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熏建立COPD大鼠模型.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罗格列酮组1(C组)、罗格列酮组2(D组)、罗格列酮组3(E组),每组10只, C组、D组、E组每天上午烟熏前分别给予罗格列酮钠片0.1、0.15、0.2 mg/kg灌胃,A组、B组给予1 mL生理盐水灌胃,30 d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体重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6、MMP-2、MMP-9及TNF-α含量,观察罗格列酮对COPD大鼠的抗炎作用.结果 实验开始前所测的各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时,与A组体重变化相比,B组大鼠体重增长最少,C组、D组、E组次之(P<0.05).C、D、E组三组大鼠之间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组织匀浆中MMP-2、TNF-α的表达均较A、C、D、E组明显升高(P<0.05),C、D、E组中MMP-2、TNF-α的表达较A组升高(P<0.05),较B组减低(P<0.0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组织匀浆中MMP-9、IL-6的含量最高,A组最低,C、D、E组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升高MMP-9、IL-6的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抑制肺部炎症介质的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肺实质损伤和气道重塑.罗格列酮在COPD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阳化饮方对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1 d组(B组)、模型3 d组(C组)、模型7 d组(D组)、沙丁胺醇组(E组)、温阳化饮方组(F组),每组10只.采用动物造模、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肛温、血气分析、肺组织β-A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B、C、D、E、F组大鼠体重、肛温均低于A组(P<0.05),F组的体重高于D组、E组(P<0.05),F组的肛温均高于B、C、D、E组(P<0.05).在血气分析方面,D组与A组比较,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含量(tO2)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0.05或P<0.01);F组、E组与A组比较,PaCO2升高(P<0.05);E组与D组比较,tO2升高(P<0.05);F组与D组比较,SaO2、tO2升高(P<0.05);D组与A组相比,血液pH值、实际碳酸盐(AB)、标准碳酸盐(SB)以及标准碱剩余(SBE)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F组、E组与B、C、D组比较,pH、SB、AB、SBE均升高(P<0.01或P<0.05).在β-ARmRNA表达方面,B、C、D、E、F组低于A组(P<0.05或P<0.01),F组高于D、E组(P<0.01).结论:温阳化饮方对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提高体温,增加体重,上调β-ARmRNA表达,从而促进β-AR功能重建,上调β-AR,改善肺通气,减轻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保护肺组织而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茅台酒对大鼠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了解其对大鼠的毒性。方法 60只正常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茅台酒高剂量组(A组,n=10)、茅台酒中剂量组(B组,n=10)、茅台酒低剂量组(C组,n=10)、空白对照组(D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E组,n=10)、乙醇对照组(F组,n=10)。A、B、C三组分别给予茅台酒(53度)10ml/kg、5ml/kg、2ml/kg灌胃,D组只喂饲料和水,E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灌胃,F组给予乙醇(5ml/kg)灌胃,每周灌胃6次,一周称一次体重,按体重调整灌胃剂量,持续喂养3个月,观察大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结果 A、B、C、D、E组体重升高,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与A组比较体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C、D、E组比较,F组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E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饮用茅台酒对大鼠体重增长无影响,并且不会增加死亡率,茅台酒作用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淫羊藿苷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射线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淫羊藿苷对于大鼠睾丸间质细胞60Co-γ照射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照射对照组)、C(3 d灌胃组)、D(7 d灌胃组)、E(15 d灌胃组)等5组(n=10)。A、B 2组以生理盐水灌胃15 d,C、D、E组于照射前以淫羊藿苷[80 mg/(kg.d)]分别灌胃3、7、15 d后,B、C、D、E 4组行60Co-γ射线8 Gy下腹部均匀照射1次。照射后空腹12 h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反转录PCR法检测睾酮合成限速酶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基因的表达量。ELISA法测定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B组睾酮较A组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升高(P<0.05)。C、D、E组较B组睾酮升高,其中D、E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生成素水平较B组降低,其中E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450scc表达量B组较A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较B组升高,其中E组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射线照射具有保护作用,且以15 d灌胃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冷冻时间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从而为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组、5d组、10d组、15d组、20 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置于0℃冰水中15 min,每日1次,各组分别冷冻相应天数,造成寒凝血瘀模型.观察血常规、卵巢和子宫指数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造模5d和10d组大鼠红细胞可见显著降低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另外造模5天还可见血浆黏度、低转速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显著增加,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子宫指数可见显著减少(P<0.05~0.01).造模10d组还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显著增加,TT的显著缩短(P<0.05~0.01).造模l0d和15d虽然均可见红细胞压积的显著减少,但是造模10 d组却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的降低,而造模15d却见其变形指数的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P<0.01),TT的显著缩短(P<0.05),血浆黏度的显著增加(P<0.01),另外APTT也有缩短的趋势.而当造模时间延长到20d,反而可见PT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但是各组大鼠肛温在整个造模过程中未见显著改变(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 造模10 d和15d可见大鼠出现凝血功能增强,并且15d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最明显.该造模方法为中医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粗毛纤孔菌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粗毛纤孔菌子实体(S1~S6)组,共15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连续灌给药7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浸入冰水中造成寒凝血瘀证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谱效分析。结果:寄生于不同树种的粗毛纤孔菌的黄色子实体(S3~S6)均具有改善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粗毛纤孔菌黄色子实体组大鼠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均降低(P<0.05)。粗毛纤孔菌的黑色子实体(S1和S2)具有与黄色子实体相似的功效,但与模型组比较,粗毛纤孔菌黑色子实体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谱效分析,11个色谱峰对应的成分与大鼠血浆黏度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均>0.8;经鉴定,其中4个化合物为phellibaumin A、phelligridin C(反式)、phelligridin D和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结论:寄生于不同树种的粗毛纤孔菌的黄色子实体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7.
