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乳房三维形貌非接触性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光学投射条纹测试技术(computer-aided projection fringe measurement,CAPFM)研制乳房三维形貌非接触性测量系统.方法基于CAPFM和软件编程技术研制乳房三维形貌非接触性测量仪,论述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并采用该系统测量塑料人体模特乳房三维形貌以检验其性能.结果采用该系统测量乳房具有以下优点:(1)非接触性三维测量过程;(2)测量速度快,采集数据仅需0 5 s,测量总耗时大约2~3 min;(3)自动化程度高,测量过程基本由计算机软件控制;(4)线性项目测量灵敏度达0.6mm,体积达1ml,完全满足临床需要;(5)测量结果可以数值、二维图形和三维数字图像形式存储和显示,生动形象并便于后续研究.结论基于CAPFM原理研制的乳房三维形貌非接触性测量系统是先进的和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3dMD照相机建立上颌前突患者鼻唇区软组织形态及其正颌手术前后变化的三维测量方法。方法:30例女性上颌前突患者,术前及术后均采用3dMD照相机拍摄面部三维照片,利用3dMD patient软件在三维照片上定位鼻唇区标志点,并进行软组织线距、角度、曲线距离、术前术后三维体积变化等10个指标的测量。3位测量者,每位测量者间隔1周各测量2次数据,分别对每位测量者2次测量结果及3位测量者之间做标准一致性检验,验证其可重复性。结果:每位测量者2次测量的10个测量指标组内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均大于0.8;3位测量者之间做标准一致性检验,其中内眦宽度、鼻高度、鼻尖突度、鼻唇角、人中长度、上唇红曲线高度、上唇高的组内相关系数大于0.8,鼻翼基底宽度、鼻背长与上唇三维体积变化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0.627与0.528。结论:利用3dMD照相机及3dMD patient软件可较全面准确地对术前术后患者鼻唇区软组织三维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但鼻尖点与鼻翼基底点的三维定位以及上唇区手术前后三维体积变化的重复性稍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研究脊柱推拿时所发出咔哒声响,提供一套可采集、定位和分析的检测仪器。方法 在回顾咔哒声响测量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实现声响测量的技术路线,设计了由时钟脉冲发生器、发送/接收接口、校准波发生器、复合传感器、计算机、测定分析软件以及输出部件等组成的声响测量系统。结果 经初步试验,在40cm的距离上测到了关节发出的咔哒声响,说明技术上基本可行。结论 本仪器可以作为脊柱推拿所致咔哒声响的采集、定位和分析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四川产大株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株红景天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otaustralin (1)、仲丁基葡萄糖苷 (2)、没食子酸 (3)、3-甲氧基没食子酸 (4)、没食子酸甲酯 (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 (6)、苯甲醇 (7)、阿魏酸 (8)、对羟基肉桂酸 (9)、棉黄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 (10)。结论: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8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 研究膜荚黄芪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膜荚黄芪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2’-O-β-D-吡喃葡萄糖苷(1),3’,4’-二甲基异黄烷(2),芒柄花素(3),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4),毛蕊异黄酮(5),(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6),(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7),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8)。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本院1992~2002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的9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漏诊病例占同期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总病例的60%(9/15)。漏诊原因为:(1)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掩盖伤情;(2)伤情轻,被忽视;(3)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易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漏诊率高,术前重视受伤特点和伤后临床表现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白胡椒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胡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泽泻醇(1),胡椒碱(2),胡椒醛 (3),N-异丁基-(2E,4E,12Z)-十八烷基-1-酰胺 (4),丁香酸 (5),5-羟甲基糠醛(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膜荚黄芪中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膜荚黄芪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Cyclocanthoside A (1),IsoastragalosideⅣ(2),Cyclocanthoside E (3),AstragalosideⅦ(4),AstragalosideⅢ(5),AstragalosideⅥ(6),黄芪甲苷Ⅳ(7)。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主研发一种基于熔融沉积成形原理的骨组织工程支架3D打印系统,定量评价其打印聚乳酸(polylactide,PLA)、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 PCL)制件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精度可控性。方法:系统硬件部分为基于三轴步进电机控制的单喷头熔融挤出材料的混元-Ⅰ型生物打印机,喷头直径为0.3 mm,配套打印分层软件生成打印控制代码为Gcode格式文件。用Imageware设计长×宽×高为10 mm×10 mm×2 mm的长方体,保存成STL文件。