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名病人分为2组,诱导后2 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 min及插管后2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80%,芬太尼75%.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与复合氯胺酮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特点.方法 60例择期烧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按序贯实验分为氯胺酮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用安定和氯胺酮,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用鼻导管给氧;B组麻醉诱导用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45 min、术毕5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毕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诱导后A组MAP明显增高(P<0.05),而B组MAP显著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A组SpO2明显下降(P<0.05),而B组SpO2稍有增高(但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1);A组术中易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麻醉用于烧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及时,不良反应少,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且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3.
黄忠义  杨杰  袁琴 《河北医学》2011,17(7):883-886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B、C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全麻,D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A、B、C三组的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1μg/mL、4μg/mL、6μg/mL,对不同时期四组患者眼内压(IOP)、动脉压(MAP)及心率(HR)测定,并分析对比结果。结果:与D组患者比较,A、B、C三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IOP明显降低(P〈0.05),但该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5min后的IOP与全麻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测定MAP较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相比MAP明显上升(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所测HR比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比较HR明显上升(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的药物搭配,浓度为4μg/mL、6μg/mL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治疗具有较好的控制眼内压作用,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次静注等效剂量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的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在静注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0.12 mg/kg后,R组给予瑞芬太尼2μg/kg,F组给予芬太尼2 4μg/kg,3min后行气管内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插管条件等情况.插管条件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5个变量指标,即下颌松弛度、喉镜放置的难易、声带的位置、咳嗽反射、肢体运动情况.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条件满意率R组85%(17/20),F组80%(16/20);两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插管前即刻及R组在插管后5min时MAP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F组比较,R组在插管后1min时MAP明显降低,在插管后3min时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插管前即刻及R组在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时HR明显均减慢(P<0.05);R组在插管后1min、3min、5min时HR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两组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优于小剂量芬太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与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插管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较诱导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在押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3-12岁拟行耳鼻喉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地氟醚加芬太尼静吸麻醉组(A组,n=30)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n=30).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两组出血量和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在气管插管和术中多次出现心率和血压升高,插管反应发生率增加,使用艾司洛尔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B组患儿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出恢复室时间均短于A组(P<0.01);B组的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更加平稳.术后苏醒快、出血少. .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两组出血量和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在气管插管和术中多次出现心率和血压升高,插管反应发生率增加,使用艾司洛尔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B组患儿 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问和出恢复室时间均短于A组(P<0.01);B组的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更加平稳.术后苏醒快、出血少. .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两  相似文献   

7.
陈宏 《西部医学》2008,20(4):759-76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 min、5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均较诱导前下降。气管插管2 min和5 min时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B组,A组的呼吸、睁眼和拔管时间少于B组,术后苏醒恢复状况也优于B组。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且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R组咪唑安定、异丙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F组诱导同R组把瑞芬太尼改为芬太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异丙酚,F组芬太尼,异丙酚.两组均间断追加静注罗库溴铵.结果 R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R组术后拔管即刻(T5)HR、BP下降幅度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两组SP O2无改变(p>0.05).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维持血动学稳定,全麻诱导平稳,麻醉深度满意,术毕苏醒迅速,适合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静吸组和全凭静脉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组用异氟醚吸入,间断辅以芬太尼静注,全凭静脉组将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持续恒速输入.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10min、术毕的SBP、DBP、HR,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及术毕HR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全凭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等优点,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时合适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选择8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芬太尼组(F组:3~4μg·kg-1)和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1μg·kg-1后,R1~R3组分别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0.2μg·kg-1·min-1和0.4μg·kg-1·min-1).全麻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1,芬太尼/瑞芬太尼,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1,丙泊酚1mg·kg-1后持续泵注2mg·kg-1·h-1,5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的基础状态(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及插管后10min(T5)各时间点HR、SBP、DBP、MAP、HRV和BIS的变化.同时记录围插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各组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 ①与T0相比,T1各组HR、BP均明显下降(P<0.05),R3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T1相比插管后各组BP和HR回升,F组和R1组超过基础值T0(P<0.05),但R3组T4和T5的HR、BP仍低于基础值T0(P<0.01).②心率变异性R1组、R2组和F组T1~T3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组于各时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病人BIS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1~T4时间段R1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比R组长(P<0.01),R1、R2、R3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围插管期R1组和F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2和R3组(P<0.05),R3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1和R2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缓慢静注负荷剂量1μg·kg-1后持续泵注0.2μg·kg-1·min-1全麻诱导平稳,麻醉深度满意,此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为合适的全麻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和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联合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S组联合使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10min(T3)4个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末CO2分压(PETCO2)、IOP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均下降(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与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相比,T1、T2时点患者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且T1、T2时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明显(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2.
