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澄清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比较高速离心法、乙醇沉淀法、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法3种澄清工艺对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收膏率、麻黄碱和黄芩苷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乙醇沉淀法为最佳澄清工艺,其工艺条件为药液浓度比1∶1,加95%乙醇调至含醇量60%,冷藏放置6h.结论:优选的澄清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李静  张伟  秦冬梅  高晓黎 《中成药》2011,33(4):705-708
目的 确定健儿消食口服液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总多糖量、黄芩苷量及水浸出物量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醇沉工艺条件.结果 提取液的浓缩比在澄清工艺中影响最大.结论 最终优化的澄清工艺为将提取液浓缩为1:3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40%,放置10 h.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评价方法优选小儿银马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建立小儿银马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比较离心法、乙醇沉淀法、壳聚糖絮凝法、明胶絮凝法、活性炭吸附法的差异,以指纹图谱相似度及特征峰总面积、绿原酸含量、甘草酸含量、固含量、平均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指数等为评价指标,优选小儿银马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结果最佳澄清工艺为乙醇沉淀法。结论运用指纹图谱对口服液不同澄清工艺进行考察,可保障澄清前后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多指标评价方法可较全面考察口服液的澄清工艺,为小儿银马口服液的工艺及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巧玲  岳宝森  董力 《陕西中医》2007,28(2):219-220
目的: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当归补血口服液的澄清工艺,以节约成本。方法:应用壳聚糖絮凝法制备出当归补血口服液,观察其质量指标,并同原乙醇沉淀法制备的药品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能够有效的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当归补血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5.
玉屏风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药典法测定不同澄清工艺样品的总固体物含量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 ;苯酚 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考察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对玉屏风口服液有效成分含量及总固体物含量的影响 ,并进行了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比较。结果两种澄清工艺的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相似 ;壳聚糖澄清剂对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基本无影响 ;乙醇沉淀法在使制剂总固体物含量明显减少的同时 ,也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麦芪口服液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以澄清度、黄芪甲苷、总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醇沉法、酸沉法、壳聚糖澄清法、硅藻土沉淀法等4种澄清方法的差异。通过考察黄芪甲苷量、总多糖的含量,优选壳聚糖最佳澄清工艺。结果:壳聚糖澄清法为最佳澄清工艺,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1‰、药液浓度0.6g/mL、药液温度60℃~70℃。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作为麦芪口服液的澄清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澄清度较高,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剂对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提取液的纯化效果。方法:以纯化前后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提取液中柚皮苷、橙皮苷含量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对壳聚糖澄清剂和乙醇沉淀法对提取液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壳聚糖澄清剂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壳聚糖澄清剂要优于乙醇沉淀法,最佳纯化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为0.5 g.mL-1、静置温度为30℃、1%壳聚糖溶液的加入量为药液体积的40%、药液pH为6。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提取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疏清处方提取及制剂澄清工艺标准。方法:设计正交实验采用L9(34)正交表对疏清处方提取进行优化筛选,通过因素水平方差分析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采用RH-HPLC-DAD检测法对提取物中靛玉红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提取物中草酸铵沉淀法,醋酸铅沉淀法定性检测石膏中的钙离子和硫酸盐,通过比较4种不同澄清方法优选最佳疏清口服液澄清工艺。结果:本实验所选定的因素对疏清处方提取无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各水平、极差分析得到最佳工艺为75%乙醇,浸渍时间72h,以7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45min,煮沸温度80℃;口服液澄清度:陶瓷膜滤过法高速离心法ZTC-Ⅲ澄清剂法冷藏;其中靛玉红损失率陶瓷膜滤过法ZTC-Ⅲ澄清剂法冷藏高速离心法。结论:该实验通过正交法分析得到的处方提取工艺可靠,以高速离心法制备的溶液中靛玉红要比其他方法制备的含量高,澄清度良好,溶液更稳定,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刘晓昱  王佩  吴锡铭 《中医药学刊》2010,(12):2642-2644
目的:优选麦芪口服液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以澄清度、黄芪甲苷、总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醇沉法、酸沉法、壳聚糖澄清法、硅藻土沉淀法等4种澄清方法的差异。通过考察黄芪甲苷量、总多糖的含量,优选壳聚糖最佳澄清工艺。结果:壳聚糖澄清法为最佳澄清工艺,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1‰、药液浓度0.6g/mL、药液温度60℃~70℃。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作为麦芪口服液的澄清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澄清度较高,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壳聚糖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絮凝澄清工艺条件。方法:以吸光度、二苯乙烯苷保留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液质量浓度、壳聚糖用量、pH、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液质量浓度、壳聚糖用量、絮凝温度等因素对絮凝工艺的影响;比较絮凝澄清法与醇沉法。结果: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提取液质量浓度0.25 g.mL-1,壳聚糖用量1.2 mL.g-1,絮凝温度60℃,pH 5.0~5.5,搅拌速度300 r.min-1,搅拌时间10min。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可替代乙醇沉淀法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处理银翘消疹合剂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连翘苷的含量,以黄芩苷和连翘苷的保留率、合剂的澄清状况以及得膏率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澄清工艺。结果:经过乙醇沉淀法处理的药液,黄芩苷和连翘苷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82.03%和98.47%,澄清状况良好,得膏率下降,为银翘消疹合剂的最佳澄清工艺。结论:乙醇沉淀法简便可行,经济实用,有效成分损失较少,可作为银翘消疹合剂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2.
