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β射线内照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β射线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效应。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接受0、1.25、2.5、5.0、10、20、40 Gy β射线后,以四唑盐(MTT)比色实验评价剂量-效应关系,用划痕实验研究β射线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经0、2.5、5.0、10、20 Gy照射后,进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及凋亡率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在照射后2、24 h,在1.25~40 Gy其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在照射后48、72 h,其剂量依赖性抑制在10 Gy时处于平台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在照射后2、24和48 h,其增殖抑制在10Gy时处于平台期;在照射后72h,其增殖抑制在5 Gy时处于平台期。在照射后72 h,吸收剂量为5 Gy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7.9%和19.0%(P=0.016);吸收剂量为10 Gy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7%和20.9%(P=0.002)。划痕实验示吸收剂量为5Gy时血管内皮细胞几乎完全充填裂隙,而平滑肌细胞较少充填裂隙;10 Gy照射后,内皮细胞充填裂隙数量减少,而平滑肌细胞几乎未充填裂隙。透射电镜未发现典型的凋亡征象,流式细胞仪检查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均<4.4%。DNA倍体分析发现对照组G_2/M期细胞数百分比为13.09%,各照射组依次为1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信号因子皮质酮 (CS)、cAMP、cGMP、Ca2 和蛋白激酶C(PKC)对体外 4Gy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发光分光光度仪检测胸腺淋巴细胞DNA裂解率。结果  2~ 8Gy照射后 4~ 8h ,胸腺淋巴细胞DNA裂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加入 0 0 1μmol LCS、5 0ng mlcAMP、0 0 5~ 0 4 μg mlCa2 结合载体离子霉素(Iono)和 0 0 5~ 0 4ng mlPKC激活剂豆蔻酰佛波醇乙酯 (PMA)均明显增加淋巴细胞DNA裂解率 ,P <0 0 5或 <0 0 1,而加入 5 0ng mlcGMP与对照组比较 ,无明显作用。对 0 0 1μmol LCS、5 0ng mlcAMP、0 2和 0 4 μg mlIono及 0 2和 0 4ng mlPMA分别加 4Gy照射 ,其DNA裂解率均明显高于单纯 4Gy照射组 ,P <0 0 5或 <0 0 1,而 5 0ng mlcGMP加 4Gy照射与单纯 4Gy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信号因子CS、cAMP、Ca2 和PKC对大剂量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对7射线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探讨电离辐射抑制SMCs增殖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 静止期SMCs分别给予γ射线2.5,5,10,20及30Gy一次性照射后继续培养4,24或72h。以^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微核实验和电镜观察γ射线对SMCs的DNA合成、增殖周期和损伤的影响。结果 在2.5Gy以上剂量γ射线一次性照射时,SMCs增殖明显抑制,细胞G0/G1期阻滞,均呈剂量依赖性。2.5Gy以下剂量γ射线照射后24h左右可见细胞凋亡增加,2.5Gy以上剂量7射线照射可使SMCs发生坏死。结论 电离辐射能抑制SMCs增殖,使细胞产生G0/G1期阻滞,并呈剂量依赖关系。SMCs死亡方式与受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103Pd对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 0 3Pd低能γ射线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猪VSMC原代、传代培养 ,不同剂量1 0 3Pd照射 2 4h后 ,分别用伊红染色测定细胞活力 ,以四唑盐(MTT)测定细胞增殖力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阻滞情况及凋亡率 ,凋亡细胞DNA断裂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6酮 前列腺素 (6 K PGF1α)、血栓素 (TXB2 )及血管紧张素Ⅱ (AⅡ )。结果 不同剂量1 0 3Pd照射 2 4h后 ,可见随剂量增加 ,培养液中悬浮死细胞增多 ;伊红染色细胞总数降低 ,死亡率上升 ,呈剂量依赖关系 ;MTT测定示各照射组VSMCA570nm 值均降低 ;流式细胞仪测定示受照射细胞大部分停留于G0 G1 期 ,而对照组进入S期 ,并可见亚二倍体峰 ;TUNEL法测定可见照射组阳性细胞中核固缩和核碎裂 ;细胞培养液中 6 K PGF1α TXB2 比值明显增加 ,并呈剂量依赖性 (P <0 .0 5 )。 5 .5 5~ 9.2 5MBq范围内 ,VSMC增殖明显受抑制 ,而凋亡细胞增加。 2 2 .2MBq1 0 3Pd照射 2 4h后 ,会导致细胞死亡。结论 低剂量1 0 3Pd可用于内照射治疗血管损伤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放射治疗对血管弹性蛋白及弹性蛋白酶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0、7、14和 2 8Gy6 0 Coγ射线照射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逆转录 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照射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酶mRNA水平。