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为探讨血瘀证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诱导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验大鼠证候表征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增粗增长,与正常大鼠舌质鲜红润泽舌下脉络清晰有明显差异。模型大鼠耳廓润泽、微血管清晰但显暗红较正常大鼠耳廓、微血管略有变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高切和低切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模型大鼠聚集指数、聚集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冰水冷冻20次后,血瘀证表征尤其舌质紫暗和舌下脉络增粗增长显现,符合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评价的基本条件。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造模,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寒凝血瘀证证候表现特点的大鼠模型细胞流变学变化以及血清游离钙的改变,通过客观化指标来深入阐释寒凝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检测游离钙、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游离钙、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水浸入法可以获得中医寒凝血瘀证的证候表现特征,其细胞流变学指标的相应改变准确反映出"寒凝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形拟杆菌对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46只SD大鼠按体质量的不同分为5组:普通饲料喂养组(A组,n=8)、高脂饲料喂养组(B组,n=8)、高脂饲料喂养+多形拟杆菌菌液灌喂组(C组,n=8)、糖尿病模型组(D组,n=10)和糖尿病模型+多形拟杆菌菌液灌喂组(E组,n=11)。A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B、C、D和E 4组采用40%脂肪和胰岛素抵抗诱导模型饲料,每只大鼠25g·d-1饲料喂养。适应性喂养4周后,隔夜空腹12h,D、E2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35mg·kg-1;A、B和C 3组大鼠腹腔注射0.1mol·L-1柠檬酸钠缓冲液。A、B和C 3组大鼠均造模成功,D组死亡2只,E组死亡3只。实验第1天开始,C、E 2组大鼠采用多形拟杆菌菌液灌胃,连续7d;A、B和D 3组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7d。5组大鼠第0—12周采用电子秤称体质量1次。第0、4、8和12周,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5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5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5组大鼠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结果 与A、B 2组比较,C组大鼠第1—12周体质量均明显增加,D、E 2组大鼠第6—12周体质量均明显降低,C组大鼠第8、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D、E 2组大鼠第4、8和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C、D和E 3组大鼠第4、8和1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与C组比较,D、E 2组大鼠第1—12周体质量均明显降低,第4、8和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和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与D组比较,E组大鼠第6—12周体质量均明显增加,第4、8和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第8、12周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与体质量、FPG水平均呈正相关(r=0.163、0.684,P<0.05或P<0.01),与血清胰岛素水平无相关性(r=-0.019,P>0.05)。结论 大鼠肠道多形拟杆菌不但能促进大鼠体质量增加,而且升高FPG。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活血利水汤对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汤 (由益母草、牛膝、白茅根、茯苓、白术、泽兰、桂枝、甘草组成 )治疗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阿霉素肾病模型 ,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泼尼松治疗组、活血利水汤治疗组和活血利水汤加泼尼松治疗组。用药 6周后 ,选取 2 4h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血内皮素、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及肌酐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活血利水汤治疗组、活血利水汤加泼尼松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能明显减少 2 4h尿蛋白定量 ,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内皮素和血液高凝状态 ,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 (P <0 .0 5或P <0 .0 1) ;与泼尼松治疗组比较 ,血液流变学、血内皮素各指标有不同程度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大鼠肾病模型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内皮素增高 ;活血利水汤有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内皮素值和减轻肾脏功能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治疗方法的成本效果,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方法: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200例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糖皮质激素组(A组)、抗组胺组(B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C组)、抗-IgE单克隆抗体组(D组)和转移因子组(E组),分别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D组与E组的有效率都高于A组、B组、C组(P<0.05),D组与E组的成本明显高于A组、B组、C组(P<0.05),A组与C组的C/E值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5),进行敏感度分析,表明影响因素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并不影响结果。结论:糖皮质激素法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法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活性物质(胚脑组织提取物,NAS)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的作用,以及对小鼠耐力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复杂迷宫检测小鼠的迷宫觅食时间及行走的错误次数,测定小鼠负重5%体重游泳至淹死的时间。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五组:生理盐水组(A)、脑活素组(B)和三个不同浓度(C:0.1mg、D:0.2mg、E:0.4mg)的NAS治疗组。