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关联规则及其在肝癌病人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关联规则方法在肝癌病人资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采用基于列联表的X^2检验和可信度提高的规则剪除方法,通过设置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对肝癌资料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设置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分别为0.10和0.60,样本例数1457例。所得结果根据列联系数C〉0.45获得51条规则。作用度lift〉2.4得到19条规则;考虑规则后件为肝癌是否复发得到19条规则。这些规则揭示了影响肝癌复发的变量值及变量值的组合,并且反映了数据中高度相关的变量值间的关系。结论 在肝癌病人资料中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可以揭示多因素间潜在的、有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联规则方法在饮用水水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通过设置最小支持度、最小置信度和提升度对水质资料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设置规则后件为硝酸盐超标,最小支持度、最小置信度和提升度分别为0.50%、90.00%和3,样本数为12 624条,获得15条规则。这些规则提示了造成硝酸盐超标的变量值及变量值的组合,反映了数据中高度相关的变量间关系。结论在水质资料中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可以揭示潜在的、有价值的关系,为检测结果审核以及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法分析社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之间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为慢性病筛查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上城区10个社区≥18周岁居民3 519人,开展慢性病患病情况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中的Apriori modeling算法分析慢性病之间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结果共发放问卷3 519份,回收有效问卷3 345份,问卷有效率为95.06%。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总体患病率为43.47%,其中患病率前三位为高血压(31.53%)、血脂异常(16.65%)和糖尿病(10.43%)。这7种慢性病存在7条强关联规则,按照置信度排序,前三位分别为{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冠心病}→{高血压};不同性别人群的慢性病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相似;60岁人群存在14条强关联规则,置信度前三位分别为{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男、女慢性病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相似,均存在7条强关联规则,置信度前三位分别为{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冠心病}→{高血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等7种常见慢性病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高血压与多种慢性病具有强关联性;60岁以后多种慢性病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甲型肝炎风险预测中Apriori关联规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甲型肝炎疫情风险数据挖掘并形成关联规则。方法传染病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朝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该市1981—1994年的甲型肝炎发病率数据。气象资料由该市气象站提供,内容包括各年相应的13项月气象指标。首先将气象指标和传染病数据离散化为计数资料.分别为高、中和低水平,将源数据库映射为挖掘数据库;然后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1,最小置信度为0.8,利用Apriof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由公共卫生专家解释及检验所产生的规则。结果共形成203个强关联规则。这些强关联规则中蕴含着甲型肝炎发病与季节、气温、气压、降水量、蒸发量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本方法有利于将抽象的数理统计理论转变为实用的关联规则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联规则及其在细菌性痢疾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鹏  曲波  何苗  黄德生  周宝森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007-2008
[目的]进行细菌性痢疾疫情风险数据挖掘并形成关联规则。[方法]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朝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1981-1994年的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数据。气象资料由该市气象站提供,内容包括各年相应的13项月气象指标。首先将:气象指标和传染病数据离散化为计数资料,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由此将源数据库映射为挖掘数据库;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15,最小置信度为0.9,利用Apriof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共形成70个强关联规则,这些强关联规则中蕴含着细菌性痢疾与季节、气温、气压、降水量、蒸发量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本方法有利于将抽象的数理统计理论转变为实用的关联规则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共病流行情况,为老年人共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参与“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绵阳市乙肝与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规模化现场队列研究”示范点筛查的107 177名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个人基本资料、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慢性病共病现状,并应用Apriori算法分析慢性病关联强度。结果 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者14 509人,共病患病率为13.54%。Apriori算法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7种慢性病间存在关联规则,多指向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全人群筛选出5条强关联规则,按置信度排序分别是{COPD}→{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高血压};男性筛选出2条强关联规则,女性筛选出5条强关联规则,与全人群结果类似;除上述关联规则外,在75~79岁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发现关联规则{COPD,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8...  相似文献   

7.
