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应国权 《中外医疗》2008,27(23):138-138
目的 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探讨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 对20例能合作的患者,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重组图像;直接冠状位扫描获取冠状位图像;将同一患者的两组不同冠状位图像比较,主要观察各鼻窦窦壁及窦口.结果 轴位扫描后重组所获图像亦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清楚显示各鼻赛及窦口.结论 重组冠状位图像与直接冠状位扫描图像效果相同,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避免后者检查时头部后仰造成的不适,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副鼻窦炎患者,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螺旋CT轴位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将副鼻窦病变25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观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轴位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患者乐于接受。结论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螺旋CT轴住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 将副鼻窦病变25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现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轴住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患者乐于接受.结论 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螺旋CT轴位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将副鼻窦病变17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观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轴位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患者乐于接受。结论: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螺旋CT轴位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住扫描。方法将副鼻窦病变25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现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轴位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惑者乐于接受。结论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眼眶骨折的64层螺旋CT轴位及MPR图像表现。结果眶壁骨折的直接征象为眶壁的连续性中断,骨片分离,局限性凹陷及曲度失常,特异征象是"泪滴"征。间接征象有眼肌增粗,眶内容物疝入鼻窦等。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对不同类型眶壁骨折的显示各有优势,轴位图像有利于显示眶内、外侧壁骨折,矢状位图像有利于显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能够明确眼眶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轴扫并多平面重组,分析多平面重组(MPR)对真菌性鼻窦炎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轴扫并多平面重组(MPR)的图像与冠状扫描的图像质量无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能够克服冠状扫描限制,更加简单、细微、准确、完整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的基本征象,为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脊柱病变的多层螺旋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脊柱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容积扫描后进行多种三维后处理,其中40例另外行直接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并与容积扫描后重组图像比较。结果容积扫描后MPR、CPR及VR显示颈、腰椎骨质增生156例,椎间盘突出142例,椎间盘真空征53例,许莫氏结节16例,脊柱韧带钙化47例,椎管狭窄49例,颈腰椎骨折3例。容积扫描后重组图像与直接轴位扫描后图像显示相同。结论脊柱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为临床提供全面、丰富而又直观的信息,可以取代常规直接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9例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16层螺旋CT轴位扫描并与多平面重建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轴位图像漏诊眶底壁骨折23例,冠状位图像未见漏诊病例;矢状位图像显示眼眶底壁骨折及其移位情况83例.结论轴位图像能显示眼眶内、外壁骨折,冠状位图像能显示眼眶四壁骨折,矢状位图像能显示眼眶底壁骨折及其移位情况,多平面重建能在一次轴位扫描后获得冠状及矢状位图像,可弥补轴位图像对眶底壁显示的不足,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l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窦MSCT检查的质量控制。材料与方法分析随机选取的83例鼻窦64层CT检查的不同参数重建和不同窗技术所获得的A、B、C、D四组鼻窦CT图像,比较分析其对鼻窦解剖细节的显示良好程度。结果 A、B、C、D四组图像中,以D组显示最佳。螺旋容积扫描、薄层骨窗摄片、以冠状位与横轴位为主的多方位图像能良好显示鼻窦以及临近结构解剖。结论螺旋容积扫描、薄层骨窗摄片、以冠状位与横轴位为主的多方位图像能良好显示鼻窦以及临近结构解剖,为鼻内镜手术提供详细准确的解剖信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鼻窦MSCT检查的良好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探讨鼻窦曲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曲霉菌病5例,均行X线平片,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病变常为单侧,起源于上颌窦。X线平片上见窦腔内云雾状影。典型的CT表现为病灶中央形态不一的钙化区和周围环形低密度带以及窦腔内网格状阴影,还可伴有非侵入性骨改变。  相似文献   

14.
郑穗生  周勇  陈坚 《安徽医学》2007,28(4):288-29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的58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使用GE Light Speed V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VR、MPR、C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58例中脑血管无异常21例、发现动脉瘤21例、动静脉畸形9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及烟雾病2例。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内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方法,它可以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5.
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附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鼻窦炎病例。全部58例病例术前经冠状位CT平描。结果:单纯性鼻窦炎27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21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多发性息肉10例,其中16例伴有筛窦骨质增生;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病例常合并中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Haller气房、钩突异常等解剖变异。结论: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的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显示病变范围、大小、比邻关系及继发改变,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砂粒样、小斑片状钙化;可有窦壁骨破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该病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仲平 《安徽医学》2012,33(7):890-89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低剂量时对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副鼻窦冠状面CT扫描的226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副鼻窦炎分为:炎症组,有副鼻窦炎,112例;正常组,无副鼻窦炎,114例。每组再按照管电流值不同,分为200、100、50、25 mA 4个亚组,比较图像质量与眼晶状体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2组的200、100、50 mA亚组图像质量均无差异(P0.05),在25 mA亚组的图像质量则明显较差(P0.05)。炎症组高分辨率重建不能提高细微解剖结构显示,正常组则可以提高解剖结构显示。眼晶状体接受的辐射剂量随CT管电流降低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副鼻窦,在降低管电流至50 mA时不损失图像诊断质量,同时晶状体所受放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真菌感染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6 8例鼻真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鼻真菌病主要特点为窦腔软组织内有大小不一的高密度不均匀的斑片状或点状钙化灶 ;病理检查均见真菌菌丝或孢子。结论 :CT扫描和病理检查对鼻真菌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改善通气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54例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支气管异物的小儿均经常规X线检查和64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以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对照,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发现异物位于气管者6例,左主支气管16例,中间段支气管6例,右中叶外侧段4例,右主支气管20例,左下叶背段2例。常规X线检查只能发现间接征象44例,难以直接显示异物,检出率89%;螺旋CT直接显示异物,发现54例,检出率100%。结论常规X线检查对位于气管内的异物的诊断是盲区,螺旋CT扫描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检出率高,其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相应支气管的关系,并可清晰显示伴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通过GE 64层容积CT扫描,GE ADW 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观察骨折情况。结果 90例患者,GE容积CT扫描及其后处理的图像共发现317处骨折,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及颌面部立体形态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骨折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