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陆良县2287名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55.4%的妇女都只希望生育2胎,但仍有43.1%的妇女愿意生育3胎以上,甚至个别的愿意生育10胎,影响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初婚年龄、人均耕地,是否有妇科病、住房类型、丈夫民族和家里的劳动力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面两孩政策下宁波市城区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宁波市城区972例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1. 6%的宁波市城区育龄妇女明确表示有二孩生育意愿,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生育第一孩年龄及目前小孩数等自变量进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是宁波市城区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宁波市城区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总体较低,当前二孩生育政策激励效果有限。建议建立完善以家庭发展支持政策为主的二孩生育激励保障机制,促进二孩生育政策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全面二孩"政策下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46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55. 5%的育龄妇女希望能生育2个孩子,48. 4%的育龄妇女赞成"二孩"政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年龄(P=0. 000,OR=1. 529)、婚龄(P=0. 002,OR=1. 417)、婚育状况(P=0. 000,OR=4. 319)和家庭年收入(P=0. 005,OR=1. 370)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建议建立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承担生育负担的一体化责任体系,全方位切实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独生与非独生已婚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五省市(北京市、福建省、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940例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独生子女育龄妇女(独生组)229例、非独生育龄妇女(非独生组)711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两组育龄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二孩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等特征性变量,通过构建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非独生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独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92%vs 48.91%,χ2=8.57,P=0.003),并且两组育龄妇女在理想子女数的分布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7.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20~29岁的育龄妇女为参照,年龄在35~39岁的独生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明显下降(OR独生=0.162,95%CI:0.056~0.463),而对于年龄在40~45岁的育龄妇女而言,独生组的二孩生育意愿也显著低于非独生组(OR独生=0.115,95%CI:0.025~0.540;OR非独生=0.266,95%CI:0.146~0.484)。以农村地区为参照,非独生组中,居住地为城市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OR非独生=0.411,95%CI:0.238~0.711)低于居住地为郊区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OR非独生=0.498,95%CI:0.263~0.943),但相对于独生组而言,居住在城市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下降更为明显(OR独生=0.130,95%CI:0.027~0.630)。以已婚未育妇女为参照,独生组已婚已育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非独生组(OR独生=6.179,95%CI:2.236~17.076;OR非独生=1.820,95%CI:1.099~3.015)。以二孩家庭经济负担重为参照,基本能承受二孩抚养负担的独生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显著增高(OR独生=2.962,95%CI:1.408~6.229),而对于非独生育龄妇女而言,基本能承受(OR非独生=3.806,95%CI:2.629~5.511)和完全能承受二孩抚养负担(OR非独生=4.263,95%CI:2.138~8.498)的二孩生育意愿也显著高于家庭负担重的妇女。此外,相比于农民,非独生组中职业为工人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更低(OR非独生=0.389,95%CI:0.189~0.801),但在独生组未观察到该效应。除此之外,其余因素对独生/非独生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非独生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独生育龄妇女,且年龄、居住地、婚育情况、家庭经济负担是影响独生/非独生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全国110个县(市、区)开展个体水平的纵向追踪调查,对2006年只生育一个孩子的8468名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后3年的生育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2006年生育一孩育龄妇女的理想家庭子女平均数为1.6,计划子女平均数1.3;2009年追踪调查时,在假设政策允许条件下,相同的人群育龄妇女计划子女平均数为1.4。在控制其它人口、社会因素的影响下,2006年还打算要孩子的妇女在其后3年内生育孩子的几率为当时不打算要孩子妇女的6.8倍。结论:被追踪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水平在更替水平之下;生育意愿对其生育行为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丽水地区育龄妇女在“三孩”生育政策下再生育意愿情况,分析不愿再生育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生育政策的实施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1—2月,对在妇幼保健机构门诊体检的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个人基本情况、有无再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5 647人中有再生育意愿992人(17.6%),无再生育意愿4 655人(82.4%)。(2)母亲年龄中20岁~、25岁~、30岁~、35~<40岁相对于≥45岁,为危险因素,即更愿意再生育;已育小孩数为保护因素,即2个小孩的较1个小孩的更不愿意再生育。(3)不愿意再生育的影响因素前几位依次为育儿费用太高(82.9%)、育儿精力不足(81.9%)、教育费用太高(80.3%)、买房/偿还房贷压力大(67.4%)和无人帮忙抚养(58.7%)。结论 丽水地区育龄妇女再生育意愿总体偏低,建议政府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育龄妇女再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永康市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近三年内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永康市16个乡镇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育龄妇女近三年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4 000例育龄妇女,收回有效问卷3 795份,有效回收率94.88%。"打算生"占47.67%,"不打算生"占28.38%,"尚未考虑决定"者占23.95%;生育意愿与户籍性质、年龄、学历、家庭收入等因素者相关:农业户籍较非农者二孩生育意愿高(χ2=40.63,P0.01);35岁以上二孩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各年龄段25岁,25~35岁,36~40岁,41~45岁二孩生育意愿构成比分别是:40.91%,59.78%,42.07%,18.57%(χ2=505.32,P0.01);学历越高二孩生育意愿越高(χ2=64.47,P0.01);家庭收入越高二孩生育意愿也越高(χ2=21.46,P0.01)。且各类人群有明显二孩生育女孩偏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122.23,35.65,36.02,P均0.01)。