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的资料,评估放疗对初诊转移性头颈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SEER数据库筛选2010—2015年初诊为转移性HNSCC的患者1226例,包括放疗组762例(62.1%),未放疗组464例(37.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癌症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在全组患者中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评估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并在不同风险组中分析放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CSS和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0.0个月;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中位CSS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6.0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6.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转移脏器个数、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SS:P值为0.045、0.021、0.001、0.002、<0.001、<0.001、<0.001、<0.001;OS:P值为0.002、<0.001、0.002、<0.001、<0.001、<0.001、<0.001、<0.001)。PSM配对后,在低、中、高风险组中,放疗和未放疗患者3年CSS分别为:62.5%∶23.5%、22.4%∶15.7%和10.5%∶9.6%(P=0.008、0.001、0.203);3年OS分别为:58.0%∶20.8%、19.8%∶12.7%和7.0%∶6.1%(P=0.002、0.001、0.166)。结论 放疗显著提高低风险和中风险组患者的CSS和OS,但高风险组患者不能从放疗中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板成形术在多节段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56例多节段(6~7个节段14例,3~5个节段42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术中使用磨钻磨开两侧的椎板,形成棘突椎板复合体后取出,切除椎管内病变后复位,用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本组病变全切除52例,全切率为92.9%。椎管成形术中未损伤硬脊膜及脊神经根,术后复查MRI及CT均显示棘突椎板复合体复位良好,无椎管狭窄。术后随访1~5年,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现继发性椎管狭窄、脊柱后凸畸形及脊柱不稳。结论对于多节段椎管内病变,术中对椎板的处理采用椎管成形术,可使椎管的骨性结构得到解剖复位,可保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防止医源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Solitaire^TM AB支架辅助弹簧圈对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使用SolitaireTMAB自膨式电解颅内支架辅助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DSA提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3例,次全栓塞4例。所有支架均顺利到位,位置放置满意;仅1例出现1个小弹簧圈逃逸至大脑中动脉,但未导致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SolitaireTMAB支架开放环式设计,柔韧性好,到位容易,采用电解解脱,可完全回收,安全性高;但支架网孔较大.放置微小弹簧圈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计87个动脉瘤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即时情况、并发症、随访结果、复发情况以及再次治疗的效果。结果除了1个动脉瘤由于血管扭曲得十分严重,导致微导管都不能沿着血管送到需治疗的动脉瘤腔而没能完成介入手术,余下的动脉瘤都成功的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有3例血栓性事件出现、3例动脉瘤破裂导致出血、2例出现了永久性的并发症。在长时间随访期间复发4例,并全部接受再次治疗。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癌睾丸抗原(Cancer testis antigen,CTA)是一类在多种肿瘤组织表达、而在睾丸或胎盘以外的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的抗原。CTA其表达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类能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抗原。目前一些CTA疫苗已用于临床试验,并收到了一定的疗效,显示了良好的开发前景,如NY-ESO-1[1]、MAGE-A3[2]等。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a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在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所有7例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对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球囊闭塞试验阴性,闭塞后30rain无异常临床表现,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两侧大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椎动脉造影时,惠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球囊闲塞颈内动脉治疗;另有1例球囊闭塞试验阳性,球囊闭塞试验显示闭塞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晚于造影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1s以上,而改行其他方法治疗而愈。术后3-6个月随访,近期无并发症。结论: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简单、易操作,能预示永久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介入神经放射学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介入神经放射学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近年来发展迅速,使某些传统手术难以夹闭的动脉瘤获得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文章就颅内动脉瘤入神经放射治疗方法、适应证、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的凝胶阻滞法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方法: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维甲酸刺激不同时段,抽提其核蛋白,与32P-标记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及维甲类X受体α、β(RXRα、β)抗体结合,进行凝胶阻滞分析。结果:细胞于不同状态可出现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加入RXRβ抗体可产生新的上移条带。结论:改良后的凝胶阻滞法较简单灵敏,可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或神经安定镇痛麻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acker 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18例患者的2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8个为100%栓塞,1个为95%,另1个为90%。95%栓塞者为宽颈动脉瘤。而90%栓塞者为Hunt分级Ⅳ级,存在严重脑血管痉挛,经解痉治疗效果不好,而放弃继续栓塞。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是栓塞颅内动脉瘤较理想材料,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确切,适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适合栓塞危险性较大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与血管内栓塞可行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瘤体指向前方的动脉瘤和瘤体指向上方的动脉瘤成功栓塞率分别为91.6%和73.3%,而瘤体指向下方的动脉瘤成功栓塞率只有50.0%,窄颈动脉瘤(成功栓塞率75.8%)比宽颈动脉瘤(成功栓塞率57.1%)更易成功栓塞。75.7%的小动脉瘤(<10mm)及33.3%的大动脉瘤(≥10mm)成功栓塞。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是术前评估血管内栓塞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