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条畅气机,疏理三焦,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睡眠障碍病机往往为少阳枢机不利,文章通过列举临床典型病案4则,运用小柴胡汤和解阴阳之底,并随各脏腑病机加减用药,以探讨其对睡眠障碍疾病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少阳、厥阴为枢"的枢机理论出发,阐析"热入血室"的含义。"血室"虽指为经期的胞宫,但"热入血室"只是病名,并不能用"邪伏居于血室"来解释病机。其病因病机应为妇人经水适来或适断,血气亏虚,外邪乘虚扰动少阳、厥阴阴阳出入之枢位,气血阴阳转枢不利所致。和解枢机为"热入血室"的正治之法,在治疗上应当针对病情深浅运用和解之法:邪扰少阳则透邪外达,邪陷厥阴则透热转气。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之和解法以治之。  相似文献   

3.
总结邝卫红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邝卫红教授临证善用和法治疗脾胃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和肝脾,开郁为先;条畅枢机及平调寒热,治中焦以衡;攻补兼施并调气和血,治脾以安五脏。邝卫红教授认为"和法"除了传统的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平调寒热、攻补兼施等方法之外,还应包括五脏同调、调气和血、辛开苦降等多种治法。"和法"通过药物之偏性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等病理偏性,调和阴阳,条畅枢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少阳与厥阴关系密切,少阳为由阳入阴的阳枢,厥阴为由阴出阳的阴枢。少阳偏表主气分,厥阴偏里主血分。以"厥阴为枢"为出发点来分析厥阴,厥阴的生理特点为阴尽阳生、阴中有阳、和风以生的阴枢;厥阴的病理特点为阴阳寒热虚实错杂,主血主风。基于其生理病理特点,对厥阴病的证治进行分类,将厥阴病分为本证和类证。厥阴本证分为厥阴血分证和厥阴风证,再分寒热、表里证。厥阴本证中血证和风证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织,各有偏重。提出"和血法""和风法"是厥阴病的正治之法,乌梅丸集两法于一身,其作为厥阴病的主方恰合厥阴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厥阴类证多是围绕"厥""利""呕"等证候展开论述,目的是与厥阴病的复杂表现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厥阴的内涵实指厥阴为阴尽阳生(?),阴中含阳的经脏,禀风木之气,内寄相火,下连寒水,上接心火,与少阳相表里,心包之火假少阳三焦为通路。其病理及证候特征为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不调,极造其偏,(?)横克脾胃;易干血脉。厥阴病的性质,属里证。由于其病邪有从阴阳偏胜偏衰而化的特点,故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和寒热错杂证。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为《伤寒论》经典名方,组方精妙,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现代医家,亦沿用清代的认识,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就认为:"乌梅丸组方体现了张仲景所说:‘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和《难经》:‘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的理论。乌梅丸非只为蛔厥而设,乃为厥阴诸病之主方。"乌梅丸有两个作用,一是治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另一是治蛔厥。乌梅丸在临床中治疗寒热错杂,阴阳失调,虚实夹杂之厥阴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蒋士卿教授将大肠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从六经辨证施治,认为大肠癌属厥阴病,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证,治疗上以寒热并用为基本治疗原则,重用乌梅丸。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的主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为一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气血两调的特点,正好适合本病的治疗。仲景乌梅丸原方记载: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药各为末,合治之。原方中乌梅三百枚为君,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以苦酒渍而重用,取其至酸之味、至柔之性,敛肝泻肝,补肝体以制其用。在临床治疗中,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病机,辨证施治,选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培民  刘芳芳 《中医学报》2020,35(5):949-952
晚期大肠癌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并存,寒热错杂。其病位在厥阴,其基本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气机升降出入通路失常。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可辛开苦降以调畅气机,调理脏腑虚实而补虚泻实、虚实兼顾,平衡机体上下格拒之寒热而泻热祛寒、温清并用,从而使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9.
从厥阴辨治恶性肿瘤的临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各异,大多阴阳乖违,寒热错杂,同一机体内同时存在截然相反的病理现象。作者根根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研读《内经》、《伤寒论》等古代经典的感悟,认为癌症的病位在厥阴,其病机关键在于阴阳气不相顺接,其证属阴阳错杂、寒热混淆。其治疗大法应寒温并用,补泻兼施,通调阴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乌梅丸的组方特点及立法之旨,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厥阴是阴阳的转折点,抓住其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该方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介绍了几则应用乌梅丸的验案,为临床运用经方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晨光  李坤寅 《中医学报》2020,35(2):308-311
岭南地区子宫肌瘤患者体质共性为齿痕舌,薄白或白苔,沉细脉;特性为暗红舌质,多有瘀。岭南地区潮热多雨,汗液将卫阳从表而散,卫阳根于肾阳,久即伤及肾中阳气见沉细脉。李坤寅教授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女性子宫肌瘤治疗的三分法--分年龄、分阶段、分周期。三分法治疗的主要特点包括祛痰化瘀、扶正、调经、衷中参西和心理疏导等。其中祛痰化瘀为治疗的根本。用药方面,祛痰湿多用温药,行瘀血多用气药。岭南地区虽为湿热地带,但黄腻、黄厚苔并不多见,反而白腻、白滑苔多见。故李师临床祛痰湿非用大苦大燥之品,而用温燥或药性平和之品,如白术、砂仁、蒸陈皮等,慎用大苦大寒之药。扶正尤重脾肾,注意顾护脾肾之阳气,重在调理脾肾,调经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小阴旦汤证是外感阳邪致"精化为气"太过,则少阳生气太过,少阳为枢功能偏向于助东方升气,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太过,总体上表现"天气下降"不及,则取芍药"酸收"以抑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黄芩"苦降"以助阳明之合(少阳天气),更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下降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太过的病证;而小阳旦汤证是外感阴邪致"精化为气"受阻(不及),则少阳生气不及,少阳为枢功能难以使地气上升,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不及,总体上表现"地气上升"不及,则取桂枝"辛开"以助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赤芍"酸收"以助降南方火气和西方天气,再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上升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不及的病证。至于赤白芍之活用,则根据二者对阴的力量赤泄白补,小阴旦汤用白芍助阴以增加降的力量,小阳旦汤改用赤芍药则恰为防止白芍助阴而更加阻碍"地气上升",且能泻南方火气太过。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认为,中风的病机是阳气亢动和阴液耗伤,倡导中风病"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补之"的法则。治疗上灵活运用经方,去其温燥伤阴之品,多以甘酸、甘寒养肝肾之液,制亢动之阳,同时注重阳明厥阴同治之法,泄木安胃。逐渐形成了以肝肾阴虚为核心病机,通过滋养肝肾、柔肝熄风和诸多配合法来治疗中风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和法缓治”是清代名医费伯雄先生提倡的治疗思想,为孟河医派所推崇。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将“和法缓治”运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总则,调和脏腑,调和气血,和畅枢机,制方用药平淡和缓,既是和法的具体运用,也体现了孟河医派和缓的治疗风格与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关阐述,总结张景岳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治疗虚损的方剂共55首,其中补阵方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热阵和寒阵;治疗虚损的药物共计95味,性味上以甘温、甘平为主;归经上,以归肾经和脾经居多;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温里药次之。张景岳治疗虚损以阴阳为纲,谨守病机,辨证施药;遣方用药精专严谨,畅行温补,不废寒凉;重视培补五脏,脾肾并重,精气并调;尊阴阳互根之理,育阴涵阳,补阳配阴。[结论]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治疗虚损遵循倡用温补、五脏为本、脾肾并重、精气并补、阴阳互济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思路,其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虚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各法各方疗效相当,本方从临床着手,对其病因病机及其疗效作了探讨,认为出血由于血脉损伤所致。其因虽有气血亏虚、络脉失养,久痛入络、瘀血阻滞及火热灼伤、迫血妄行等,但其标以火热灼伤、寒热相激为主,而不是“脾不统血”,但出血之后可影响脾统血之功能。酸敛固涩、清热宁血为治标止血之法,黄土汤为寒热并用标本兼治之方,因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研究状况,结合临床实践及中医疗效优势,提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切入点,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降低重症CAP失败率和病死率、中医辨证治疗方案降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中医辨证治疗CAP重症肺炎的策略有:1以祛邪扶正为大法。2注重宣降肺气以顺肺之生理特点。3若出现热入心包、邪陷正脱,当须清心开窍、扶正固脱。中医辨证治疗出院后老年CAP患者的策略有:1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为大法。扶正为主,或益气养阴或补肺健脾。佐以祛邪,则当分痰、热、毒、瘀,当以痰(热)、毒为主,佐以活血。2注重宣降肺气。肺脾气虚、痰湿未尽者,治以补肺健脾、佐以化痰解毒;方药宜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入贝母、黄芩、赤芍等加减。气阴两虚、痰热未清者,治以益气养阴、佐以化痰解毒;方药宜生脉散合贝母瓜蒌散入连翘、白头翁、牡丹皮等加减。  相似文献   

