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部分患者1 000例,进行与丙肝感染相关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抗HCV检测和HCV-RNA含量检测,观察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阳性结果为感染者,对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丙肝感染可能相关因素,采用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表示危险程度。结果:吸毒史、性伙伴固定与否、供血情况、纹身、输血史、手术史及不安全注射这些因素对于抗-HCV阳性比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因素的OR值分别为2.253、1.372、10.451、2.589、5.503、1.951、1.672,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20~4.384)、(1.164~2.036)、(6.152~19.865)、(1.682~5.273)、(3.523~9.177)、(1.303~2.731)和(1.127~2.563),这些因素均是对丙型肝炎感染影响相关的独立因素,输血和供血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吸毒史、供血情况、纹身、输血史、手术史、不安全注射及性伙伴这些因素均为影响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的独立因素,丙型肝炎预防的重点应为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加强对医院及公共场所的卫生规范管理,增加人们健康生活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约有1.3亿~2.1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这也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肝细胞癌是由HCV引起的,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丙肝相关疾病.HCV全球分布不均衡,发达国家感染率较低,而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较高.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0.43﹪,约有1300万人口抗-HCV阳性,是世界上HCV感染人口数最多的国家.HC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注射吸毒、医源性感染、性传播等.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HCV感染危险因素不同,因此HCV感染率存在地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群HCV传播机制主要为静脉注射吸毒,而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本文将对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110例丙肝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另外200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丙肝病毒感染患者,30.91%有吸毒混合使用注射器史,24.55%从事易造成皮肤损伤的职业,17.27%有输血史,10.91%有外科手术史,10%有内窥镜检查史,6.36%有母亲丙肝史。吸毒混合使用注射器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输血史患者,易造成皮肤损伤的职业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患者(P<0.05),是造成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吸毒混合使用注射器、从事易造成皮肤损伤的职业及输血是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HIV高危人群的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分析危险因素,建立更有针对性的HBV、HCV防制策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连续抽样等方法抽取2019—2020年浦东新区HIV高危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描述并比较HBV、HCV感染率的异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5 784人,HIV感染率为2.46%,HBV感染率为7.16%,HCV感染率为2.52%,HBV-HCV合并感染率为0.14%,HIV-HBV合并感染率为0.21%,HIV-HCV合并感染率为0.03%,无HIV、HBV、HCV合并感染者。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45岁以上、男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肝炎家族史、手术治疗史、牙科诊疗史、静脉注射吸毒、针灸史、创伤性美容、修面或修足、不安全性行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35岁以上、本市户籍、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输血或血制品、静脉注射吸毒,婚姻状况已婚为保护因素。结论 浦东新区HIV高危人群HBV、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建议加强HIV高危人群的HBV、HCV筛查工作,通过接种乙肝疫苗、禁毒、提供清洁针具、宣传安全套使用等多种措施阻断血液和性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市不同人群(孕妇、吸毒人群、暗娼、嫖客、健康人群)的HCV的感染状况,为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CV。结果惠州市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以吸毒人群最高,感染率为70.6%,各人群间差异显著。结论输血及静脉吸毒是HCV主要传播方式,对有过受血(血制品)史、静脉吸毒史、职业暴露史以及有血液透析、手术、拔牙、针刺纹身等经历的人员,实行抗-HCV筛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吸毒人群中HIV、丙肝病毒(HCV)及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高危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2019年间每年4—6月,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广西中越边境哨点监管场所、社区和美沙酮门诊最近1个月吗啡尿检阳性者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标本进行HIV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2012—2019年共监测12 842名毒品使用者。HIV感染率为3.84%,HCV抗体阳性率为43.34%,HIV/HCV合并感染率为3.14%。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行为特征的吸毒人群感染情况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小学学历、有注射吸毒史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年龄≥20岁、离异或丧偶、除汉族和壮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使用者、有注射毒品史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而女性、小学文化、有注射毒品史是HIV/HCV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西边境吸毒人群整体HIV感染率和HCV抗体阳性率较高,HIV/HCV合并感染率较低,新型毒品使用者比例呈上升趋势。