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舌诊往往是准确辨证的有效途径,舌象不辨,则证候不明。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虚损程度、癌毒的病因、其病变所在的脏腑及病情的轻重。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中淡红舌、薄白苔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故在强调舌诊对临床辨证重要作用的同时,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2.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包括舌象特征识别、标准化制定以及辨证诊断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将分形思想引入到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领域,通过计算舌象数字化图像分形维数建立舌苔特征分类统计的新方法,通过计算多维分形谱的相关参数定量表征舌体苔状物的不同分布区域起伏程度,设计实现舌诊辨证诊断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舌诊在中医"四诊"中作为望诊内容之一,是诊断疾病必备的要领和珍贵的经验总结。舌象改变可以判断病情并指导用药,各科疾病中已经有相当活跃的研究。在肾脏病领域,舌象变化与肾病中医辨证分型,肾病临床分期、预后和不同病理类型以及肾病辨证用药3方面关系密切,同时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并成熟。中医舌诊能够为临床肾脏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舌象作为舌诊的重要部分,又是中医望诊内容的重中之重。因为舌象在辨病过程中的客观性和直观性,观察中风患者舌象的变化对于分析病因病机和判断疾病分期、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以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为基础,以舌象变化探讨中风病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对用药遣方的指导意义。1舌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舌诊是中医学的重要诊法之一,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医传统诊法之一,历来被祖国医学所肯定  相似文献   

6.
李芬芬 《光明中医》2010,25(7):1305-1305
观察舌象是中医诊断的传统经验和特色,是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可靠依据。所以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舌象反映出来。为了发挥祖国医学舌诊在临床护理辨证疾病中应用,我们采用舌象变化对266例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类型演变进行了辨证施护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阴虚阳虚病人舌象客观指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用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阴虚、阳虚病人舌象变化与唾液生化及舌象细胞学的关系,探讨舌诊的客观化指标,本文对82例虚证(阴虚51例、阳虚31例)病人进行了舌面 pH 值、唾液钠、钾、尿素氮的测定及舌象细胞学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象变化反映了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以及病情进退,在临床上对中医辨证施治、指导立法用药及诊断疾病预后至关重要。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传统舌诊方法仅限于肉眼观察和经验辨证,但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和  相似文献   

9.
青紫舌在血瘀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最具中医特征的一种诊疗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早在《内经》中即有察舌辨证的记述。青紫舌是中医诊断血瘀证的一个传统依据和主要指标之一。青紫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象,对临床诊断血瘀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舌咽神经痛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及难治病,目前病因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舌咽部是十二经脉运行聚集之处,其病变与五脏六腑联系紧密。舌诊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舌象与苔象常常能反映疾病的本质。舌咽部本身的病变需要与舌诊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舌咽部非器质性疾病具有优势。陈国丰是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擅长结合干老思想与自身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耳鼻喉疑难病。其在临床接诊舌咽神经痛患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当属心火上炎证,治以清心泻火为主。  相似文献   

