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90例,分为脾胃虚弱证30例、脾胃湿热证30例、胃络瘀血证30例。空腹经胃镜取CAG患者胃黏膜组织后,立即称重、均浆、离心取上清液,-70℃保存。同时抽取静脉血,制备血清和血浆,也于-70℃保存。同批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胃泌素(Gastria,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血清中EGF、GAS和血浆中MTL、SS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不同证候间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结论:胃黏膜及血中GAS、MTL、SS、EGF的异常表达,及其调节关系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部分内在因素,是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有关诊断标准选择病例123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再分为肝郁气滞组25例,肝气乘脾组40例,脾胃虚弱组35例,大肠燥热组23例,检测患者血浆中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肝气郁结组和大肠燥热组SS、CCK较健康对照组升高,SP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乘脾组SS、VIP、CCK升高(P<0.05);脾胃虚弱组SP、SS、VIP、CCK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S含量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无明显差异,但前两组的要高于后两组的(P<0.05);VIP含量肝气郁结组、大肠燥热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异常,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P含量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间无差异,脾胃虚弱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乘脾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胃肠激素变化与IBS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非特异性,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病疾病罗马II诊断标准选择病例123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再分为肝郁气滞组25例,肝气乘脾组40例,脾胃虚弱组35例,大肠燥热组23例,检测患者血浆中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肝气郁结组和大肠燥热组SS、CCK较健康对照组升高,SP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乘脾组SS、VIP、CCK升高(P<0.05);脾胃虚弱组SP、SS、VIP、CCK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S含量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无明显差异,但前两组的要高于后两组的(P<0.05);VIP含量肝气郁结组、大肠燥热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异常,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P含量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间无差异,脾胃虚弱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乘脾组无明显变化。提示:胃肠激素变化与IBS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非特异性,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的关系,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物质基础,寻求不同中医证型指标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3个证型组: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肝胃不和组,每组20例;另设一个健康对照组20例。记录3个证型组的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各组GAS、MTL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证型组比较,慢性胃炎脾胃虚弱组的血清GAS、MT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脾胃湿热组的血清GAS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胃不和组的血清MTL水平显著升高(P<0.01)。慢性胃炎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GAS水平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1)。结论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GAS、MTL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能较客观地反映慢性胃炎不同型的病理变化,有可能成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建强  康美清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786-787,799
目的测定黏膜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水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弱证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患者74例,辨证为脾胃虚弱证者38例、脾胃湿热证者36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35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胃黏膜中GAS、SS含量,进行不同中医证型间激素水平比较,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AG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中GA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两中医证型间亦有差异,胃黏膜SS水平在两证型中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GAS水平显著高表达,SS水平显著低表达,可以部分反映脾胃虚弱证的本质,并可作为脾胃虚弱证的客观性诊断指标;脾胃虚弱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中GAS水平的显著差异可以反映中医证型间的内在区别;黏膜中GAS、SS的异常表达,可能是CAG发生发展的部分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影响。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II诊断标准,再按中医分型标准选择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60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患者胃黏膜中治疗前、后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治疗前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GAS、SS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GAS、SS含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胃肠激素分泌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是临床治疗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中医证型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94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组42例,脾胃虚弱组30例,脾胃阴虚组2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S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NPY含量明显高于脾胃阴虚组,SP含量则显著低于脾胃阴虚组;脾胃虚弱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SP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脾胃阴虚组,NPY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脾胃阴虚组患者血浆SP、Gl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则低于健康对照组,而VI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中医证型IBS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有一定的变化。其中NPY和SP的变化有证型的特异性,而VIP、Glu的变化无明显的证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动素 (MTL)、胃泌素 (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水平。结果 :模型建成后 ,小鼠小肠组织SS、VIP的含量增加 ,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血浆SS的含量增加 ,MTL、GAS含量降低 ;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SS、VIP降低 ,MTL、GAS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 ,促进胃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清热化滞颗粒对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结果:模型建成后,小鼠小肠组织SS、VIP的含量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血浆SS的含量增加,MTL、GAS含量降低;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SS、VIP降低,MTL、GAS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促盛胃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通腑法,观察大黄枳实汤对脑梗死急性期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肽(VIP)、生长抑素(SS)的变化以及大便症状积分的变化。方法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黄枳实汤,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MTL、GAS、VIP、SS水平及大便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MTL、GAS、SS、VI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通畅度、便质、排便间隔时间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枳实汤能够明显调节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胃肠激素MTL、GAS、SS、VIP,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6例,分别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41例和健康人10名对照。在辩证基础上,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Fas等指标。结果:(1)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胃粘膜AI增加;(2)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p53、Bcl-2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脾胃湿热组Fas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结论:胃粘膜从正常→实证→虚证的变化过程中,细胞凋亡逐步增多。p53、Bcl-2、Fas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与证侯形成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李东垣升脾阳法与叶天士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贡献。参考李东垣与叶天士有关升脾阳和养胃阴论说以及其他医著,总结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的特点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升脾阳和养胃阴都要考虑,以此可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叶天士养胃阴法补充了李东垣略于胃论述的缺陷,升脾阳法和养胃阴法融合,完善并形成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3.
