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2组均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肝素治疗组在该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定期复查尿IgG、尿α1 -MG、尿β2 -MG,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7.89%),常规治疗组发生血尿8例(25.7%),其中单纯血尿型3例,血尿和蛋白尿型1例,急性肾炎型4例,半年内2组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α1-MG、尿β2-MG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肝素治疗组治疗后尿α1-MG、尿β2-MG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效治疗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的作用,建议在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儿中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肝素钙治疗组(32例)和对照治疗组(30例),另设非HSP对照组25例,追踪监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B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G(IgG),从而判断肾损害的情况。结果:HSP两组在治疗前尿Alb、尿β2-MG和尿Ig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3个月后,肝素治疗组尿Alb、尿β2-MG和尿IgG明显低于对照治疗组(P〈0.01或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素钙治疗组有3例出现尿常规异常,而对照治疗组有9例出现尿常规异常,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4.22,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的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7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组。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监测尿微量白蛋白(MA)、尿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治疗前3组尿MA、尿α1-MG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组,尿MA和α1-MG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质激素组相比尿MA和尿α1-MG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可有效预防过敏紫癜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按尿常规检查结果分为过敏性紫癜(HSP)组(53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29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尿IgG、微量白蛋白(MA)、1-微球蛋白(1-MG)和2-微球蛋白(2-MG)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SP组尿Ig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A、尿1-MG、尿2-MG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PN组尿IgG、尿MA、尿1-MG、尿2-MG水平均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水平是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有效指标,定期检测以便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及预防肾损害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10015/(kg·次),1次/d,静脉滴注,连用10~14d。结果观察组患儿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症状消退时间及皮肤紫癜反复发生率均明显少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察组发生肾损害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降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率并延缓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卢晓芳  冯尚克 《广西医学》2013,(9):1235-123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及对肾的保护作用。方法72例初发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滴。结果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并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6例(16.22%),少于对照组的14例(40.00%)(P<0.05);治疗组6例HSPN患者从发病至HSPN出现时间为(86.35±42.26)d,对照组为(47.22±31.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减少肾损伤,且对凝血酶、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作用。方法将7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100U/kg,皮下注射,1次/d,连用2周。两组患儿均同时给予基础治疗。随访期间每1周或2周检查尿常规1次。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3个月,治疗组发生肾炎6例(15.4%),对照组12例(3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发生肾炎的时间,治疗组为发病后(91.5±43.7)d,对照组为发病后(43.9±33.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肝素能预防或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及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首次发作HSP病儿,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应用维生素C、川芎嗪、钙剂、西咪替丁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皮疹消退时间和随诊过程(3个月)中肾炎的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t=2.45,P<0.05),HSPN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χ2=4.8,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HSP、预防HSPN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郑珊  仲渝  曹霞 《重庆医学》2015,(3):395-397
目的:观察在过敏性紫癜早期,运用除湿化瘀方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除湿化瘀汤,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2周。治疗后6个月为观察期,观察两组过敏性紫癜皮疹复发情况、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生率以及尿微量清蛋白(尿MA)和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G)、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6个月的观察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皮疹的发生率及复发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水平、尿MA和尿α1‐MG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除湿化瘀汤可有效减少过敏性紫癜发生肾脏损害的概率,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46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ml/(kg·d)和小剂量肝素钠0.5mg/(kg·d),静脉滴注治疗,共2~3周.对照组64例,仅行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用药期间及用药结束后每周检测1次尿微量蛋白β2-MG和Alb,直到发病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β2-MG和Alb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尿微量蛋白β2-MG和~b明显低于对照组(t>2.58,P<0.01),证明实验组患儿发生肾损害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可有效地防止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吴挺柏  王婷  郑铠军  张静 《吉林医学》2014,(13):2725-272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均于口服氯雷他定(开瑞坦)、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伴随肠道症状患者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次/d,50~70 U/(kg·d),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β2-MG、尿Ig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有理想的预防作用,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方法,将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8例患儿在起病和每次复发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10U/kg/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7天。两组患儿均给予维生素C片及芦丁片口服。以后随访6~10个月尿常规、尿微量蛋白。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经治疗后其尿常规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发生时间后移,肾累积程度减轻。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预防或延缓紫癜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常勇  戈建军  钟天鹰  程成 《西部医学》2010,22(7):1317-13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免疫球蛋白G(Ig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散色比浊法检测45例HSP和49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儿童尿MAI、gG和α1-MG的水平,通过与5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评价其在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HSP和HSPN儿童中尿MAI、gG和α1-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MA在HSPN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HSP组(P〈0.05),而尿IgG和α1-MG水平在HSP和HSPN组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MAI、gG和α1-MG均可诊断儿童HSP早期肾损伤情况,且指标尿MA还可反映HSP肾损伤严重程度,对临床早期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和预防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56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28例患儿β2-MG、ALB水平高于观察组;而消化道、皮肤、关节等病症改善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发生紫癜性肾炎低于对照组(c2=7.543,P0.05)。结论临床中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起到预防肾损害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68例临床没有出现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每次80 ̄100IU·kg-·1d-1,连用14天。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4个月监测两组患儿的肾功能、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MA)、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评价两组出现紫癜性肾损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4个月内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的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12.5%,而常规治疗组为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皮下注射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TRF、MA及β2-MG与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病的关系,探寻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皮肤型组、混合型组、HSPN型组、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TRF、MA及β2-MG。结果HSP早期各临床分型比较发现HSPN型组尿TRF、MA及β2-MG水平分别高于其他临床型组(P〈0.05);治疗后组3个指标都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HSP早期患儿尿TRF、MA及β2-MG水平明显增高,伴有肾损伤者升高尤为明显,恢复期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尿TRF、MA及β2-MG可作为反映早期HSP肾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及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作用。方法 7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皮疹的消退时间和随诊过程中肾炎的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过敏性紫癜的皮疹消失时间和4年内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降低紫癜肾的发生率及减少紫癜肾的恢复时间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预防紫癜性肾炎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人血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惠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人血IVIG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反复发作及预防紫癜性肾炎(Henoch.Schsnlein purpuranephritis,HSPN)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并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半年后HSP复发、HSPN发生的情况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补体c3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经治疗1个月、3个月、半年后过敏性紫癜复发、紫癜性肾炎发生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1),血清IgA、补体C3水平于治疗1个月后趋于正常,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过敏性紫癜复发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黄庆益 《中外医疗》2009,28(7):72-7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雷公藤多甙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