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 ACS)的血脂。方法  2 6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 2 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 U AP)患者在入院即刻、2周和 6周时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AMI患者 2周和 6周时的总胆固醇 ( TC)为 ( 4.86± 0 .96) mmol/L和 ( 5 .17± 0 .75 ) mmol/L,明显高于入院即刻的 TC水平 ( 4.34± 1.0 4) mmol/L( P<0 .0 5和 P=0 .0 0 1) ;2周和 6周时三酰甘油 ( TG)分别为 ( 2 .12± 0 .48) mmol/L和 ( 2 .2 7± 0 .43) mmol/L ,明显高于入院即刻的 TG水平 ( 1.62± 0 .39) mmol/L (均为 P<0 .0 0 1)。 UAP患者入院即刻和 2周时的 TG水平分别为 ( 1.5 3± 0 .48) mmol/L和 ( 1.81± 0 .43) mmol/L ,并有统计学意义 ,P=0 .0 2 ,TC、HDL -C和 LDL-C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ACS患者在入院 2 4小时测定的 TC和 TG水平明显低于真实的基础值 ,应在 8周后重复测定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开滦社区人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及血脂分层、危险评估、治疗建议、应用调脂药物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血脂异常的防治以及进一步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至2011年对开滦社区92967例进行了普查,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的血脂分层、危险评估、处理建议以及应用调脂药物情况。结果 最终对69488例男性和19228例女性血脂进行统计分析,开滦社区人群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男4.93 mmol/L,女5.00 mmol/L;甘油三酯男1.32 mmol/L,女1.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男2.58 mmol/L,女2.5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1.51 mmol/L,女1.64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3.42 mmol/L,女3.36 mmol/L。50~59岁后女性血脂水平高于男性。经年龄、性别标化后,开滦社区人群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患病率男性分别为7.48%、20.67%、2.59%,女性分别为9.04%、9.97%、2.8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患病率男性11.52%,女性5.80%。11.56%的男性及11.98%的女性建议调脂药物治疗,55~59岁后女性推荐药物治疗的比例超过男性。仅2.28%的男性和2.60%的女性根据指南推荐服用降脂药物。结论 当前开滦社区人群血脂水平较高;根据指南推荐服用调脂药物的比例低;50~59岁后的女性是人群血脂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吉非罗齐 (商品名 lopid)是一种新型苯氧芳酸类调脂药 ,它对血脂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 [1] ,为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疗效 ,我们应用该药治疗 32例高血脂患者。  1 资料与方法1.1 按照总胆固醇 (TC) >5.6 9mmol/ L、甘油(TG) >2 .2 6 mmol/ 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0 .91mmol/ 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3.2 6 mmol/ L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 32例。男 2 1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6 .37± 6 .76岁。其中 4项结果均异常者 10例 ,3项异常者 8例 ,2项异常者 10例 ,1项异常者 4例。高 TC者 16例 ,高 TG2 4例 ,高 L DL- C2 4…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人冠心病确诊前血脂变化特点。方法 确诊冠心病当年及前 4年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无冠心病组血脂比较 :TC5.1 5± 0 .91 mmol/ L与 5.0 2± 0 .98mmol/L,TG1 .55± 0 .86mmol/ L与 1 .53± 0 .96mmol/ L,HDL 1 .33± 0 .34mmol/ L与 1 .46± 0 .45mmol/ L,LDL3.1 2± 0 .94mmol/ L与 2 .73± 0 .79mmol/L ,LDL/ HDL2 .53± 1 .0 9与 1 .91± 0 .66。研究组确诊当年、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和前 4年的血脂变化 :HDL1 .33± 0 .34、1 .30± 0 .37、1 .34± 0 .31、1 .32± 0 .35和 1 .43± 0 .44;LDL3.1 2± 0 .94、3.2 3± 0 .98、3.0 4± 0 .86、2 .33± 0 .99和 2 .89± 0 .96。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子在确诊冠心病前的第1年最高 ,提示在进入老年期血脂仍旧在改变 ,冠心病危险因子不断升高 ,保护因子不断降低 ;老年人仍有必要采取干预血脂措施。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血脂与冠心病的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前瞻性观察老年人高血脂是否仍是增加冠心病 (CHD)危险的因素 ,高龄 (80岁以上 )老人是否需要调脂治疗。方法 对 12 11例年龄 (70± 9)岁的离休干部 (男性占 92 %)在 1986年~2 0 0 0年间作长期随访 ,平均随访 11 2年。观察血脂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及CHD死亡的关系。结果  (1)本组老年人血脂异常者达 2 / 3,胆固醇偏高的占 5 1 6 %。(2 )累计死亡 397例 ,高血脂组的总死亡率 (31 6 %)略低于血脂正常组 (35 3%) ,P =0 1931。CHD总计 (大多数为非致死性AMI)2 14例 ,占总人数的 17 7%。其中高血脂组 (2 0 9%)多于血脂正常组 (11 4 %) ,P =0 0 0 0 1。CHD死亡89例中也是高脂血症组 (8 9%)高于血脂正常组 (4 4 %) ,P =0 0 0 45。