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为脑动脉高血流状态的患者,经含化硝苯啶后,对比观察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变化,以期阐明TCD对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颞窗测MCA、ACA、PCA血流速度,测毕后即刻舌下含化 10mg硝苯啶,30分钟后再测 MCA、ACA、PCA血流速度,每条血管以 2 mm步长进行取样,服药前后检测深度一致。结果:正常组含化硝苯啶后,大脑各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无高血压及眼底动脉硬化者,I期、Ⅱ期高血压患者服药后MCA、ACA血流速度显著下降,IEA血流速度下降不明显;5例Ⅲ期高血压患者,服药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硝苯啶含化试验,能够较客观的辨别颅内高血流状态是脑动脉硬化管腔狭窄所致,还是功能性血管痉挛所致。对预防、治疗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的临床及CDS改变的异同。方法:对患者进行眼底、颈椎X线片、脑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CDS)扫描。结果:VBI组、腔梗组,眼底动脉硬化Ⅰ度、Ⅱ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无颈椎骨质增生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CDS检查两组均有明显的脑动脉硬化,VBI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减慢,腔梗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异常增快。结论:颈椎病与VBI密切相关;脑动脉硬化确是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基础;CDS检查有助于VBI和腔梗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HI)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利用国产CHI检测仪分别对43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测伤后1~3d、5d、10d的CHI,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0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了国产ICP监测仪或腰穿测压,并同步检测CHI。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伤侧半球血流速度、血流量均显著下降。中型颅脑损伤的对侧半球,伤后脑最大血流速度及流量显著增加。而在重型颅脑损伤,对侧半球与伤侧半球CHI呈平行发展趋势,以伤后第3d偏离正常值最远。同步测得CHI与ICP值,在ICP<4kPa时,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增大、顺应性变差、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脑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明显下降;ICP<4kPa时,ICP不是影响脑外伤CHI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2-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围术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应用乌拉地尔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d,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与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阻力与临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中,脑血流量显著增大,脑血管阻力减小,对于患者术后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TCD诊断血管性头痛4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作者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大量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本文选取40例TCD检查疑为血管性头痛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本部门诊患者,其中男历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就诊时均处于头痛发作期,并经临床排除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所致头痛者,使用仪器为Translink9000型经颇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探头频率为2兆赫。按常规经颞窗及枕窗分别检测左、右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参数(峰值血流速度(、平…  相似文献   

6.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84例AVM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所示病灶的解剖部位和大小、引流静脉的数目和类型,测定18例供血动脉平均压力和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74例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小病灶、深部病变、单支静脉引流和深静脉引流者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出血组病灶供血动脉平均压力高于非出血组,而血流速度则低于非出血组。结论脑AVM出血与病变的大小、部位、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数目、供血动脉的压力及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检测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患者40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2例,高脂血症患者12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16例。同期随机选取正常人10例。应用ET评估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通过这些参数了解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Ep、β、PWVβ、A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AC明显减小。高血压患者Ep、β、PWVβ、AI较正常人无明显增高,AC无明显减小;高脂血症患者Ep、β、PWVβ较正常人无明显增高,AC无明显减小。结论 应用ET能反映血管的早期病变。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发生了改变,因此,对这些患者加强监测可能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头痛的彩色经颅多普勒表现(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与脑血管的机能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神经科病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彩色经颅多普勒(TCD)不仅能检测脑血管的机能状态,而且能检测出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且无创伤性。这是CT、MRI及血管造影所不具备的。我们使用西德产EMETC2000S型智能化彩色经颅多普勒仪对以头痛为主诉的100例患者进行脑血管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以各种头痛为主诉的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12-75岁,平均46.3岁。病程10天-12年。临床诊断为偏头痛32例,群集世头痛20例,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18例,高…  相似文献   

9.
