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体外研究发现酰亚胺类G-四链体配体Tel03能够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本研究进一步用动物实验探讨Tel03的体内抗白血病瘤体细胞作用。建立裸鼠K562白血病瘤体模型,将实验用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300μl)含有不同剂量(5mg/kg和15mg/kg)Tel03药液的2组动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PBS,每周2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瘤体体积和动物体重,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瘤体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表明:Tel03显著抑制动物白血病瘤体细胞的生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瘤体均显著缩小,并且在小剂量组(5mg/kg Tel03)中Tel03诱导瘤体细胞凋亡的同时对动物不产生明显毒性作用。蛋白水平分析证实,Tel03抑制bcl-2表达同时诱导bax表达。结论:G-四链体配体Tel03具有诱导白血病瘤体细胞凋亡的作用,有用于白血病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K56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研究STI571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及STI571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用RD—PCR技术制备基因芯片探针,然后制成飚62细胞表达谱芯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在STI571处理前后的形态变化;用MIT法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用制备的K562细胞表达谱芯片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1.0μmol/L的STI571处理K562细胞达到一定时间(24小时)后,K562细胞生长明显变缓,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用自制的l(562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显示,STI571诱导K562细胞凋亡前后的基因表达有差异。杂交检测后发现,经STI571诱导后基因表达下调的基因有9个,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个。这些表达变化的基因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细胞代谢通路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和转录调节相关基因及抗凋亡基因。结论:STI571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生长,诱导K562细胞凋亡;筛选获得的靶基因在K562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药物靶基因的筛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对顺铂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后,探讨顺铂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的DNA断裂;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K562细胞后,h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下降;ASODN作用于K562细胞24h再加入顺铂作用72h,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见到DNA梯形条带,而正义寡核苷酸(SODN)与顺铂联合作用组及单独应用顺铂均未见到明显的DNA梯形条带。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K562细胞24h,再加入5μmol/L顺铂作用48,72h的凋亡细胞百分率(17.43%和20.34%)分别与SODN联合顺铂作用组(7.43%和9.23%)、单用顺铂作用组(5.49%和7.34%)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以hTERT基因mRNA起始密码区为靶点的ASODN能特异性地抑制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下调可促进顺铂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质粒载体介导的RNAi靶向hTERT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 hTERT基因封闭、端粒酶活性抑制的作用。针对hTERT mRNA化学合成3条siRNA链转染K562细胞,筛选2条高效特异的siRNA链,构建靶向hTERT mRNA的质粒载体pSUPER-U6-Kanr-hTERT-1、pSUPER-U6-Kanr-hTERT-2,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K562细胞;48、72小时后分析靶基因hTERT mRNA的表达量,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3条siRNA链中,48小时目的基因表达抑制,但抑制率有差异,72小时后抑制作用渐消失;转染质粒pSUPER-U6-Kanr-hTERT-1(P-1组)、pSUPER-U6-Kanr-hTERT-2(P-2组)的K562细胞hTERT mRNA表达均下降,P-1组48小时时为0.39±0.13,72小时时为0.57±0.32,P-2组48小时时为0.55±0.20,72小时时为0.88±0.23;端粒酶活性P-1组48小时时为0.42±0.07,72小时时为0.31±0.08;P-2组48小时时为0.49±0.27,72小时时为0.39±0.03;两组均较阴性对照明显下降,且以P-1组作用明显。48小时细胞凋亡率P-1组为18.39±3.08%,P-2组为15.5±3.59%,与阴性对照组7.64±3.7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2小时细胞凋亡率P-1组为13.2±1.18%、P-2组为12.86±3.09%,与阴性对照组8.07±0.1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靶向hTERT的RNAi可抑制目的基因hTERT mRNA表达,进而抑制端粒酶活性。此抑制作用与靶位点选择密切相关,实验中si-hTERT-1优于si-hTERT-2;si-hTERT-3几乎无作用。由质粒载体介导RNAi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化学合成siRNA,前者72小时甚至更长,后者仅48小时。端粒酶活性被抑制后,48小时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有所增加,72小时时与对照组无差别,推测端粒酶活性下调后部分细胞可能被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化疗药物三尖杉酯碱(HRT),长春新碱(VCR)和依托泊苷(VP-16)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流式细胞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生物发光分析及Western印迹等方法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一定浓度的化疗药物作用24小时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在同样作用条件下,端粒酶活性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以HRT的作用最明显,结论:HRT,VCR和VP-16可能是通过抑制Ras/Raf/MEK/ERK1/2信号传导通路,降低ERK活性,减少ERK1/2靶基因的转录活化,间接下调端粒酶活性这一共同的作用机制而发挥作用的;细胞凋亡是端粒持续缺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TNF-α、端粒酶活性、Bcl-2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脂质体将温敏型p53基因[pN53cG(Val135)]导入p53基因缺失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53蛋白的抗性克隆细胞HL-60pN53cG,K562-pN53cG细胞。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片段化DNA分析、RT-PCR、定量PCR、ELISA、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外源性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TGF-β1、TNF-α、bcl-2、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变化、细胞上清TGF-β1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及。