(3)Logistic回归选入年龄、高血压、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4项是CH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老年人血脂较高 ,高胆固醇多见 ,AMI发生率也较高 ,提示高胆固醇仍是增加老年人 (甚至 80岁以上老人 )AMI及CHD死亡危险的因素 ,对健康状况较好的高龄老人除调整生活方式外也应作适当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子的社区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对1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社区综合干预组86例,对照组70例.在两组原药物干预不变且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对综合干预组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同时进行家庭随访、社区综合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结果入组前患者收缩压(154.5±8.6)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93.3±5.8) mm Hg,总胆固醇(6.38±1.25) mmol/L,甘油三酯(1.86±0.8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8±0.8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2±1.39) mmol/L.综合干预2年后,患者收缩压(129.5±10.3) mm Hg,舒张压(76.6±6.9) mm Hg,总胆固醇(5.27±0.98) mmol/L,甘油三酯(1.40±0.19)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1±0.65)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1±0.95) mmol/L, 干预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年后综合干预组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49%、0、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7.14%、5.71%,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综合干预组2年后患者的生命质量、依从性及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有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应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两种调脂药物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治疗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高脂食饵性喂养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分别给予非诺贝特、辛伐他汀治疗,观察肝指数、肝功能,血脂、肝脂、血清及肝组织过氧化脂质(MDA)含量及组织学的变化.结果非诺贝特显著降低血脂,分别为TC(mmol/L)1.80±0.20与2 10±0.33,TG(mmol/L)0.76±0.18与1.09±0.31、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nmol/ml)分别3.97±0.57与6.89±1.22和75.22±20.88与106.69±15.60,但ALT、ALP、肝脂、肝指数却显著升高,肝组织学呈重度脂肪变;辛伐他汀显著降低血脂、肝脂、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对肝功能无影响,肝组织学接近正常.结论非诺贝特虽可显著降低血脂,但却加重肝内脂质沉积,不宜用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辛伐他汀显著降低血脂及肝脂,降低脂质过氧化,,对肝功能无影响,可较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调脂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脂代谢异常 ,单纯控制血糖不能完全消除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 ,因此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 ,必须进行调脂治疗。现简要介绍如下。一、血脂治疗目标亚太地区 2型糖尿病政策组 2 0 0 2年制订的血脂控制目标 (第 3版 )见表 1。表 1 血脂控制目标血脂 良好一般不良总胆固醇(mmol/L) <4.5≥ 4 .5≥ 6 .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1 .1 1 .1~ 0 .9<0 .9甘油三酯(mmol/L) <1 .5 <2 .2≥ 2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2 .5 2 .5~ 4 .0 >4.0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倾向为显著增高的甘油三酯 (TG)和…  相似文献   

9.
甘薯的抗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甘薯糖蛋白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将 4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 (饲以普通饲料 )、高脂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低剂量甘薯糖蛋白 (简称低剂量 )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0 .0 6g/ (kg·d) ]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 (简称高剂量 )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0 .1g/ (kg·d) ]。在实验开始时和 1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第 12周末处死动物 ,行主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 ,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 12周 ,高脂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或明显高于正常组 (正常组、高脂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胆固醇分别为 1.2 7± 0 .73、2 0 .2 6± 0 .13、15 .2 7± 0 .83和 11.2 8± 1.6 2mmol/L ;甘油三酯分别为 0 .85± 0 .18、1.85± 0 .35、1.71± 0 .2 8和 1.5 1± 0 .1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0 .5 0± 0 .0 7、18.99± 2 .6 5、14 .2 7± 3.0 4和 12 .13± 3.5 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0 .5 4± 0 .11、0 .75± 0 .10、0 .81± 0 .0 6和 0 .94± 0 .0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脂治疗血脂演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1.
