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各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医院感染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河北省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为依据,对河北省A、B两市的5所三级医院和6所二级医院NICU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考核评估。结果发现各级医院普遍存在NICU环境布局不合理、手卫生设施不符合要求、治疗室和沐浴问管理不规范、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的问题,且在二级医院这些问题更加明显。结论应加强NICU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及手卫生设施的合理化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执行力,推进NICU的规范化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暴发流行。[方法]根据福建省各级别医院NICU的分布情况,共抽查35所医院NICU进行现场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医院等级越高,其NICU的管理越规范。部分三级乙等医院、二级及以下和民营医院NICU的院感管理在布局流程、规章制度、消毒灭菌和手卫生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结论]应在全省范围内规范化NICU的院感管理,加强对各级医院NICU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建省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以督促其持续改进,实现规范化管理.方法 调查二级以上医院具备3台以上(含3台)透析机且独立开展工作的血液透析室共计41所,采取现场调查与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相结合.结果医院的等级越高,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越好.二级医院及民营医院规章制度不达标者占同一级别调查医院的56.2%;布局流程不达标者占75%;三级乙等及以下医院的透析器复用管理及消毒灭菌存在较多缺陷;各级医院的手卫生设施及人员依从性不达标者占55%以上.各级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结果 透析用水的合格率达90%以上,透析液合格率78.6%~86.2%,手消毒合格率56.6%~78.6%.结论 加强对二级医院及民营医院的监管以及各级医院血透室人员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调查中医院感染管理较差的医院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4.
26所医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河北省血液透析安全管理评估考核标准》,对A、B两市6所三级医院和20所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考核评估,内容包括资质、环境及设备器材要求、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及透析治疗具体要求、评估和改进意见等5部分,分值分别为10、20、30、35、5分。结果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总分和资质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及设备器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治疗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得分分别为25.70±2.60、24.00±2.60(P=0.18);在透析具体治疗方面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医院(10.00±0.00、9.80±0.40,P0.01);定期对血液透析质量进行评估和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均为5.00±0.00。结论各级医院均应加强血液透析室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及洗手设施的合理化建设,强化治疗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15所二级以上医院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普遍存在各级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建筑布局及功能流程与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不相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陈旧,手卫生意识淡薄,消毒隔离意识不强,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无可操作性,三级网络不健全或作用未发挥.结论 完善新生儿病室布局流程,加强培训,发挥三级网络作用,结合医院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加以落实与管理等,对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FRE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008年4月3日-23日,对某市辖区16所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不重视;管理力量薄弱,医院感染难以控制;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相关知识欠缺;基础设施陈旧,环境简陋;消毒剂应用不合理;紫外线消毒灯管安装及监测不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混乱;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差等。提示应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乡镇医院手术室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统一检查标准,对9所乡镇医院手术室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9所乡镇医院手术室管理均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布局流程不合理、消毒灭菌管理不规范、医院感染知识缺乏等问题。结论重视手术室管理工作,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规范手术室环境管理,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提高乡镇医院手术室管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现状,不断强化管理。方法采用明查暗访形式对全省29所医院的新生儿病房的布局、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无菌操作与消毒灭菌管理、新生儿洗浴情况、新生儿消化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检查。结果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不容乐观;洗手依从性明查合格有26家,但暗访时不合格达25家。结论必须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对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将医院感染知识纳入“三基”考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医院感染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孝感市17所二级以上基层医院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制度管理、建筑布局、设施置备、隔离防护、操作环节及诊疗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孝感市基层医院重视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调查的17所医院中有14所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在贯彻制度、落实措施、优化流程、配备设施及操作技术等方面基本到位,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制度有待健全,布局条件尚需整改,感染管理质量亟待提高.结论 应加强基层医院新生儿病区监督管理,提高感染控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状况的监测,探讨相关因素及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分析NICU 2301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监测患儿感染的疾病、感染部位以及监护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结果:发生医院感染65例,79例次,感染率为2.82%,感染例次率为3.43%。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抗生素的应用、医护人员的手卫生、NICU的环境和侵入性操作等均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管理,针对感染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990株非发酵菌资料。结果990株非发酵菌分为11个菌属,其中以不动杆菌属细菌最多,占43.43%(430/990);假单胞菌属和窄食单胞菌属次之,分别为34.75%(344/990)和10.71%(106/990)。分离最多的前4种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9.19%)、洛菲不动杆菌(20.61%)、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种(13.7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71%)。标本中以痰液分离菌数最多,占79.80%(790/990),其次为咽拭子7.88%(78/990)、体液6.87%(68/990)。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奈替米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培氟沙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05或P<0.05),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属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05或P<0.05),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替卡西林、亚胺培南和奈替米星。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定期监测细菌变迁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本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适当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内容,每条建议均根据科学证据、基本原理、实用性和联邦法律制定。其建议分级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13.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该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建议(表1)。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万古霉素目标血药浓度达标及如何进行调整已讨论多年。根据有效血药浓度监测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调整的初始浓度,两者均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避免可能的耳毒性或肾毒性等副作用的浓度。前期很多研究由于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评估或缺乏某血药浓度与患者预后间的确切关系的明确资料,由此导致了监测力度不够或不监测以及如何进行剂量调整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    FRE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同期住院重症肝病患者485例,其中60例(12.37%)发生医院真菌感染83例次(17.11%)。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50.60%;其次为口腔(25.30%)、下呼吸道(9.64%)、腹腔(7.23%)、泌尿道(4.82%)和血液(2.41%)。 感染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1.67%;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6.67%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者中死亡34例(56.67%),与真菌感染直接相关2例(3.33%);而未发生真菌感染的60例对照者中死亡19例(31.67%),两组病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60,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极高。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更新了M100-S20文件,现将其中主要更新内容作简要介绍,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在常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分2个阶段对在洁净手术室进行的骨科手术切口进行监测,第1阶段即2008年3月1日-12月31日(调查阶段),主要调查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第2阶段即2009年1月1日-5月31日(干预阶段),根据前阶段的调查结果对可干预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比较两阶段的感染率。结果 调查阶段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07%(23/454),干预阶段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41%(3/213),干预阶段切口感染率显著降低(χ2=4.25,P<0.05 )。结论 加强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保证手术器械及用物灭菌质量、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进行外科手消毒、严格执行换药操作规程、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伴随医院产生,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医院感染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阻碍高新技术的开展,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医院和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加强医院感染研究,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发医院感染监测软件(HIMS),有效监控医院感染。方法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种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相应的HIMS,将其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中。结果 该系统在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中得到具体应用,发挥了实时监控、预警报告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该系统能较好地满足医院感染监测的各项基本功能需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监测方法下胃肠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为降低感染率,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某院2007年7月-2008年6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对照组)及2008年7月-2009年6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后,监测组)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2.30%,监测组下降至7.00%,两组比较,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98,P<0.05)。结论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