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能聚焦超声 (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应用HIFU治疗 ,其中 2 5例原发性肝癌同时行介入化疗 ,并通过彩超观察病灶的变化。结果 本组 115例中显效 2 0例 (占 17% ) ,有效 92例 (占 80 % ) ,总有效率 97% ,无效 3例 (占 2 .6 % )。 90 %以上患者治疗后肝区疼痛缓解或消失。彩超显示 :患者病灶体积缩小 ,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 ,腹水逐渐减少或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如 :食欲改善、体重增加等。血清AFP逐渐下降。结论 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是一种无创、无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介入化疗后进行HI FU治疗 ,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18例。采用北京源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FEB-BY0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术前定位、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结果:HIFU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彩超显示回声增强,血流信号减少;AFP水平下降,肝功无明显改变;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联合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血流供应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即HIFU刀单纯治疗组和HIFU刀+沙利度胺联合治疗组。每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水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影和瘤体大小指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HIFU联合沙利度胺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VEGF、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影水平下降,与单纯HIFU相比,VEGF、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影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HIFU联合沙利度胺能有效阻断原发性肝癌血流,与单纯HIFU刀相比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1年至2004年应用海扶刀(HIFU)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7例,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新技术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彭淮都  黄耀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16-2117,2176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无创、有效、安全的肿瘤治疗新技术。HIFU除可以有效破坏原发性肝癌组织外,还可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本文复习有关文献,阐明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关系,对提高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肝癌中原发性肝癌44例,转移性肝癌61例,均应用HIFU治疗,其中25例原发性肝癌同时行介入化疗,并通过彩超观察病灶的变化。结果:105例中显效18例,有效8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2%。90%以上患者治疗后彩超显示病灶体积缩小,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区疼痛缓解或消失。腹水逐渐减少或消失,食欲、体重增加,血清AFP下降。结论:HIFU治疗肝癌无创无痛、安全有效,介入化疗配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进展期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进展期肝癌的近期和长期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护理要点.方法 151例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进展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以HIFU为中心序贯治疗;30例同期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进展期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肿瘤分期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定期观察患者疼痛症状评分(Karnofsky评分),肿瘤指标(AFP,CA199),影像学改变及应答率、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IFU组患者影像学、AFP及症状评分均明显好转(P<0.05).HIFU组患者的显效和有效率分别为28.5%和60.3%;对照组分别为0%和16.7%;总体有效率HIFU组(88.8%)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1).HIFU组患者接受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1±8.0,明显优于治疗前评分67.7±5.9及同期对照组评分69.0±8.5(P<0.05).HIFU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IFU是治疗进展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善护理是取得满意结果的重要因素,同时让患者理解治疗的优点是取得配合,调动其对治疗的积极性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1个病灶,HIFU治疗前后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HIFU治疗后病灶内部及其周边强化特点.结果 48个病灶行1次HIFU治疗,其中39个病灶(76.47%)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中央坏死、无强化,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2~3个月、5~6个月、8~9个月、11~12个月、17~18个月以及20个月时上述病灶行1~6次MRI复查,未发现异常强化;4个病灶(7.84%)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中央坏死、无强化,周边可见环状强化,2~3个月后MRI复查发现病灶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3个病灶(5.88%)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内部和(或)周边仍可见点状、结节状或斑片状强化,2~3个月后MRI复查发现残存强化病灶范围扩大,数目增多;2个病灶(3.92%)合并门静脉癌栓,经HIFU治疗后MRI复查有新病灶出现.3个病灶(5.88%)因体积太大(最大直径分别为9.6、12.7、14.8 cm),采取分次HIFU治疗(2~3次),末次HIFU治疗后1~2周MRI复查并与治疗前对比发现,病灶呈大片状无强化低信号区.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敏感地反映HIFU治疗后病灶坏死情况及其周边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FU)热疗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定位方法的改良。方法:本组23例肝癌患者治疗前模拟定位,治疗时一次准确定位,合理分配瘤体辐照剂量,以足够的剂量辐照,治疗后观察近期疗效。结果:共随访2次,总体有效率高,副反应少。2例半年后仍生存(8.70%)。结论:HIFU热疗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改良的定位方法使定位更准确,治疗理念符合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对照组单纯行调强适形放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疼痛评分并检测肝功能、肿瘤标记物(CEA、AFP)、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减轻(P<0.05),且研究组疼痛减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对照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CEA、AFP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AFP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CD_3~+、CD_4~+、CD_4~+/CD_8~+、NK细胞较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4周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肾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力,并不增加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未加重不良反应,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DWI序列在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即时消融效果中代替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0.5±5.4岁,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24 h内行MRI检查。由两名观察者独立评估DWI图像上消融灶的形态,分为1型:斑点状或无信号改变,2型:斑片状,3型:环状,通过kappa检验法评估DWI图像上消融灶形态分型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一致性。 在DWI图像上测量2型及3型消融灶的消融坏死区体积,通过Bland-Altman法评估DWI与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一致性、DWI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的可靠性。结果 29个消融坏死区,体积为36.9(16.4,65.6)cm3, 在DWI上24~25个(82.8%~86.2%)消融灶为可测量的2、3型。在DWI图像,消融灶形态分型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98(P=0.000)、0.933(P=0.000)。Bland-Altman图显示,DWI与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一致性、DWI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的可靠性均为良好,均仅有一个点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之外。4~5个无法在DWI图像上测量的1型消融灶的体积较小,最大者仅为18.61 cm3,消融治疗效果欠佳。结论 通过对消融坏死区形态评估、体积测量,DWI序列可评估子宫肌腺症HIFU治疗的即时消融效果,代替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脾功能亢进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脾