18.
肝癌与抑郁可分别归属于肝积与郁证,二者病位均以肝为主,常相互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抑郁。肝积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邪毒瘀滞;郁证病机主要为气机不畅,气血郁滞。二者均可影响全身气血通畅,导致枢机不利。临证治疗肝癌不应只立足于消癥散结、攻毒扶正,而忽略肝癌患者常伴发抑郁,当以少阳为枢,调理全身气机,方可气血和顺、解郁安神、形神并调,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和"法思想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间,为调达机体内外的枢纽.少阳经循行于机体的两侧,处于半表半里的位置,具有促进气血津液运行、输布水液精微、调畅气机升降出入、调控气血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等作用.癌性发热的基本病机在于癌毒内蕴,损伤机体正气,导致气血阴阳失调.癌性发热多以低...  相似文献   

20.
党中勤教授指出六腑以通为用,感邪日久而久泻者,气机不畅,血行壅滞,清浊不分而下利不止。临证时多见泄泻缠绵难愈,兼夹腻冻或秽血,泻后不尽,腹痛泻后不减。故此,党师总结出"斡旋中枢理气机、疏肝和脾达木气、开宣金气通水道、温补肾气升清阳"之法,调中焦气机得以斡旋,肝木郁滞得以条达,脾肾阳气温补升发,肺金宣降复其常,水液代谢通道得以畅通,则久泻可愈。在治疗久泻时,还应避免过早收涩而"闭门留寇",致使病情加重,自当先攻外邪,待邪去后再行收涩,便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