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现场调查筛出的新发T2DM患者791例为病例组,以同期调查的血糖正常者4 3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运用相加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血压在T2DM的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χ2=40.13, P<0.001)和高血压患病率(χ2=120.35, P<0.001)均高于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共同存在对T2DM患病的协同效应指数为1.19,归因交互效应为0.52,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12.2%,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15.71%。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对T2DM的发病有正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增加罹患 T2DM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以84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人体参数和相关生化指标。男性和女性分别以血尿酸>420 μmol/L和>360 μmol/L为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比例分别为77.14%和46.35%(P<0.001)。按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分组,第1至第4四分位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比例分别为32.55%、45.58%、52.38%和70.67%(P<0.001)。按代谢综合征组分1、2、3、4个分为4组,4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39.88±6.46)、(277.89±5.00)、(301.38±5.42)和(330.74±7.99) μmol/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性别和年龄后,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是尿酸正常者的3.85倍(OR=3.85,95%CI为2.39~6.22,P<0.001)。结论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血尿酸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探讨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piData 3.0建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数据库,纳入完整病例资料1 411例,按血尿酸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HUA)组和正常尿酸(NUA)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HUA组患者中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NUA组(P<0.05),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清门冬酰胺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酰胺基转移酶(AL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女性、高HbA1c、高HDL-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女性:OR=0.705,95%CI=0.501~0.993,P<0.05; HbA1c:OR=0.912,95%CI=0.840~0.991,P<0.05;HDL-C:OR=0.539,95%CI=0.335~0.868,P<0.05),BMI≥25 kg·m-2、高SBP和高TG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因素(BMI:OR=2.107,95%CI=1.473~3.014,P<0.05;SBP:OR=1.767,95%CI=1.210~2.581,P<0.05;TG:OR=1.111,95%CI=1.057~1.168,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重点筛查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控制体质量,同时将血压和TG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的高危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95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T2DM的发病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肥胖(OR=3.129)、吸烟史(OR=2.408)、高胆固醇(OR=2.368)、糖尿病家族史(OR=2.162)、高血压(OR=1.990)、高甘油三酯(OR=1.809)、年龄≥55岁(OR=1.808)、饮酒史(OR=1.722)为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吸烟史、高胆固醇、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为T2DM发病的高危因素,高甘油三酯、年龄≥55岁、饮酒史与T2DM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性别与T2DM的关系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及高尿血酸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将患者分成仅糖尿病组和合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行身体检查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表达,Pearman法分析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351,78.706,314.433,P<0.001);合并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仅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糖尿病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呈现正相关(r=0.423,0.730,P<0.001)。