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去抗原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的股骨经去抗原化后作为供体,制作带血供骨膜瓣色裹同种异体骨修复免大段骨缺损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即未用血管化骨膜瓣包裹移植物。分别在术后第4周、8周和16周分别行X线摄片,并对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对两组移植物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X线表现为实验组骨痂形成的速度快于对照组,骨痂形成的质和量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骨质更新速度以及新生血管速度均快于对照组,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相同时期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明显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血供骨膜瓣对异体骨移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兔的股骨经去抗原化后作为供体,制作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的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即未用带血供骨膜瓣包裹移植物。分别在术后4周、8周和16周分别对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对两组移植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Ⅶ因子相关抗原特异性标记,比较不同时问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骨组织哈佛氏管内较早出现微血管;在相同阶段,实验组VEGF的表达强于对照组,MVD高于对照组。结论带血供骨膜瓣对异体骨移植的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复方猪BMP为基础,将其与同种异体脱钙骨结合,植入60只家兔单侧桡骨2cm长的骨缺损,于不同时间通过X线照片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检查,发现以真空吸附法制备的复方猪BMP/同种脱钙骨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单用复方BMP的修复能力。初步认为,复方BMP/脱钙骨将有可能成为修复临床骨缺损的新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4.
宋会平  梁春雨  杨瑞涛 《广东医学》2013,34(17):2629-2631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白细胞凝胶(PLRG)复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对大段骨缺损的干预效应。方法制备自体PLRG与大段同种异体脱钙骨(1.5 cm)后,取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制双侧桡骨中段1.5cm缺损,分A、B两组,每组15只30侧,A组缺损处嵌插植入同种异体骨段,其管腔内及两断端连接处用PLRG封闭;B组嵌插单纯植入异体脱钙骨段作为对照。移植12周时经放射学、组织学及组织形态计量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检测,评价骨缺损的重建修复效果。结果 (1)X线及骨密度计量分析显示,A组断端桥接良好,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P<0.05);(2)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区A组新生骨形成和移植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均较B组活跃,形态计量分析显示单个视野的成骨面积显著大于B组(P<0.05);(3)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A组显著高于B组(P<0.05);(4)抗弯生物力学测试显示,A组破断载荷和破断能量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PLRG可加速大段骨缺损再生修复,并促进大段同种异体骨骨重建。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脱钙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种异体脱钙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胡业丰,章锦,许加铭,丁昌明我科1988年~1993年用同种异体骨盐酸脱钙的方法,去除骨抗原性,治疗肿瘤性骨缺损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脱钙骨取材于新鲜的同种异体骨,即创伤截肢、截指(趾)无污染骨,股骨...  相似文献   

6.
王小仲 《医学争鸣》1999,20(12):1096
目的:探讨复合基因重组人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移植及其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兔桡骨干1.5 cm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比较单纯rhBMP2/BCB移植、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及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结果:(1)单纯rhBMP2/BCB移植,可在16 wk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修复机制与过程和重组异种骨相似;(2)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8 wk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3)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在骨缺损修复早期(≤12 wk),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与量均优于单纯rhBMP2/BCB移植,约在12 wk使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上述3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 (王小仲)  相似文献   

7.
在54只兔的108例桡骨上分别造成1cm的骨缺损,将其平分为三组,分别植入脱钙同种异体骨、新鲜自体骨和新鲜同种异体骨。并于第1、3、5、7、10和13周,每组杀3只兔,用X线照片及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的愈合情况。结果发现新鲜异体骨植入后有排斥反应,而脱钙异体骨植入无此反应。实验证明脱钙同种异体骨是一种较好的植入物。彼优于新鲜异体骨,与新鲜自体骨植入无显著差异。新骨及软骨出现在植入物中而不在邻近宿主骨处,表明新骨形成可能是骨诱导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袁志  马平  胡蕴玉  罗卓荆  金格勒  吕荣  李丹  王军 《医学争鸣》2001,22(11):1014-1019
目的:探讨新型重组异种骨-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移值及其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桡骨干1.5cm缺损动物模型,通过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对单纯rhBMP/2BCB移植方法及其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单纯rhBNP2/BCB移植,可在16wk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机制与过程与重组合异种相似;(2)rhBMP2/BCB与带血循骨联合移植,双用8wk即可修复骨损损,其修复机制与骨膜联合移植,仅用8wk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结论:上述二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rhBMP2/BCB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观察带血运骨瓣移植术与带血运骨瓣与骨膜生发层细胞复合移植术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之间是否有差别。探讨血供重建与骨重建相结合的可能性。方法 22只哈白兔分为3组。均将股骨头截下后埋于胸部皮下,制成股骨头坏死模型。3周后,A组对照组6只,无处置;B组8只,将带血运肋骨瓣植入已坏死的股骨头内,C组8只,将带血运肋骨瓣与骨膜生发层细胞复合植入已坏死的股骨头内,12周后,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头的软骨及骨小梁的结构。结果 A组出现典型骨坏死而无修复,B组出现成骨细胞及红细胞,修复反应出现,C组出现修复反应,且修复效果优于B组。结论 应用哈白兔将股骨头截古后埋藏于皮下,可以制作出 血运肋骨诱发了骨重建,从而加快坏死骨修复,实验性血供重建与骨重建复合移植组对骨坏死的修复优于单纯血供重建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1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尺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红骨髓复合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W、7W进行大体形态、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9W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术后7W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空白组无骨 愈合迹象;术后9W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骨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骨的机械强度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  相似文献   

