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附加滤过在婴幼儿胸部DR摄影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120名就诊婴幼儿,按照附加Cu滤过0、0.1、0.2、0.3 mm平均分4组进行DR摄影,曝光参数:o~1岁70 kVp,1~2岁80 kVp,2~3岁90 kVp,SID=100 cm,speed=600.采用小焦点200 mA,自动曝光控制系统曝光,评价图像质量,记录图像信息中入射体表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滤过组间入射体表剂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0.1、0.2、0.3 mmCu滤过分别是无滤过的64.18%、51.12%、42.54%.4组附加滤过影像质量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附加滤过,采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可降低婴幼儿胸部DR摄影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附加滤过板厚度对图像质量和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 方法:在X线准直器上分别添加0,1,2,3和4 mm厚的铝质附加滤过板,影像增强器表面的输入剂量约为1 μGy/帧. 采用不同的管电压(kVp)分别对8,10,13,15,20和25 cm厚的体模成像,分析上述附加滤过板对体模表面剂量、图像质量以及X线管负荷的影响. 结果:随着附加滤过板厚度的增加,体膜表面剂量呈平方关系下降;若获得同样的图像信噪比,则管电流(mAs)呈线性增加;图像ROC分析显示,X线管焦点胀增对图像清晰度影响不大,射束硬化效应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一定范围内的附加滤过板厚度增加可以减少患者表面剂量,同时不会造成X线图像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管电流恒定技术(CCC)在胸部扫描中的价值.方法 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1组(50 mA)、C2组(30 mA)、C3组(20 mA)和A组,C1-C3组采用CCC扫描,A组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EC)扫描作为对照.扫描结束后分析不同组横断面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以及剂量长度乘积,以确定最佳的恒定管电流扫描方案.结果 CCC扫描各组和AEC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CC扫描各组间所得图像质量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2组和C3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AEC扫描(P<0.05),CCC扫描各组间图像噪声比较C3组>C2组>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扫描各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EC扫描(P<0.05),且C3组剂量最低.结论 CCC扫描各组图像质量良好且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EC扫描,64层螺旋CT低剂量(20 mA)扫描可应用于胸部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儿童年龄设置DR管电压优化儿童胸部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0至14岁儿童被分成0~、1~、3~、7~、11~14岁五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再被随机分成优化组与对照组进行DR摄影。优化组:根据年龄设置不同千伏值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对照组:常规千伏值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辐射剂量计量用剂量面积乘积(DAP),图像质量用可视化分级分析评分(VGAS),m As、DAP和VGAS均值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优化组与对照组之间m As均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43.276,P=0.000<0.001);优化组与对照组之间DAP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67,P=0.228>0.05);优化组与对照组之间VGAS均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3.738,P=0.000<0.001)。结论我们认为在不增加儿童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依儿童年龄设置DR胸部管电压能改善儿童胸部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模式对乳腺体模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乳腺体模一次成像。自动曝光模式,分别应用低剂量(Dose)、标准(STD)和高对比度(CNT)3种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模式,固定管电流量32 mAs,分别改变管电压为25、26、27、28、29、30、32、34、36、38和40 kV曝光11次;固定管电压29 kV,分别改变管电流量为20、32、40、45、56、63、80、100、125、160和200 mAs曝光11次。记录各曝光参数下平均腺体剂量(AGD)值,并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评分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种自动曝光模式下,模拟纤维组织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拟钙化和模拟团块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手动曝光模式下,固定管电流量32 mAs,改变管电压或固定管电压29 kV,改变管电流量曝光,3种模拟病变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但3种模拟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受管电压或管电流量增加而且引起的变化趋势不同。管电流量或管电压变化对模拟纤维组织的图像评分影响最大,对模拟钙化的图像评分影响最小。自动曝光模式以低剂量模式AGD值最低,高对比度模式AGD最高;手动曝光模式时,AGD随管电压和管电流量增加而增加,均呈正相关关系(R2=0.998,P=0.000;R2=0.979,P=0.000)。结论:数字乳腺X线摄影时,可采用自动曝光的低剂量模式行乳腺癌筛查。使用手动曝光模式行常规临床检查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不同重建算法行头颅双能量CT 血管造影(DECTA)的图像质量,评价不同管电压组合行DECTA的辐射剂量。方法对置入模拟脑血管的头颅仿真体模,采用80/140 kV和100/140 kV行双能量CT扫描后,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及迭代重建技术(SAFIRE)两种算法重建图像,测量CT值及CT值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育化(CNR),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评价不同成像条件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SAFIRE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FBP重建算法;随着管电流量从100 mAs增加至300 mAs ,图像质量呈改善趋势,260 mAs以上图像质量趋于稳定;采用SAFIRE重建算法,对两组管电压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CT 值S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R和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140 kV组的有效剂量较100/140 kV组明显降低。结论双能量头颅CTA采用80/140 kV管电压组合结合SAFIRE算法能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 CT 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头颈 CTA 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双低组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头颈 CTA 检查,常规组实施常规 CTA 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CT 值等级、辐射剂量等。结果双低组不同兴趣区(ROI)的 CT 值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组在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中的图像质量评分稍低于常规组(P <0.05);在其他 ROI 中,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组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剂量长度乘积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头颈 CTA 检查,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扫描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肝癌患者27例,初诊时采用常规螺旋扫描(常规扫描组),复诊时采用轴位扫描(低剂量组),两组均采用120 KV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技术,噪声指数为9,分别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噪声值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噪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有效剂量低于常规扫描组(P<0.05)。结论轴位扫描和自动管电流技术能有效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张威 《四川医学》2013,(12):1920-1922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胸痛患者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因外伤胸痛行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测量、计算并评估2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指标:CT 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DI、DLP以及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管电流量的下降,辐射剂量下降.结论 通过降低管电流量进行胸部CT检查的方法是可行的,既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又能明显降低患者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不同管电压技术下颈动脉血管造影(MSCTA)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寻找一种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将60例需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依据管电压不同而分为A(120kV)、B(100kV)、C(80kV)三组,每组20例。方法分析比较三组图像的辐射剂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CT值,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C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图像质量评价结果:C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CNR、SNR值组间比较及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两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80kV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能够降低约64%的辐射剂量。