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以焦虑、抑郁常见,但是有关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研究报告较少.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特点以及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和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1-05/2003-06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87例(病例组),男48例,女39例,年龄61~84岁.均首次发病,病程在第3个月的恢复期者.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员68例为对照组,神经系统检查和躯体检查正常,无精神病史,无痴呆表现,男39例,女29例,年龄60~82岁.方法根据统一的指导语,在病程第3个月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主要观察指标①SCL-90总分和因子分.②SSS总分.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阳性总分、阳性均分均高于对照组(t=4.14~8.09,P=0.000).病例组SCL-90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u=2.107~8.811,P=0.000).两组在敌对和偏执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SCL-90总分及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呈正相关(r=0.806~0.293,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情绪障碍.其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皮质醇水平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老年抑郁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回 顾性分析苏州市广济医院老年精神科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0 月 1 日期间住院,年龄 55~95 岁,且 依据 ICD-10 诊断标准出院诊断为抑郁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雌二醇、生 长激素等激素水平资料。结果 研究共纳入抑郁障碍患者109例,阿尔茨海默病57例,抑郁障碍组的 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478.10(389.81, 587.63)nmol/L 比 370.30(290.66, 405.35)nmol/L, Z=5.91,P< 0.01],而年龄[(69.68±8.01)岁比(75.77±8.01)岁,t=4.66,P=0.00]、黄体生成素[18.90(9.59, 27.60) IU/L 比 24.31(15.18,34.06) IU/L,Z=2.27,P=0.02]和生长激素[0.23(0.10, 0.73)ng/ml 比 0.30(0.20, 1.45)ng/ml,Z=2.02,P=0.04]显 著 低 于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组。 经 过 Logistic 回 归 筛 选 出 年 龄(OR=0.92, 95%CI=0.88~0.96,P< 0.01)、皮质醇(OR=1.01,95%CI=1.00~1.01,P< 0.01)两项指标构建回归方程。年龄、 皮质醇及年龄与皮质醇联合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5%CI=0.62~0.76)、0.78(95%CI=0.71~0.84) 和 0.82(95%CI=0.75~0.88)。结论 血清皮质醇水平可能可以作为鉴别住院老年抑郁障碍和阿尔茨海 默病患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及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组),26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细胞因子测定,并以HAMD、HAMA、EPQ和LE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细胞因子IL-1β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组HAMD,HAMA总分及因子分EPQ的神经质分,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和社交问题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IL-6与HAMD总分、HAMA总分及认知障碍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抑郁症病人存在免疫功能改变,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老年人差.  相似文献   
5.
老年抑郁症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影响老年抑郁症诊断的共病因素以及老年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以焦虑、抑郁常见,但是有关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研究报告较少。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特点以及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和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1-05/2003-06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87例(病例组),男48例,女39例,年龄61-84岁。均首次发病,病程在第3个月的恢复期者。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员68例为对照组,神经系统检查和躯体检查正常,无精神病史,无痴呆表现,男39例,女29例,年龄60-82岁。方法:根据统一的指导语,在病程第3个月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主要观察指标:①SCL-90总分和因子分。②SSS总分。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阳性总分、阳性均分均高于对照组(t=4.14~8.09,P=0.000)。病例组SCL-90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u=2.107~8.811,P=0.000)。两组在敌对和偏执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病例组SCL-90总分及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呈正相关(r=0.806-0.293,P&;lt;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情绪障碍。其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按CCMD-3中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收集33例60岁以上首次抑郁发作的病人(抑郁组),32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使用HAMD、HAMA和MMSE量表对所有入组者进行评定,并作P300测定。结果 抑郁组MMSE总分低于对照组。抑郁组N2和P3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抑郁组的P300潜伏期N2和P3与HAMD的迟缓因子分呈正相关,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口服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验证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给予利培酮4~8mg/d治疗,疗程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以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显效率为90%。利培酮的起效时间在10天左右,仅有轻度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失眠。提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头低位卧床期间四肢加压套带预防大脑中动脉血流下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头低位卧床 2 1d期间套带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 .方法 健康男性志愿者 1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套带组 ,每组 6人 ,进行 - 6°卧床试验 2 1d.套带组卧床每日 0 8:30~ 2 0 :30四肢加压套带 ,压力维持在 5 .3k Pa,对照组不做任何对抗措施 .卧床前、卧床 10 d及卧床结束时进行 3次立位耐力试验 .卧床前、卧床 1,3,10和 2 1d用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对照组 2 1d卧床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 ,血流量减少 ,其中卧床 3 d和 2 1d较卧床前血流速 (vs,vm)明显降低 ,血流量减少 (P<0 .0 5或 P<0 .0 1) .套带组卧床期间及卧床结束时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卧床前无显著降低或减少 (P>0 .0 5 ) .卧床 10 d和卧床结束时立位耐力试验对照组 6人均未通过立位耐力试验 .套带组 4人顺利通过立位耐力试验 ,2人未通过立位耐力试验 .结论 头低位卧床期间使用套带能有效减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 ,对改善失重引起的脑缺血和立位耐力不良有明显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实验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36例)、无自杀行为患者(55例)及36名正常对照血清BDNF水平,对抑郁症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自杀意念的强烈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自杀未遂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无自杀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自杀未遂组HAMD总分和SIOSS总分高于无自杀组。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SIOSS总分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BDNF降低,BDNF水平可能是自杀倾向行为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