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救治策略。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所收治的2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颅骨牵引、手术复位、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治疗,随访观察其2年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28例患者中因褥疮、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死亡19例,存活9例,且手术治疗组的2年存活率高于未手术组。结论手术复位固定并辅以必要的早期生命体征支持和并发症的防治,对救治损伤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11例SCIWORA患儿,通过临床表现和MRI检查来分析儿童SCIWORA的不同节段、类型、ASIA分级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患儿在接受综合治疗后,8例水肿型患儿中6例完全恢复,其余2例ASIA分级得到改善,3例脊髓挫伤及出血者恢复较差;颈髓不完全损伤患儿预后良好,2例胸髓完全性损伤患儿的神经症状改善有限.结论 MRI检查是SCIWORA患儿的首选检查方法,脊髓水肿局限者预后好,出血挫伤者预后差,脊髓完全性损伤的预后较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差,胸髓损伤的预后较颈髓损伤差.  相似文献   

3.
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颈髓挥鞭样损伤病例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和损伤后MR I所示脊髓受压程度的不同,将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36例过伸性颈椎损伤患者分成3组:非手术治疗组(8例)、受压不明显者手术组(10例)、受压明显者手术组(18例);比较3组间治疗前后的ASIA评分及Frankel分级改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行ASIA评分及Frankel分级,手术组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尽早手术减压是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凡存在明显神经功能障碍、MR I提示有颈髓损伤,无论是否有明显脊髓受压者都应早期手术。手术可避免因颈椎管高压和颈椎不稳造成的继发性脊髓损伤,保证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严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2002年对24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67h,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损伤的颈椎节段实施复位、减压、固定和融合。结果 22例获得12.38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除11例全瘫者中的2例无恢复外,其他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SIA分级平均提高1.8个等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急性严重颈脊髓损伤,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跳水致颈髓损伤早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2005年27例跳水致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15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12例。早期综合治疗方案包括:(1)全身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2)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颅骨牵引制动或颈椎复位;(4)早期进行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以及有无内固定并发症。以ASIA分级标准和感觉、运动评分判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8个月;本组病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损伤节段稳定,植骨融合良好,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13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总有效率为48.1%,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0%,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83.3%。完全性损伤患者ASIA分级变化不明显,但其评分较入院时可有相应的增加,不完全性损伤患者ASIA分级和感觉运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颈髓损伤后早期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SIA标准在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ASIA标准对1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8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5例逆转为不完全性损伤,77例无逆转者随访时ASIA感觉、运动评分有明显增加。57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完全性损伤患者。结论: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可能逆转为不完全性颈髓损伤,并且可有明显节段性神经功能恢复。在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中,ASIA感觉、运动评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上胸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上胸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方法 对一组35例手术治疗的中上胸椎骨折(T1-10)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5例,不完全性损伤10例。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的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分级及感觉运动评分变化。结果 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10例,随访ASIA分级提高1~2级;骨折合并脊髓完全性损伤,不能改善ASIA分级,但能提高运动感觉评分平均20分。结论 中上胸椎骨折具有损伤累及节段多、脊髓损伤严重、功能恢复差的特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应尽早手术,完全性损伤宜在伤后2周手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急性下颈椎、颈髓损伤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下颈椎、颈髓损伤并不全瘫患者均急诊行颈椎前路手术,对损伤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B级9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4例,2例无恢复;C级26例恢复至D级5例,E级21例;D级16例恢复至E级.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颈髓损伤急性期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急性期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也是造成病人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颈髓损伤患者急性期的呼吸管理,及时有效地防治呼吸衰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近年收治的39例颈髓损伤急性期的呼吸管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资料和方法 男35例,女4例;年龄:20~60岁,平均42岁。 致伤原因:均为外伤所致。 损伤部位、程度及例数见表1。 本组病例根据临床查体、X线检查、部分病例经CT及MRI检查及手术证实,颈段脊髓损伤的部位,损伤程度的诊断是可靠的。受伤前身体健康,无慢性胸肺疾病及心血管病史。我们分别对该39例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髓过伸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分析颈前路手术治疗38例颈髓过伸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获随访12~48个月,ASIA分级平均提高1.9个级别,JOA评分平均提高5.03分,改善率为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有效改善颈髓过伸性损伤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量化评分与有否神经症状表现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情况、韧带损伤后的稳定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进行分类诊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130例(ASIA评分:A级6例,B级13例,C级43例,D级68例),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70例。对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ASI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进行观察。结果:前、左、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5例;前柱损伤33例;前、后柱均损伤90例;前、左侧和后柱均损伤5例;前、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例;前、左侧和右侧柱均损伤3例;前、右侧柱损伤2例;前、左侧柱损伤5例;后柱损伤12例;左侧柱损伤7例;右侧柱损伤5例。2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102例(其中可以手术而患者家属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例行手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迹象,ASIA分级无变化,但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3例未手术患者脊髓功能及肢体症状均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手术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后ASIA评分平均提高0.3级。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高度。结论: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稳定性量化评分值大于等于4分有下颈椎不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显,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则有绝对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且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一般也有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或3分以下者均不需要手术治疗。应用改良Moore分类法有利于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针 对27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RMI检查;8例颈椎间盘突出对脊髓压迫明显者予以手术治疗,19例予以非手术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6周对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标准分级评定。结果 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6例患者,6周后ASIA分级平均提高了2个等级,神经功能改善较明显;颈椎间盘突出明显者早期手术治疗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受伤  相似文献   