因此,颈动脉CTA检查通过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可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应用低管电压扫描技术降低下肢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前瞻性连续选择疑似下肢静脉疾病患者60例,采用双管双流法下肢CT静脉成像,随机分为低管电压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低管电压组CT扫描参数为80 kV、350 mAs、对比剂流速1.2 mL/s,对照组CT扫描参数为120 kV、190 mAs、对比剂流速2.5 mL/s。统计2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号噪声比(single-to-noise ratio,SNR)及辐射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HTH〗结果〖HTSS〗〖KG*2〗低管电压组DLP、有效剂量和对比剂碘海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图像CNR、SNR、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低管电压下肢CT静脉成像扫描技术,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剂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1〖DK〗∶1 DR胸片在全身放疗中应用的准确性与质量控制。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患者行1〖DK〗∶1 DR胸片检查。按患者胸部的体厚(前后径)分为A、B、C 3组,A组17例(体厚H1≤20 cm);B组15例(体厚H2>20~24 cm),C组15例(体厚H3>24 cm)。根据1〖DK〗∶1 DR胸片肺野形状大小做一个肺挡铅,在全身放疗中对肺进行有效屏蔽。设患者胸部左右径为S1,其胸部图像两侧胸壁之间距离为S2。质控前照片打印比例为100%,质控后根据患者胸部厚度范围设置照片打印比例分别为93%、91%、89%。比较质控前后各患者的S1与S2,同时比较同一患者S2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变化。 结果质控前A、B、C 3组胸部图像两侧胸壁距离(S2)明显大于胸部左右径(S1)(P<0.05)。质控后A、B、C 3组胸部左右径(S1)与胸部图像两侧胸壁距离(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S2明显大于平静呼吸屏气状态S2(P<0.05)。 结论质控后根据患者胸部厚度大小,确定胸部图像打印比例分别为93%、91%、89%,能够得到DR胸片上的肺野与其肺大小一致的DR胸片,即1〖DK〗∶1 DR胸片,根据其制作的肺挡铅在全身放疗中能够对肺部进行准确屏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艾普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作用。 〖HTH〗方法〖HTSS〗〖KG*2〗纳入符合条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2组参见《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普拉唑肠溶片2片/次,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记录2组4周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2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 〖HTH〗结果〖HTSS〗〖KG*2〗治疗组发生率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4周内,治疗组ARDS发生率(12.24%)和MODS发生率(10.2%)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胸闷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HTH〗结论〖HTSS〗〖KG*2〗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艾普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促进症状改善,降低ARDS和MODS 发生率,且安全性好,其疗效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选择 TACE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3)给予雷替曲塞联合洛铂灌注化疗,对照组(n=50)给予替加氟联合洛铂行 TACE 治疗,术后4周以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30日。 结果随访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4.8 个月和 11.2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3.7个月及21.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有效率分别为47.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7%、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洛铂灌注化疗方案在肝癌TACE治疗中可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数据库的建立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 方法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DR数据库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后小儿胸部DR影像资料100份为研究组,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DR数据库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前小儿胸部DR影像资料100份为对照组。统计小儿DR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同时分析拍摄小儿DR过程中,体位、照射野、伪影异物及呼吸运动等对成片质量的影响,并逐步改善影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影像质量不佳原因,探究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临床意义。 结果研究组DR胸片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甲级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丙级片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体位摆放不正、移动伪影、呼吸运动模糊、影像后处理不恰当、呼气曝光、照射野偏大。研究组体位不正、移动伪影、呼吸运动模糊、呼气曝光及照射野偏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胸部DR数据库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后,拍摄质量明显提升,故小儿胸部DR数据库与质量控制体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应用于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日间手术标准的10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日间手术(观察组)和传统住院手术(对照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含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肌瘤残留、月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含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肌瘤残留及月经量改善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日间手术不会增加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风险,且相较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总结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的临床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201例。使用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59例列为对照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142例列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疼痛或麻木、水肿或渗液、痂下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或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长切口法高。应进一步探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IMT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中的IMT正常组;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IMT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中的IMT增厚组;纳入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对照组年龄、糖尿病病程、Hcy、TSH、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IM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T正常组年龄、FPG、Hcy、TSH、HbA1c水平显著升高,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MT增厚组年龄、BMI、FPG、TG、Hcy、TSH、HbA1c、IMT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年龄、BMI、MT、TG、FP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TSH为正相关性(r=0.312,P=0048),与Hcy为正相关(r=0.986,P=0.002),与BMI为正相关(r=0.637,P=0.013)。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MT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BMI、TG、FPG、TSH、Hcy等,其中Hcy、BMI、TSH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观察生理性海水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依巴斯汀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的治疗效果。 〖HTH〗方法〖HTSS〗〖KG*2〗将中重度AR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外用及依巴斯汀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理性海水喷鼻。2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评估2组鼻相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体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2组鼻塞VAS评分、鼻痒VAS评分、喷嚏VAS评分、流涕VAS评分、总VAS评分和体征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试验组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生理性海水、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依巴斯汀联合治疗中重度AR患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患儿临床症状可以得到迅速缓解,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