孙运从  林桂涛  盛华刚  王鹏 《中成药》2011,33(1):173-175
目的:比较壳聚糖絮凝沉降法与乙醇沉淀法对炙甘草汤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药液浓缩程度、pH值、壳聚糖用量、絮凝沉降时静置的温度对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精制炙甘草汤煎煮液的影响,优选出壳聚糖精制炙甘草汤的最佳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沉降法要优于乙醇沉淀法,最佳纯化工艺为药液浓度为1 g生药/mL、静置温度为70℃、1%壳聚糖溶液的加入量为药液体积的10%、药液pH值为6.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炙甘草汤提取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絮凝法用于脑清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冬梅  路绪文  苏芳 《中成药》2003,25(6):448-45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脑清口服液(葛根,黄芪等)制备的可行性。方法:考察两种澄清法的沉淀效果、过滤难易、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并对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酵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前者能更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脑清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4.
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玉屏风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ZTC1 1-Ⅱ天然澄清剂处理玉屏风口服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多糖保留率、黄芪甲苷保留率、药液澄清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液浓缩至1∶10,5%澄清剂用量,按先B组分后加A组分的次序以100 r.m in-1的搅拌速度进行。结论ZTC1 1-Ⅱ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可作为玉屏风口服液的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优选壳聚糖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絮凝澄清工艺的条件,改进益龄精口服液纯化工艺。方法 以吸光度、二苯乙烯苷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液浓度、壳聚糖用量、pH值、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液浓度、壳聚糖用量、絮凝温度最佳条件。结果 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度1:4,壳聚糖用量1.2 mL•g-1,絮凝温度60 ℃,pH值5.0~5.5,搅拌速度300 r•min-1,搅拌时间10 min。结论 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可替代乙醇沉淀法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6.
参玉口服液澄清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参玉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含量、总多糖含量、澄明度和稳定性为评价指标,考察KBT-ZTC絮凝澄清法、酶解法、微滤法、酶解-微滤法及絮凝澄清-微滤法对参玉口服液质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澄清处理方法为絮凝澄清-微滤法,参玉口服液澄清稳定、有效成分保留率得以提高,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0.331 1,0.282 8,0.098 4,96.33 mg·g-1.结论:KBT-ZTC絮凝澄清法与微滤法联用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且工艺稳定,可作为参玉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7.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澄清过程中对芍药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采用天然澄清剂澄清法代替原来的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方法:比较了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Ⅲ型澄清剂与乙醇澄清的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比较了芍药甙的含量。结果:3种天然澄清剂均可达到与乙醇同样澄清效果,且对芍药甙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天然澄清剂特别是单用壳聚糖可代替乙醇作澄清剂制备中药口服液,既经济又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壳聚糖在当归补血口服液澄清工艺中的应用,以实现生产成本的节约。方法:比较利用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口服液与利用乙醇沉淀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口服液的各项指标。结果: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口服液有助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保留,药品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结论:在进行当归补血口服液的制备时,采取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更有利于药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法与ZTC 1+1天然澄清剂法,进行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比较研究;采用连续倍比稀释法,测定了喉咽灵对5种常用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ZTC 1+1天然澄清剂法除杂能获得澄清的液体,且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所得的喉咽灵口服液对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与对照药清开灵的差异不大。结论:证明ZTC 1+1天然澄清剂法可以代替乙醇法除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SA+B天然澄清剂用于神经痛口服液澄清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除杂率、药液澄清情况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1∶7(g∶m L)的浓度;CTSA+B天然澄清剂用量,按生药计B组分为1%(g/g);B∶A=2∶1;先B后A的次序加入;搅拌速度120 r/min;在80~90℃保温;时间4 h以上。结论:CTSA+B天然澄清剂用于神经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