将文件导入配套打印分层软件并设定长方体内部为均匀分布的长方体孔隙结构,打印层厚0.2 mm,生成Gcode代码并用混元-Ⅰ型生物打印机分别打印PLA和PCL制件,每种材料重复打印10次。打印完成并充分自然冷却后取下,获得PLA、PCL打印制件(10个×2组)。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制件的宏观尺寸,每组任意选取3个制件用激光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扫描并测量每个制件层间重叠和无层间重叠区域的孔隙尺寸与实体支撑梁的直径。结果:所建立系统打印的PLA、PCL制件孔隙规则且相互贯通,宏观尺寸分别为PLA:长 9.950(0.020) mm,宽 9.950(0.003) mm,高 1.970(0.023) mm;PCL:长 9.845(0.025) mm,宽 9.845(0.045) mm,高 1.950(0.043) mm。内部结构PLA、PCL层间重叠部分支撑梁直径稍有增粗,前者较明显。各测量值中PLA层间重叠区域孔隙(274.09±8.35) μm与设计值差值最大,为26.91 μm。结论:应用自主研发的组织工程支架3D打印系统可完成PLA、PCL多孔支架的打印,该系统对宏观、微观结构的可控性满足研究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测量问卷,对河南新乡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功能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分析老年人功能丧失率和各功能项目群功能丧失情况,并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被调查者ADL丧失率为7.0%,健康期望寿命为余寿13.5岁。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独居、收入和家庭地位等指标是老年人功能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ADL功能健康状况随社会经济状况的下降而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病理学证实并行NAC 的乳腺癌患者80 例,化疗前后均行临床评估(触诊)、 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根据化疗前后乳腺肿块变化与病理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触诊与病理学评估有 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维、三维超声评估与病理学评估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NAC 后残存肿瘤二维、三维超声测量体积与病理学测量体积均呈正相关(P <0.05)。有效组 NAC 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变化数、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三维超声评估 NAC 疗效与病理学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乳腺癌NAC 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法,乳腺 癌病灶超声血流信号的变化有助于乳腺癌NAC 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咬合接触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方法应用非接触式激光三维扫描和数字化技术,三维扫描和重建10副全口义齿人工牙面,设定人工牙面上10个标志点和7个测量项目,将由不同测试者和同一测试者于不同时间点所得的系统测量结果,以及手工与系统测量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实验测试者系统测量结果的分析显示,除左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点与其在下颌中切牙唇面上投影点之间的距离(IL-IL’)外,其余测量项目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同一测试者于不同时间点系统测量所获得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由同一测试者进行的系统和手工测量结果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口义齿咬合接触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强、准确性高,可用于人工牙面的三维重建和测量,并可进一步尝试对全口义齿的咬合接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技术在腔镜乳腺癌保乳并一期转移背阔肌瓣乳房重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30例志愿要求行背阔肌瓣转移重建乳房的患者纳入实验组,术前采集256排螺旋CT动脉期、静脉期的DICOM数据,导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患者CTA图像中的乳房、乳腺肿瘤、背阔肌及胸背动脉等进行分割及三维重建,再导入三维可视化手术平台中进行手术研究,指导临床腔镜乳腺癌保乳并一期转移背阔肌瓣乳房重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进行美学评价.对照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18例在我院行腔镜背阔肌瓣乳房重建患者(术前未应用三维可视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月乳房的美学评价等数据.结果 实验组30例患者,三维可视技术能准确反映其乳房及肿瘤、背阔肌及胸背血管等解剖结构及其三维毗邻关系.30例患者手术顺利,中位手术时间为226 min(205~253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95 mL(73~132 mL).乳房美学评价,22例优,6例良,2例一般.对照组18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283 min(256~313 min),中位出血量为107 mL(79~147 mL).乳房美学评价,10例优,4例良,4例一般.