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实地督查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发现感染控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进一步减小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实地督查某市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从布局流程、人员管理、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等方面发现感染控制风险点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共督查调研了33个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发现存在流程布局不规范、防护用品穿脱区设置不规范、工作人员防控意识和素养不足等方面的感染控制问题。结论 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风险场所,通过督查可以发现感染控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促使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及时改进,对于防范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对隔离医学观察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名单并对其进行追踪调查,采取定点医院和定点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方法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出现症状者采集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对223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和观察.对其中23例出现症状者进行排查,及时发现3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余220例均顺利解除隔离.在入境检疫时发现4例输入病例,其密切接触者104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自行前往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输入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共60人,发现了3例病例.密切接触者追踪凋查与集中隔离时发现的3例病例,其密切接触者59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结论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和隔离医学观察是及时发现续发病例,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措施,病例不同发现方式影响密切接触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的心理体验,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目的性抽样选择17名在某市指定地点接受医学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对访谈对象进行全覆盖的结构性电话访谈。通过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主题,发现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的心理状况可归纳为3个主题:负性情绪明显、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寻求社会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当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作为高危人群被集中隔离时常有复杂而艰难的心理体验,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线上指导渠道及线下知识普及对密接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并协助其制定生活计划丰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的生活,同时做好后勤生活保障服务,创造舒适的隔离生活环境,通过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缓解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期间的负性情绪,保障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1及时发现所有病例,集中收治一是要及时发现病人并及时报告。二要集中收治,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2及早追访、隔离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对病人个案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出密切接触者,因为密切接触者中,有一部分是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流行病学认为,这部分感染者比病例在控制疾病传播上更有意义。及时找到这部分感染者,力争在他们发病前落实隔离措施,就会大大减少传播的可能性。香港特区从第1例发病到5月5日,一共发生了1637例病人,追访隔离了密切接触17187人,平均比例超过1∶10。希望大家总结一下,我们这里到底追访了多少人?隔离观察了…  相似文献   

5.
聂玉兰 《海南医学》2013,24(1):103-104
目的探讨控制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的有效方法,防止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方法普及员工及患儿家属的防控知识,集中诊治患儿,制定专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加强环境、诊疗器械和患儿的消毒隔离管理等措施。结果手足口病流行期未发生一例医院内传播。结论健康教育集中诊治、个性化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等多环节联动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6.
周迎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F0003-F0003
我院是吉林省惟一一家收治结核病和各类传染病的专科医院。结核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场所。因此,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及医院感染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后疫情时代医学观察隔离人员精神心理状况及探讨以焦点解决为主导的心理干预对隔离人员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湛江市医学观察隔离酒店进行隔离的人员211名和工作人员42名进行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问卷调查,对其中35名被隔离人员进行以焦点解决为主导的心理干预,分析其心理状况。结果 医学观察隔离人员筛查PHQ-9、GAD-7及ISI阳性分别为18.5%、12.3%、22.3%,工作人员筛查PHQ-9、GAD-7及ISI阳性分别为33.3%、9.5%、52.4%。医学观察隔离人员的睡眠情况和焦虑状况在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比男性两项得分较高。工作人员的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在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比男性在此两项得分较高。工作人员的焦虑状况及抑郁状况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失眠情况在年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处于26~35岁的睡眠状况最差(9.83±6.506),>55岁睡眠状况次之(7.80±5.007)。对PHQ...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郴州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发病确诊过程,探讨新冠病例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病例诊断和隔离观察解除的策略依据。 方法 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利用大数据比对监测,在转送监测对象至集中场所隔离医学观察时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何某华,由此发现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何某的5名密切接触者中有3人发病确诊(包含1名重症病例),其中重症病例黄某第7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进而确诊,密切接触者中胡某有流行病学史、血常规白细胞下降和肺炎影像学改变,但是5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未确诊。 结论 大数据比对监测对发现传染病有积极作用;早期对有流行病学史人员单独隔离医学观察对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有重要意义;将2次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新冠肺炎病例的排除标准和将核酸检测阳性作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必备条件,值得探讨,这都可能放走传染源,导致新冠肺炎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2):19-19
为指导各地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等现场工作人员的防护,防止工作人员发生感染,同时避免过分防护在群众中造成恐慌。卫生部组织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调人员现场防护指导原则(试行)》,分为三级防护,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医院或其他现场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时遵循。1一级防护适用于下列情况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对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其他场所进行预防性…  相似文献   

10.
当“非典”成为一种重大的传染病向人们袭来的时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依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和调集力量进行抗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控制“非典”的传播和在更大范围内流行。1“非典”控制措施须及时到位传染病控制措施是为了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消除疫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它的内容主要有:强制隔离治疗和强制进行医学观察。《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及特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  相似文献   

