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百秋李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小鼠胃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和幽门螺杆菌联合诱导法建立胃炎模型, 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铋剂四联疗法)、百秋李醇高剂量组(40 mg·kg-1)、百秋李醇低剂量组(20 mg·kg-1)。灌胃给药, 连续治疗4周后, 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评价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程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Wnt2、β联蛋白(β-cateni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小鼠胃黏膜的腺体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典型增生等病变现象均有显著减轻,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8%、70%, 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胃黏膜Wnt2、β-catenin和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百秋李醇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 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 防止胃黏膜细胞上皮-间质样转化的发生, 从而阻止或延缓胃肠癌前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内镜治疗的30例食管间质瘤和14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及起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食管间质瘤30例,男22例,女8例。病变多位于食管下段,63.3%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146例,男41例,女105例。病变多位于胃底部,98.0%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食管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 阳性率分别为93.3%,93.3%,73.3%,73.3%;胃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阳性率分别为94.5%,88.4%,21.9%,19.2%。22例食管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8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1例患者 ESD 术中发生穿孔。145例胃间质瘤行 ESD,1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5.2%,术中穿孔39例,出血1例。所有穿孔及出血患者均经内镜下修复。术后随访3~50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在肿瘤位置分布和起源、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各具特点,内镜下微创技术已发展为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新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 探讨陈皮、藿香不同提取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方法 : 采用LIR模型,观察陈皮水提液、陈皮苷及藿香水提液、藿香水提液+挥发油、百秋里醇对LIR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结果 : LIR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1)。陈皮水提液、陈皮苷、藿香水提液、藿香水提液+挥发油均能明显增强LIR模型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能力(均P<0.01),百秋里醇则对其无影响;陈皮水提液与陈皮苷两组间、藿香水提液与藿香水提液+挥发油两组间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状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 对于改善LIR模型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能力,陈皮水提液多组分优于陈皮苷单组分,藿香水提液+挥发油全组分优于藿香水提液单组分,而单一化学成分百秋里醇未见促胃肠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线辅助金属夹缝合术、尼龙绳辅助金属夹缝合术、金属夹直接缝合术的比较,帮助术者选用最适合的操作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消化科经超声内镜明确诊断为黏膜下肿瘤并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或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 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的46例病例。根据缝合方式分为线夹组(n=15)、尼龙绳组(n=15)、直接组(n=16),比较各组手术过程中的金属夹用量、缝合时间及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果:线夹组、尼龙绳组、直接组使用的金属夹均值分别为(12.87±1.21)个、(13.33±1.05)个、(16.50±1.00)个;三组的平均缝合时间分别为(38.33±3.94)min、(42.73±5.23)min、(54.34±4.36)min;三组的中位住院费用[M,(IQR)]分别为20168(3993)、19409(1323)、21080(2838)。分别对三组的金属夹数及及缝合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提示各组间均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5.
才真  何占坤  邹江  王东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00-1405,142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CAG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300 mg·kg-1)、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1)、苦参碱低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连续治疗8周后,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并进行病理程度分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黏膜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 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有显著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含量则出现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TLR4、MyD88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碱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减轻CAG炎症反应,阻止炎症细胞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评价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内镜下治疗后病理学确诊的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6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超声内镜表现、组织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4例患者中,年龄> 50岁者占70.83%,男性占70.83%;病变多位于食管下段,多起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间质瘤伴平滑肌分化率高.18例行ESD患者中,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各9例,均一次性完整剥离,但1例固有肌层肿瘤剥离后发生0.3 cm穿孔.6例行STER患者的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术后随访3~ 42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 内镜下治疗食管间质瘤安全、有效,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间质瘤STER治疗优于ES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陈皮、藿香不同提取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LIR模型,观察陈皮水提液、陈皮苷及藿香水提液、藿香水提液 挥发油、百秋里醇对LIR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 LIR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陈皮水提液、陈皮苷、藿香水提液、藿香水提液 挥发油均能显著增强LIR模型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能力(P<0.01),百秋里醇则对其无影响;陈皮水提液与陈皮苷两组间、藿香水提液与藿香水提液 挥发油两组间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状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改善LIR模型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能力,陈皮水提液多组分优于陈皮苷单组分,藿香水提液 挥发油全组分优于藿香水提液单组分,而藿香挥发油主要成分百秋里醇未见促胃肠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翻肠囊法研究橙皮苷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占坤  唐方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76-2578
目的:研究橙皮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进行离体肠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研究橙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橙皮苷在空肠的吸收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肠段;橙皮苷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吸收百分率几乎保持不变,吸收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橙皮苷在大鼠整个肠道中均有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