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方法 采用持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纳洛酮组。纳洛酮组手术后即连续7d腹腔注射纳洛酮。8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比较三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观察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的防治作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CA1区CHAT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纳洛酮组与模型组的实验大鼠相比,其Morris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平台实验逃避潜伏期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1区CHAT表达的阳性单位数、灰度值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P<0.01);纳洛酮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纳洛酮抑制CHAT活性降低或增加海马缺血后降低的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再根据造模后断头取脑时间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3小组,即7d、14d、21d组。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在第7d、14d、21d均有大量凋亡神经元,与干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在第7d、14d及21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Bax蛋白表达在第7d、14d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和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而在第21天各组Bax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各时段凋亡神经元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促进VD大鼠海马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阻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减轻脑缺血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可避免脑卒中患者发展成V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方法采用持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纳洛酮组.纳洛酮组手术后即连续7d腹腔注射纳洛酮.8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比较三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观察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的防治作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CA1区CHAT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纳洛酮组与模型组的实验大鼠相比,其Morris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0.01),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可见平台实验逃避潜伏期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CA1区CHAT表达的阳性单位数、灰度值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P <0.01);纳洛酮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纳洛酮抑制CHAT活性降低或增加海马缺血后降低的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心通督法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特异性大鼠后随机分出6只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复制VD大鼠模型,造模后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法针刺组,每组6只。于造模成功后及治疗后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双侧海马bFGF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加,且找到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法针刺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调心通督法针刺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海马区bFGF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及调心通督法针刺组海马bFGF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调心通督法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上调海马bFGF表达,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首乌益智灵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海马区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造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设首乌益智灵组、脑复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灌胃20d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切片,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结果:首乌益智灵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基本规则,细胞轻度脱失,部分胞核染色变深;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及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和脑复康(P<0.05,P<0.01)。结论:首乌益智灵具有保护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 Aβ)和Tau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心脑宁胶囊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D动物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脑宁胶囊治疗组(心脑宁组)。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以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Aβ和Tau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Aβ和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心脑宁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Aβ和Tau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VD大鼠海马区Aβ和Tau蛋白表达增加,给予心脑宁胶囊治疗后,海马区Aβ和Tau蛋白的表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V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筛选造模成功的V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VD模型组,每组12只大鼠,另有12只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腹腔注射给药;同时正常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8d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开始做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VD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VD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而治疗组与VD模型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ax蛋白(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VD大鼠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针后海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后海组、电针非穴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电针后海穴3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海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电针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后海穴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MAP1LC3,LC3)的表达,探讨自噬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和Wortmannin自噬抑制剂组(WM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模型制备后1、2、4、8、12周5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Ⅱ/LC3Ⅰ 的比值作为自噬活性的指标。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或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或0.01);与VD组比较,W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或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或0.01)。VD组大鼠海马CA1区1周时神经细胞核膜凹陷,胞核浓缩,线粒体肿胀,可见自噬体、溶酶体;4周时自噬体、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多;12周时仍可见自噬体。WM组神经元损伤较VD组减轻,自噬体数量减少。VD组大鼠海马CA1区LC3Ⅱ/LC3Ⅰ比值在1周时升高,4周时达到高峰,8周时开始下降,12周时仍较高。WM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较V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自噬活性被激活,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敏  刘贵江  刘斌 《疑难病杂志》2013,(9):709-711,F000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将1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每组又分为1周、2周、4周、8周和12周5个不同观察时点(n=10)。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表达在1周开始增多,4周达到高峰,8周开始下降,到12周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不同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与Bcl-2及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45,P=0.000;r=0.866,P=0.000)。结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共同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以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两血管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120 mg·kg-1·d-1的丁苯酞溶液2 ml灌胃,VD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植物油灌胃,1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Westem blot)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 前3d丁苯酞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8.72±7.01)s,(42.41 ±4.06)s,(40.34±2.46)s],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82.71±8.27)s,(80.36±9.65)s,(77.74±6.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26.45±4.66)s,(1.84±0.82)次],大于模型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18.67±5.39)s,(1.32±0.6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p-p38MAPK/β-action光密度值)的比较:丁苯酞组分别为[(153.65±9.85)个,(0.42±0.04)],明显低于VD模型组[(209.46± 11.49)个,(0.8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进一步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而实现的,这可能是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两种痴呆动物模型,拟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衰老加海马内注射Aβ_(1-40)复合造模方法制成AD大鼠模型;应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制成VD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痴呆模型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和Y-型水迷宫行为学试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两种模型大鼠均发生了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即AD大鼠安全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生错误频率高;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延长更明显,而逃避频率减少次数,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制备的两种痴呆动物模型具有较好仿真人类AD和VD的特点;两种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hAT、AchE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胆碱乙酰化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V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1);VD嗅球损毁模型组与VD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ChAT、AchE活性比较,V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嗅三针组高于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海马ChAT和AchE活性,其治疗效应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通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方法制作VD模型,选出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药物组,另以条件匹配的大鼠为假手术组。各组再随机分为7、15 d、1月时间点亚组。药物组每日腹腔注射SF(10 mL/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逃逸潜伏期(EL)均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大鼠各时间点的EL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1)。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海马锥体细胞减少甚至脱失,残存锥体细胞明显肿胀,出现核固缩等。经SF治疗后上述病理损伤程度减轻。Nissl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锥体细胞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药物组比模型组有所改善,胞浆中尼氏体较丰富。模型1月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完整性破坏,突触前膜内小泡数量减少,SF治疗组突触结构和数量明显改善。结论 SF可以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松果体褪黑素含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嗅三针组。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嗅神经切断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及松果体褪黑素的含量。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V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也明显短于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P<0.01);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与VD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松果体褪黑素含量比较,V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嗅三针组高于VD模型组(P<0.05),嗅三针组也高于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P<0.05);VD模型组与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松果体褪黑素的含量,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并对神经元数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增多(P〈0.05)。HE染色: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且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英  王玉良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6):423-425,I000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反复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尼氏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不同时间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EL显著均短于模型组,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及其树突丢失,药物组锥体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EGb761对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舒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对海马SOD、MDA、皮层GSH—Px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g/kg、4g/kg、8g/kg脑舒胶囊组和0.2g/kg脑复康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2.5mg/kg硝普钠加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备VD模型;用药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3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大脑皮层GSH-Px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跨越平台次数、在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平台象限游程占总游程百分比显著降低,海马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皮层组织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0.2g/kg脑复康、2g/kg、4g/kg和8g/kg脑舒胶囊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增加、平台象限游程占总游程百分比增加(P〈0.05)、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大鼠皮层组织GSH-Px活性提高(P〈0.05,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脑舒胶囊能够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可能与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