11.
与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首例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的确诊,隔离和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的工作成了防治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传播的重要措施。首都机场急救中心处在我国防疫控疫的最前沿,担负着将需要医学观察人员转运至留观地点的重要任务。而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快速传播,致使隔离人员大量增加,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医学观察期,已成为当今隔离人员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解决隔离人员的心理问题,对于他们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已成为当今我国防疫控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可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评估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对湖北省COVID-19疫情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 考虑COVID-19潜伏期患者不易被有效隔离,且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建立了联合考虑潜伏期传播能力和追踪隔离干预措施的COVID-19 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4日的湖北省疫情数据为依据,拟合得到了新建立的修正SEIR模型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欧拉数值方法实现修正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对湖北省疫情进行分析,评估防控隔离和集中收治等措施对疫情发展的影响。结果: 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对疫情的理论估计与湖北省疫情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防控隔离和医学追踪隔离等措施对疫情大面积传播有重要抑制作用;集中接收、分层治疗等重要措施对感染人数峰值的迅速回落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个人提高防范意识,采取严格自我防护措施,遏制了感染人数的新增。结论: 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于COVID-19传播态势分析,以便为制订未来的疫情干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刊》2003,38(6)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 ,到医院或其他现场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时 ,应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一、一级防护(一 )一级防护适用于下列情况1.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2 .对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3.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其他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二 )防护要求为穿戴普通工作衣帽、戴12~ 16层棉纱口罩 ,使用 4小时后 ,消毒更换。(三 )每次接触后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 0 .3%~ 0 .5 %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  相似文献   

14.
在SARS流行期间,为了有效地控制疫情,及时发现新病例,并进行治疗,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我院成立了发热隔离病区,对体温超过38℃来诊者收治入院治疗,并进行医学观察。由于该病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并有一定的流行性,所以,绝大部分患者情绪不稳定,心理负担重。针对以上情况,护士们除了做好症状护理外,着重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迅速响应和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我国农村地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医疗卫生资源短缺、诊疗水平落后等问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本指引根据当前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围绕疫情防控空间设置要求、转诊流程、隔离医学观察、特殊人群照顾、村民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等进行编制,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安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流程及措施,有效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方法:总结我科1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及治疗护理,1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原发病治疗效果满意,解除隔离,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结论:积极采取有效隔离及规范护理,对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开卷有益》2003,(7):9
卫生部于2003年5月26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流动性经商务工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最近,卫生部接到报告,极个别地方对外来人员、外地返乡民工、流动性经商务工人员、返校学生采取了强制隔离。对此,卫生部重申医学观察的做法。医学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每天对有关人员检测一次体温,观察有无相关症状。根据他们的去处或活动情况,落实到社区或居住地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各地应组织街道、学校、宾馆、饭店以及企事业单位,对来自非典流行地区的人员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实行健康报告制度,并登记其姓名、性别、年龄和详细居住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的因素,总结控制疫情的经验,以利更好地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方法研究2007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02例麻疹病例的人群分布、月份分布、传播情况、预防接种史、以及麻疹的基因分型。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儿童,以6—8月龄小儿发病者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仅占6.48%;主要传播场所为医院和诊所,占56.55%;基因分型主要是H1a型,另有2株核蛋白基因变异率达2.6%。结论2007年武汉市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与婴幼儿麻疹抗体免疫力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以及对麻疹病人忽视及时隔离而导致的传播,另外麻疹基因发生变异对麻疹暴发流行的影响尚需密切观察与监测。加强对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监测,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控制麻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狂犬病患者隔离防护与护理,预防感染,控制烈性传染病传播。方法:对28例狂犬病患者隔离防护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全部死亡,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密切观察病情与护理,严密消毒隔离,能预防狂犬病的交叉感染,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海区镇级医院应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处置能力和水平。方法通过制定方案、模拟疫情、现场演练,评价镇级医院在人禽流感疑似病人接诊及处理、指挥协调、疫情报告、标本采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等工作中的能力。结果演练医院成立了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医疗救治队伍和应急处置队伍,制定有应急预案,能按照预检分诊要求分诊,及时启动发热门诊对病人进行诊治,能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和疫点消毒处理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演练医院储备有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等应急物资。但存在以下问题:接诊医师对疑似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了解不够仔细,隔离观察室设施不完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完整,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重点区域未进行终末消毒,防护用品及消毒药品储备不足且未及时更新,部分医务人员未掌握人禽流感防治知识。结论南海区镇级医院基本具备人禽流感的应对能力,为进一步做好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应加强医疗救治队伍和疾病控制应急队伍建设,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完善隔离观察室设施,强化发热门诊功能,把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做好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的储备,加强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