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58-962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西药组的治疗对照。方法:观察血瘀证候改善情况,测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血液流变学、临床完全缓解率及疗效,以及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对JAK2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差异。结果:清肝化瘀汤组临床完全缓解率73.33%,单用西药组为40%,清肝化瘀汤对于PV患者能够改善"血瘀"证候,相较于单用西药组,能明显改善皮下瘀斑、脉络瘀血、肌肤甲错的症状,并能够抑制外周血象,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P<0.05),但对贫血和肝脾肿大变化不明显,对骨髓增生程度改变不明显。结论:清肝化瘀汤能够明显改善血瘀证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确切、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清热利胆汤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输液“10%葡萄糖、维生素C、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胆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证侯疗效、生化指标及妊娠结果。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证候、生化指标及妊娠结果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热利胆汤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陈清热利胆汤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方茵陈清热利胆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疗效、生化指标及妊娠结果.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证候、生化指标及妊娠结果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清热利胆汤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院产科入院治疗的ICP患者61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予清肝健牌ICP方,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门冬氨酸钾镁。结果清肝健脾法能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能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皮肤瘙痒的程度;对围产儿预后有积极的影响。结论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来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抗淤胆汤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 0例服用抗瘀胆汤 ,对照组 2 0例口服地塞米松片 ,两组均配合输液“能量合剂”、“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疗效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及 85 %。治疗组在改善证候、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及改善妊娠结果方面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降低血清甘胆酸水平及改善肝功能方面 ,两组疗效相当 (P >0 0 5 )。结论 :抗淤胆汤配合西医治疗妊娠期肝内淤积症疗效肯定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总结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红细胞增多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清肝化瘀中药口服为主,结合青黛粉外敷肝、脾区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疗程至少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象等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和临床缓解共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近期疗效肯定,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兴丽  杨文华  史哲新  高宏  杨向东  姚芳 《新中医》2013,45(12):127-128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清肝化瘀方联合羟基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总有效率、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改善等均优于单用羟基脲治疗,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思美泰结合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予思美泰结合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血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的变化及妊娠结局,并观察思美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瘙痒症状减轻,总胆汁酸、转氨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面色潮红等,占4.8%(2/41)。结论:思美泰结合中药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明显。结论:思美泰结合中药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ICP患者疗效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28-730
目的:探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及清肝化瘀汤干预的疗效。方法:观察31例ET患者,其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18例,阴性13例,两组均辨证应用清肝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差别及与JAK2 V617F突变的相关性,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前JAK2 617F突变阳性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积分高于突变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3.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AK2 617F突变阳性组的中医证候、全血黏度改善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 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有更典型的瘀证表现,清肝化瘀汤可改善患者高凝高黏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和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肝利胆汤口服,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肝胆酸(CG)、总胆汁酸(TB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胆红素(TB)水平及血清胆汁酸谱水平,比较2组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CG、TBA、ALT、AST、TB及LCA、UDCA、CDCA、CA、DC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羊水污染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胆内胆汁淤积症效果好,围生儿预后也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