结果  7Gy照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酶mRNA的表达无影响 ,14和 2 8Gy照射后细胞弹性蛋白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了 80 7%及 10 2 3% (P <0 0 5 ) ,细胞弹性蛋白酶mRNA水平较对照组减少了 2 5 3%及 5 0 1% (P <0 0 5 )。结论 提示 14和 2 8Gy6 0 Coγ射线照射通过抑制弹性蛋白酶及增加弹性蛋白合成而影响血管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对离体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能诱导出较高凋亡率的激光照射剂量参数。方法 取离体培养的第 4代兔VSMC ,予波长 5 10 6nm铜蒸气激光照射 ,照射剂量为功率密度 10 0、2 0 0、30 0mW cm2 ,能量密度10 0、15 0、180、2 0 0、2 10、30 0J cm2 。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检测各照射剂量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各照射组VSMC凋亡率明显增高 ,达对照组凋亡率的 2 9~ 14 7倍 (P <0 0 5 )。以功率密度 30 0mW cm2照射 6 6 7s照射组之VSMC凋亡率最高 ,达 30 %。结论 以波长 5 10 6nm、功率密度 30 0mW cm2 铜蒸气激光照射兔VSMC 6 6 7s可诱导发生较高的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P糖蛋白 (P gp)对X射线诱导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 (ΔΨm)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和ΔΨm的动态变化。结果 P gp功能抑制组细胞在X射线照射后 6、12、2 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2 5 5 3%± 2 85 % ,30 4 3%± 2 2 1%和39 0 3%± 2 6 0 % ;对照组分别是 16 13%± 1 16 % ,2 1 73%± 1 31%和 2 7 5 3%± 2 5 5 %。抑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在X射线照射后 6、12、2 4hP gp抑制组和对照组细胞ΔΨm平均荧光强度 (MIF)均较照射前降低 ,但P gp抑制组各时间点ΔΨmMIF值较对照组细胞下降更显著 (P <0 0 1)。结论 P糖蛋白对X射线诱导凋亡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其机理可能和其稳定的ΔΨm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应激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进一步从DNA损伤后P5 3mRNA、P2 1mRNA表达改变角度探讨增殖调控的机理。方法 以建立的血管内皮细胞热应激 (4 3℃ ,2小时 )为实验模型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热应激后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 4的细胞周期变化 ,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观察热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DNA的损伤 ,RT PCR检测P5 3mRNA、P2 1mRNA表达改变情况。结果 热应激可使血管内皮细胞DNA产生显著损伤 (P <0 .0 5 ) ,继而P5 3mRNA表达增高 ,并促进P2 1mRNA的上调表达 ,最终使细胞产生G1期阻滞。结论 热应激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DNA ,并通过P5 3、P2 1通路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cyclinB1、cdc2基因转录的影响 ,以探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骨髓细胞G2 期阻滞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分别检测cyclinB1、cdc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2GyX射线全身照射后 4及 1 2hG2 +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 (P <0 0 5) ;0 5~ 6Gy照射后 1 2hG2 +M细胞百分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P <0 0 5~P <0 0 1 )。 2GyX射线照射后 2~ 48h小鼠骨髓细胞cyclinB1转录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 ,0 5~ 6GyX射线照射后 1 2h ,骨髓细胞cyclinB1基因转录在各剂量点均未见明显改变 ;2GyX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cdc2转录水平从照后 4h即开始不同程度下降 ,1 2h达最低值 (为假照射组的 46 % ) ,照射后 48h开始恢复 ,0 5~ 6GyX射线照射后 1 2h ,骨髓细胞cdc2基因转录水平在各剂量点均明显降低 ,分别达到假照射组的40 %~ 70 %。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发生G2 期阻滞 ,cdc2激酶活性下降在G2 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60 Coγ射线为参比射线 ,研究裂变中子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形态学观察、DNA电泳、流式细胞仪 (FCM )分析及二苯胺 (DPA)法检测细胞凋亡 ;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 p53与bcl 2的基因表达。 