静注山莨菪碱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1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合临床表现发现有脑血管痉挛(CVS)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山莨菪碱(80~180mg/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90mg/日。用药12小时、3天、10天分别测定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并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6±56cm/s降至93±24cm/s;对照组由172±53cm/s降至121±37cm/s;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起效快(1小时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对应用山莨菪碱治疗CVS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腔隙梗塞与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梗塞与动态血压监测潘旭东,孙兆林,刘凤林,韩仲岩腔隙梗塞(lacunarinfarction,L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10%左右。目前认为系长期高血压所致的小动脉硬化闭塞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我们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D检测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对照组就频谱图像、脉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等参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CD显示糖尿病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83.85%,对照组为19.1%。糖尿病组动脉Vm和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程度更严重。结论 TCD超声检查可以较明确反映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ulti-DopX4型TCD仪对1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呈现动脉硬化性病变,总异常率86.2%;其中43例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呈现节段性血流增快狭窄型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P<0.01)。含有高血压的组合中,节段性血流增快狭窄型明显增多(χ2=11.57,P<0.05)。结论脑动脉硬化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常见的脑血管病变,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狭窄型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二类病因不同而又互有联系的常见病,由此类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在精神科并非少见。本文就我院1956~1972年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一临床分析。诊断高血压所致精神障碍13例,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高血压Ⅲ期)20例,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经颅多普勒检测高血压及脑梗塞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沈巽童萼塘张茂悦王涛长期高血压所致小动脉病变引起脑血管舒缩贮备功能降低,可能是高血压所致脑梗塞的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方面探讨高血压和脑梗塞的脑血管贮备功能的差异。资料51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朱文炳彭湘闽汪昕目前,对高血压和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日趋深入,但多仅限于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我们应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对原发性高血压、脑梗塞(包括腔隙性、粥样硬化血栓性)患者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研究,对血流量、血...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发作期的TCD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32例偏头痛患者(先兆型12例、无先兆型20例)发作期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屏气试验检查,发现:(1)先兆型(MA)病人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无先兆型(MO)病人则增高(P<0.05)。(2)MO组舒张末期流速的屏气指数(VdBHI)较对照组增大(P<0.05),MA组的VdBHI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标准差增大,变异系数是对照组的两倍。提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存在颅内大中血管的舒缩异常,对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的异常亦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仪,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以色列产彩色经颅多普勒分析仪,对10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脑血流检测,经枕窗探测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经颞窗探测大脑中、前、后动脉,记录流速及搏动指数,同时观察频谱、频声等参数。结果 在108例偏头痛患者中48例脑血流速度加快,16例血流速度减慢,余44例脑血流速度不稳定及双侧脑血流速度不对称。结论 对脑血管进行TCD检测,为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脑性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机制。方法 20例脑性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0),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在第一次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均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患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检测结束后立即给以治疗组病人手厥阴经电刺激30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二次检测。对比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每天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30min,持续电刺激1个月后再次对对照组及刺激组进行相同TCD指标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1个月后两组治疗相同。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结果 刺激组患者手厥阴经电刺激对脑性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持续刺激1个月后,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结论 手厥阴经电刺激能提高脑性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对于促进脑性昏迷患者的苏醒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M模经颅多普勒检查(M模-TCD)在评估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sinus thrombosis,CVT)患者大脑深静脉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M模-TCD(DWL Doppler Box,德国)对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观察组)及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大脑中深静脉(dMCV)进行检测,记录dMCV的峰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结果 对照组中,dMCV的检出率为75%,平均峰血流速度为(14±2)cm/s;CVT患者中,dMCV的检出率为87.5%,4例患者均检测出一侧或两侧dMCV的峰血流速度的明显增加,平均峰血流速度为(55±25)cm/s。两组峰血流速度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对于CVT患者来说,M模-TCD可提供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测深静脉动力学改变的非介入性技术。颅内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增加可能为CVT诊断的一个间接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口服缓释胶囊组、静脉给药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变化,观察各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2组治疗前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口服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疗效与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