冯建文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88-1689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保持原饮食控制及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予理气健脾和胃法辨证加吗丁啉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1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理气健脾和胃法对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运  母春丽 《山西中医》2010,26(7):14-15
目的:观察醒脾和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应用醒脾和胃汤制剂每天100 mL,对照组给予胃康灵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醒脾和胃汤制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吴静 《光明中医》2010,25(11):2128-2131
《脾胃论》计二十九处言及五味子,其益五脏之气,与人参、麦冬合而生脉,补天元之真气,补肺金之不足,助脾胃之气。五味子亦敛肺止汗,涩肠止痢,止嗽,生津,为长夏正旺之时药,并与他药相伍以除客气及时蒸浮热。本文从《脾胃论》中五味子的运用,初步探析了李东垣治疗用药基于脾胃、因时制宜、因病制宜、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并以徐景藩教授两则医案进一步解读,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6.
项燕  李瑞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59-63
本研究总结了李瑞教授20余年的针灸临床经验和特点,主要临床指导思想之一是注重脾胃的诊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是后天之本,李师在临床上根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脾胃气机入手,对于纳运、升降和燥湿三方面,采用升脾阳、益脾气和强调通畅气机、调和脾胃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研究总结和论述了李瑞教授在临床上以针灸论治脾胃的经验,体现了在针灸临床中从《内经》到后世历代诸家均重视脾胃在发病及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以供广大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药清热利湿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期刊数据库(1997年1月-2012年12月),包括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知网、万方论文数据库,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出13篇文献,JADAD评分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中药清热利湿健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在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清热利湿健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较单纯的运用西药治疗有优势。但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现有证据强度不高,今后需进一步完善该病的临床研究,需更多高质量能被广泛认同的证据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模型血液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正常温、湿度下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湿热组:在湿热环境下予以肥甘饮食饲料喂养;湿偏重组:在湿热组饲养基础上灌服北京产二锅头;三仁汤组:在湿偏重组饲养基础上予以三仁汤。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MTL、GAS的变化。结果:MTL、GAS湿热组、湿偏重组与正常对照组、三仁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偏重组与湿热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三仁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能对抗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动素的升高作用,亦具有调节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泌素低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气虚证大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胃动素(MTL)的影响,探讨仁术健胃颗粒预防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的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40%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同时以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训练进一步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将CAG脾气虚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春组和仁术健胃颗粒3个剂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治疗5周,正常组给予等量NS。实验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GAS、SS和MTL水平。结果:CAG脾气虚证模型组大鼠GAS和SS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MTL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经仁术健胃颗粒治疗后,6g/kg和12g/kg剂量组可显著降低MTL水平;升高GAS和SS水平。结论:仁术健胃颗粒治疗CAG脾气虚证与调节GAS、MTL、SS等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局部胃黏膜的修复和腺体的再生有关。这可能是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