结果 :小鼠经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后 2~ 2 4h ,在各时间点上均检测到胸腺细胞DNA梯状条带 ,利用光镜与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凋亡特征的胸腺细胞 ;以DPA法、FCM分析与形态观察计数测定的结果 ,绘制时间效应曲线 ,发现胸腺细胞凋亡比例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在 6h前上升较快 ,8~ 10h达到峰值 ,12h后开始下降 ,2 4h较 4~ 12h明显降低 (P <0 .0 5) ,但略高于正常水平。γ射线 5.0Gy照射后 ,胸腺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之相似 ,但在 6h之前增加较缓 ;此外 ,在照后 2 4h检测不到DNA梯状条带。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后 ,小鼠胸腺细胞 p53基因表达水平在 2、4、12、2 4h均比未照射组有显著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bcl 2基因表达水平均比未照射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小鼠可诱导其胸腺细胞凋亡 ,且与γ射线 5.0Gy照射有类似的时相性 ,但裂变中子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比γ射线增加快、持续时间长 ,表明裂变中子对小鼠免疫系统损伤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衍生物-甘草甜素镁(Gly-Mg)的合成及其辐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甘草甜素(Gly)与镁进行取代反应合成Gly-Mg化合物,并应用磁共振氢谱及质谱鉴定其结构。以137Cs γ射线照射的ICR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小鼠分为5组:单纯照射对照组(生理盐水)、Gly(50 mg/kg)给药照射组、Gly-Mg低、中、高剂量给药照射组(25 mg/kg、50 mg/kg、75 mg/kg)。7.8 Gy致死剂量照射小鼠,观察各组照射小鼠(12只/组)30 d存活率。6.0 Gy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进行体内抗辐射实验,计算各组小鼠(8只/组)脏器指数,并测定W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DNA的含量和脾结节数。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进行多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磁共振氢谱及质谱鉴定表明,成功合成化合物Gly-Mg。小鼠30 d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Gly 50 mg/kg给药照射组、Gly-Mg低、中、高剂量给药照射组小鼠的存活率由单纯照射对照组的8.3%分别升高至25.0%、25.0%、33.3%、41.7%,Gly-Mg高剂量给药照射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8,P < 0.05)。小鼠体内抗辐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照射组比较,Gly-Mg低、中、高给药照射组受照小鼠的胸腺指数(t=3.259、7.580、3.415,均P < 0.01)、脾指数、肝脏指数(t=4.615、1.797,均P < 0.05;t=3.341,P < 0.01)、性腺指数(t=1.826,P < 0.05;t=2.631、2.893,均P < 0.01)均有增高,其中胸腺指数和肝脏指数、性腺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y-Mg中剂量给药照射组可显著提高WBC计数(t=2.888,P < 0.01)、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t=4.570,P < 0.05)、骨髓DNA含量(t=6.139,P < 0.01)和脾结节数(t=1.872,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ly-Mg合成步骤简单,易获得。Gly-Mg具有显著的辐射防护作用,有望开发成为辐射防护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X射线辐射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筛选适应性反应相关的微RNA(miRNA)。 方法 将NSCLC A549细胞分为6组,包括 50 mGy+20 Gy、200 mGy+20 Gy、20 Gy、50 mGy、200 mGy照射组及对照组(0 Gy),前2组细胞分别用50、200 mGy初始剂量进行照射,培养6 h后用20 Gy的效应剂量进行照射,20 Gy、50 mGy、200 mGy照射组同时进行照射。培养24 h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小RNA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mi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功能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Welch t检验。 结果 50 mGy+20 Gy照射组和200 mGy+20 Gy照射组的A549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81±0.11)%和(2.17±0.19)%,低于20 Gy照射组的(4.54±0.2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80、8.006,均P<0.01)。与20 Gy照射组相比,50 mGy+20 Gy照射组和200 mGy+20 Gy照射组共同差异表达趋势miRNA有1个上调(miR-3662)、15个下调(miR-185-3p、miR-1908-5p、miR-1307-5p、miR-182-3p、miR-92a-3p、miR-582-5p、miR-501-3p、miR-138-5P、miR-1260b、miR-484、miR-378d、miR-193b-3P、miR-127-3p、miR-1303及miR-654-5p)。