12.
自体骨膜细胞及红骨髓经皮注射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细胞和红骨髓 (RBM )混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在 36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 (造模同时取骨膜细胞培养、传代 ) ,分为四组 :自体骨膜细胞与红骨髓混合植入组 (A1组 :18侧 )、自体红骨髓植入组 (A2组 :18侧 )、自体骨膜细胞植入组 (B1组 :18侧 )、空白对照组 (B2组 :18侧 )。在 2 ,4 ,8,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12周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A1组 8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 ,12周时己完全修复 ,A2 ,B1组的骨缺损在 12周时基本修复 ;生物力学测试术后 12周时的最大扭距和抗扭刚度为 :A1>B1>A2。结论 :自体骨膜细胞和红骨髓混合经皮注射到骨缺损内有较强的成骨能力 ,骨缺损修复快、质量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兔感染性移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双侧桡骨中上段骨髓炎造模成功的32只家兔随机分成颗粒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双侧桡骨中上段行清创术并制成1 cm节段性骨缺损,两组1期分别行自体小颗粒骨和微小颗粒骨植入,并于术后2、4、8和12周行大体形态、X线和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评分。结果术后第8周X线可见微小颗粒骨组比颗粒骨组成骨效果优良,骨缺损修复,髓腔通畅;第2、4、8周微小颗粒骨组X线评分优于颗粒骨组(P〈0.05);第12周两组X线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12周微小颗粒骨组组织学评分均优于颗粒骨组(P〈0.05)。结论兔感染骨缺损自体微小颗粒骨植入较小颗粒骨植入成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进行放射学评价.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 w、8 w、12 w、16 w,进行放射学检查和相应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骨愈合修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DBM经bBMP复合后,可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NOS选择性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对兔桡骨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备同种异体松质骨和cNOS选择性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复合。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左侧前肢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右侧前肢植入cNOS选择性抑制剂和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物。术后2、4、8、12周,行肉眼观察、X线拍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切片检查。术后12周,行三点弯曲试验。并与正常桡骨比较。结果单纯同种异体松质骨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成骨量,成骨速度,时间均优于cNOS选择性抑制剂和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物。结论cNOS选择性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L-NAME)可抑制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家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对照组(缺损区植入金世植骨灵),C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DBM骨泥)。建立家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采用同种异体骨DBM骨泥复合BMP进行修复,复合骨泥中加入骨胶原作为塑形剂,术后4、8、12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线、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观察指标,并与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泥诱导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DBM与BMP复合骨泥易根据骨缺损大小塑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A组骨缺损未获骨性修复,B、C组骨缺损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新骨面积测定显示B、C组间成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比A组快(P〈O.01)。结论:异体DBM骨泥复合BMP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体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将自体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移植于兔桡骨的骨缺损,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5只兔,年龄在1岁~1.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造成两侧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一组植入CPC/自体颗粒骨为B组,其他两组分别植入单纯CPC为A组和单纯自体颗粒骨为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通过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CPC/自体颗粒骨组的新骨形成量均优于单纯CPC组,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组相似。组织学检查表明,CPC/自体颗粒骨组CPC的降解率快于单纯CPC组,这更符合骨缺损修复的需要。结论:CPC/自体颗粒骨复合物的新骨形成能力优于单纯CPC,并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吻合血管的异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停用免疫抑制剂后成骨情况。方法:将供体带血管蒂股骨骨膜吻合移植于受体尺骨1.5cm骨缺损处,使用6周免疫抑制剂后停药,分批处死。作大体观察,X线、光镜、电镜检查。结果:异体骨膜移植组早期成骨且修复骨缺损,停用免疫抑制剂后骨缺损继续修复。对照组无一成骨。结论:吻合血管的异体骨膜在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停药后能够成骨并诱导自体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9.
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BMP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I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12、16w,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骨生成、新骨面积和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异体DBM复合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