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何首乌提取物二苯乙烯苷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后,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和何首乌提取物二苯乙烯苷(TSG)干预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龙健脑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3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参龙健脑胶囊组和假手术组,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观察参龙健脑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参龙健脑胶囊能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参龙健脑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有7个蛋白下调,2个蛋白上调,经质谱检测最终得到8种蛋白质。结论参龙健脑胶囊可通过影响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蛋白质表达而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朱梅  兰希发 《疑难病杂志》2012,11(10):772-77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VD模型和G-CCF组各18只,后2组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VD模型,G-CSF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G-CSF 50μg/kg,术后7、14、28 d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向航行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脑组织Ach、CHA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逃避潜伏期变化:术后7、14、28 d,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和G-CSF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延长(P<0.01);与VD模型组比较,G-CSF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2)Ach、CHAT蛋白表达:术后7、14、28 d,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Ach、CHAT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与VD模型组比较,G-CSF组Ach、CHA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G-CSF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Ach、CHAT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后海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后海组、电针非穴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电针后海穴3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海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电针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后海穴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效应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他大鼠均采用4-血管阻断法复制VD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14只,尼莫通组13只,模型组13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和“大椎”两穴,尼莫通组以12 mg/kg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未予任何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治疗20d后各组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并检测血红素氧化酶(HO)的蛋白表达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HO-1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尼莫通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H0-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尼莫通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尼莫通治疗相仿,两法均可能与减少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HO-1蛋白表达及H0-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林雨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44-4846
目的 探讨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清洁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学习记忆良好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非穴治疗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及非穴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CA1区IGF-1免疫组化评分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治疗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CA1区IGF-1免疫组化评分增加(P<0.05).结论 针刺后海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上调大鼠海马IGF-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测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表达,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处于正常值范围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手术后2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在空间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53、Noxa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相对假手术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空间记忆能力减退(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P53、Noxa在海马CA1区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xa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海马CA1区P53和Noxa的表达升高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T低剂量组(12.5 mg/kg)、模型+MT高剂量组(25 mg/kg)、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Luzindole,1 mg/kg),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MK-801的方法建立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MT低剂量组、模型+MT高剂量组以及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均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10%无水乙醇溶液,持续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试剂盒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液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ROS、SOD、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标记蛋白Neu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ROS、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海马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模型+MT高剂量组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海马ROS、MDA含量均下降,SOD活性升高,NeuN阳性表达增加,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MT高剂量组比,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ROS含量上升,NeuN阳性表达下降,Nrf2、HO-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MT具有保护精神分裂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VD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按手术时间又分为4,6,8周组,每组n=10只.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  相似文献   

10.
高青  秦燕  任晓亮  宋琼远 《西部医学》2023,35(12):1745-175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帕金森病(PD)大鼠认知障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与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核因子-κB(RAGE/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MPTP制备PD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PD组)、丙泊酚低、高剂量治疗组(Propofol-L组、Propofol-H组,分别用25、50 mg/kg丙泊酚腹腔注射)。Morris水迷宫实验与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脑黑质区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脑黑质区氧化应激因子(SOD、CAT、MDA)、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1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Western blot检测RAGE、p-NF-κB p65、Nrf2、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P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穿过目标象限的次数、自发交替率明显减少(P<0.05),脑组织病理改变,脑黑质区MDA活性及TNF-α、IL-1β水平、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CAT、SOD活性及TH、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PD组比较,Propofol-L组与Propofol-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少,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穿过目标象限的次数、自发交替率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病变减轻,脑黑质区MDA活性及TNF-α、IL-1β水平、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AT、SOD活性及TH、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丙泊酚可改善PD大鼠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RAGE/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106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7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IG 小剂量组,CIG 中剂量组,CIG 大剂量组,尼莫地平组,血塞通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只游离,不结扎),以尼莫地平和血塞通作为阳性对照药,术后6 h 开始,按1 mL·100 g-1 体重给予灌胃给药,每日一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30 日及90 日进行Morris 水迷宫、物体识别实验和避暗实验,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内神经元存活情况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表达。结果:给药30 日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给药后物体识别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90 日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物体识别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Morris 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加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给药后,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的NeuN 神经元减少,ChAT 表达量减少,给予CIG 灌胃给药后,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增加,ChAT 表达量显著增高。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能够通过保护神经元和促进ChAT 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袁敏  刘贵江  刘斌 《疑难病杂志》2013,(9):709-711,F000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将1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每组又分为1周、2周、4周、8周和12周5个不同观察时点(n=10)。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表达在1周开始增多,4周达到高峰,8周开始下降,到12周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不同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与Bcl-2及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45,P=0.000;r=0.866,P=0.000)。结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共同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方法 , 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 治疗组大鼠连续7天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分组对动物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结果 (1)在Morris 水迷宫隐匿平台训练中,假手术组动物的逃避潜伏期最短, 治疗组动物的逃避潜伏期比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2)探索实验中假手术组穿越次数最多,治疗组穿越次数又多于模型组(P<0.05);(3)可见平台学习中,三组动物的逃避潜伏期无明显组间差别(P>0.05).结论 纳洛酮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方法采用持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纳洛酮组.纳洛酮组手术后即连续7d腹腔注射纳洛酮.8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比较三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观察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的防治作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CA1区CHAT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纳洛酮组与模型组的实验大鼠相比,其Morris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可见平台实验逃避潜伏期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CA1区CHAT表达的阳性单位数、灰度值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P <0.01);纳洛酮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纳洛酮抑制CHAT活性降低或增加海马缺血后降低的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D动物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VD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剂量为57.6 g·kg-1·d-1)、中药低剂量组(剂量为14.4 g·kg-1·d-1)及尼莫地平组(剂量为5.4 mg·kg-1·d-1),给药3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大鼠海马NR2B mRNA表达水平。【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检测结果提示:第3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第4天,中药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空间探索试验结果显示:60 s内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停留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海马组织病理检查可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丢失,神经细胞核碎裂、核膜不清、核仁消失,神经细胞收缩,胞浆嗜酸性增强,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中药高、低剂量组海马CA1区可见神经元细胞损伤,病变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尼莫地平组、中药高剂量组NR2B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有增高NR2B m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1方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减少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程度,上调海马NR2B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HBO治疗30天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锥体细胞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大良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方法 采用持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纳洛酮组。纳洛酮组手术后即连续7d腹腔注射纳洛酮。8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比较三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观察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的防治作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CA1区CHAT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纳洛酮组与模型组的实验大鼠相比,其Morris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平台实验逃避潜伏期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1区CHAT表达的阳性单位数、灰度值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P<0.01);纳洛酮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纳洛酮抑制CHAT活性降低或增加海马缺血后降低的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以电针治疗,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蛋白Ⅰ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P<0.05)。结论:电针治疗通过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10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IG小剂量组,CIG中剂量组,CIG大剂量组,尼莫地平组,血塞通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只游离,不结扎),以尼莫地平和血塞通作为阳性对照药,术后6小时开始,按1mL/100g体重给予灌胃给药,每日一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30日及90日进行Morris水迷宫、物体识别实验和避暗实验,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给药30日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物体识别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90日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物体识别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加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给药后,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CCA)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益智散高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3周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大脑海马做病理和海马CA1区P5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P53阳性细胞,通络益智散大小剂量及尼莫地平组海马CA1区P53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络益智散能显著降低CA1区P53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脑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