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之一,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疗效较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项新型脑皮质刺激技术,被认为是一项安全而有前景的精神障碍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研究及新的治疗模式增多,rTMS治疗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需要更新.目标:探索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从以下数据库搜索了相关的临床对照试验: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于2017年1月2日.按照预先定好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后应用RevMan 5.3和Stata 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偏倚工具评估各种偏倚的风险性.结合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为参照标准,进行主要结局指标证据水平的分级.结果:总共检索到3500篇文献,最终2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计样本量1440例.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合并使用rTMS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SMD=-0.40,95%CI=-0.62~-0.18).根据Cochrane风险评估偏倚工具对疗效的评估的偏倚进行评估,其中6篇研究评价为"高偏倚风险",其它为"无法判断".根据GRADE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标准,该疗效评估指标的证据质量是"中等".rTMS治疗的可接受性较好(RR=0.75,95%CI=0.49~1.15,基于28项研究的1492例样本),但接受rTMS治疗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比率更高(RR=2.20,95%CI=1.53~3.18,基于23项研究的1296例样本).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合并使用rTMS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可接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但是本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且研究的异质性较高,所以对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背景: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之一,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疗效较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一项新型脑皮质刺激技术,被认为是一项安全而有前景的精神障碍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研究及新的治疗模式增多,r TMS治疗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需要更新。目标:探索r 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从以下数据库搜索了相关的临床对照试验: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于2017年1月2日。按照预先定好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后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偏倚工具评估各种偏倚的风险性。结合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为参照标准,进行主要结局指标证据水平的分级。结果:总共检索到3500篇文献,最终2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计样本量1440例。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合并使用r TMS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SMD=-0.40,95%CI=-0.62~-0.18)。根据Cochrane风险评估偏倚工具对疗效的评估的偏倚进行评估,其中6篇研究评价为"高偏倚风险",其它为"无法判断"。根据GRADE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标准,该疗效评估指标的证据质量是"中等"。r TMS治疗的可接受性较好(RR=0.75,95%CI=0.49~1.15,基于28项研究的1492例样本),但接受r TMS治疗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比率更高(RR=2.20,95%CI=1.53~3.18,基于23项研究的1296例样本)。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合并使用r TMS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可接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但是本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且研究的异质性较高,所以对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应用P300评定未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文献,应用分析软件RevMan 5.1对两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检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4篇文献纳入分析.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P300潜伏期的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为0.18,95%CI为(0.04,0.31),研究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两组之间P300波幅SMD值为-0.59,95%CI为(-0.73,-0.46),研究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300可用于评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并可以在临床中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迟发性运动障碍(TD)、非TD精神分裂症患者(TD-)和正常对照人群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探索外周BDNF浓度与TD的关系。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SIA),检测104例TD、46例TD-患者和44名正常人血清BDNF、浓度,选取46例一般状况与TD-组匹配的TD患者与TD-、正常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对104例TD患者血清BDNF浓度与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各项分值之和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6例TD和TD-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D与T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04例TD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AIMS各项分值之和的相关系数为0.359,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P<0.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BDNF浓度下降,伴发TD的患者异常运动严重程度与BDNF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痴呆的疾病负担不断增加,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些国家就推荐使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来治疗痴呆,虽然有关GbE疗效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目的就银杏叶提取物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作用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找出1982年1月—2012年9月发表的关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不少于22周)痴呆患者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文献报告。根据GRADE系统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并评估发表偏倚。对连续性变量的合并效应值采用标准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SMD)表示,对分类变量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表示,meta分析的合并结果采用森林图显示。结果有9项研究共计2578例患者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其中6项研究共计1917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发现仅在样本年龄相对较低(平均年龄75岁以下)的研究中GbE在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和防止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方面优于安慰剂。组间脱落率以及治疗中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然而,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的年龄差异),文献存在可能的发表性偏倚(大多数是医药公司资助的),因此总体证据强度属于"低"。结论这一meta分析表明,现有对此重要问题的研究证据依然极其薄弱。GbE对75岁以下存在痴呆的人群可能有效。需要大样本、安慰剂对照的随机研究来验证上述结果,今后的研究应当聚焦于程度较轻的痴呆(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不同剂量GbE的效果,并且随访更长的时间(至少1年)。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项非侵入的脑刺激技术。它被认为是一项安全而有前景的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治疗方法。然而尚无系统综述对tDCS治疗幻听的效果进行评价。目标:探索tDCS对于有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从以下数据库搜索了相关的临床对照试验: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台湾电子期刊服务网等数据库,时间截止于2016年2月13日。根据预先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文献。纳入文献的质量经过偏倚风险评估,主要结局的证据等级水平采用GRADE评定,应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总共检索到415篇文献。最终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计样本量87。