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因此调节血脂水平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普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国内多有报道 ,但目前有关阿托伐他汀 (国产阿乐片 )的报道较少见 ,本文将国产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在本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 68例 .其中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5 2~ 78( 60 .2± 7.8)岁。所选患者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5 .98mmol/L ,三酰甘油 (TG)≥ 2 .0 3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男性≤ 1 .0 4mmol/L ,女性≤ 1 .1 7mmol/L。68例高脂血症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调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依据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胆固醇正常组(n=17)和胆固醇升高组(n=35),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强化调脂(40mg/d)治疗6月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肱指数(ABI)的改变。结果强化调脂治疗6月后,胆固醇正常组和胆固醇升高组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2.1±0.3)vs(1.6±0.3),(3.4±0.8)vs(2.3±0.5)mmol/L,P<0.01],胆固醇正常组及胆固醇升高组各动脉段的PWV均显著降低,P均<0.05。胆固醇升高组各动脉段的PWV也显著降低,P均<0.05。各动脉段之间PWV的降低程度相似。胆固醇升高组的PWV降低比胆固醇正常组更明显。调脂治疗后胆固醇正常组ABI显著升高[(1.1±0.2)vs(1.2±0.1),P<0.05],胆固醇升高组ABI也显著升高[(1.0±0.2)vs(1.2±0.2),P<0.01],其改善程度显著大于胆固醇正常组[(0.2±0.2)vs(0.1±0.1),P=0.02]。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积极的强化调脂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大动脉弹性,逆转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胆固醇升高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诱发糖尿病饲料致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新西兰兔建立一种新的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新西兰兔分为二组 :对照组 (n =7)喂普通饲料 ;实验组 (n =10 )喂含 10 %猪油、36 %白蔗糖混合饲料。共观察 2 4周 ,每 4周取禁食过夜空腹血测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发现 ,实验组动物发生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糖浓度为 6 .36± 0 .92mmol L ,而对照组为 1.76± 0 .2 8mmol L ;实验组血甘油三酯浓度为 1.75± 0 .5 6mmol L ,而对照组为 0 .41± 0 .0 5mmol L ,两组相比 ,差异非常显著 (前者P <0 .0 1,后者P <0 .0 0 0 1)。实验结束时发现 ,实验组兔主动脉均有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 ,脂纹病灶面积占主动脉条展开面积的百分比为 8.5 8%±1.35 % ,而对照组仅有 0 .0 8%± 0 .0 6 %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实验组动物脂纹病变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 ,类似于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此实验结果提示 :不含胆固醇的高脂高糖饮食可诱发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 ,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首例报告。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省公医系统部分干部血脂改变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省公医系统 40岁以上部分干部近三年血脂水平的改变。方法  1995~ 1998年 2次对2 6 10例和 2 970例干部采用常规酶法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  1998年组TC水平 [(5 5 1± 1 0 0 )mmol/L]与 1995年组 [(5 5 3± 1 0 6 )mmol/L]无明显差异 ;1998年组TG水平[(1 5 9± 1 0 4)mmol/L]明显高于 1995年组 [(1 2 7± 0 84)mmol/L];1998年组HDL -C水平 [(1 0 1± 0 33)mmol/L]明显低于 1995年组 [(1 35± 0 37)mmol/L]。 1995年组和 1998年组女性TC水平明显高于男性 ;1998年组男性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近三年来TG明显升高 ,HDL -C明显降低 ,应继续加强对血脂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9月以来 ,我们应用脂青胶囊 (四川威光制药有限公司出品 )治疗了冠心病高血脂症患者 4 0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冠心病患者 4 0例 ,其中男 2 0例 ,年龄 60~ 73(平均 66.3)岁 ;女 2 0例 ,60~ 76(平均 68.5)岁 ;均伴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 5.7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 ,除外半年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病综合征、药源性高脂血症 (如 β-受体阻滞剂 )及肝、肾疾患者。所有患者近 2周内未应用降脂药物。1.2 方法服药前 2周及服药期间停服其它影响血脂药物 ,饭后服用脂青胶囊 ,每次 4…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降脂治疗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法检测 39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和 31例无心肌梗死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应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 ,将 39例AMI受试者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治疗组和加服辛伐他汀 5mg/d或 10mg/d治疗组 ,治疗 2个月后复测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然后交叉 ,即单纯常规治疗组加服辛伐他汀 5mg/d或 10mg/d ;原服辛伐他汀治疗组停用 ,仅接受常规治疗 ;第 4个月再次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n =39,(2 .44± 3.31) % ]较对照组 [n=31,(8.13± 4.77) % ]明显降低 (P <0 .0 0 1)。