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红华  张艳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16-2117,2120
【目的】分析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与否将上述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n=103)与对照组(n=92)。先后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新辅助化疗、术后化疗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辅助化疗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进展期胃癌的N分期、TNM分期是其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而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曾建洪  彭志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7-1879
[目的]探讨129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相关病理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9例,对影响其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9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9.38%.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术前并发肠梗阻、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10a来,我院外科共收治胃术后复发癌28例,胃术后复发癌是指残胃癌和胃癌切除术后残胃再次发生的癌,现就其治疗问题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30.06%(43/173);K-M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临床分期、术前合并肠梗阻或穿孔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CEA水平及术前合并肠梗阻或穿孔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升高及术前合并肠梗阻或穿孔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9~1999年114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 复发病灶手术切除15例 ,其中残胃癌行全胃切除4例 ,卵巢转移性癌行卵巢切除5例 ,肝内转移行局部肝切除2例 ,因肠梗阻行横结肠切除4例 ;行化疗等治疗73例 ,CR :9例 ,PR :17例 ,有效率35.6 %。结论 胃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能作再次手术切除者效果最好 ,其次是化疗 ,二者比较 ,p值<0.01 ,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远位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12例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复习,其中378例根治术病例加以研究,对于影响直肠癌预后的20个可能相关因素,使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91.7%(378/412),手术组中根治切除率为94.7%(358/378)。术后5 a生存率47.6%(180/378)。至2006年底121例术后复发转移,其中局部复发47例,肝转移41例,肺转移9例,骨转移3例;2个以上的同时转移10例,癌肿转移部位不明而死亡者11例。结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和远位转移的影响因素有6个,依次为分期、原发瘤大小、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分型、大体分型,其余4个因素:病期、肿瘤占据肠腔周径、肿瘤下缘距肛门齿状线的高度和年龄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差异。方法 9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被随机分为3组行早期加维持性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1例;丝裂霉素(MMC)组32例;顺铂(DDP)组32例。随访2年,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95例术后随访2年。HCPT组31例中9例复发,复发率29.0%;MMC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DDP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各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MMC、DDP膀胱灌注化疗均能达到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因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治疗13例,对其复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残胃复发者4例,手术野复发9例,共切除4例,切除率为30.76%。【结论】初次手术所致的腹腔粘连使局部复发的进展方式发生变化。因此,术前宜尽量明确复发的部位扣范围,对被浸润的脏器及其系膜应做足够的切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术中温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6年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资料,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HIIC)作为实验组,单一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后随访3年,对比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指标,Ⅱ、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行HIIC可以降低胃癌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腹腔温热灌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我们对比分析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试图找出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知因子。方法该研究包括201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4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107例患者随访无复发。分析对比两组病例的术后病理组织学特征、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CEA、转移淋巴结与切除淋巴结比率(NR)及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指标,探讨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胃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NR、NLR、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有关(P<0.05),与肿瘤的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为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为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预知因素,能够早期预知胃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量并确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在螺旋CT中的区域范围,指导胃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对36例胃癌病人手术时在胃左动脉根部放置钛夹。螺旋CT下取放疗体位行三期增强扫描、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以T12椎体为参考点,测量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三维方向,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其分布,测算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根部所在位置的变异范围。