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 COPD早期已出现肺血流动力学变化,随疾病进展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肺血管、气道重构,同时NF-κB的表达逐渐增强,说明NF-κB与COPD的肺血管、气道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