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其中鳞癌占90%以上,手术是食管癌重要治疗方法之一,5年生存率15%~24%,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复发、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数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术后放疗能降低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转移。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作者分析16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改变,为术后放疗照射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键  方文涛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93-1896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外科手术一直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经历了经食管裂孔食管切除术、经胸食管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痛根治术等阶段.其中后两种术式强调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三野淋巴结清扫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其原因是研究发现,食管癌术后早期死亡的病例有50%是由于局部复发而不是远处转移[1],而在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在30%~40%.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鳞癌术后CT复查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后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笔者分析130例食管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和分布规律,探讨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后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笔者分析130例食管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和分布规律,探讨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癌非开胸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4 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非开胸手术治疗 ,其中单独手术治疗者 2 3例 ,术后结合放疗 18例。胃代食管 33例 ,结肠代食管 8例 ,同期行颈廓清扫术 15例。结果 手术加放疗组 3,5年生存率 (5 5 .6 % ,4 6 .7% )均高于单纯放疗 (2 9.5 % ,17.0 % )和单纯手术组 (30 .4 % ,2 0 .0 % ) ,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加放疗对颈段食管癌疗效较好 ,但有效地控制局部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预后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2011年本院行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67例,术后病理分期Ⅱa、Ⅱb、Ⅲ期分别为22、10、35例,常规放疗20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44例、调强放疗(IMRT)3例,中位放疗剂量50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随访率为97.1%,随访满3年者28例。全组1、2、3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92.4%、72.4%、51.1%。Ⅱa期、Ⅱb期、Ⅲ期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63.5%、32.2%(χ2=15.497,P<0.001)。淋巴结阴性与阳性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2%、40.6%(χ2=8.872,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肿瘤长度、术后开始放疗时间等为影响预后因素(χ2=9.337,8.872,15.497,10.716,5.190,P=0.002,P=0.003,<0.001,P=0.005,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放疗开始时间为影响预后因素(χ2=4.867,3.930,4.437,P=0.027,0.047,0.035)。主要失败原因中远处转移21例,胸内淋巴结转移1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结论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开始的时间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术后患者宜45d内进行预防性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疗效果。方法选取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14例,胸中段27例,胸下段2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配合术后放疗,回访3年,观察65例患者治疗转归及不同部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疗效,对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在者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后,60例(92.31%)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回访3年期间,1年生存率为76.92%(50/65),3年生存率为58.46%(38/65)。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以腹腔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多见,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胸上段及胸下段食管癌。病灶<3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病灶≥3 cm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联合放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曾建洪  彭志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7-1879
[目的]探讨129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相关病理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9例,对影响其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9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9.38%.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术前并发肠梗阻、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并评价术后预防性放疗价值。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859例,其中单纯手术760例,术后放疗99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 Gy,分25次,2 Gy/次,5次/周,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1.5%、72.9%和65.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是性别、年龄、病变长度和pT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和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34.6%和81.3%、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病变长度≤5 cm、不同病变部位、食管残端癌、脉管癌栓和pT1-3期患者术后放疗的生存率没有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及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颈淋巴结阴性(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316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316例舌鳞癌患者的2年和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3.23%(263/316)和78.16%(247/316);(2)Lop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N0 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等.本组患者中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患者的颈部复发率为34.38%,而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21.83%.结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可能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区域及规律,初步探讨术后放疗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胃癌术后复发的2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复发区域与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结果胃癌原发部位不同,其术后复发区域不完全相同,22例胃底贲门部癌腹膜后淋巴结复发20例,局部复发4例;54例胃体部癌腹膜后淋巴结复发40例,局部复发4例;144例胃窦部癌腹膜后淋巴结复发110例,肝脏转移48例。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应包括腹膜后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12.
高迁  张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502-850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病例30例.结果:吻合口复发23例,胸腔胃复发7例,淋巴结转移22例.结论:螺旋cT对食管癌术后复发和淋巴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N0期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价值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我院食管癌患者行下颈、右胸、上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756例,其中单纯手术665例,术后放疗91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 Gy,分25次,2 Gy/次,5次/周,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82.2%、74.1%和65.4%,5年生存率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分别为73.7%和76.8%(χ2=0.134,P=0.714)。分层分析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对50.4%(χ2=3.919,P=0.048),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于病变长度≤5 cm患者5年生存率反而降低,分别为69.5%和74.3%(χ2=4.336,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河南省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结合患者病理分期,对于早、中期食管癌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其首选的治疗手段。但食管癌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其预后。文献报道~([1])40%以上的术后病人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尤其是颈部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本文通过分析食管癌术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术后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尽早采取放疗、化疗或中医治疗等提供理论指导,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 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标记各部位清扫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2%、10.5%和2.2%,上纵隔分别为22.6%、23.5%和3.7%,中纵隔分别为7.5%、69.3%和11.0%,下纵隔分别为0.9%、28.6%和33.8%,腹部分别为3.8%、19.7%和33.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越高(P <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胸下段食管癌可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隆突下、下胸段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是早中期食管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食管癌手术治疗5 年生存率大约为20%,仍有相当一部分出现局部失败,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个数也是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4] ,如今,手术前后辅助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已广泛应用到食管癌的治疗中,但其治疗模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肾癌术后应用生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非转移性肾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仍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大约40%~7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肿瘤远处转移[1],但是,放疗、化疗和激素对肾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生物治疗却为肾癌的治疗带来希望[2].本院2000年6月~2006年12月对58例肾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应用生物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5 年生存率20%左右,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其中有40 %以上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因此,临床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姑息疗法显得尤其重要,现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40例纵隔转移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治疗失败原因以及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和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方法:患者分为两组:(1)淋巴结转移组(第1组)为69例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放疗病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转移淋巴结区域。(2)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组(第2组)为术后放疗的食管鳞癌86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肿瘤瘤床,常规分割,中位总剂量59.65Gy,30分次,42d完成。结果:第1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38例,(70.4%)。第2组中位随访时间47.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2.5%和30.3%。1、3、5年局控率分别为:88.8%、72.0%和57.4%,影响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肿瘤是否残留。放疗剂量50-60Gy的生存率最佳。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主要失败原因是远处转移,规则足量化疗是必要的。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与包括纵隔和双锁骨上大野放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0.
王玉祥  祝淑钗  李娟  苏景伟  高敏  李任 《临床荟萃》2008,23(16):1182-1184
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或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率很高[1-2],而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我们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而在本院行放射治疗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