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日本汉方医药学发展历程的探讨,从中寻找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有益的启示。方法从日本汉方医药学的起源、形成、独立发展、鼎盛、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历程,得出汉方医药学的发展有别于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道路。结果汉方医药学虽然起源于我国传统医学,但是汉方医药学注重客观事实,灵活变通,拒绝僵化,规范标准,严格质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日本医者研究汉方医药学的科学态度,是日本汉方医药学在国际上取得很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借鉴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的先进经验,遵循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固有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加速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Gao PF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51-1054
日本汉方医学经过近30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已经在汉方教育、汉方药研发、汉方产业化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和成就。本文从研究日本汉方出发,探讨了有效性与科学性是汉方研究的重点;汉方医学以应用经方为主,重视方证对应与腹诊;汉方教育重视毕业后教育的连续性;汉方药完成本土产业化后积极加快国际化的发展。这些理念值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3.
汉方现代化模式及启迪谢文光,朱玲(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日本,汉方,现代化模式当前,日本汉方界十分重视汉方现代化的研究,并以此作为首要的战略性任务,把现代医学、生物学、电磁学等各科知识渗透于汉方研究之中,以期达到标准化、客观化,并...  相似文献   

4.
论经方与汉方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之名由来已久 ,对其含义略有歧义 ,但目前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经方”即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汉方”是在日本发展起来的日本化的中国传统医方。日本幕府末期以前称其为本道 ,明治以后西医成为主体 ,始被称为“汉方”。在中日两国间 ,持“经方即汉方”、“汉方即是中医”、“汉方相当于中医的经方派”等观点者大有人在 ,也有强调二者的同源关系 ,认为中医学与日本汉方不必互分彼此者。但深入观察可知 ,“经方”与“汉方”并不完全相同。1 经方与汉方同源同根“经方”方选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 ,药依《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5.
1日本汉方制剂历史,研究及市场开发 汉方制剂在日本也是比较古老的传统工业。数十年来,汉方制剂业迅速发展。尤其是1976年汉方制剂被政府纳入医疗保险后,日本掀起了研究生产汉方制剂的新高潮。近几年来汉方制剂生产每年以50%~60%,的增长速度递增,90年代销售量是80年代的4.8倍。  相似文献   

6.
汉方,是在日本发展起来的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台湾及国外也将中医和日本化的中国医学统称为汉方。日本汉方与中医同根同源。中医在秦汉时期传入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全面引进西方医学体系,从根本上排斥中医学,导致中医在日本几乎灭绝。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以老年疾病为主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西医对此束手无策,而且西药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因此汉方在日本又逐渐兴起,并且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了汉方在女性美容方面的独特作用。今天,在众多高科技美容产品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汉方植物美容依旧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汉方秉承了中医纯粹自然的原则,深信美丽的肌肤是由内而外的纯净通透。用传统的中医美容法来净化肌肤,才能安全有效地还原肌肤最初的纯粹和柔嫩。汉方发源于东方,发展于东方,因此汉方美容更适合亚洲女性的肤质。汉方美容,通过内服与外敷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女性因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新陈代谢趋缓,因紫外线、压力、熬夜等造成的皮肤老化、粗糙、晦暗、松弛、干燥等情况。汉方博大精深,具有美容功效的验方和药材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利用人参、当归等药材进行美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沈石顽是民国时期的医学翻译家和内科医师。通过对沈石顽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进行研究考证, 指出沈氏的主要贡献在于翻译医著, 向国内推介西医病理学、生育学和营养学等知识, 并将日本汉方医学特别是和汉医学派的思想引入中国, 为中国医生了解汉方医学发展, 推进中医科学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别就明治、大正、昭和各个不同时期,日本汉方医学从被禁止到日本汉方医学界为其生存继续所作的斗争,即“汉方医学复权运动”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  相似文献   

9.
日本汉方医学独特的病因论、证候论评介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汉方医学;一气留滞说;万病一毒说;气血水说;方证相对论;体质证型说在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有异于中医学的学术观点。这些学术观点的形成,是汉方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反废止汉方医与中国反废止中医之斗争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本明治维新启用西医废止汉方医,实现了全盘西化。日本汉方医以 社为中心展开了存续斗争,终致所提《医师免许规则改正案》被国会否决而失败。其后又兴起汉方复权运行,持续数十年,赢得了战后汉复兴。我国民国政府废止中医主要抄袭日本,多为少数留日学人民族虚无主义者策划,由于中医界奋力抗争,团结社会各阶层及海外华侨,并汲取日本之经教训,经数十年奋斗,保存了中医并有发展。中日汉方同出一源,近代反废斗争相似,结局不同,原因在于时代条件、社会基础、斗争策略、急取目标有异。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和藏医药都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二者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面,都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但是,毕竟藏医学深受藏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影响,与中医理论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比较二者的异同,更有利于两种医学的交流与借鉴,更好促进两种医学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补益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和中药适应症的不同可以分为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和补阳药四类。本文以补益类中药的抗衰老作用为切入点,对补益类中药起抗衰老作用的相关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总结,发现补益类中药的抗衰老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类和皂苷类。目前已有部分多糖与皂苷在临床中使用效果明显,加之补益类中药具有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成本低廉、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相关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与皂苷类成分产品值得进一步开发;可利用我国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我国中药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闪烁着历代前贤的思想光辉,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是历代医家在其长期医疗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理,法方,药诸方面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逐步完善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本文结合个人临证体会及前人的经验,分析讨论了中医临证时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以期探求科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中是医现代研究的难点,从西方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来天空中医理论,不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在遵循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开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系统中医学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的中医现代研究。它植根于人的复杂性,继承和坚持经典中医学研究人的复杂性的方向和成就,在系统科学主导下,把人的生命运动及其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作为研究方向和主题,突破经典中医学遇到的"复杂性"瓶颈,把中医学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和调理提高到全新水平,成为中医现代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研究方向由钱学森倡导和引领,首先在山东形成,经过奠基、起步、展开,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取得重大进展,正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药专家,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金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特别是在中药鉴定学领域中,金教授成果丰硕,独具特色,形成了"医靠药治,药为医用",医药理论结合用于鉴定中药品质。尊古不泥古,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鉴定中药品质的学术思想,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在完成中国工程院两个咨询项目过程中,课题组对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汤院士不仅谈及了自己对中西医结合的感悟,还论述了新时代下中医药面临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机遇。汤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匮乏、中医发展滞后及民众相关医学科普教育缺位等是限制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瓶颈。汤院士还指出,应积极推进和实施“西学中”,创“符合国情、中国思维”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  相似文献   

18.
Chinese medicine is a healing medicine which respect the power ofhuman body itself. The essentials of Chinese medicine is promoting health wellnessinstead of disease management. Modern medicine just realized the limits of its theory.P4 medicine (personalized, predictive, preventive, and participatory/precision) similarto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is beginning to representing the pioneer in the Westernworld.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different domains of Chinese medicine. Basedon the basic of promoting health wellness, we compared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Chinese medicine to the new merging P4 medicine idea of Western medicine. Wealso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modern computational medicine technique tointegrat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or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法在中医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从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历代中医用药的精华,是保证中医用药安全的措施,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手段,是有助于中医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述中医学中的炮制学。结果与结论:说明了中医离不开炮制,中药炮制学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地位,中医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不同于西医也不同于中医,是取西医和中医之精华所形成的新学科,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和西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陈宝贵教授是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流派第三代传承人,文章主要从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中西医结合诊疗不足等角度阐释中西医结合形成的必然性,同时也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