刘建辉  童自国 《西部医学》2009,21(3):408-410
目的研究比较小剂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患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五官科手术的惠儿,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芬太尼组),每组各30例。气管插管前采用盲法分别应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min、气管插管后2、5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2、5min时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可使患儿在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0例ASAI~Ⅱ级,1~5岁拟行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5例.麻醉诱导为异丙酚2.0mg/kg,瑞芬太尼1.5μg/kg或芬太尼2.0μg/kg,维持为吸入0.75%~1.0%七氟醚,泵入瑞芬太尼0.20μg/(kg·min)或芬太尼0.08μg/(kg·min).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情况.结果 R组在诱导后、插管、切皮各时间点MAP、HR均下降,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且插管时HR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时上升幅度大于F组(P<0.05),但R组苏醒快(P<0.05),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心脏手术麻醉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行心脏矫正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181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A组(n=61)、舒芬太尼B组(n=60)和芬太尼组(n=60).麻醉诱导: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舒芬太尼(舒芬太尼A组1,ug/kg,舒芬太尼B组2-μg/kg)或芬太尼(芬太尼组10 μg/kg).麻醉维持: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异丙酚、舒芬太尼[舒芬太尼A组0.01 μg/(kg·min),舒芬太尼B组0.02μg/(kg·min)]或芬太尼[芬太尼组0.1 μg/(kg·min)].结果 麻醉诱导后(T1)时刻3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P<0.01),CVP均显著升高(P<0.01);气管插管后(T2)3组HR、MAP均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T1和T2时刻,芬太尼组HR和MAP变化幅度大于舒芬太尼A组和B组.3组术中、术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均发生波动,劈胸骨后(T4)和术毕即刻(T5)NE水平舒芬太尼B组<舒芬太尼A组<芬太尼组(P<0.01).结论 舒芬太尼维持患儿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效果较芬太尼显著,且较大剂量的舒芬太尼对术中、术后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组(RF)、瑞芬太尼(R)三组,各20例.分别记录在诱导前5min(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观察有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呛咳、肌强直等并发症.结果:T2、T3时间点,RF组患者的SBP、DBP、MAP均明显低于F组和R组(P<0.05).T1时间点,R组患者有2例记录到HR<45次/min,需静推阿托品提高心率;1例患者出现SBP<90mmHg,通过静推麻黄碱纠正.F组有2例患者发生呛咳.结论:全麻诱导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  相似文献   

16.
瑞芬太尼在鼻内窥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静吸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surgery,FESS)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苏醒期的特点。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A)及异丙酚(B)两组。A组(n=45)诱导采用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5mg/kg及琥珀胆碱1.5mg/kg后气管插管,维持采用瑞芬太尼每分钟0.25μg/kg 异氟醚。B组(n=45)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琥珀胆碱1.5mg/kg后气管插管,维持采用异丙酚每小时4~6mg/kg 异氟醚。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切皮后20min、切皮后60min、拔管后、拔管后20min、拔管后60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t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术中所用肌松药总量,所需艾司洛尔或麻黄素的总量;由同一术者在MAP稳定于60~70mmHg后行术野质量(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评定;记录患者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病人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比B组病人平稳,拔管时间较短,手术视野渗血少,且A组病人实施控制性降压所需的艾司洛尔用量小,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静吸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 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以及单纯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三种麻醉方案在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年龄2.5~6岁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5mg/kg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再静注芬太尼2μg/kg,术中吸入七氟烷2~3%维持麻醉;R组和FR组静注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5μg/kg、罗库溴铵0.5mg/kg诱导插管,R组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同时吸入七氟烷2~3%,FR组插管后静注芬太尼3μ g/kg,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 g/(kg·min),同时吸入七氟烷2~3%维持麻醉.监测诱导前(T1)、插管后1分钟(T2)、腺样体切除时(T3)、腺样体切除后5分钟(T4)、拔管时(T5)及拔管后10分钟(T6)各时点HR、MAP.记录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 R组拔管后躁动评分高于F组和FR组(P<0.05).F组T2~T5各时点的MAP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F组T2~T6各时点的HR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R组T5、T6时的HR、MAP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FR组各时点的HR、MAP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选用瑞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既能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不延长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复合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口、鼻咽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50例拟行口、鼻咽部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复合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3 min、拔管前1 min、拔管后3 min的HR、MAP、SpO2变化,记录患者麻醉后5 min内清醒例数以及拔管后发生呼吸道阻塞例数。【结果】诱导后13例表现出较明显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与诱导前有显著改变(P<0.05),气管插管3 min后心率、血压均能恢复至诱导前水平,所有病例麻醉维持过程中HR、MAP、SpO2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后5 min内所有患者完全清醒。拔管后患者均能将口、鼻咽部分泌物经口腔排出,无1例发生因分泌物或手术创面渗血而导致的呼吸道阻塞,拔管后SpO2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复合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口、鼻咽部手术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等剂量的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160例择期手术全麻病人,分8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08 mg/kg、异丙酚1.5 mg/kg、瑞芬太尼(RF)或芬太尼(F)、阿曲库铵.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剂量分别是Ⅰ组1 μg/kg、Ⅱ组2μg/kg、Ⅲ组31 μg/kg、Ⅳ组4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窥喉前(T1)、导管插入即刻(T2)及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变化,观察有无胸腹肌肉僵硬等不良反应.结果①与基础值相比,麻醉诱导后各组HR、SBP、DBP均明显下降(P<0.01);从导管插入即刻起,血压、心率开始回升,除RFⅢ组、RFⅣ组的SBP在气管插管后1、3 min仍较低(P<0.05),以及FⅠ组的SBP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高(P<0.05)外,其余均恢复麻醉前水平(P>0.05).②相同剂量的RF、F组间比较:RF对SBP、DBP的抑制强于F(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瑞芬太尼比芬太尼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