TGF-β1、TNF-α反义PS-ODN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bcl-2及hTERT mRNA表达下调,细胞培养上清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②TGF-β1、TNF-α反义PS-ODNS能够明显抑制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使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结论: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通过上调内源性TGF-β1和TNF-α水平,下调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抑制bcl-2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VEGF抗体及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VEGF抗体作用于K562细胞,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RZ转染K562细胞,采用MTT法、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和细胞周期测定分析抗VEGF抗体及发夹状核酶基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DNA凝胶电泳和AnnexinⅤ标记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程度;RT-PCR法测定K562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抗VEGF抗体能抑制K562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0.165μg/ml VEGF抗体作用于K562细胞72h,DNA凝胶电泳出现梯状条带,当抗体浓度增加到0.825μg/ml时,梯状条带更为清晰;RT-PCR显示,VEGF抗体作用后,K562细胞MRP、TOPOⅡ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而GST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与K562及K562/PC细胞(转染空质粒的K562细胞)相比,转染抗VEGF核酶基因的K562/RZ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生长曲线提示K562/RZ细胞生长缓慢,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集落形成率为(30.5±3.3)%,而K562/RZ组为(16.3±2.8)%,细胞周期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K562/RZ细胞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在小剂量As2O3作用下,K562/RZ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明显增高(凋亡率对照组为13.4%,K562/RZ组为31.5%)。结论抗VEGF抗体阻断K562细胞VEGF自分泌环路或者抗VEGF发夹状核酶减少K562细胞中VEGF的合成,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引起部分与细胞凋亡和多药耐药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8.
伊马替尼是一种be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剂^[1]。近年来研究表明,伊马替尼能够选择性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K652细胞凋亡。临床和实验研究揭示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确切的疗效,可以明显地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阿糖胞苷是治疗CML的常用药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亦可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我们在本研究中探索伊马替尼与高三尖杉酯碱或阿糖胞苷联合应用是否有协同和增强抑制K562细胞增殖、影响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ber/ablmRNA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三氧化二砷、人参皂甙及β榄香烯等几种药物在不同浓度作用时对K562细胞株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调节及抑制作用,并研究上述药物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为寻求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方法奠定基础。用3组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人参皂甙及β榄香烯与人类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培养,采用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outhem blot法检测端粒长度。观察上述药物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经人参皂甙、三氧化二砷及β榄香烯作用后,K562细胞株端粒酶活性下降,下降程度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在一定浓度及作用时间后端粒酶呈阴性。②三氧化二砷、人参皂甙、β-榄香烯作用后K56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且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③三氧化二砷、人参皂甙及β-榄香烯作用于K562细胞72小时后,端粒长度略有延长。结论:①三氧化二砷、人参皂甙及β-榄香烯均能抑制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②三氧化二砷、人参皂甙及β-榄香烯均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③抑制端粒酶活性后,K562细胞的端粒长度略有延长。本研究结果提示除了端粒酶以外,白血病细胞可能存在其他的端粒长度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青蒿素作用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青蒿素处理K562细胞24 h后,分别提取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RNA,将两组RNA纯化为mRNA,逆转录成cDNA,用Cy3和Cv5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进行线性扩增标记,与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青蒿素处理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总共发现差异基因238个,其中上调基因136个,下调基因102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类.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并结合Panther生物学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青蒿素作用K562细胞主要是通过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细胞生长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氟达拉滨(Fludarabine,FDB)联合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细胞株K56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单独使用不同浓度的FDB(1,5,10μmol/L)或VPA(1,2.5,5 mmol/L),或联合使用FDB和VPA处理K56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观察其有效的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变化.结果 单独使用FDB或VPA均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并使K562细胞停滞在G0/G1期,联合使用VPA能增强FDB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同时检测到FDB和VPA能诱导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结论 联合使用FDB和VPA可诱导K562细胞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启动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提高治疗效果,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雌黄纳米粒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雌黄纳米粒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雌黄纳米粒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同时与传统剂型的雌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雌黄纳米粒对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未加药组及传统剂型的雌黄组相比,雌黄纳米粒组端粒酶活性下降更明显。