13.
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启明  陈其昕 《中国骨伤》2016,29(3):242-247
目的 :探讨影响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12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38例;平均年龄(52.37±13.27)岁(18~83岁)。选择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至治疗时间、脊髓损伤ASIA分级、MRI脊髓损伤类型、脊髓损伤范围、有效颈椎管率、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椎间盘突出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12个可能对非手术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RI脊髓损伤类型、脊髓损伤范围、有效颈椎管率、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椎间盘突出节段及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均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按照其作用强度,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依次为:MRI脊髓损伤类型、脊髓损伤范围、有效颈椎管率、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脊髓损伤ASIA分级(P均0.05)。结论 :影响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MRI脊髓损伤类型及范围,同时与有效椎管率、椎间盘突出程度及脊髓损伤ASIA分级相关。对于选择非手术治疗需谨慎,仅适用MRI检查提示脊髓信号无改变或水肿程度轻且范围局限者,其余则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M. Javed  A. Bogdanov 《Anaesthesia》2010,65(8):855-856
Oral dantrolene is used widely for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 60‐year‐old patie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phase following cervical spine injury presented with generalised weakness and deteriorating respiratory function, requiring intensive care admission,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ventilation. He had bilateral basal lung collapse and a raised diaphragm and was on high‐dose oral dantrolene. The cessation of dantrolene resulted in a dramatic recovery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within two days. High‐dose oral dantrolene can cause sever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and may present difficultie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hig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1986~2004年,笔者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7例。结果 本组27例中椎管内韧带骨化18例,脊髓损伤的原因依次为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和椎体后骨刺及椎间不稳定。术前均为不完全性损伤,非手术治疗不提高脊髓功能。术后脊髓ASIA分级平均改善1级。后路手术椎板切除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前路手术可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一般为不完全性损伤,损伤的内因依次为椎管内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椎间骨赘和椎间不稳定。适当的手术可改善脊髓功能。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伤后颈脊髓MRI不同表现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SCIWFD)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疗效差异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6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椎MRI提示有颈髓受压伴髓内高信号且有神经症状者建议手术,对颈髓无压迫伴或不伴髓内高信号者建议非手术治疗。按治疗建议和患者选择分为3组:建议手术且患者接受手术组(A组,39例),建议手术但患者拒绝手术组(B组,11例),非手术治疗组(C组,6例)。神经功能评估按ASIA分级,对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88个月。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A组好于B组,C组神经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颈髓MRI表现是中老年CSCIWFD患者是否手术的重要参考依据。颈髓受压或颈髓接触伴髓内高信号,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如颈髓无压迫、无明显失稳,即使有神经症状且髓内有高信号,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综合征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取保守治疗、颈椎前路、后路脊髓减压手术.结果平均随访4年8个月,根据ASIA分级标准,在21例非手术治疗组中,治疗前B级1例,C级5例,D级15例,治疗后恢复至D级者4例,恢复至E级者15例,无明显恢复者2例;在9例手术治疗组中,治疗前B级2例,C级4例,D级3例,治疗后恢复至C级者1例,恢复至D级者3例,恢复至E级者4例,无明显恢复者1例.结论对于MRI显示脊髓无明显受压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多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于MRI显示脊髓明显受压的患者,行颈椎前、后路脊髓减压手术,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65 例颈椎损伤患者,依据Allen分类方法对其颈椎损伤类型进行分类,依据ASIA国际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对其脊髓损伤情况进行分级,应用统计学软件包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颈椎损伤的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根据颈椎损伤的程度可以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作出判定.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damage control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headed by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32 patients. Cervical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tetraplegia occurred in 18 patients, traumatic intervectebral disk hernia associated with tetraplegia in 2 patients, and cervical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tetraplegia in 12 patients. Seventeen cases were combined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7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contusion, multi-fractures of rib or hemopneumothorax, 2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 and other 8 combined with fracture of limbs. The neural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scale. Results: Thirty-on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14 months. Of them, 10 got complete recovery, 13 obtained improvement of more than one ASIA grade, 8 did not improve, and 1 died. Conclusions : For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headed by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the damage control strategy is the principle to follow. The final operations are preferably performed within 5 to 10 days after injury so as to rais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medy.  相似文献   

20.
早期减压Window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减压和Window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Window钢板对3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本组在伤后24h内手术者12例,伤后24~72h手术者20例,伤后72h~1月手术者6例。患者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系统分级法,其中7例患者为完全性脊髓损伤,31例为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是35.5岁(16~69岁),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2~60个月)。结果手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38例患者中36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是94.7%。术后椎间高度及生理弯曲维持满意,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并发症。24h减压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6级,24~72h减压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0.82级,72h~1月延迟减压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0.64级;24h减压组与24~72h减压组和72h~1月延迟减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19〈0.05)。结论采用Window钢板对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间融合,能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愈合率高,有效地维护了伤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手术减压将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延期减压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结果。我们建议对于颈脊髓不完全损伤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急诊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