同时二孩生育意愿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孩子有了玩伴不孤独"为首位原因,占49.76%;不愿意生育的原因中以"再抚养一个孩子精力时间不足"为主,占28.29%。【结论】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近三年全市分娩数及高龄孕产妇数均将增加,医疗保健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已婚孕产妇生育状况、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泰安市两个社区育龄妇女620例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育状况、生育意愿等资料,并进行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有二孩生育意愿的320例占51.61%,希望生育两个以上98例占15.81%;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和医疗费用的支出形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探讨多种因素对孕产妇生育意愿的影响,以是否有二孩生育意愿为因变量,以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经济状况、医疗费用的支出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筛查法筛选自变量,经筛选后有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婚孕状况、独生子女、家庭年均收入,总贡献率为3.60%。决定不生育二孩的原因依次为"生育孩子成本太高"(270例,占43.54%)、"教育孩子困难"(152例,占24.52%)、"影响个人事业发展"(105例,占16.94%)和父辈压力(92例,占14.84%)。结论社区育龄妇女二孩的生育意愿较高,多种因素影响生育意愿,婚孕状况、独生子女、经济状况是决定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我站对安排生育2胎计划的育龄妇女进行孕前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对阳性者进行治疗和优生指导。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0年3月~2000年9月,本县安排生2胎的育龄妇女1680例,年龄30~35岁,平均年龄31.5岁。按生育状态分无不良孕产史(第1胎正常)1020例和有不良孕产史(既往有流产、死胎及第  相似文献   

10.
正生育观念及生育意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嘉兴市于2014年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为了解该政策对本地区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2014年10月我们对嘉兴地区符合该政策已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进行调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BV)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在保证市级代表性的基础上,分层、整群抽取18~49岁54 540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BV患病率为11.9%(6361/53286),汉族、初潮年龄相对较早、月经周期正常(25~34天)、行经期正常(3~8天)、无原发性痛经、洗脚盆与洗下身盆分开罹患BV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为保护因素;而已婚妇女学历越低、与丈夫性生活前清洗下身的频率越高越容易罹患BV为危险因素。BV患者中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和盆腔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BV妇女,是无BV妇女的0.6、0.7和0.7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BV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关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妇科普查,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河南省育龄妇女孕前血清叶酸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的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959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贝克曼微粒子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叶酸值测定,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亚组人群的叶酸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血清叶酸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受调查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平均水平为(10.36±6.14 ng/mL),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教师公务员、怀孕次数较多的育龄妇女叶酸水平较高(χ2=12.51,P<0.05;χ2=14.63,P<0.05;χ2=27.05,P<0.05;χ2=71.9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BMI、怀孕次数、经济压力和维生素补充时间与育龄妇女叶酸水平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肥胖及有中重度经济压力人群叶酸低于正常水平的风险更高(OR=2.51, 95%CI:1.28~4.92;OR=2.30, 95%CI:1.10~4.80);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人群叶酸低于正常水平的风险更高(OR=1.83, 95%CI: 1.14~2.92;OR=1.64, 95%CI: 1.03~2.61);维生素持续补充时间超过1个月能显著降低育龄妇女发生叶酸缺乏的风险(OR=0.18,95%CI: 0.04~0.77).结论 需对年轻女性、农民职业妇女、肥胖人群和经济压力大的人群有针对性的提出叶酸增补方案并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和分析海南省海口市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儿童哮喘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调查法对2016年1月-12月海口市城区13所幼儿园、社区保健机构单位7 256例3~6岁的儿童进行儿童哮喘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了解哮喘儿童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对海口市的学龄前儿童调查发现,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率为6.74%;影响哮喘发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个人药物过敏史(OR=8.437,95%CI:1.538~22.643)、食物过敏史(OR=5.463,95%CI:1.578~21.727)、过敏性鼻炎(OR=7.847,95%CI:1.584~25.684)以及家族过敏史(OR=7.443,95%CI:1.843~13.614)。结论 海南省海口市儿童哮喘发病率较高,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个人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鼻炎以及家族过敏史是造成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引起重视,进一步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国18~44岁育龄女性维生素D结合蛋白编码基因GC rs7041位点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方法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生物样本库中分层随机选取涵盖31个省的18~44岁1812名育龄女性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GC基因分型。结果共纳入1812名育龄女性,所有样本rs704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血清25(OH)D水平[M(P25,P75)]为16.69(12.04,21.69)ng/mL。在总体样本及南方地区,维生素D正常人群中CC基因型携带者的25(OH)D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校正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前后,携带CC基因型个体发生维生素D不足的风险均明显低于AA基因型个体(OR=0.571,95%CI 0.373~0.87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处于南方或北方,该基因型携带者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均较低[南北方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284(95%CI 0.144~0.560)和0.109(95%CI 0.015~0.798)]。