结论雌黄纳米粒能显著下调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剂型的雌黄,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蝮蛇毒提取物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探讨皖南蝮蛇毒蛋白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作用,采用MTT(四唑氮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蛇毒蛋白提取物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K562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提取物对K562细胞细胞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20μg/ml蛇毒蛋白提取物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且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的关系;提取物作用48小时后显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蛇毒作用48小时后K562细胞出现典型凋亡特征;1、10、20μg/ml蛇毒作用48小时后的凋亡率分别为21.3%、49、7%、70.1%;蛇毒提取物使ERK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蛇毒蛋白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Notch1信号通路的配体delta-like ligand4(DLL4)基因过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脂质体介导将含配体DLL4基因的质粒pBudCE4.1-DLL4转染K562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48 h后DLL4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同样检测转染后Notch1受体胞内区(NICD)、下游靶基因Hesl的mRNA及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细胞转录因子YY1、原癌基因C-MYC及抑癌基因Rb蛋白的表达水平;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质粒48 h后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DLL4基因转染后的K562细胞中DLL4、NICD及下游靶基因Hesl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说明DLL4的过表达激活了Notch1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DLL4的转染增加了细胞转录因子YY1、原癌基因C-MYC及抑癌基因Rb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及细胞凋亡的增加.结论:外源性DLL4基因过表达可有效活化K562细胞内Notch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YY1、C-MYC及Rb等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高表达诱导K562细胞的生长减慢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zebularine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白血病细胞株K562,试验分为对照组(未加入zebularine组)、实验组 (zebularine终浓度分别为 250 μM,500 μM)组3个组.MTT试剂盒检测12 h、24 h、36 h、48 h和 72 h后K562细胞...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索艰难梭菌毒素A(Tcd A)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Tcd A的细胞毒作用,用Hoechst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表明,Tcd A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凋亡;Tcd A作用后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 A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cDA-2)、亚砷酸、CDA_2与亚砷酸联合体外诱导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株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探讨CDA-2与亚砷酸联合对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抑制增殖的协同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CDA-2、亚砷酸及二者联合处理K562细胞株,通过MTT比色法检测K562细胞细胞生长率,计算IC50值;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A0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及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MTT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K562细胞的生长率存在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降低,CDA-2作用K562细胞24h、48h、72h的IC50值分别为75mg/L、59mg/L和37mg/L,亚砷酸作用K562细胞24h、48h、72h的IC50值分别为11.55μmol/L、6.14gmol/L及5.18μmol/L;②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未加药的对照组相比,二者单药均可促进细胞凋亡,二者联合后凋亡作用更加显著;③流式细胞术显示,cDA-262.5mg/L处理K562细胞24h早期凋亡细胞为(1.77±0.49)%,亚砷酸4umol/L处理K562细胞24h早期凋亡细胞为(1.33±0.58)%,而相同浓度的二者联合用药作用于K562细胞24h早期凋亡细胞为(11.03±0.7)%(P〈0.05),按照预计效应公式得出,两药联合存在协同作用,且协同作用于24h,两药最低浓度联合时已开始,随着两药浓度的增加,协同作用逐渐增大。【结论】CDA-2、亚砷酸单药及二者联合均可抑制K562细胞株增殖并促进凋亡,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舒尼替尼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以IC50为3.2μg/ml的舒尼替尼作用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舒尼替尼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3.2 μg/ml舒尼替尼作用于K562细胞后C-MYC、hTERT、BCR-ABL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舒尼替尼处理K562细胞后和3.2μg/ml舒尼替尼作用不同时间后Akt、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舒尼替尼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性;舒尼替尼诱导K562细胞呈现典型的DNA梯状带,促进细胞原位凋亡;3.2μg/ml舒尼替尼作用后K562细胞C-MYC、hTERT、BCR-ABL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Western blot显示,p-Akt蛋白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而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舒尼替尼能有效地通过诱导凋亡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R-ABL、C-MYC和hTERT的表达及抑制Akt磷酸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G01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MTT法检测伊马替尼、雷公藤内酯醇单药及联合用药对K562/G01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和P-gp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P-gp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能增强伊马替尼对K562/G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雷公藤内酯醇能将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P-gp蛋白和BCR/ABL基因表达.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G01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G1期阻滞、降低P-gp蛋白表达和抑制BCR/ABL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CIAPIN1基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系I(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针对C1APIN1基因构建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K562细胞,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技术验证干扰效率,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改变,利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实验观察K562细胞集落形成大小和数量的变化,通过体内实验观察K56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K562细胞的CIAPIN1基因表达被有效抑制;干扰CIAPIN1基因后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集落形成数量减少和集落大小显著减小,小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结论:干扰CIAP删基因表达能抑制K562细胞在体内及体外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