11.
230例舌象图谱中舌色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10名中医师对230例舌图中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探讨并分析不同中医师对观察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让10名中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舌色较为典型、印刷质量较高的230副舌图进行观察并填写舌色观察表,判断结果一致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从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看出:1)舌诊具体内容丰富,观察结果离散性较大,舌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使传统的望舌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某一舌象.2)不同的中医师因为其视觉生理、知识水平,经验以及语言习惯等因素影响,对同一舌图有不同的判断结果,这样难以准确地判断舌象.[结论]中医需要寻求更客观的方式来诠释舌色的内容,从而减少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舌色判别结果的不一致性.所以在传统辨舌的基础上,建立标准舌色样本库以及自动识别系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从舌象图像分析判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行诊断技术。方法:引入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概念,通过现代技术对舌象图像分类、识别、计算,以实现对Hp舌象精准客观诊断的功能。结果:通过研究中医舌诊与消化系统的关联、舌象图像可特定性识别的原因以及深度学习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论证了该方法对Hp阳性舌象分类模型辨识具有可行性。结论:运用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实现辨识Hp感染,将有助于补充与完善中医舌象现代诊断,是实现中医诊疗标准化与客观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部分。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有关舌诊的论述颇多,提出营分证主要舌象为绛舌,绛舌是诊断温病病邪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征。从营分证的辨证、绛舌兼苔、色泽荣枯及津液润燥、形态等几方面来说明营分证中所见不同舌象及其辨治,在温病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舌作为人体重要的报病器官,可通过望诊或借助其他可视化、客观化、定量化的舌象研究方法为食管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本文探讨分析了近60年食管癌的舌象研究进展,概述了食管癌患者舌色、舌苔、舌形、舌下络脉、舌根结节等特征,舌象在辅助食管癌证型、病理、病灶部位、临床分期诊断并指导食管癌治疗,判断食管癌预后及对不同治疗方式进行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食管癌舌象在舌脱落细胞学、舌苔微生态、舌微循环、甲皱微循环、免疫功能、口腔生化、血液生化方面的机理研究,并对食管癌舌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HBV DNA与舌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与中医舌象之间的关系。运用PCR检测116例HBVDNA,并与中医舌象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理舌色较正常舌色PCR-HBV-DNA阳性可能性大(P<0.01),但病理舌色患者并非一定PCR-HBV-DNA阳性;舌形反映PCR-HBV-DNA阳性结果的程度依次为胖大(齿痕)舌、嫩舌、芒刺舌、裂纹舌、老舌、正常舌形;苔色结果依次为苔厚黄、苔厚白、苔薄黄、苔薄白、灰黑苔组。苔质结果依次为腐腻组、燥组和剥脱组。在一定程度上,中医舌象可以反映PCR检测HBVDNA结果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2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不同病期的舌象特点,并初步探讨了几种舌象形成的机理,认为紫舌可能与微循环障碍及舌下出血等有关;绛舌和光剥舌可能与高氮质血症有关,体会到舌诊对出血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判断病情的轻重,估计转归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医舌象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的情况,对舌象与慢性胃炎胃镜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以及慢性胃炎舌象在生化方面进行了客观的论述及评价,并提出了今后应制定统一诊断标准、观察方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医舌象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气虚体质大学生客观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虚体质大学生舌象、脉象、握力等指标的客观化评价方法。方法:应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评估大学生体质状态;应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 2.0)采集分析舌象;采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集分析脉象、握力信息;分析气虚体质状态舌象、脉象、握力等指标特征。结果:气虚组舌质、舌苔主要显著性指标为L、a、b;气虚组脉象主要显著性指标为h4,h3/h1,h4/h1,t4,t5,As,Ad;气虚组握力3次最大值、10次平均值、10次面积均明显小于健康组(P0.05)。结论:应用舌象、脉象、握力等指标评价气虚体质是可行的,研究为气虚体质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证侯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医证侯诊断指标及方法。方法: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4周,2周时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测定30点体表心电图、体重指数、采集舌象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股动脉脉搏图像,分别对胸痹心痛的主症、兼症、舌象及舌下脉络和脉象进行标准化评分,分析舌象RGB及HIS数值变化,对脉搏图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物的主症、兼症、舌象和脉象均有明显的改变,此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模型组舌象图像R分量下降,红色饱和度降低;模型组动物在实验2周时表现出脉搏图h3/h1改变。结论:证候客观化评分方法在实验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研究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规范化的舌象图像采集有助于评价疾病变化,而脉搏图评价复合因素造模实验动物的脉象的方法还需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养心汤前后舌象的变化,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舌象特征及演变规律,同时比较两种舌象采集方法以及舌象分析方法,为客观化舌象研究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3例,按疗程服用养心汤,采集舌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研究方法未能得到一致的结果,RBG分量统计结果阴性,而肉眼观察发现舌红少苔人数为12占总人数的22.64%对照组为12占总人数的24%而治疗后试验组舌红少苔人数下降为10占总人数的18.86%而对照组人数上升为28人占总人数的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