结论 三维可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背阔肌形态及胸背动脉走行,可计算乳房体积及背阔肌体积,指导背阔肌切取范围,避免误伤背阔肌瓣蒂部血管,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乳房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对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4级并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估的135例患者共147个乳腺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病理结果,构建应变比值(SR)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评价改良5分法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改良5分法鉴别BI-RADS 4级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82.26%、特异度83.53%、阳性预测值78.46%、阴性预测值86.59%,良性与恶性乳腺病灶的S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P<0.001),SR值测量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当诊断界值为2.365时,诊断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5.9%,表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BI-RADS 4级乳腺病灶时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指长比与乳腺癌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祖籍盘锦地区汉族乳腺癌患者19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22例,浸润性小叶癌36例,髓样癌30例,硬癌10例),非乳腺癌健康人198例为对照组.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双手指长,计算指长比.结果 (1)乳腺癌患者组指长比均值高于对照组指长比,患者组左手指长比2D:3D、2D:4D、2D:5D及右手2D:5D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浸润性导管癌组指长比均值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组,但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间指长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乳腺癌患者组与对照组指长比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高2D:4D比值可能为乳腺癌高发人群提供又一预警信号.(2)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间指长比不具有相关性,不能根据指长比大致预测乳腺癌病理类型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空间测量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影像中心37 例肾脏肿瘤的增强CT薄层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Uromedix-3D”系统进行3D重建,测量和分析肾脏及肿瘤的解剖参数,并 指导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A组)。同期38例患者仅在传统CT图像指导下完成手术(B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 及手术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3D重建用时(29.3±9.7)min,3D空间测量肾脏缺损的长、宽、深分别为(3.2±1.1)cm、(2.6± 0.9)cm、(1.7±0.7)cm,肿瘤与集合系统距离为(3.8±2.2)mm;R.E.N.A.L评分(7±1.5)分;存在3例副肾动脉及2例肾动脉过早分 支。AB两组手术均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6.7±6.4)min 、(31.9±7.0)min,肿瘤切除时间分别为 (8.4±2.6)min 、(10.4±2.8)min,肾脏缺损缝合时间分别为(18.3±3.9)min 、(21.5±3.4)min,术后24 h 腹膜后引流量分别为 (88.6±40.2)mL 、(134.3±58.3)mL,术后48 h腹膜后引流量分别为(127.9±54.5)mL 、(198.1±86.3)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romedix-3D”系统能够高 效、准确地完成肾脏及肿瘤的3D重建,而肾脏结构的3D空间测量比传统CT的平面测量更具优势,能够指导腹腔镜下精准化的 血管处理、肿瘤切除和缺损修补等手术操作,并显著减少热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浸润性乳腺癌外周血中的水平,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22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乳腺癌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采集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25(OH)D3的水平;同时收集12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法测定组织的石蜡切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和p53蛋白(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25(OH)D3的关系.结果 (1)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25(OH)D3的水平分别为(34.9±12.8)nmol/L、(46.9±11.3)nmol/L和(51.4±13.2)nmol/L,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25(OH)D3的水平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25(OH)D3水平与年龄、PR、VEGF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大小、ER、Cerb-2和p53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25(OH)D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乳腺癌发生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及其cyclin D1、P53蛋白表达。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30只,利用二甲基苯蒽200mg/kg灌胃,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应用PCR技术检测大鼠8个微卫星位点D1Mit14、D1Mgh2、D1Mgh6、D3Mit3、D3Mgh9、D5Mitll、D5Mgt6及D7Mgh1做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yclinD1、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27例乳腺癌中有2例发生MSI,9/27例P53表达阳性,12/27例cyclin D1表达阳性.且与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有关,结论 MSI小是大鼠乳腺癌发生中常见现象,eyelinD1过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而P53过表达则是肿瘤发生的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