AMI患者服用 5mg/d辛伐他汀 (n =19)治疗 2个月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4 .2 9± 2 .91) %与治疗前基础水平 (2 .5 4± 2 .5 2 ) %、常规治疗后 (2 .89±3.71) %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而服用 10mg/d ,辛伐他汀 (n =2 0 )治疗 2个月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6 .2 4± 4.14) % ]与治疗前基础水平 [(2 .35± 3.92 ) %P <0 .0 1]、常规治疗后 [(2 .5 7± 3.5 7) %P <0 .0 5 ]相比 ,有显著性改善。同时还观察到 ,与常规治疗相比较 ,辛伐他汀 (5mg/d或 10mg/d)治疗后血总胆固醇水平有明显降低。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自发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OLETF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OLETF大鼠在 32周龄时根据体重及胰岛素耐量试验中 5 0min血糖下降百分率随机分成三组 :正常喂养组 ,罗格列酮治疗组及西洛他唑治疗组 ,每组 7只鼠。测给药 2 9d后的血脂水平 ;给药 38d后测空腹血糖 ,以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对以上各组进行胰岛素敏感性评价。 结果 西洛他唑组血甘油三酯水平 ( 1.95± 0 .19mmol/L)较对照组 ( 3.11± 0 .32mmol L)降低 (P <0 .0 1) ;胆固醇 ( 1.32± 0 .17mmol/L)较对照组 ( 2 .2 6± 0 .17mmol/L)降低 (P <0 .0 1) ;游离脂肪酸 ( 0 .46± 0 .11mmol/L)较对照组 ( 1.5 3± 0 .35mmol/L)降低 (P <0 .0 5 ) ;葡萄糖输注速率 ( 11.0 4±1.12mg·kg- 1 ·min- 1 )较对照组 ( 7.33± 1.12mg·kg- 1 ·min- 1 )增加 (P <0 .0 1) ;空腹血糖 ( 6 .1± 0 .7mmol/L)较对照组 ( 7.87± 1.2 3mmol/L)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西洛他唑能改善OLETF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47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血清脂蛋白 (a) [Lp(a) ]、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进行测定 ,并根据患者年龄、是否吸烟 ,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进行分组 ,比较各组间的血脂与预后关系。同时对患者住院 4周内死亡风险与其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 心肌梗塞急性期TG≥ 2 .2mmol/L者占 13 % ,TG在 1.76~ 2 .2mmol/L者占 12 % ;TC≥ 6.2 4mmol/L者占 16% ,TC在 4 .68~ 6.2 4mmol/L的患者占 4 0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TC、LDL C是预测心肌梗塞急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即可发现高脂血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是最重要的心肌梗塞急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期高脂饲养对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 观察膳食总热量正常、脂肪含量长期增高饲养对正常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 1 9只 ,分为正常饲养组 (NC ,n =1 0 )和高脂饲养组 (HF ,n =9)。两组大鼠每日摄食总热量相等 ,但饲料中脂肪占总热量 (31 0kJ/d)的百分比不同 (NC组脂肪占 1 3 % ,HF组脂肪占 59% )。观察大鼠每月体重、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游离脂肪酸 (FFFA)的变化。饲养至 36周龄 ,作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IVGTT) ,观察两组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尤其是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的差异。结果 高脂饲养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腹型肥胖 (内脏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分别为 :HF组 1 0 .7% ,NC组 5 .3 % ,P <0 .0 0 1 ) ,血FFFA升高〔HF组 (1 .60± 0 .36)mmol/L ,NC组 (0 .59± 0 .1 2 )mmol/L ,P <0 .0 0 1〕。 36周龄时 ,IVGTT中 5、 1 0、 30min血糖 (BG)HF组显著高于NC组〔5min :(1 7.3± 0 .7)mmol/Lvs(1 6 .0± 0 .7)mmol/L ,P <0 .0 5 ;1 0min :(1 4 .6± 0 .8)mmol/Lvs (1 2 .7± 1 .0 )mmol/L ,P <0 .0 0 1 ;30min :(9.4± 1 .6)mmol/Lvs (6 .6± 1 .4)mmol/L ,P <0 .0 1〕。 5、1 0min血胰岛素HF组显著低于NC组〔5min :(734 .7± 1 .5) pmol/Lvs (1 938.4± 1 .4)pmol/L ,P <0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脯氨酸/丝氨酸丰富卷曲螺旋蛋白1介导的长链非编码RNA(lncLEPIS)过表达对血脂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1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lncLEPIS过表达组(lncLEPIS组),构建肝脏过表达lncLEPIS的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用酶标法检测血脂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NC组和lncLEPIS组的斑块面积/主动脉面积分别为(18.6%±0.3%)、(28.0%±1.3%),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横截面积分别为(7.5%±0.2%)、(17.8%±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C组和lncLEPIS组小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0.65±0.07)mmol/L、(0.96±0.21)mmol/L,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56±0.71)mmol/L、(7.36±0.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46±0.05)mmol/L、(1.95±0.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59±0.35)mmol/L、(5.59±0.59)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NC组相比,lncLEPIS组小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水平下调48.4%,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表达水平上调62.8%(P<0.05)。结论 lncLEPIS过表达降低LDLR表达,促进PCSK9表达,升高血浆LDLC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