两组患者在高血压(χ2=89.708,P<0.001)、高血脂(χ2=5.575,P=0.018)、脂肪肝(χ2=7.614,P=0.006)、视网膜病变(χ2=110.174,P=0.000)、下肢血管病变(χ2=14.110,P=0.00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χ2=35.042,P<0.001)、病程(t=8.242,P<0.001)、糖化血红蛋白(t=10.697,P<0.001)、空腹血糖(t=11.510,P<0.001)、三酰甘油(t=22.108,P<0.001)、高密度脂蛋白(t=4.488,P<0.001)、低密度脂蛋白(t=2.006,P=0.048)、血肌酐(t=5.691,P<0.001)、舒张压(t=7.835,P<0.001)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08,95%CI:1.013~1.441)、病程(OR=1.536,95%CI:1.188~1.985)、糖化血红蛋白(OR=2.184,95%CI:1.473~3.238)、粒淋比(OR=2.977,95%CI:1.889~4.691)和γ-谷氨酰转肽酶(OR=1.655,95%CI:1.363~2.010)是发生高尿血酸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高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呈正相关,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是高尿血酸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2 748例孕妇中GDM 540例,非GDM 2 208例,GDM发病率19.65%;②GDM组年龄?孕前BMI?产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体重较非GDM组均有升高(P < 0.05);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868,P < 0.001)?自然流产史(OR=1.673,P < 0.001)?高血压病史(OR=2.509,P=0.017)?糖尿病家族史(OR=5.776,P < 0.001)?孕前BMI≥24(OR=2.981,P < 0.001)?孕期体重增长情况(OR=1.923,P < 0.001)均是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30岁(OR=1.406,P=0.006)?自然流产史(OR=1.462,P=0.003)?糖尿病家族史(OR=4.969,P < 0.001)?孕前BMI≥24(OR=1.475,P=0.035)?孕期体重增长幅度≥16.0 kg(OR=1.846,P < 0.001)与GDM发生有关;而妊娠期贫血孕妇GDM的发生率为无贫血孕妇的0.518倍(OR=0.518,P < 0.001);④无高危因素组GDM发病率11.95%,当高危因素≥4个,GDM发病率达65.00%(χ2=144.182,P < 0.001)?结论:孕前BMI≥24?年龄≥30岁?自然流产病史?DM家族史?孕期体重增加≥16 kg等因素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贫血可降低GDM发生?加强孕前?孕期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有利于减少GDM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40例,按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脏病史、肥胖和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高血压分级、糖尿病病程对发生脑卒中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比较,发生脑卒中组年龄(64.00±12.30)岁,较未发生脑卒中组年龄(59.18±14.69)岁大(t=-2.081,P=0.039<0.05),血糖异常率及血红蛋白异常率高(P<0.01),糖尿病病程长(P<0.001),处于高血压2、3级人数多(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P=0.007)、糖尿病病程(OR=1.631,P=0.001)、血糖水平(OR=1.951,P=0.003),颈动脉斑块(OR=5.976,P=0.036)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糖尿病病程、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和遗传度的分析,探讨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郑州市3所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56例作为病例组,抽取同期河南省军区医院部分体检健康的人群(129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级亲属病史,并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病例组一级亲属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2.1%,高于对照组的5.5%(χ2=101.807,P<0.001),一级亲属遗传度为39.10%。父母亲糖尿病病史(父:OR=1.501,95%CI=1.088~2.071;母:OR=4.095,95%CI=3.120~5.375),兄弟姐妹脑卒中病史(OR=9.860,95%CI=2.933~33.139)、糖尿病病史(OR=7.029,95%CI=3.952~12.504)为危险因素;而父母亲高血压(父:OR=0.494,95%CI=0.386~0.634;母:OR=0.594,95%CI=0.465~0.759)、父母亲高血脂(父:OR=0.395,95%CI=0.228~0.684;母:OR=0.367,95%CI=0.187~0.722)、母亲冠心病(OR=0.495,95%CI=0.319~0.769)、母亲肥胖(OR=0.385,95%CI=0.191~0.773)、兄弟姐妹肥胖(OR=0.423,95%CI=0.183~0.980)为保护因素。结论: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兴国县18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兴国县糖尿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年满≥18岁且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面访及体格检查。结果 3271名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9%;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为7.4%,明显高于男性的3.1%(P<0.01);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0~65岁(OR=10.011,P=0.002)、≥65岁(OR=12.026,P=0.001)]、女性(OR=2.518,P=0.000)、BMI 24~28kg·m-2(OR=1.591,P=0.018)、BMI>28kg·m-2(OR=3.440,P=0.000)、糖尿病家族史(OR=3.174,P<0.01)、机关企事业人员(OR=5.068,P=0.000)]和口味咸(OR=1.896,P=0.013)为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性因素[经常锻炼(OR=0.279,P<0.01)、偶尔锻炼(OR=0.362,P<0.01)]。结论兴国县农村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复发、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现状,开展综合防控,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目的 了解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个县区28个行政村/社区≥40岁的9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为29.5%(289/980)、63.3%(183/289)、56.4%(163/289)和47.2%(77/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居住地为城市〔OR=1.818,95%CI(1.317,2.508),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90,95%CI(1.922,4.050),P<0.001〕、高血压〔OR=1.813,95%CI(1.160,2.834),P=0.009〕、高三酰甘油〔OR=2.312,95%CI(1...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教育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云  武晓泓  刘超 《医学综述》2007,13(24):1978-1980