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调控靶基因功能显著富集于细胞通讯调节、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代谢信号的调节、酶结合及催化活性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相关信号通路显著富集于溶酶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和内吞作用等信号通路。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NA表达情况与基因芯片结果趋势一致(10个miRNA表达水平得到验证)。 结论 X射线50、200 mGy照射剂量均能诱导NSCLC 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筛选到一组共同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在X射线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调节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0、0.37、1.85、3.70 和 7.4 (×106 Bq/ml) 18F-FDG处理细胞24 h,用倒置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合成,比色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细胞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0、0.11、0.55、1.10与2.20 Gy。受照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在0~2.20 Gy剂量范围内,细胞凋亡率由(4.05±0.01)%增大为(25.6±0.28)%(t=188, P<0.01),3H-TdR掺入率从100%下降为(22.0±0.51)%( t=27.6, P<0.05),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由(0.08±0.03)上升到(0.67±0.12)μmol/L(t=11.7, 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高,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结论 18F-FDG能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血栓调节素(TM)表达的影响和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细胞,用阿伐他汀10 μmol/ml作用于生长期内皮细胞1 h,分别经γ射线照射2和25 Gy,24 h后检测VEC 的TM表达、蛋白C含量及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阿伐他汀处理后24 h,正常对照组VEC表面TM表达水平迅速提高了77%(t=27.395,P=0.000),2和25 Gy照射组分别提高59%(t=26.420,P=0.000)和61%(t=58.065,P=0.000)。2和25 Gy照射后,蛋白C含量比正常VEC组下降23%和34%,但阿伐他汀处理后分别比各自对照组增加79%和76%。照后24h,阿伐他汀处理可使2和25 Gy照射组VEC凋亡率分别降低6%和16%(t=4.178,P=0.006;t=17.863,P=0.000)。结论 阿伐他汀可显著增强VEC的TM表达,激活蛋白C的形成,从而增强内皮细胞抗凝血与抗炎功能,并有效减轻辐射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的凋亡效应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4种不同p53状况的人胃癌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细胞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胃癌细胞感染Adp53后照射4Gy,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胃癌细胞种植肿瘤内注射Adp53后照射6Gy,以肿瘤相对体积增长曲线观察肿瘤抑制情况。结果1:100效靶比(MOI)Adp53产生细胞高转染率,以及p53基因在4种胃癌细胞中均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凋亡增加和细胞增殖抑制。如果以凋亡评价放射效应,Adp53转染对4Gy照射4种细胞的凋亡率比值为:W细胞3.0,M细胞3.6,neo细胞2.2,823细胞2.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dp53对w细胞肿瘤6Gy照射的抑瘤率比值为1.41,而对M细胞肿瘤为1.91。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转染产生细胞凋亡并提高人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种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内在的p53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Rb94基因联合γ射线照射对食管癌细胞株K150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进行Rb94基因-放射治疗肿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 Ad-Rb94于体外转染K150细胞,转染后进行6 Gy137Csγ射线照射,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d-LacZ对照组、Ad-Rb94组、照射组和Ad-Rb94联合照射组,观察K150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Rb94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Ad-Rb94组、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对K150细胞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联合照射组的抑制效应最强(45.49%),明显高于Ad-Rb94组(20.26%)和照射组(35.11%)(χ2=14.25, P <0.05)。