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AQ、CADL、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针刺组CADL、复述和命名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康组与针刺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以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对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治疗的42例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描述动作的语音提示+动词复述,对照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描述动作的语音提示+动词复述。2组患者每周连续训练6 d,连续训练4周,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失语商评分(AQ)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分(CADL)对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语言功能、言语流畅性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2组患者训练后WAB测验中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及复述维度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患者命名维度的评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训练后言语流畅性评分、AQ评分及CADL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言语流畅性评分、AQ评分及C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均有利于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而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更有利于言语流畅度、复述、听理解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醒脑开喑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喑针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语言交流能力检查表(CADL)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失语分级、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等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BDAE失语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 <0.05)。结论 醒脑开喑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CADL、CRRCAE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ADL、CRRCAE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言语能力、日常生活交流能力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辉  吕颖霞 《新中医》2014,46(6):178-18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8例,眼针组给予眼针疗法,康复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给予眼针疗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3组均治疗30天。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眼针组患者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康复组治疗后比较,眼针组CADL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康组AQ和CADL分值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眼针疗法和语言康复训练均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更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的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醒脑开喑法"针刺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语言康复练习(主要为舒尔氏(Schuell)失语症刺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进行"醒脑开喑法"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廉泉、百会、风府、哑门、合谷、太冲,每日针刺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包括理解、命名、复述、书写以及阅读,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优于对照组的67.6%(23/34,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和言语训练基础上,"醒脑开喑法"针刺可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言语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10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言语功能训练治疗,针灸组53例予以醒脑开喑法针刺配合言语功能训练治疗。结果:针灸组语言功能评分及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对症治疗及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喑法”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第7天失语测验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变化情况及N400电位潜伏期、波幅差值,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失语测验评分中自发谈话、复述、理解、命名单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上述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N400电位潜伏期差值和波幅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结论:在“化瘀通络方”联合言语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喑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可明显改善患者失语症状和降低失语严重程度,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徐丽霞  王丽君  张璐 《新中医》2022,54(11):88-91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应用活血通络方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语言能力、失语商(AQ)、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言语沟通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2组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AQ、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FCP、AQ、MoCA和CRRCAE)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语言能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言语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开窍针刺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并给予语言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督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言语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血清血管调节因子含量改善状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语言评分功能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FCP和A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FCP和AQ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均显著升高(P0.05),E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患者治疗后血清血管调节因子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开窍针刺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内血管调节因子紊乱,提高患者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吴琦  薛晴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8-66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针刺(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Q和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针刺哑门及廉泉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中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针刺哑门、廉泉,通里。观察针刺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的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54例患者中,痊愈30例(55.55%),显效19例(35.19%),无效5例(9.26%),针刺总有效率为90.74%。结论针刺哑门及廉泉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有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5.
许彦臣  于远东  王阳  李喜梅  杜昊 《新中医》2023,55(7):194-198
目的:观察头电针疗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言语功能、失语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电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中文版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g)。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P<0.05)。治疗后,2组偏瘫、痰多头晕、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失语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失语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RCAE维度(阅读理解、复述、流利性、书写)评分及SAQOL-39g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RCAE评分、SAQOL-39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疗法联合言语康复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减薯蓣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口服加减薯蓣丸、针刺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予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ABC量表、CADL量表、NIHSS量表的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BC评分、CADL评分、NIHSS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加减薯蓣丸结合针刺可有效治疗中风失语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诊疗技 术规范化。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房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 26 例脑卒中后 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 例)与观察组(12 例)。观察组采用 rTMS 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 采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WAB)、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 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 (WA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改良波士顿 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等级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TMS 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能力,改善患者语言沟通 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熏蒸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失语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镜像神经元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熏蒸治疗。应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AB)、中国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卒中失语抑郁量表(SADQ)评估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沟通能力及抑郁情绪,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CFCP评分与SAD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AB各维度评分、失语指数(AQ)值、CFCP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WAB各维度评分、AQ值、CFC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ADQ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A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治疗后中风失语症患者CFCP评分与SADQ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712,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中药穴位熏蒸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疗效更为显著,且让患者在言语沟通能力、精神心理方面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19.
张振风  洪帅  郭二凤  韩冰 《新中医》2023,55(13):139-143
目的:观察针刺四冲穴联合圣愈汤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语言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圣愈汤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冲穴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 (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昏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自发谈话、复述、理解、命名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百孝  余明哲 《中国针灸》1998,18(10):581-583
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 ,观察以清心醒神开窍为主针刺治疗 ,对中风失语症患者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命名 4项基本言语功能及言语相关症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刺明显改善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 ,同时可以纠正言语相关症状 ,是中风失语症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