其中2篇的研究评价为“低偏倚风险”,1个研究为“无法判断”。3个纳入研究均为小样本量、主要结局指标结果不一致,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等级被评为“低水平”。结论:已发表的文献样本量均小,而且主要结局指标的结果不一致。我们无法从这些研究中得出一致结论。关于tDCS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的疗效评价,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精神病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 DUP)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未治疗且DUP≤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3例和正常对照93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所有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浓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10.33±4.68)ng/mL,低于对照组(13.30±5.74)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33)。患者DUP与其血清BDNF水平无相关性(r=-0.070,P=0.570)。结论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而未治期与血清BDNF水平之间可能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包括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组20例,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组28例,正常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BDNF浓度。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杀意图自评量表(SIOSS)对患者组进行评定。比较各组BDNF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间BDN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95,P<0.01)。Post-hoc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组BDNF水平[(51.3±11.1)pg/ml]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组[(67.7±20.8)pg/ml](P<0.05),而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组BDNF水平也低于正常对照组[(111.3±39.0)pg/ml](P<0.01)。自杀未遂组的血清BDNF水平与自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836,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患者BDNF水平低于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患者和正常人群;BDNF可能是参与精神分裂症自杀病理生理机制的一种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BDNF浓度与PAN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7.3±2.6)vs(9.9±4.3)ng/mL,P<0.001];②利培酮、氯氮平、典型抗精神病药3组间血清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1),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5.1±1.7)vs(7.8±2.7)ng/mL,P<0.05];③患者组中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07,P=0.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下降,利培酮治疗组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组,阴性症状越明显的患者BDNF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烟草使用行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和健康对照者60名;根据自制吸烟问卷及尼古丁依赖量表将患者分为烟草使用组31例和非烟草使用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入组者血清BDNF浓度。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10.51±0.29)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13.79±0.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草使用组血清BDNF水平[(10.76±0.22)ng/m]高于非烟草使用组[(10.28±0.11)ng/mL](P0.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人群,而烟草使用行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丙戊酸单药治疗间的关系。方法选择epileDsv、valproate、homocysteine和epilep。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3年8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等数据库,获得丙戊酸单药治疗与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间关系的相关英文文献,均为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的病例.对照临床研究。通过Newcastle—Ottawa量表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Stata12.0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8篇,包括266例行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癫痼患者和48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所有纳入文献质量评分均〉6分。Meta分析显示,丙戊酸单药治疗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620,95%CI:0.320-0.920;P=0.000];经异质性检验存在显著异质性(I^2=65.600%,P=0.005),根据不同地区和受试者年龄差异行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亚组癫痫患者异质性风险(I^2=47.400%,P=0.107)较整体(I^2=65.600%,P=0.005)降低。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之稳定性,当任何一项研究被剔除后,相应的SMD值均不发生变化,表明分析结果稳定性良好。结论丙戊酸单药治疗可显著增加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后者是否受种族因素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123I-FP-CI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23I-FP-CIT SPECT,DaTSCAN)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QUADAS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Disc软件对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Stata软件Harbord-Egger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并分析结果显示DaTSCAN对路易体痴呆诊断敏感度为0.80(95%CI:0.73~0.86),特异度为0.93(95%CI:0.89~0.95),阳性似然比为10.10(95%CI:6.71~15.20),阴性似然比为0.22(95%CI:0.12~0.39)。合并敏感度经Q异质性假设检验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项合并统计值Q检验无明显异质性。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 1。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发表偏倚提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间无发表偏倚(P=0.089)。结论 DaTSCAN对路易体痴呆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国内首发未治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应用P300评定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文献,应用分析软件RevMan 5.2对两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检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1篇文献纳入分析.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组间P300潜伏期的标准化均数差(SMD)=30.51,95%CI=27.72~33.30,研究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两组之间P300波幅SMD=-1.26,95%CI=-1.51~-1.01,研究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排除两篇视觉靶刺激文献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P300可以反映药物治疗前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的特征,但P300异常对抑郁症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不直接支持临床中抑郁症的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介素-1β(IL-1β)在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水平。方法:采用Young躁狂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02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评定,其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31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组71例;以单相抑郁症组21例,双相障碍缓解组18例和健康正常者33名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和IL-1β水平。