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枢椎大骨块泪滴样骨折的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Kahn和Schneider在1956年最早对颈椎椎体泪滴样骨折进行了描述[1]。枢椎泪滴样骨折是指枢椎椎体前下缘的骨折,这种骨折并不多见,仅占颈椎骨折的一小部分,约  相似文献   

2.
1956年Schne ide、rKahn首次提出颈椎泪滴样骨折,它以椎体前下缘大小不等的骨折块为特点。既往资料统计显示枢椎泪滴样骨折在颈椎损伤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近几年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车祸及坠落伤导致的枢椎泪滴样骨折病例数增长明显[1]。我院自2006-07-2010-09经高位咽后入路行前路骨折块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  相似文献   

3.
枢椎泪滴样骨折的后路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后的稳定性和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枢椎泪滴样骨折均于颅骨牵引复位后行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9个月。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枢椎泪滴样骨折是不稳定的伸展型骨折,应用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枢椎泪滴样骨折的后路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后的稳定性和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枢椎泪滴样骨折均于颅骨牵引复位后行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9个月。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枢椎泪滴样骨折是不稳定的伸展型骨折,应用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骨折块复位,颈2-3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7-2010-07在我科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共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39.6岁。手术方式均为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测评。结果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随访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优良率均达到85.71%,与术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时段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X线片示骨折块脊柱融合率达到100%。结论前路手术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不仅创伤小,出血少,而且彻底切除受损的椎间盘,并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恢复了枢椎的正常序列和前纵韧带的连续性,重建了最为重要的前柱稳定,消除椎间不稳的因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1956年Schneider、Kahn[1]首次提出颈椎泪滴样骨折,它以椎体前下缘大小不等的骨折块为特点.几十年来,人们对这一损伤的发生机制、稳定性、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认识到这是一种特殊损伤,并将其分为下颈椎和枢椎泪滴样骨折,现就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枢椎泪滴样骨折以枢椎椎体前下缘冠状面大小不等的分离骨折块为特点[1,2],主要是由颈椎过伸性损伤所致,在颈椎损伤中比较少见,目前国内外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不统一.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5例,均行Herbert螺钉前路内固定术,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27~63岁,平均42岁.3例为车祸伤,2例为高处坠落伤,受伤时均为前额着地.患者均有颈后部不适及颈椎活动受限,查体均有前额或眼部皮肤挫伤或裂伤,颈后部有压痛,均不伴脊髓神经损伤表现.颈椎X线片示枢椎前下缘三角形游离骨折块,移位明显,伴有少许翻转(图1);MRI检查未见明显脊髓受压,C2/3椎间盘未见损伤、破裂,前纵韧带未见明显损伤(图2).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而定,为2~4kg,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和枢椎椎体移位的方向相应采取屈曲位或过伸位牵引,牵引4~7d后复查颈椎X线片骨折均未复位,改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Ⅱ型(Anderson分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伴有寰枢椎的脱位或半脱位,所有患者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枕颈部疼痛明显,术前常规采用颅骨牵引,平均3.5 d。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明显,骨折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3月,对9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39岁;新鲜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7例,陈旧性骨折脱位2例.齿突骨折按照A...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脱位是指在外伤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寰椎和枢椎解剖关系异常。外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是上颈椎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常累及延髓生命中枢与椎-基底动脉,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本文报告1 例齿突骨折合并吁度寰椎后脱位不伴神经功能损伤的少见病例。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复合骨折占所有颈椎急性损伤的3%,占所有寰椎骨折的43%和枢椎骨折的16%.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如交通事故、运动、跳水、高处坠落伤,头部重物撞击、摔伤等,伤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这些复合骨折与单独的寰椎或枢椎骨折相比,有着更高的神经损害率,尽管对寰枢椎骨折的诊断相对容易,但是其治疗方法并不统一,坚强的外固定和早期手术干预被认为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笔者拟就寰枢椎复合骨折的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寰枢椎创伤诊断和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366-369