提示需针对女性、高年龄组及有注射吸毒史的吸毒人群开展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男性吸毒人群中HBV、HCV重叠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HBV、HC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以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男性吸毒人员452名,收集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标本452份。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V表面抗原与HCV抗体,用SPSS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为29.46%,单因素分析:吸毒方式、注射频率、戒毒次数的HBV与HCV重叠感染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职业、地区、吸毒年限、性行为等的HBV与HCV重叠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职业、吸毒年限、每天吸毒次数、戒毒次数、性行为是否用安全套、性伙伴是否患有肝炎、曾是否接受血液制品、接受血液制品次数等8个因素的HBV与HCV重叠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男性吸毒人群是HBV与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并与吸毒方式、吸毒年限、性行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定市普通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感染率,观察HCV感染趋势。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06年至2008年保定市普通人群血清中抗-HCV。结果 2006年至2008年保定市普通人群抗-HCV阳性率依次为0.47%、0.48%和0.49%,呈轻微上升趋势。结论输血及静脉吸毒是HCV主要传播方式,对有过受血(血制品)史、静脉吸毒史、职业暴露史以及有血液透析、手术、拔牙、针刺纹身等经历的人员,实行抗-HCV筛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333-336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检测呈阳性的HCV感染者各1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延边地区朝鲜族HCV感染者文化水平、共用浴巾频率、纹(眉、眼线、唇线)频率、手术史及手术频率、输血史频率、口腔治疗次数、内窥镜史、静脉肌肉注射频率、输血及应用血制品频率均明显高于汉族(P<0.05).[结论]导致延边地区朝鲜族HCV高感染率的可能因素是多种危险因素的混杂及单一因素的反复暴露.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作者对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患者和兴奋剂滥用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是181例门诊的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患者以及30例进行健康检查的兴奋剂滥用者。对他们进行了普通肝功能、HCV(C1100-3)抗体、HBsAg和HBc抗体的检查,另外还对他们进行了询问调查(内容包括输血史、医院内注射事故、兴奋剂、纹身、针灸、血液透析、家族史等)。调查结果表明,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患者中有输血史者占38%、注射事故者占3%、兴奋剂使用者占2%,纹身者占1%。兴奋剂滥用者中,40%有HCV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健康孕妇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1995~1998年上海市浦南医院2783名健康孕妇进行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人工流产次数及配偶抗-HCV阳性,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中具有意义。调查中发现,待业无工作的孕妇中人工流产史占人工流产者的71.82%,其抗?HCV感染率为7.37%,高于其他职业孕妇。本次调查未发现年龄、婚姻、手术、住院、吸毒史等因素与感染HCV有关。结论人工流产是健康孕妇感染HCV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抗HCV的阳性率也增加,应加强对人工流产术的仪器灭菌和消毒  相似文献   

12.
<正>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健康难题。它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要途径传播,献血及吸毒是丙肝传播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的丙肝病毒(HCV)感染者为无症状的HCV携带者,许多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患有丙型肝炎,从而没有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成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比乙型肝炎病毒史容易转化成慢性肝炎,但由于丙型肝炎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时才被发现。无症状的丙肝病毒(HCV)携带者,他们的抗HCV可呈持续阳性,在感染丙肝病毒较长的时间后,感染者作肝组织检查,会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3.
凌琳  汪志芳  钱咏梅 《安徽医学》2014,(8):1045-104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有代表性的5所综合性医院中行规律性透析的2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腹膜透析和(或)结肠透析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HCV抗体及逆转录酶PCR(RT-PCR)方法检测HCV-RNA来确定HC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与MH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透析时间、肾移植史、外科手术史及输血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共有HCV感染者19例(12.75%),对照组中共有HCV感染者2例(2.78%),观察组的HCV感染率高于对照组(x2=5.61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透析时间越长,存在肾移植、其他外科手术以及输血等情况的MHD患者,其HCV感染率高于无上述情况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时间(OR=5.153,P<0.01)以及输血史(OR=1.384,P<0.01)是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透析时间是MHD患者HCV感染的首要影响因素(β=1.536,P<0.01)。结论 MHD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机应专机专用、严格筛选血源、减少输血次数等控制措施以降低其HCV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C virus,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该地区部分有既往有偿献血史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肝脏B超检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检测?应用EpiData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781名调查对象共检测出抗-HCV抗体阳性510例,感染率为65.3%,抗体阳性者中持续感染者占70.6% (360/510),自限清除者占29.4% (150/510)?HCV持续感染者以1b+3混合型 (51.7%)和1b型 (32.9%)为主?