结果: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组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32.46±1.54)ng/ml和(28.75±1.62)ng/ml,IL-1β水平分别为(39.63±3.13)ng/ml和(34.84±1.87)ng/m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5.70±5.74)ng/ml和(54.48±9.46)ng/ml(P〈0.01);而双相障碍缓解组BDNF和IL-1β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与BDNF及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Sun  Xiao-Ni  Zhou  Jian-Bo  Li  Na 《The Psychiatric quarterly》2021,92(1):135-145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ve high rates of comorbid physical illness, but there has been less attention to dental diseases in these patients. This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 systematically examined the or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se-control studies comparing the or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healthy controls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with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was calculated using RevMan version 5.3. Three case-control studies comprising 306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306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All studies were rated as “high qualit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f decayed, missing and filled teeth (SMD?=?0.83, 95%CI: 0.57, 1.09, p?<?0.001; I2 =?51%), missing teeth (SMD?=?0.79, 95%CI: 0.59, 0.98, p?<?0.001; I2 =?19%), and decayed teeth (SMD?=?0.89, 95%CI: 0.24, 1.54, p?=?0.008; I2 =?92%) when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Simila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filled teeth scores (SMD?=?-0.76, 95%CI: ?1.44, ?0.09, p?=?0.03; I2 =?93%) when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This meta-analysis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likely to have worse oral health when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itvity,MMN)波幅进行Meta分析发现其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区分效应值(Cohen's d,)d在1.00左右,使之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但检索文献未发现纳入中国精神分裂症人群MMN研究的Meta分析报道,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MN进行Meta分析.目的:通过Meta分析计算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MMN的平均效应值,探讨其是否可作为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物标志物.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it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KN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 Citaiton Databases,VIP)、PubMed数据库,收集2017年5月8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MMN研究的相关文献.MMN受损的影响通过计算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标准平均差(SMDs)来评估MMN波幅.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分析.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估所有研究的总体质量超过6.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数据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432例,健康对照人群3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MN受损显著(Cohen's d=1.004).剔除异质性大的文献2个,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MMN差异的效应值降为0.79(Cohen's d=0.79).亚组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病程大于3年的患者MMN波幅缺失的效应值为0.95,而病程小于3年的效应值为0.77.通过Egger回归分析得出的发表偏移(t=1.83;p=0.101)提示没有发表偏移.结论: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MMN波幅效应值与其他关于该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提示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表现有MMN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实验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36例)、无自杀行为患者(55例)及36名正常对照血清BDNF水平,对抑郁症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自杀意念的强烈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自杀未遂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无自杀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自杀未遂组HAMD总分和SIOSS总分高于无自杀组。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SIOSS总分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BDNF降低,BDNF水平可能是自杀倾向行为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程对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抑制缺陷的影响。方法对58名健康志愿者、3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和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进行感觉门控研究。应用听觉P50抑制评估感觉门控,实验模式为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结果首发患者、慢性患者及对照组的S1波幅分别为(3.7±2.5)μV、(4.5±2.0)μV和(5.8±3.8)μV(F=5.P〈053,.01),首发患者的S1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S2波幅分别为(2.8±1.1)μV、(3.5±1.5)μV和(2.1±1.4)μV(F=11.47,P〈0.01),首发和慢性患者的S2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2,小于0.01),并且慢性患者的S2波幅高于首发患者(P=0.02)。P50抑制指标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首发和慢性患者的S2/S1波幅比均大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而S1-S2波幅差值和100(1-S2/S1)均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但首发患者和慢性患者之间P50抑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存在明显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病程对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身体健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144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溴乙锭染色技术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两组BDNF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组中C/C和C/T两组基因型患者的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DNF C270T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没有直接关系,但是,BDNF的基因变异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有关,但尚不清楚这些认知功能的改变是否会随着药物治疗而改变。目的汇集中国的随访研究,确定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P300成分改变的关系。方法手工和电子检索198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进行的、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的文献,内容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变化。2位评定者对12项符合Meta分析纳入标准的研究独立进行分析。12项研究中有17个样本的P300波幅峰值具有同质性,因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汇集的标准化效应值(pooledstandardized effect size,PSES);但P300潜伏期数值具有异质性,因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PSES。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及倒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汇集样本的611例受试者中,治疗前后完成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试的502例(82.2%)纳入Meta 分析。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P300波幅微小但显著的增加有关(PSES=0.39, 95% CI [0.26, 0.51], z=6.14, p<0.001)及P300潜伏期微小但显著的减少有关(PSES= -0.29, 95% CI [-0.51, -0.07]; z=2.58; p=0.010)。无显著的发表偏移。结论既往西方的Meta分析主要是基于横断面研究,与此不同,中国的这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随访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P300波幅和潜伏期均随药物治疗而改变。提示P300成分,特别是P300波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监测认知功能变化的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