结果Kolmogorov—Smirnov检验显示,全组在各边界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分布趋势是一致的。Pearson分析显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边界与年龄、身高、体质量、椎体高、椎体宽无相关性(P〉o.05)。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前界分别为垂直于T12椎体最前缘切线(46.56±1.95)、(37.56±2.35)mm;后界分别为(17.50±2.02)、(16.44±2.34)mm;左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右(22.48±2.04)、(16.03±2.25)mm;右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左(14.33±2.12)、(5.53±2.35)mm;上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上缘上(26.89±2.12)、(16.09±2.30)miil;下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下缘下(9.58±2.13)、(8.58±2.36)mm。结论采用新的标记方法以及新的影像学技术可取得更准确的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定位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术期口服普瑞巴林能否缓解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手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20~65岁全麻下行限期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最后纳入74人:PG1(n=23),手术当天术前两小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手术第二天开始口服普瑞巴林150 mg bid×5天。PG2组(n=21),术前两小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手术第二天开始口服普瑞巴林75 mg bid×5天;对照组(C组,n=30),术前两小时口服安慰剂(空胶囊)一粒,手术第二天开始口服安慰剂bid×5天;三个组术后均给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第2月、4、6月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程度和疼痛性质。结果:(1)术后第2个月三组间比较:PG1组及PG2组比C组的静止性疼痛以及运动性疼痛评分低(P<0.05)。(2)术后第4个月和6个月三组间术后静止性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运动性疼痛PG1组比C组的评分低(P<0.05)。(3)疼痛性质比较:术后2个月:PG1组及PG2组比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降低(P<0.05),主要体现在烧灼痛以及电击样疼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口服普瑞巴林超前镇痛可以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两个月的静息痛和运动痛;并能缓解这类患者术后半年的运动痛;能降低这类患者术后两个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PN)组(47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短,住院费用较PN组少,差异有极显著性(t=5.79、85.30,P〈0.01)。结论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规范进行EN能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操作与胃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70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20)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以10例胃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CK20mRNA及CEAmRNA在术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9%和51.4%,而术后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和70.0%,术后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X^2=12.62、5.06,P〈0.05)。20例健康志愿者无1例阳性表达。结论手术操作可以促使胃癌发生微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胃癌组)、1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正常组)和21例癌旁胃黏膜组织(癌旁组)标本LKB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KB1正常组100.0%强阳性表达,癌旁组61.9%强阳性、38.1%弱阳性表达,胃癌组46.7%弱阳性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0.412,P〈0.001)。胃癌组LKB1阳性表达与pT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χ2=9.386、4.275,P〈0.05),与病人年龄、性别、大体分型、解剖位置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5)。结论 LKB1基因表达与胃癌存在密切关联,检测其在胃癌组织或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癌病人血清、癌组织中n m23 H1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 S 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胃癌病人血清、癌组织中n m23 H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病人血清、癌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V2=9.69,t=6.96,P〈0 0.5)。胃癌病人血清、癌组织中n m23 H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有关(V2=12.30、5.30,t=14.67、6.42,P〈0 0.5)。结论 胃癌病人血清及癌组织中n m23 H1蛋白的表达下调,n m23 H1蛋白可以作为评估胃癌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联合FL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3例。治疗组应用奥沙利铂 80mg/m2 静脉滴注第 1、8、15天 ,5 氟脲嘧啶 5 0 0mg/m2 静脉滴注第 1、8、15天 ,甲酰四氢叶酸钙 10 0mg/d静脉滴注第 1、8、15天。对照组应用顺铂 3 3mg/m2 静脉滴注第 1、 8、 15天 ,甲酰四氢叶酸钙10 0mg/d静脉滴注第 1、8、15天 ,5 氟脲嘧啶 5 0 0mg/m2 静脉滴注第 1、8、15天。 2 8d为 1周期 ,4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CR 2例 ,PR 16例 ,NC或SD 8例 ,PD 7例 ,总有效 (CR +PR)率 5 4 5 5 %。对照组CR 0例 ,PR 10例 ,NC或SD 18例 ,PD 5例 ,总有效 (CR +PR)率 3 0 3 0 %。 2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有感觉神经毒性而无肾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FL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以寻求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2年内复发占70%(56/80),局部胸壁复发占20.0%(16/80),腋淋巴结转移占15.0%(12/8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21.2%(17/80),远处转移占43.7%(35/80),单纯手术后复发占42.5%(34/80);分期中以Ⅱ、Ⅲ期居多,分别占55%(44/80)、27.5%(22/80)。【结论】 加强乳腺癌自查知识,提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手术宜规范化,高危人群实施术后放、化疗,提高综合治疗的规范性、合理性,建立随访制度,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