糖尿病教育管理是糖尿病综合性防治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导致糖尿病患者总体的治疗达标率较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尝试各种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表明,国内尚缺乏公认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国外学者提出的3种教育管理模式即专业培训模式、有组织干预模式、联合专业培训和有组织干预模式有一定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方崇亮  孙辉  杨谊平 《中国病案》2012,13(1):25+28-25,28
本文以中文版ICD-10中尿崩症的主导词是"糖尿病"为切入点,在回顾糖尿病和尿崩症发现与命名过程的基础上,比较中文版ICD-9和ICD-10在对主导词"diabetes"的翻译和处理上的不同,中文版ICD-9的主导词中有"多尿症"、"糖尿病"、"尿崩症"三个主导词。在中文版ICD-9中,按"糖尿病"、"尿崩症"和"多尿症"三个词都可以查到相关编码,非常方便。但在中文版ICD-10中,这三个主导词只被保留了一个"糖尿病",这样一来,尿崩症就只能以"糖尿病"为主导词。中文版ICD-9的翻译和处理方法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李蔓宁  曾夏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55-4257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对糖尿病足(DF)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自护能力,提供制定及实施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方法:选择确诊为DM住院患者120例,自设问卷表,将调查(入院、出院)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0例DM患者对DF相关知识从教育前的21.7%提高到教育后的86.3%;对危害性认识从16.7%提高到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DM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足部护理能力,防止DF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糖尿病分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的编码.方法 利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对主要诊断为糖尿病E14.-的180份病案进行分析.结果 医师诊断糖尿病,编码于E14.-的180份病案中,确诊糖尿病类型的有156份,占全部病案86.67%;其中Ⅰ型糖尿病的有13份,占8.33%,Ⅱ型糖尿病有130份,占72.22%,其他类型糖尿病有12份,占7.69%,妊娠期糖尿病1份,占0.64%.结论 编码员对糖尿病编码时要认真阅读病案及与临床医师沟通,确定糖尿病分型,再结合糖尿病伴随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编码规则进行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心、脑、肾、眼、皮肤及神经等系统的并发症已被普遍认识,但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是近几年才开始被医学界认识。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复杂,高血糖、胰岛素分泌缺乏、胰岛素抵抗、雌激素分泌减少、脂肪细胞因子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均可引起骨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3例正常人及86例糖尿病无合并微血管病变者和66例糖尿病并微血管变病者的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ET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而并发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并发微血管病变组相比,血浆ET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血浆ET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眼、心、肾、血管和自主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同时对精子发生也有损害,主要为生精细胞增殖减缓或障碍,生精细胞数量减少,生精小管直径减小。引起精子发生损害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主要与高血糖状态下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细胞营养障碍和(或)高血糖诱发的氧化应激直接破坏精子发生相关细胞结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欣 《医学综述》2006,12(16):995-996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具有调节机体中蛋白质和核苷酸合成的作用,并与机体中的抗氧化能力有关。GSH对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GSH已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糖尿病不典型首发症状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观察不典型症状在糖尿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首诊糖尿病110例症状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观察首诊糖尿病10例,不典型症状患者110例,占61%,结论:糖尿病不典型症状多见,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糖尿病手术病人应用吗啡、氯诺昔康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①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 2 0例 ,配对分为糖尿病组 (A组 )和非糖尿病组 (B组 ) ;两组术后均采用吗啡80 μg/h硬膜外持续给药 4 8h ,术后 12h、2 4h、4 8h行VAS评分 ;②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 30例配对分为糖尿病组 (A′Ⅰ组 )、糖尿病 (A′Ⅱ组 )、非糖尿病 (B′组 ) ,三组均硬膜外吗啡连续量 6 0 μg/h ,自控量 6 0 μg/次 ,锁定 2 0min ,A′Ⅱ组自术毕静脉给予氯诺昔康 4mg/Q8h ,记录三组病人 4 8h吗啡总消耗量。结果 :A组术后 12h、2 4h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P <0 .0 1) ;A′Ⅱ组和B′组 4 8h吗啡总消耗量明显少于A′Ⅰ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病人对吗啡的敏感性降低 ,鞘内注射吗啡镇痛作用减弱 ;复合静脉氯诺昔康平衡镇痛可增强镇痛效果 ,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