联合照射组K150细胞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G1期细胞和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73.4%和15.7%。联合照射组K150细胞中Rb94基因表达量最多,分别是Ad-Rb94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87倍和2.92倍。结论 Rb94基因联合γ射线照射对食管癌细胞的抑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18F-FLT体外监测结肠癌细胞早期放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监测结肠癌细胞早期放射反应的作用.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并绘制SW480细胞受X线照射后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重新分布.分别于体外细胞以及肿瘤内检测照射前、后细胞摄取18F-FLT的变化.将18F-FLT(0.05±0.01)MBq加入培养液孵育细胞,分别于30,60,90,120 min测定细胞摄取18F-FLT的放射性.经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8F-FLT(1.90±0.85)MBq(0.25 ml),60 min后处死动物,切除肿瘤与肌肉、肺、肝等,测定肿瘤与其他脏器摄取放射性比值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X线照射后,SW480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随照射剂量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照射后细胞周期发生重新分布.10 Gy组,S期细胞百分比24 h从33.23%降至15.19%,72 h后降至12.44%.20 Gy组,S期细胞百分比24 h后从33.23%降至9.24%,72 h后降至5.43%.体外摄取实验发现,注射后60 min,SW480细胞摄取18F-FLT百分比为(5.21±1.60)%,10 Gy照射24 h后下降至(4.27±0.48)%,72 h降至(3.39±0.59)%.20 Gy组:照射后24 h,SW480摄取的放射性百分比下降至(3.41±0.58)%,72 h后降至(1.63±0.49)%.两照射组在72 h内分别下降了34.94%,69.72%(24 h∶F=8.253,P=0.009;72 h∶F=36.715,P<0.001).单位质量肿瘤组织摄取的18F-FLT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0Gy组:F=12.388,P=0.007;20 Gy组:F=16.744,P=0.004).结论 18F-FLT在结肠癌细胞内的摄取可以快速反映照射治疗后的细胞变化,18F-FLT可能用于检测结肠癌放射治疗早期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BMHC)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其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照射前24h,GEN以160 mg/kg体重剂量给予小鼠灌胃,流式细胞仪观察BMHCs细胞周期及增殖能力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HCs 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GEN可诱导正常小鼠BMHCs细胞周期一过性改变,即给药后1 d,BMHCs增殖抑制,大量细胞阻滞于G0/G1期;给药后2 d,GEN诱导BMH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S期细胞明显增多;4d后逐渐恢复正常.②照射前24 h给药,GEN可减少射线导致的BMHCs增殖抑制,使照后阻滞于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同时,GEN预处理组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高.结论 改变BMHCs细胞周期、降低BMHCs的辐射敏感性、抑制BMHCs凋亡和提高残留BMHCs的增殖分化能力可能是GEN防护放射线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X射线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 Gy X射线照射后48~96 h以及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72 h HUVEC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0、5、10、20 Gy X射线照射后72 h HUVEC中Cx4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使细胞Cx43表达沉默,或转染Cx43高表达质粒使Cx43过表达。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x43沉默和过表达对受照HUVEC凋亡的影响以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X射线照射后48~96 h HUVEC凋亡增加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0~20 Gy范围内,Cx43表达随剂量增加而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随剂量增加而增高。Cx43沉默组HUVEC细胞早期凋亡及凋亡死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意义序列组(t=3.674、6.375,P<0.05);Cx43过表达组HUVEC细胞早期凋亡及凋亡死亡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空载体组(t=9.399、11.190,P<0.05);Cx43沉默组较无意义序列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强,而过表达组低于空载体组。结论 Cx43通过调控cleaved caspase-3活化,抑制HUVEC细胞凋亡,从而对X射线照射的HUVEC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