结果:①A组迷宫觅食时间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1),B、C、D、E组治疗后迷宫觅食时间缩短,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依次为P<0.005、P<0.05、P<0.001、P<0.001);②治疗前后小鼠行走的错误次数A组和B组无显著差异性(P>0.2和P>0.5),C、D、E组有显著性差异(依次为P<0.02、P<0.02、P<0.01);③小鼠负重5%体重游泳,其淹死的时间五组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只有C组与E组(P<0.05)和D组与E组(P<0.01)有差异。结论:NAS可能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也可增强小鼠的耐力。但其腹腔注射≥20mg/kg组体重时,小鼠的耐力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锶掺杂量的羟基磷灰石Sr-HA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学活性。方法:合成0%(A)、1%(B)、5%(C)、10%(D)、20%(E)掺锶含量不同的五组Sr-HA,检测各组试样浸提液中钙、锶离子浓度,通过溶血试验检测了五组材料体外溶血性。L929成纤维细胞材料表面接种培养2、5天,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相对增值度测试五组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将MG63成骨细胞接种到五种材料表面,采用MTT方法检测1、4、12小时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和1、4、7 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情况;并对第1、3、5天成骨细胞ALP活性进行检测。结果:100%浸提液五组材料中Ca2+浓度5%(C)最高,1%(B)最低;Sr2+浓度,20%(E)最高,0%(A)组最低。各组掺锶羟基磷灰石组的溶血率均低于5%。显微镜观察L929细胞的形态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相似。MTT检测相对增殖度5组材料总体毒性评级为0级、1级。MG63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培养4、12小时, 5%(C)、10%(D)、20%(E)三组表面细胞粘附数量明显高于0%(A)、1%(B)组 (P<0.05,P<0.01);12小时:1%(B)细胞粘附数量高于0%(A)组(P<0.05)。MG63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培养4、7天,5%(C)、10%(D)、20%(E)三组表面细胞增殖数量明显高于0%(A)、1%(B)组 (P<0.05,)。ALP活性检查显示:3天时5%(C)、10%(D)两组ALP活性高于其它三组(P<0.05,)。5天时5%(C)、10%(D)、20%(E)三组ALP活性高于0%(A)、1%(B)两组(P<0.05,)。结论:不同锶含量掺杂的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地生物相容性,一定浓度的锶离子掺杂能够有效的提高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学活性,我们认为5%(C)、10%(D)组掺杂Sr-HA生物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苗药香囊对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A组)、匹多莫德组(阳性对照组,C组)、苗药香囊组(E组)、匹多莫德+苗药香囊组(G组)、冷刺激组(B组)、匹多莫德冷刺激组(D组)、苗药香囊冷刺激组(F组)、匹多莫德+苗药香囊冷刺激组(H组).预防用药4周后,B、D、F、H四组予冷刺激[(4±1)℃暴露3 h]4 d制造冷刺激免疫低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E、C、G组小鼠肺泡上皮细胞NF-κB(P65)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F、D、H组小鼠肺泡上皮细胞NF-κB(P65)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苗药香囊能够上调小鼠肺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增强呼吸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痛温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啡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给予温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血清α-内啡肽(α-EP)、β-内啡肽(β-EP)及疼痛相关介质P物质(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API、RI及S/D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SP、DA及5-HT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0x09α-EP及β-EP含量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痛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外周血疼痛相关介质,升高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照、黑暗、行为限制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心肌梗死组(B组)、黑暗组(C组)、光照组(D组)及行为限制组(E组),用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Bcl-2、Bax、Caspase-3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1)与A组比较,B、C、D、E组的凋亡指数增加(P<0.01);与B组比较,D、E组的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C组比较,D、E组的凋亡指数增加(P<0.05)。(2)与A组比较,B、C、D、E组的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B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C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3)与A组比较,B、C、D、E组的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与B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与C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光照环境、行为限制可增加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黄芪多糖高剂量对照组(C组)、黄芪多糖中剂量对照组(D组)、红芪多糖高剂量组(E组)、红芪多糖中剂量组(F组),每组10只,其中A组大鼠不予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9.
薛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9):1005-1006
目的:观察饮食量对小鼠体重、血糖、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超量饮食A组、适量饮食B组、适当限量饮食C组和过度限量饮食D组,均自由饮水,饲养35d后,测量体重,测定血糖、血脂、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及蛋白含量。结果:A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P<0.01),D组与B、C两组的体重也有明显差异(P<0.01,P<0.05);B、C两组小鼠血浆中SOD活性明显高于D组(P<0.05),而MDA含量明显低于D组(P<0.05);D组小鼠血浆中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4组间血糖、血脂和GSH-Px活性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喂养时间不长有关。结论:限制饮食量能明显降低体重,适量饮食和适当限量饮食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而过度限制饮食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