功能亢进症患者HIFU治疗前后的MRI平扫和增强图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点。结果HIFU治疗
后脾脏靶区在T1WI上无特异性,高、等、低信号区都可代表凝固性坏死;在T2WI上,凝固性坏死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示靶区
无强化,病灶范围较T1WI和T2WI广泛。结论T2WI对脾亢HIFU消融脾脏后的凝固性坏死有较高的特异性;动态增强扫描可
以敏感地反映HIFU消融靶区的血供情况及其强化特征。MRI是临床上HIFU治疗脾亢后随访监测病灶变化无创、有效的手
段,能准确反应其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14-28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Liu YB  Liang CH  Wang QS  Xie SF  Yu YX  Zhang ZL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22-292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特征,评价3.0T MRI及ADC值在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8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对局部肿瘤复发或残留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后1~4个月行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择600 s/mm2.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不同区域ADC值特征.评价增强扫描序列、DWI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的差别.结果 28例肝细胞癌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中,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b值为600 s/mm2时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分别为(1.905±0.487)、(0.726±0.116)、(1.449±0.054)、(1. 777±0.094)×10-mm2/s.含碘油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15),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间ADC值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病灶位于TACE、消融灶周边,呈结节状突向TACE、消融灶内.不含碘油坏死组织位于含碘油坏死组织周围,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序列、DWI判断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后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可用于鉴别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序贯评价的价值。方法对2例诊断为Leigh综合征的患者
脑部病变进行基线及随访水平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脑灌注成像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分析。结果Leigh综合征患
者脑部病变DWI为高信号,灌注主要表现为高灌注,MRS主要表现为乳酸双峰。1年后2例患者的脑部病变DWI仍为高信号,1
例患者脑部病变仍为高灌注,MRS表现为乳酸峰消失。2年后1例患者的脑部病灶DWI仍为高信号。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可
以敏感地凸显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特点,可以评价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序贯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NOVUS 0.35T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相阵控头部线圈,对超早期脑梗塞患者35人进行MR DWI及常规MR扫描(T1WI,T2WI,Flair)。结果:35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6h)中3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5例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T1WI均未显示病灶。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方面也具有与高场磁共振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常规序列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序列、DWI及常规序列联合DWI对43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T分期,并将影像观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常规序列联合DWI对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学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常规序列、DWI及两者联合用于直肠癌T分期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4.4%(32/43)、86.0%(37/43)、97.7%(42/43)。结论:DWI结合常规序列能够对直肠癌T分期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DWI、T2WI及动态增强MRI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早期肝脏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困难,本研究分析DWI、T2WI及Gd-DTPA增强序列在检测早期肝脓肿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的17个早期肝脏脓肿分别进行了DWI、T2WI及Gd-DTPA增强检查,统计脓肿坏死区、非坏死区及正常肝脏在各序列的信号强度,计算坏死区、非坏死区及周围正常肝脏的ADC值,对坏死区、非坏死区及周围正常肝脏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脓肿坏死腔的ADC值\[(0.88±0.09) mm2/s\]很低,低于正常肝脏\[(1.31±0.12) mm2/s,P<0.05\],同时明显低于无明显坏死区\[(1.43±0.18) mm2/s,P<0.05\],在DWI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且增强图像无强化;而无明显坏死区ADC值\[(1.43±0.18) mm2/s\]则高于正常肝脏\[(1.31±0.12) mm2/s,P<0.05\],DWI及T2WI均呈中等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增强有明显强化。结论:早期肝脓肿的磁共振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早期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吴志涛 《中外医疗》2016,(27):190-192
目的:研究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2014年1月一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的后期临床病理确诊为胰腺神经分泌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高场MRI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T1WI:2例表现为低信号,3例稍低信号;T2WI:所有均均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其中1例表现为混杂信号,4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动态增强:2例表现为逐渐强化,2例为动脉中低强化,1例表现为明显强化;DWI:3例患者表现为混杂高信号,2例患者表现为环形高信号;4例患者出现胰腺被膜转移,1例脾门转移和1例肝转移。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高场MRI诊断以T1W1低或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后出现逐步强化,DWI表现为高信号为主要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在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队列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患者根据有无溶栓分为溶栓组20例,非溶栓组24例;根据有无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分为HT组13例,非HT组31例。比较各自临床及功能磁共振上的特点。结果 44例患者中,发生HT的患者共13例,占29.5%。其中溶栓组发生HT 8例,占40%。保守治疗组发生HT 5例,占20.8%。溶栓组PWI上相对局部脑血容量值(relative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rCBV)较非溶栓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HT组入院时血糖、DWI上病灶体积、最低ADC值异与非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后HT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溶栓治疗后发生率增加,功能磁共振可以预测溶栓后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