持续感染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异常率高于未感染组和自限清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献全血史和单采血浆史是既往有偿献血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0?2.27和3.27;年龄是HCV感染慢性化的危险因素,OR值为1.62?结论:既往有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不洁采供血特别是单采血浆可能是导致HCV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HCV)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血源感染性疾病。HCV感染隐匿,近半数感染无临床症状,因此确定HCV传播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该研究目的是在土耳其人群中评价HCV感染传播给配偶及子女的危险因素。调查了151例慢性HCV患和151例对照病例感染HCV可能的危险因素。所有慢性HCV患均接受血常规、ALT、AST、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上腹部超声检查及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硬化患除外)。302例受试通过第2代ELISA法检测HCV抗体。慢性HCV感染中小手术(P〈0.001)、较大手术(P=0.001)、输血(P〈0.001)、多个性伴侣(P〈0.05)、频繁牙科治疗(P〈0.05)和拔牙(P〈0.001)的发生率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其他危险因素无显性差异。HCV先证的配偶及其子女的感染率分别为1.8%和1.2%。该研究结果表明,土耳其社区人群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频繁牙科治疗和拔牙、多个性伴侣及输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最近十年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途径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群随访观察。结果 感染途径明确者占34.5%(38/110),包括静脉吸毒15.5%(17/110),输血及血制品14.5%(16/110)和血液透析4.5%(5/110);感染途径不明确,存在可疑感染因素者占30%(33/110),包括家庭内传播3.6%(4/110),小手术及注射史12.7%(14/110),皮肤损伤性美容10.9%(12/110),职业暴露2.7%(3/110);不明感染途径者占35.4%(39/110)。各组之间年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吸毒均为男性,职业暴露均为女性,与其他组比较,P0.001。结论 在广东地区,近十年HCV感染的多种途径并存,小手术及注射、皮肤损伤性美容正在成为与静脉吸毒、输血及血制品同等重要的感染途径。不明感染途径者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排第一位,是今后预防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HBV、HCV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HBV、HCV感染情况、血液生化指标,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48例糖尿病患者HBV(10.5%)感染率高于HCV(4.4%),男性HBV、HCV感染率均高于女性(P0.05),高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HBV、HCV感染率更高(P0.05),不同年龄段HBV、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V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HBV阳性患者年龄更大(P0.05)、患病时间更长(P0.05),具有住院史(P0.05)、黄疸史(P0.05)、手术史(P0.05)的患者感染率更高;与HCV阴性患者相比,HCV阳性患者年龄更大(P0.05)、患病时间更长(P0.05)、具有手术史的人数更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病时间10年、有住院史、有手术史为HBV、HCV感染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年龄60岁、患病时间10年、有住院史及手术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注射及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我国已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 ,关于无偿献血人群是否存在HIV感染 ,笔者在 1999~ 2 0 0 1年期间检出HIV抗体阳性者 5人其中已被确诊 1人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献血者 ,男 4 0岁 ,山东人 ,1999年 12月 5日在本中心设在威海市街头的一献血车上无偿献血 2 0 0ml,献血号 10 0 0 34 6 7W。献血前健康检查 ,其本人否认性病、爱滋病、肝炎等病史以及输血史 ,吸毒史 ,否认有婚外性伙伴 ,现场测量血压 18/14kPa,金标法检验HBsAg( - )。2 实验室检查抗—HIV1/2抗体检测均采用ELISA间接法 ,试剂盒分别由上海实业科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人群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RNA的阳性率,探讨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苏北3个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3例,采集患者病史?输血史?透析器复用史等临床资料,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抗HCV抗体及HCV-RNA?结果:30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39例(12.9%),其中HCV-RNA阳性33例(84.6%)?抗HCV(+)组和抗HCV(-)组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 > 0.05),而抗HCV(+)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显著长于抗HCV(-)组[(4.18 ± 3.80)年 vs (2.75 ± 3.64)年,P = 0.023],输血发生率?透析器复用率也高于抗HCV(-)组(59.0% vs 38.3%,P = 0.014;28.2% vs 3.4%,P < 0.001)?尽管抗HCV(+)组患者转氨酶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抗HCV(-)组患者,转氨酶异常的患者也较未感染者显著增加,但大部分患者(76.9%和79.5%)的转氨酶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史及透析器复用是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血透患者HCV感染的监测主要检测抗HCV抗体,必要时应进一步监测HCV-RNA;转氨酶水平不宜作为判断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透患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酶标法检测115位规律血透患者空腹静脉血乙肝两对半和抗-HCV抗体。结果:本院血透中心HBVHCV感染率分别为9.6%及47%,有输血中的血透患者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并与输血次数有关。HBV 、HCV感染者透析平均时间分别无感染者长(P<0.05)。结论:输血史、输血次数及透析时间是血透患者HCV感染主要影响因素,而HBV感染受输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