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8:1)的体外抗菌活性和影响抗菌活性的因素。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以8:1配比,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哌酮扩大,对产酶菌珠,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抗菌活性相似。杀菌活性的结果显示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坦钠以8:1配比合用对所测产酶菌的MBC90的值是MIC90值的4-8倍,提示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以8:1配比合用对产酶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MIC值随细菌接种量的增高而增高;对G杆菌的MIC值随p;H值升高而下降,对金葡菌、表葡菌的MIC值随pH值升高而上升;MIC值随血清蛋白浓度的提高而增高。结论:他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钠(8:1)有较强的抗菌和杀菌活性。细菌所处的条件不同会影响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他唑巴坦(Cefperaazone/tazobactam CFP/TAZ4:1)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临床分离致病菌601株,经Vitek 或API系统鉴定到种,用Nitrocephin纸片法测试各菌β-内酰胺酶及Vitek-506卡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绘制杀菌曲线;测试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MIC的影响。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配比对产ESBL菌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比单头孢哌酮低32~64倍及16~32倍,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BT)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2倍和4倍,本品杀菌活性强于单头孢哌酮,但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基本一致,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本品抗菌活性影响小。结论:CFP/TAZ4:1是一个有效的β-内酰胺酶的复合制剂,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cefuroxime/tazobactam,1:1、2:1、4: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产酶株,双纸片法筛选ESBLs菌株。结果对本次研究收集的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482株致病菌进行MIC测定,其中84.85%的菌株产β-内酰胺酶,36.31%产生ESBLs。不同配比的头孢呋辛/三唑巴坦联合制剂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尤其对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的MIC90值分别从〉256和〉256μg/ml下降至32和64μg/ml,部分细菌,尤其是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头孢呋辛/三唑巴坦3个配比中以1:1配比的抗菌作用最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为一强效广谱杀菌药物,对产ESBLs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本次研究中孢呋辛/三唑巴坦1:1配比的MIC50与MIC90值都低于2:1和4:1两个配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对临床分离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对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8:1)复方制剂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的抗菌活性相似。结论 三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4:1)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抗菌活性。尤其对产酶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SSE)、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易产染色体诱导酶的阴沟肠杆菌、铜绿假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哌拉西林钠,其MIC50或MIC90为哌拉西林钠的1/2~1/32和1/2~1/64。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敏感性分别为60.0%,66.7%和76.7%;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分别为56.7%,63.3%和63.3%;铜绿假胞菌的敏感性分别为72.0%,72.0%和76.0%;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76.0%,82.0%和52.0%。结论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有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6.
头孢他啶/舒巴坦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头孢他啶/舒巴坦及其对照药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MIC的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MBC的测定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结果:对革兰阴性菌,头孢他啶/舒巴坦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其作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当,优于哌拉西林/他佐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尤其对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枸橼酸菌属和不动杆菌属,酶抑制剂舒巴坦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头孢他啶对其耐药菌的抗菌效果。对革兰阳性菌,头孢他啶/舒巴坦的作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当,逊于哌拉西林/他佐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1与2:1两配比间无明显差别。细菌接种量和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蛋白对头孢他啶/舒巴坦的体外抗菌作用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碱性侧(pH8.5)其活性略有下降而在酸性侧(pH5.0)增强。结论:头孢他啶/舒巴坦为一强效杀菌药。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头孢噻肟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CTX/TAZ1∶1、2∶1、4∶1、8∶1、16∶1)的体外MIC值,并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8∶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T1∶1)进行比较。结果与头孢噻肟钠单独用药相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MIC50至单用头孢噻肟钠的1/2~1/64。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MIC50不变或降低至1/2。他唑巴坦钠对头孢噻肟抗菌活性的增强作用随着他唑巴坦钠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强,其中CTX/TAZ4∶1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包括产ESBLs)、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MIC50分别为4、4、64、32、8、4和8μg/ml,其抗菌活性比CTX单独用药高,MIC50为单独用药的1/4~1/32。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MIC50为后两种组合的1/4~1/8。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弱于或接近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他唑巴坦钠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强头孢噻肟对除MRSA、MRSE和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受试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及评价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8∶ 1配比的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及其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拟找出头孢哌酮钠与三唑巴坦钠的最佳配比 ,为进一步开发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 (包括产 β-内酰胺酶和产超广谱酶 ESBL s菌株 )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产酶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及单用头孢哌酮对 8种标准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 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比较小鼠一次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 (4∶ 1)的急性毒性。结果 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和 8∶ 1配伍均可比单用头孢哌酮对产酶耐药菌株的 MIC50 降低 1/ 2~ 1/ 6 4 ,其中 1∶ 1、2∶ 1、4∶ 1的体外抗菌活力基本相同 ,略强于 8∶ 1。4∶ 1配伍体外活性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相当。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 (4∶ 1)比单用头孢哌酮对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与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他唑巴坦及单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平皿二倍稀释法对22种661株致病菌测定MIC值;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MBC值;以活菌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结果661株致病菌中,72.01%产β内酰胺酶;联合制剂明显增强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酶抑制剂他唑巴坦可明显提高头孢呋辛对耐药菌的抗菌作用,MIC90值下降到单药的1/8~1/30,耐药率减少了12%~80%。在碱性条件下,使联合制剂抗菌作用增强;而酸性环境,可减弱其抗菌作用;4个配比中,1:1配比抗菌作用最强。结论头孢呋辛/他唑巴坦(1:1)为一强效广谱杀菌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他唑巴坦(cefoperazone/tazobactam CFP/TAZR:1)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及抑酶增效作用。方法:以生物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及抑酶保护率,并与同类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BT)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配比)使单头孢哌酮水解率由100%降至16%,抑梅保护率由0%增至84.0%。