寰枢椎构成的寰枢关节位于颅颈交界区,是脊柱诸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当暴力作用于头颈部时容易导致寰枢椎骨折或韧带损伤。寰枢椎骨折约占全部颈椎骨折的1/3。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临床报道已有很多,但在临床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须引起重视,也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分辨CT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影像学特点和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寰枢椎外伤病例90例,均行普通x线检查及CT扫描,采用高分辨CT轴位扫描,并行MPR、VR后处理及3D重建,分别分析这几种成像方法对寰枢椎外伤性改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90例寰枢椎外伤病例中,通过高分辨CT轴位检查、MPR、VR后处理及3D重建相结合,诊断为寰椎骨折10例,齿状突骨折40例,枢椎骨折25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寰枢关节脱位合并寰枢椎骨折患者30例。行高分辨CT扫描及后处理后诊断全部正确,x线片正确诊断为54例,占60%,其余均为误诊或漏诊。高分辨CT对寰枢椎外伤性改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普通X线片。结论高分辨cT成像可以清楚显示寰枢椎各部位外伤性改变,特别是隐蔽性创伤,能对寰枢椎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其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可做为寰枢椎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寰枢椎骨折非手术治疗43例,其中寰椎骨折11例,枢椎骨折32例,9例伴寰枢椎脱位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费城围领(18例)、Halo-Vest外固定(24例)及颅骨牵引(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4年,平均2年10个月,41例获一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率95.3%,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6周后无骨折愈合征象,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治愈.所有患者均寰枢椎稳定,寰枢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恢复良好.9例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ASIA标准,8例神经功能恢复1级以上,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寰枢椎骨折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正确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是获得寰枢椎骨折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枢椎椎体骨折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我院1992年3月-2002年10月收治的91例枢椎损伤中的枢椎椎体骨折患者10例,探讨其临床表现、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前路经皮三钉固定治疗老年寰枢椎联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1年 2月, 共 7例老年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患者。男 6例, 女 1例;年龄 64~84岁, 平均 72.4岁。寰椎骨折: Jefferson骨折 2例, 前弓骨折 2例, 前后弓两处骨折 2例, 前后弓骨折+侧块骨折 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 Anderson域型骨折 6例, 浅芋型骨折 1例。颅脑损伤 5例, 均合并不同程度意识朦胧、谵妄或昏迷。对所有患者均在”C冶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前路枢椎齿状突和两侧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 36~78 min, 平均 56 min。同时行植骨术的患者出血 20~50 ml, 未行植骨术者无明显出血。 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螺钉位置正确。无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平均随访 10.7个月, 无脱钉、弯钉及断钉发生, 枢椎齿状突骨折均骨性愈合, 无寰枢关节不稳。结论 对于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 经皮前路三钉固定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有利于对患者临床护理和早期功能训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结果寰枢椎复位满意,椎间稳定性恢复;随访6~6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具有良好的提拉复位效果,为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在后路寰枢椎坚强内固定融合术后骨折端的变化,探索采用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12年8月采取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8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2012年8月42例有完整的术前、术后CT资料可供分析骨折端变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伤后手术时间3~8周5例、8周以上~36周30例、36周以上7例,40例选择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术,2例选择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时间截至寰枢间植骨融合为止。结果:所有患者寰枢椎间后方植骨发生融合,其中30例齿状突骨折也发生愈合,4例疑似愈合,8例未愈合。齿状突骨折端愈合时间:28例发生于术后4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9个月。结论:对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经后路寰枢椎间内固定可为齿状突骨折愈合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为采用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10例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观察齿状突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8个月。手术时间90~180 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l。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或难以控制的静脉丛出血;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均成功完成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结论 采用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满意,为二期取出内固定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齿突骨折与迟发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齿突骨折特点与寰枢椎脱位关系及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56例齿突骨折合并迟发性寰枢椎脱位,全部施行手术治疗。寰枢椎后结构融合术采用改良式Callie法17例和Brooks法14例;寰椎后弓切除及枕颈融合术25例。随访11个月至10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结果显示:2例枕颈植骨不愈合,1例寰枢植骨不愈合;功能评价:优26例,良19例,可17例,无变化4例。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造成寰枢椎不稳,最终导致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症,应积极选择外科治疗达到减压和稳定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