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副作用和具体用药方法。方法 收集住院的AECOPD患者113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对预后指标(FEV1、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率及药物副作用;同时将莫西沙星治疗组随机分为持续静脉滴注组和静滴加口服序贯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对预后指标(FEV1、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率。结果 莫西沙星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77.78%)、细菌清除率(81.48%)及对三项预后指标的改善率(82.54%、73.02%、69.84%)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而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两组相当。莫西沙星持续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比较,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对三项预后指标的改善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莫西沙星用于治疗AECOPD优于左氧氟沙星,且持续静滴给药治疗AECOPD与序贯给药比较无优势,从经济学角度,应推荐序贯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不同基因型副流感嗜血杆菌(HPI)的分布及其对气道上皮细胞株A549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至2011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痰标本培养HPI,所得菌株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进行基因分型,并与气道上皮细胞株A549共同培养,作用不同时间后取细胞培养上清行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检测,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入组80例AECOPD患者,按症状分为3型,共培养HPI 15株,培养阳性率18.8%。1型与3型两组间细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所得菌株与A549上皮细胞共培养后IL-8、IL-6分泌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时间呈正相关。所得菌株采用RAPD法可分为4种基因型,RAPDⅢ型与A549上皮细胞共培养后,12 h和24 h的IL-8分泌水平均高出其他组。各组经显微镜观察均未见明显细胞形态学变化,且HPI未进入细胞。结论不同临床类型AECOPD患者痰HPI培养阳性率不同。HPI无法进入气道上皮细胞胞内,可能是胞外感染菌,但能够引起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持续升高,而且不同基因型毒力不同。HPI可能是COPD急性加重的致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人工诱导的耐头孢曲松淋球菌的分子耐药机制。方法 在成功诱导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和临床菌株ZSSY00205对头孢曲松耐药的基础上,分别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进行诱导后耐药株对诱导前敏感株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构建差异基因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192个差异基因作为探针点样于基因芯片,用分别标记Cy3、Cy5的敏感株、耐药株基因组DNA的RsaI酶切片段同时与芯片杂交,根据芯片扫描图选取差异荧光探针对应的基因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 分别构建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和临床菌株ZSSY00205的诱导后耐药株DNA特异性的消减文库,并分别获得高分辨的基因芯片扫描图,发现两组菌株间有共同的耐药相关基因mtrR、mtrC、gyrB、rpsJ、PJD1。 结论 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与mtrR、mtrC、gyrB、rpsJ等基因有关,很可能通过外排泵活性增强的途径介导耐药。伴随淋球菌对头孢曲松产生耐药的同时,可能引起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即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结果: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显低于敏感组。结论: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离谱和细菌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离菌谱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临床分离菌株经API系统鉴定分类,然后采用NCCLs琼脂二倍稀释法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995、1998年G-杆菌分别占当年总菌株数的73.9%和50.6%.2004年G+球菌占总菌株数的47%,经统计学比较发现G杆菌、G+球菌的构成比变化有显著差异(P<0.005),(G+球菌的感染率有升高。统计发现,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者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无变化(P<0.05);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3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无变化,对苯唑西林耐药性增加(P<0.05)。2004年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检出率为7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呈增高趋势。结论:本组资料对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有参考价值。应重视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在体外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Alongwiththewidespreaduseofthe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ase(ESBL)antibioticswithinlast20years, theemergenceofESBLs producingstrainsamongmembers ofthefamilyEnterobacteriaceaehasbecomeaworldwide problem.TheESBLsdescribedtodatebelongtotheBush group2orAmbl…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9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2001年4月-9月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1184株,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进行了ESBLs产酶的识别,E-test法检测各亚型ESBLs的MICs值,质粒接合及电转化实验,耐药质粒提取及酶切指纹分析,等电聚焦电泳,PCR通用引物扩增TEM、SHV、CTX-M、VEB、PER、SFO基因及其克隆测序进行ESBLs基因分型和质粒定位。结果:革兰阴性苗ESBLs的检出率为14.6%(173/1184);获得产ESBLs接合子67株,电转化子11株,其中产CTX-M-14型ESBLs为33.3%(26/78)、CTX-M-3为23.1%(18/78)、CTX-M-9为14.1%(11/78)及SHV-2a为2.6%(2/78),未定型为5.1%(4/78);29.5%(23/78)野生株伴广谱酶TEM-1或SHV-1型;各型ESBLs基因约定位在35-190kb大小的可接合性低执行者拷贝数天然质粒上;CTX-M型ESBLs以对头孢噻肟高水平高耐为特征。结论:华南地区质粒介导的ESBLs以CTX-M型衍生酶为主,其次是SHV型酶。  相似文献   
9.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基因分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两种基因分型方法的特点,为MRSA流行病学调查选用合适的基因分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RSA基因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并根据扩增片段大小进行基因分型,同时与ERIC-2随机引物多态性DNA分型法进行比较,并观察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两种基因分型方法的差异。结果 50株MRSA以基因高变区(HVR)分型,可分为A、B、C、DE5种基因型,其中以B(47.3%)和D(32.1%)型多见,A(3.5%)、C(10.7%)、E(6.4%)型少见,当退火温度改变时,则不能分型;用ERIC-2随机引物对MRSA进行多态性DNA分型,在低退火温度下分为10种基因型,当退火温度明显改变时,仍能分型,但每型的扩增片断明显减少。结论随机引物多态性DNA分型和HVR基因分型两种方法均能用于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HVR基因分型PCR反应温度控制严格,分型明确;而随机引物多态性ERIC-2的DNA分型随PCR退火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应用时需严格控制PCR退火温度等反应参数,否则重复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选用头孢呋辛片为对照药,共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81例,头孢丙烯组40例,500mg;头孢呋辛组41例,500mg,均为每日两次,疗程7-14d。结果:头孢丙烯组及头孢呋辛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5%,细菌阳性病例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2.4%,本试验共分离致病菌57析,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1%和75.9%,安全性评价分别为41例和4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和9.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头孢丙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