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时相对水解率16%低于同类复方制砂孢哌酮/舒巴坦1:2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它们分别为19.5%、18.8%,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时的抑酶保护率84%高于同类复方制头孢哌酮/舒巴坦1:1,后者为80.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刘欣怡  陈磊垚  林陵 《中国药房》2013,(41):3871-3872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突变浓度(MPC),为控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法富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及14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考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PC值,计算MIC90、MPC90、选择指数(SI)。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PC均为432μg/ml,MIC90、MPC90均为32μg/ml,SI为1。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治疗浓度下不容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菌株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案。方法:采用统计研究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成本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90.0%,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948.57元和2529.45元,差异明显。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比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更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郭烽  罗文涛  马满玲 《中国药师》2012,15(4):502-504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的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CRO/SBT)及头孢曲松钠(CRO)单剂对黑龙江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CRO/SBT复方制剂(1:1,2:1,4:1,8:1)对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6种临床分离致病菌株(共183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单方CRO进行比较.结果: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4种CRO/SBT不同配比的复方可使耐药率从单用CRO的46.7%~100%下降至4.17%~67%,下降幅度达6~10倍,CRO/SBT(1:1)的MIC50为4~32 mg·L-1,是CRO单方的1/16~1/24;对于不产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复方制剂的活性类似于单方.结论:4种配比CRO/SBT对大多数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单剂;在复方制剂中,当头孢曲松钠的量一定时,增加舒巴坦钠的量对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CRO/SBT(1:1)为强效广谱杀菌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4.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 用Bliss法检测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0 5 )的抗菌活性 ,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4:0 5 )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体内抗菌活性ED50 分别为 92 0mg·kg-1和 3 4mg·kg-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1∶1)的ED50 值为 16 4 0mg·kg-1和 6 9mg·kg-1,单组分头孢哌酮钠的ED50 值分别为 2 5 6 5mg·kg-1和 38 9mg·kg-1。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4∶0 5 )对绿脓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ED50 为 10 3 3mg·kg-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1∶1)的ED50 为 16 5 2mg·kg-1。结论 国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小鼠有明显抗菌作用 ,且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哌酮钠单组分和海舒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9例下呼吸道感染住(?)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磷霉素钠注射剂4.0 g,ivd qd,给药后1h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对照组单独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两组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50%和85.71%,对照组分别为74.35%和62.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998—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非发酵菌耐药性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耐药率与抗生素使用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10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非发酵菌分离及耐药情况,同时调查同期抗生素的使用消耗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生素的用药频度(DDDs),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头孢他啶较敏感,耐药率在20%左右,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上升较快,到2010年接近40%,耐药率较低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但也超过了30%。统计结果显示亚胺培南、氨曲南的使用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同类抗生素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统计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头孢哌酮、氨曲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复方制剂的使用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之间,碳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头孢哌酮、氨曲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不同类抗生素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统计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复方制剂的使用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之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两种非发酵菌造成了很大压力,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57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 570例标本共检出致病菌224株,总阳性率为39.3%,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28.2%、71.8%。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47株、大肠埃希菌25株、产酸克雷伯菌18株、表皮葡萄球菌18株、中间葡萄球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6%(28/47)、64%(16/25)、55.6%(10/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MRCON)52.9%(27/51)。前3位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度高,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对头孢类(除头孢西丁外)及氨曲南耐药率几乎均超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均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有较强耐药性。加强细菌监测分析,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刘玲玲 《中国药房》2011,(46):4371-4372
目的:了解6种抗菌药年用量变化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统计我院2004-2010年6种抗菌药的年用量(用药频度(DDDs))及产ESBLs大肠埃希菌平均耐药率。采用SPSS13.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6种药物的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阿米卡星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21、0.821、0.857、0.893,P<0.05);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与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6、0.946、0.929,P<0.0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与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29、0.857,P<0.05)。结论:抗菌药物用量增加会导致产ESBLs菌株增加,使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甚至是多重耐药。提示临床应注意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防止产生了ESBLs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9.
张波  李湘晖 《中国药房》2008,19(35):2762-2764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25±1)℃条件下放置6h内配伍液中2组分含量,并比较配伍前、后其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多索茶碱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含量略有下降,其余考察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应用,但应在25℃条件下4h内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黏质沙雷菌产酶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黏质沙雷菌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IC测定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50株黏质沙雷菌,主要是呼吸道标本(占45株).其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