蒋敏  李晓松  杜娟  段磊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63-1664,1669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在患者就医行为模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卫生服务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借鉴。[方法]利用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算法,通过设置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对患者就医行为等信息进行挖掘。[结果]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报销渠道与疾病不同严重程度等情况的患者就医行为模式存在差异。[结论]关联规则引入到卫生服务研究的资料分析中,可以探讨影响患者就医行为各种因素间潜在的、有价值的关系,较传统的多元回归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维吾尔族人群体检数据,探索与分析代谢综合征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挖掘体检信息,为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关联规则方法,筛选出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强关联条,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待选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男性与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10.98%和4.78%。当最小支持度为1.2%,最小置信度为80%时,按性别分别筛选出15条强关联规则。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分别为年龄、胰腺及甲状腺影像学检测、尿蛋白、亚硝酸盐与甲状腺检测的交互效应、窦性心律与尿蛋白交互效应等;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分别为年龄、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家族史与血沉K值交互效应等。结论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获得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预防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电子病案进行分析,提取出隐含在电子病案系统中未知的有用的信息为医疗诊断提供辅助性的决策. 方法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挖掘对电子病案进行几种可行的分析. 结果 分析病案中这些诊断规则和知识能较好地辅助医生临床诊断和有关疾病的治疗. 结论 用关联规则挖掘对电子病案进行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行甲状腺结节相关因素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形成关联规则.方法 收集某医院2000~2009年的甲状腺结节住院病例数据.内容包括与甲状腺结节相关的11项指标.首先将各项指标数据离散化为计数资料,将源数据库映射为挖掘数据库;然后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1,最小置信度为0.8,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由临床免疫科专家解释及检验所产生的规则.结果 共形成251个强关联规则,这些强关联规则中蕴含着甲状腺结节发病与性别、年龄、甲状腺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 本方法有利于将目前医院中大量医疗病例通过数据挖掘方法转变为实用的新知识,为医院大量病案信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临床有不典型症状患者应用平板运动试验(TET)筛选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近1年来有心悸、胸闷无典型胸痛症状的疑似或者未经冠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的患者,年龄18~75岁,应用Bruce方案进行测试,同时给以CAG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入选156例病人,TET阳性84例,经CAG检查诊断冠心病72例,需行手术治疗53例。结论:TET筛选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较高,且简单易行,结合高危因素诊断价值更高,是目前最可靠的冠心病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动态心电图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Diagnosis of coronary embolism: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ronary embolism is an uncommon but distinct clinical entity. It can be diagnosed clinically, and should be suspected whe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ccurs in association with an underlying condition which predisposes to embolism. The most common ar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 prosthetic heart val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cardiomyopathy with mural thrombus and arrhythmia. The diagnosis may be obscured by atypical symptoms and transient ECG changes. The diagnosis is supported by the demonstration of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by selective coronary arteriography. Treatment with long-term anticoagulants may prevent further emboli. Additional antiplatelet drugs are also necessary in patients with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DCG)与超声心动图(ECHO)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老年患者200例,均行DCG、 ECHO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G、 ECHO诊断老年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老年患者中冠心病阳性144例,占72%;阴性56例,占28%。D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 83.00%,均显著高于ECHO的77.08%、 73.50%(P <0.05);DCG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与ECH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超声心动图,可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临床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We assess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3444 women aged 60 to 79 years. RESULTS: There was an independent 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and adult S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S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attenuated when we adjusted for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adult smoking, physical activity, biomarkers of childhood nutrition, and passive smoking. CONCLUSION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verse childhood S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in part mediated through insulin resistance, which may be influenced by poor childhood nutrition, and in part throug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SES and adult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6.
王亚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22-5423,5425
目的 分析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分别检测1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血清中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发现的指标,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7.
The role of nutritional epidemiology stud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part because individual studies supporting either side of a given issue can often be identified. Several sets of criteria for inference of a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a dietary factor and a disease from epidemiologic studies have been suggested. One such set is that of Sir Austin Bradford Hill, which includes criteria such as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dose-response relation, consistency of association, temporally correct association, specificity of association, and biological plausibility. Another set of criteria, used by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anks evidence according to study design, designating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s superior to evidence from cohort or case-control studies, which are in turn superior to evidence from ecologic studies or opinions of respected authoriti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riteria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vitamin E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examined he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from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generally supports an inverse association of vitamin E intak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randomized trials is limited but suggestive of an inverse association with nonfatal, but not with fatal, coronary ev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riteria for causal inference to specific questions in nutritional epidemiology may provide clarity to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2导联心电图中T波峰末间期(Tp-Te)及QT间期离散程度(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及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比两组Tp-Te、QTd差异,分析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冠心病组Tp-Te及QT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的诊断中,Tp-Te及QTd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经分析,Tp-Te及QTd对冠心病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 结论Tp-Te及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对于冠心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选择因胸闷胸痛入院检查的女性患者332例,分析其病历资料,总结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病史、现病史、症状、生活习惯、家族史等相关因素,然后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诊断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观察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与危险因素的必然关系。结果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血糖、血脂、血压的三高史,吸烟史,肥胖史等多方面,临床诊断女性早发冠心与危险因素成反比关系,危险因素越多,临床诊断符合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仔细分析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