结论 GC rs7041位点A/C多态性与中国育龄女性血清25(OH)D水平显著相关,纯合突变型CC可能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风险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襄阳市适龄妇女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乳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襄阳市于2017年对辖区12个市县区的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并收集了筛查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计算良性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检出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良性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因素。结果共有316524名妇女参与了乳腺癌筛查,检出良性乳腺疾病44097例(13.93%),乳腺癌80例(25.27/10万)。良性乳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30~49岁,以49岁以上妇女为参照,OR=1.26,95%CI:1.21~1.3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以初中及以下为参照,OR=2.15,95%CI:2.10~2.20;有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51~1.96;其他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家族史,OR=2.05,95%CI:1.77~2.37;初潮年龄<12岁,OR=1.42,95%CI:1.37~1.48;月经持续时间<4天,OR=1.32,95%CI:1.26~1.39;月经周期<21天,OR=1.21,95%CI:1.01~1.45;月经周期>35天,OR=1.35,95%CI:1.18~1.54;绝经,OR=2.02,95%CI:1.88~2.17;绝经后使用雌激素治疗,OR=1.40,95%CI:1.12~1.75;孕次>3次,OR=1.16,95%CI:1.13~1.19;初产年龄>29岁,OR=1.11,95%CI:1.05~1.18。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OR=10.17,95%CI:3.67~28.17;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OR=1.39,95%CI:1.20~1.61;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以初中及以下为参照,OR=1.83,95%CI:1.11~3.01;而初产年龄<25岁则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OR=0.53,95%CI:0.33~0.84。结论襄阳市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居于中等水平。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定期筛查并及时治疗乳腺相关疾病,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疾病负担,提升妇女的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中西部8县的母亲孕期贫血状况,并探讨其与儿童发育迟缓的关联性,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和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调查了中国中西部地区8个县的1 100名1~59月龄儿童母亲孕期贫血状况,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评价儿童发育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调整混杂因素后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被调查地区儿童母亲孕期贫血患病比例为38.1%。控制了儿童性别、月龄、孩次、分娩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营养不良、儿童贫血、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及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后,孕期贫血是儿童沟通能区(OR=2.02,95%CI:1.09~3.75,P=0.025)和ASQ总评分(OR=1.63,95%CI:1.12~2.38,P=0.011)的可疑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结论 被调查地区儿童母亲孕期贫血与儿童可疑发育迟缓的发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已婚傈僳族育龄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傈僳族育龄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在云南省傈僳族较集中的怒江州兰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的15~49岁已婚傈僳族妇女600名,进行常见生殖道感染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并利用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傈僳族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总患病率为51.33%,患病率最高的为滴虫阴道炎(12.00%),其次为盆腔炎(11.83%)和宫颈炎(11.00%)。单因素分析显示:近1年每周外阴清洗次数、内裤换洗次数不同的妇女,其常见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χ2=6.21,P=0.04;χ2=10.45,P=0.03);内裤在隐蔽地方阴干及用沟渠水清洗外阴的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其他组(χ2=4.17,P=0.04;χ2=3.75,P=0.0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见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内裤在隐蔽地方阴干(OR=4.71,P=0.04,95%CI:1.00~22.10)、用沟渠水清洗外阴(OR=1.42,P=0.04,95%CI:1.02~1.99);滴虫阴道炎的影响因素有婚姻状况(OR=1.62)、丈夫文化程度(OR=2.08)、近1年内裤换洗次数(OR=1.43)及近3年参加妇科检查情况(OR=1.45)。结论傈僳族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总体患病率高,以性传播感染为主的滴虫阴道炎最为严重。影响常见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妇女外阴及其内裤的清洁卫生状况;滴虫阴道炎还与妇女婚姻状况、丈夫文化程度和主动就医行为有关。傈僳族已婚育龄妇女普遍缺乏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相关部门应开展预防工作,促进傈僳族妇女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就医行为,降低傈僳族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和计划免疫的600名0~3岁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婴幼儿的主要带养人进行调查。结果 郑州市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的使用率为63.5%,平均添加时间为3月龄,平均停服时间为15月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年龄(OR=0.816,95%CI:0.586~0.912)、母亲文化水平(OR=0.573,95%CI:0.319~0.881)和喂养方式(OR=0.346,95%CI:0.272~0.874)是影响维生素D制剂应用的因素。结论 维生素D制剂在婴幼儿中应用不规范,建议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儿童家长合理补充维生素D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建省2007-2011年发生的全部育龄妇女麻疹病例477例和1 431例健康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经济学、麻疹疫苗免疫史、人口性质、医院暴露史和病人接触史等信息。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0.34,95%CI=0.27~0.43),病例组中医院暴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8,95%CI=1.17~4.43),病例组中有接触史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4.43,95%CI=2.94~6.67);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人群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8~0.44)。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医院暴露人群、有接触史人群、家庭人均收入低的人群是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